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放疗在伴有腋窝淋巴结1~3枚阳性T2期乳腺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郝建磊 徐利明 +3 位作者 高秋玲 庞青松 李瑞英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1~3枚阳性的T2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是否需要接受放疗及放疗靶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7年6月~1998年12月根治术后经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1-3枚阳性的T2期乳腺癌患者103例,其中44例未...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1~3枚阳性的T2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是否需要接受放疗及放疗靶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7年6月~1998年12月根治术后经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1-3枚阳性的T2期乳腺癌患者103例,其中44例未接受放疗,59例接受内乳区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放疗。所有患者术前腋窝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均未发现远处转移。分析患者的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定量资料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并用Log—rank检验。结果:未放疗组和放疗组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8%、72.9%(Χ^2=2.805,P=0.094),10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7.3%、10.2%(Χ^2=5.112,P=0.03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3.2%、22.0%(Χ^2=5.263,P=0.031),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0%、64.4%(Χ^2=4.063,P=0.044)。两组患者胸壁复发率为7.8%。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内乳淋巴引流区复发。内乳区放疗未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论:T2期乳腺癌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1~3枚阳性患者术后放疗降低了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内乳淋巴引流区复发少见,建议不给予内乳区放疗。建议T2期腋窝淋巴结1-3枚阳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给予胸壁及锁骨上区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初步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利明 王佩国 +4 位作者 袁智勇 孙健 任凯 王军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在鼻咽癌应用的初步结果。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20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进行全程IMRT,其中Ⅱ期5例,Ⅲ期13例,Ⅳa期2例。鼻咽肿瘤(PTV)和... 目的:分析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在鼻咽癌应用的初步结果。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20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进行全程IMRT,其中Ⅱ期5例,Ⅲ期13例,Ⅳa期2例。鼻咽肿瘤(PTV)和颈部转移淋巴结(PTVnd)处方剂量为69.96Gy,鼻咽区域及上颈部临床靶区(PTV1)处方剂量为60.06Gy,下颈部锁骨上区域(PTV2)处方剂量为50.96Gy。腮腺50%体积≤35Gy,晶体、垂体、颞颌关节、下颌骨及颞叶的最高限量分别为9、54、60、70、60Gy,脑干、脊髓、视神经、视交叉的计划危及器官区(Dlanningorgan at risk volume,PRV)1%体积最高限量分别为54、40、54、54Gy。全组病例于IMRT前均行1~2个周期化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1例因鼻咽癌骨转移、呼吸衰竭死亡。1年总生存率为94.1%,3例发生远处转移,急性反应以1、2级为主,其中口干多集中在1级(17例),1级口腔黏膜急性反应3例,2级12例。PTV、PTVnd、PTV1、PTV2的平均剂量均值分别为73.4、74.1、67.8、54.1Gy。左、右腮腺的平均剂量分别为43.9、41.9Gv。左、右晶体最高剂量平均值分别为8.06、8.12Gy,脑干、脊髓、左、右视神经、视交叉PRV最大剂量平均值分别为60.6、46.6、50.0、55.0、56.0Gy。结论:IMRT技术能对鼻咽癌的各靶区达到较好的剂量分布,可获得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对正常组织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调强 放射疗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素为主的化疗联合放疗增加乳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危险性的分析
3
作者 庞青松 宋勇春 +2 位作者 王军 张柏林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评价紫素为主的化疗联合放疗增加乳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危险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行联合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其中215例患者为术后三野放疗,61例为保乳术后切线放疗,依照辅助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3个组,即PA组... 目的:评价紫素为主的化疗联合放疗增加乳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危险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行联合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其中215例患者为术后三野放疗,61例为保乳术后切线放疗,依照辅助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3个组,即PA组(紫素与阿霉素),CAF组(环磷酰胺,阿霉素,氟脲嘧啶),CMF组(环磷酰胺,氨甲喋呤,氟脲嘧啶),比较各组间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结果:PA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高于其它两组,而其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紫素为主的化疗增加了乳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病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肺炎 紫素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和鳞癌FDG摄取与临床分期关系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明焕 于金明 +3 位作者 刘宁波 张品良 付政 杨国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85-487,共3页
目的:对比肺腺癌和鳞癌FDG-PET/CT显像,研究肺腺、鳞癌的原发灶FDG摄取与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6月~2007年4月治疗前行FDG-PET/CT检查的拟诊肺癌患者中,并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证实的腺癌患者94例和鳞癌患者65例,比较... 目的:对比肺腺癌和鳞癌FDG-PET/CT显像,研究肺腺、鳞癌的原发灶FDG摄取与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6月~2007年4月治疗前行FDG-PET/CT检查的拟诊肺癌患者中,并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证实的腺癌患者94例和鳞癌患者65例,比较二者原发灶大小(最大径表示)和FDG摄取(SUVmax)的差异,再进一步按照不同分期分组,分析腺、鳞癌原发灶FDG摄取与肿瘤大小以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鳞癌原发灶的最大径大于腺癌(3.87±1.83cmVs3.08±1.56cm,P=0.004);鳞癌原发灶的SUVmax也大于腺癌(11.32±5.59Vs9.22±4.73,P=0.012),鳞癌和腺癌的大小都与SUVmax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587,0.652;P均=0.000),腺癌不同临床分期间的SUVmax有显著性差异(P=0.000),而鳞癌不同临床分期间的SUVmax无显著性差异(P=0.662),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腺癌的SUVmax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420,P=0.000),鳞癌SUVmax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r=0.083,P=0.509)。结论:肺癌FDG摄取受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的影响,肺腺癌的FDG摄取与临床分期正相关而肺鳞癌的FDG摄取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鳞癌 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临床及预后分析(附37例报告)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青山 王凤明 +1 位作者 王世秀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206-1209,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因素,探讨更好的治疗模式。方法:收集1992年9月,2006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37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发病特点、治疗经过及疗效、预后随访结果。结果:3...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因素,探讨更好的治疗模式。方法:收集1992年9月,2006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37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发病特点、治疗经过及疗效、预后随访结果。结果:37例PBL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5岁(29~82岁)。根据Ann Arbor分期标准,ⅠE期16例,ⅡE期12例,ⅢE和ⅣE期9例,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26例例/37例)。治疗情况:单纯根治术组2例,手术+化疗组21例(其中乳房根治或改良根治手术12例,象限切除手术9例),乳腺局部放疗+化疗组8例,单纯化疗组6例,化疗一般采用CHOP方案,4~6个周期。随访时间1个月~1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全部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3个月,3年生存率为80%,5年生存率为38%。手术+化疗组和放疗+化疗组,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38.1%和37.5%,P=0.20)。原发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是预后主要相关因素(P=0.04和P=0.01)。结论:PBL多为女性患者,好发生于单侧乳腺,病理以弥漫性大B细胞型最常见。治疗应以局部放疗联合全身化疗为主,须定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静 王平 庞青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指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无其它系统播散的淋巴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预后较差。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PCNSL的合理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指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无其它系统播散的淋巴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预后较差。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PCNSL的合理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3年6月至2006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2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12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50岁(46~55岁)。单发病灶15例,多发者6例。CT、MRI检查示明显的肿物占位效应,边界清楚,伴周围水肿。病理检查均为B细胞淋巴瘤,脑脊液未见癌细胞。3例行立体定向穿刺活检,18例行手术治疗完全或部分切除肿瘤。17例术后或立体定向穿刺术后行放、化疗综合治疗。10例术后先行放疗后行化疗,7例先行化疗后行放疗。Kaplan-Meier分析全组中位生存期(Mediansurvivaltime,MST)22.6个月,2年生存率44.5%。经Log-Rank检验,先放后化组与先化后放组的生存期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47)。前者中位生存期36个月,2年生存率66.7%;后者中位生存期19个月,2年生存率35.7%。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采用化疗和放疗综合治疗有望提高生存率。手术的意义仅仅在于取活检,并不能延长生存期。对于影像学高度怀疑的病例应行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不必手术。放化疗的顺序对于患者总生存期并无影响。但先放后化组与先化后放组的2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先放后化组好于先化后放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放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恶性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凤明 章文成 张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185-1187,共3页
临床上颈动脉体瘤较少见,其中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者很罕见。本文报告15例恶性颈动脉体瘤,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 恶性颈动脉体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骶尾部脊索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梁春梅 章文成 +2 位作者 刘志艳 王军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220-1222,共3页
目的:探讨骶尾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9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1例骶尾部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接受单纯手术治疗,10例接受手术+术后放疗,放射治疗剂量为40~50Gy。结果:9例... 目的:探讨骶尾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9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1例骶尾部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接受单纯手术治疗,10例接受手术+术后放疗,放射治疗剂量为40~50Gy。结果:9例患者死亡,6例死于局部复发,1例死于双肺转移,2例死于非肿瘤相关疾病。全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85%、41%。单纯手术组的5年生存率为81%,手术+术后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89%,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256>0.05)。局部复发15例,单纯手术组9例,局部复发率为81.8%,手术+放疗组6例,局部复发率为60%,二者无显著性差异(χ2=1.222,P=0.269>0.05)。单纯手术组局部复发时间为术后2个月~3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22个月;手术+放疗组发生复发时间为术后23个月~个72月,中位复发时间48个月。结论:脊索瘤极易复发,患者就诊状态及治疗手段可能为影响复发的因素,手术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手段,术后辅以放疗未能明显提高生存率及减少局部复发,但推迟了局部复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骶尾部 手术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3N1M0期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郝建磊 徐利明 +2 位作者 侯海玲 庞青松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176-1178,共3页
目的:探讨T_3N_1M_0期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食管癌术后患者,共196例。其中86例患者仅行食管癌根治术(S组),52例患者接受了术后化疗(S+C组),49例患者接受了术后预防照射(S+R组)。另有9例... 目的:探讨T_3N_1M_0期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食管癌术后患者,共196例。其中86例患者仅行食管癌根治术(S组),52例患者接受了术后化疗(S+C组),49例患者接受了术后预防照射(S+R组)。另有9例患者接受了术后序贯化放疗,因病例数少未予统计分析。对三组患者预后进行比较。使用SPSS 15.0分析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值变量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并用Log-rank检验。结果:S组、S+C组、S+R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1.6%、63.5%、83.7%(P=0.022);3年生存率分别为:34.9%、34.6%、55.1%(P=0.045);5年生存率分别为:12.8%、15.4%、34.7%(P=0.006);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5%、11.5%、28.6%(P=0.003);锁上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0.9%、23.1%、6.1%(P=0.030);胸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1.4%、25.0%、16.3%(P=0.155);血行转移率分别为:24.4%、21.2%、22.4%(P=0.902);吻合口复发率(P=0.247);吻合口狭窄率(P=0.924)。病理分级影响患者的预后,男性患者预后要差于女性患者。结论:T_3N_1M_0期食管癌术后放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区域淋巴结引流区的转移率,未能降低血行转移率。化疗(以PF方案为主)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大。建议采用新的有效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波刀-低分割单次大剂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最佳执行者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志震 袁智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4-237,共4页
常规放疗模式沿用多年,肿瘤治愈率难以得到大的突破。放疗总剂量与肿瘤预后直接相关,按照放射生物学推断的肿瘤治疗剂量明显高于目前常规放疗模式的放射总剂量。生物有效剂量与局控率和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其提高依赖于单次剂量的提... 常规放疗模式沿用多年,肿瘤治愈率难以得到大的突破。放疗总剂量与肿瘤预后直接相关,按照放射生物学推断的肿瘤治疗剂量明显高于目前常规放疗模式的放射总剂量。生物有效剂量与局控率和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其提高依赖于单次剂量的提高。短疗程高分次剂量的放射治疗模式主要通过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实现。目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单次放射剂量提高至4—8Gy,但是治疗精度无法进一步提高。射渡刀在固定方式、实时位置验证、影像引导及动态追踪病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单次放射剂量能够提高至15~30Gy,成为短疗程单次高剂量放疗模式的最佳执行者,治疗效果更好。射波刀高分次剂量短疗程放疗模式本身在很多方面有待完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高分次剂量低分割放疗模式 生物效应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照射胰腺癌细胞后放射损伤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志震 于海丽 +1 位作者 袁智勇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单次照射胰腺癌细胞后,细胞的放射损伤状况。方法:采用不同单次剂量X射线(0、2、5、10、17Gy)对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2照射,培养24h后观察形态学变化;放射后即刻行"彗星"分析;放射后6h和12h分别行DNA ladder检... 目的:初步探讨单次照射胰腺癌细胞后,细胞的放射损伤状况。方法:采用不同单次剂量X射线(0、2、5、10、17Gy)对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2照射,培养24h后观察形态学变化;放射后即刻行"彗星"分析;放射后6h和12h分别行DNA ladder检测;放射后0、6、12、24、36h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X射线照射后MIA PaCa-2胰腺癌细胞随剂量增加表现坏死明显,形态学改变以肿胀为基础;在低剂量组,以X射线照射MIA PaCa-2胰腺癌细胞可建立理想的由射线诱导的、呈剂量依赖性的细胞凋亡与坏死模型,引起G_2/M期阻滞,符合传统放射生物学概念;单次高剂量照射后细胞凋亡峰值出现早而明显;不同单次剂量X线照射后、量化细胞DNA损伤呈剂量依赖性,以10Gy最明显,17Gy反而减轻;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从单一的DNA电泳带,到出现多条典型的梯状图谱,以10Gy最明显。随着剂量进一步增加,出现模糊的无规律电泳梯带。结论:单次大剂量放射所致细胞损伤不同于常规剂量模式,可能以胀亡为主要细胞死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大剂量放射模式 MIA PaCa-2 胀亡 凋亡 放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在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尤金强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957-960,共4页
目前保乳治疗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而放射治疗在保乳治疗中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体现由于传统的全乳放射治疗存在着诸多的劣势,所以近些年来,部分乳腺放疗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相对于传统全乳腺照射,部分乳腺放疗可使患者的保乳治... 目前保乳治疗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而放射治疗在保乳治疗中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体现由于传统的全乳放射治疗存在着诸多的劣势,所以近些年来,部分乳腺放疗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相对于传统全乳腺照射,部分乳腺放疗可使患者的保乳治疗更快捷,且降低了远期并发症的风险但是部分乳腺放疗研究的长期结果尚缺乏,而且病例选择及放疗实施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部分乳腺放疗是有前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全乳放疗 部分乳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外照射加腔内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芳芳 赵路军 +5 位作者 袁智勇 王军 庞青松 李瑞英 刘玉忠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71-474,共4页
目的:分析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疗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条件的患者共89例.其中单纯外照射组62例,外照射联合腔内放... 目的:分析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疗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条件的患者共89例.其中单纯外照射组62例,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组(联合照射组)27例,有42例患者接受了序贯或同步化疗.将患者分为单纯外照射组和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组进行分析,单纯外照射多为前后两野对穿照射40Gy后缩野避开脊髓加量,腔内放疗多在外照射结束后1周内开始,一般4~7Gy/次,每周1次,共2-3次.部分患者接受了化疗,常用化疗方案为顺铂加氟脲嘧啶方案.应用完全缓解率和治疗后进食改善率评价近期疗效,应用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及总生存率(OS)评价远期疗效.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有效率及进食改善率的差别,Kaplan-Meier计算两组的OS及LRFS,Log-Rank比较两组间OS及LRFS的差别.结果:全组生存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至最后随访之日63例患者死亡.单纯外照射组与联合照射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及29%(P=0.049);进食改善率分别为67.7%和74.1%(P=0.795);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24%和36%(P=0.332);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8%和21%(P=0.401).肿瘤长度≤5cm及〉5cm组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36%(P=0.045)及16%、14%(P=0.685).结论:后装腔内放疗联合外照射可提高近期疗效及较小病灶(肿瘤长度≤5cm)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近距离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单次剂量X线照射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志震 袁智勇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74-977,共4页
目的:利用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单次大剂量放疗模式的生物学效应及有效剂量。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接种于裸鼠右下肢大腿外侧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至移植瘤平均直径达10mm左右时随机分组,每组6只,清醒状态下进行单次照射0、2、5... 目的:利用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单次大剂量放疗模式的生物学效应及有效剂量。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接种于裸鼠右下肢大腿外侧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至移植瘤平均直径达10mm左右时随机分组,每组6只,清醒状态下进行单次照射0、2、5、10、17、25、35Gy。观察肿瘤体积变化,绘制肿瘤生长延缓曲线,计算肿瘤生长延迟时间。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动物体重变化程度基本一致。随着单次照射剂量的提高,动物移植瘤体表面皮肤照射反应逐渐加重,以湿性反应为主,出现黄色渗液。单次10Gv以下剂量照射组具有相似效应,肿瘤生长延迟不明显。单次10Gy以上剂量照射组肿瘤生长明显延长,肿瘤生长延缓效应与照射剂量明显相关。两者间肿瘤生长延缓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Gy组肿瘤生长延缓时间约为3周,17Gy组则延长至6周,25、35Gy组延缓时间更长。肿瘤生长曲线与体积抑瘤率能够更加直观反映疗效与单次放射治疗剂量相关。结论:移植瘤照射后,单次10Gv以上的剂量表现出很好的生物学效应,肿瘤生长明显延迟,生长延缓效应与照射剂量明显相关。本实验表明短疗程单次高剂量放疗模式大幅提高单次有效剂量和生物剂量,能够明显改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大剂量照射 生长延缓曲线 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在评价射波刀治疗肺癌及其转移灶疗效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磊 徐文贵 +4 位作者 朱湘 宋秀宇 戴东 朱研佳 袁志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PET-CT显像进行评价射波刀治疗肺癌及其转移灶的早期治疗效果,并比较PET和CT两种显像方法评价结果的不同方法:23例在本院接受射波刀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均进行PET-CT显像的肺癌患者,观察PET-CT显像捡出的总计35个病灶在治... 目的:探讨运用PET-CT显像进行评价射波刀治疗肺癌及其转移灶的早期治疗效果,并比较PET和CT两种显像方法评价结果的不同方法:23例在本院接受射波刀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均进行PET-CT显像的肺癌患者,观察PET-CT显像捡出的总计35个病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定量分忻功能代谢学指标(SUV_max)变化率△M和形态学指标(病灶最大横径D_max)的变化率△φ.结果:肺癌及其转移灶在射波刀治疗前、后的SUV_max和D_max的变化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射波刀治疗前、后肿瘤病灶的代谢变化率△M和形态学大小变化率△φ分别为(64.93±23.60)%、(32.50+57.0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ET、CT及PET-CT显像评价得出射波刀治疗肿痛痛灶的有效率分别为:94.29%、54.29%和97.14%,葡萄糖代谢变化率法和形态学最大径变化率法对评价疗效一致率占54.29%(19/35),不一致率占45.71%(16/35);两种显像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7.01%和55.89%准确性分别为97.14%和57.14%结论:葡萄糖代谢变化率法在评价放疗疗效方面要比形态学最大径变化率法具有明显优势,以两种方法相结合PET-CT显像在评价肺癌及其转移灶射波刀治疗的疗效上更具优势,可以为其提供一种早期、有效、直观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成像(PET-CT) 标准摄取值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头痛伴鼻堵
16
作者 侯海玲 袁智勇 +1 位作者 王平 朱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241-1243,共3页
患者主因"左侧头痛伴鼻堵一个月"入院,临床明确诊断为"鼻咽腺样囊性癌"。半年前曾于外院行普通外照射放疗DT:200cGy/次×17次及头部伽玛刀治疗,中心剂量:35.6GY,目前局部病灶复发。入院后给与DDP+THP+FUDR全身... 患者主因"左侧头痛伴鼻堵一个月"入院,临床明确诊断为"鼻咽腺样囊性癌"。半年前曾于外院行普通外照射放疗DT:200cGy/次×17次及头部伽玛刀治疗,中心剂量:35.6GY,目前局部病灶复发。入院后给与DDP+THP+FUDR全身化疗一周期,症状缓解不明显。另行局部X-刀治疗,已治疗400cGy/次×5次,疼痛症状较前略缓解。本次病例讨论将从病理、影像、手术及放化疗等多方面入手,拟在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以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并指导今后的临床治疗。鼻咽原发性腺样囊性癌比较少见,患者以女性为多见,肿瘤生长呈明显的侵袭性。由于鼻咽部解剖结构复杂,且腺样囊性癌常侵及血管和神经,因此不宜采取手术治疗,而以放疗为首选,其5年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分别为:21%和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规范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肺癌常规放射治疗的剂量评估
17
作者 李智华 王伟 +1 位作者 王军 孙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347-1350,共4页
目的:对于晚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常规放射治疗通常采用前后两野对穿照射,肿瘤量达到4000cGy后,改为斜野或侧野水平照射,使肿瘤剂量达到6000cGy。本文通过比较常规放疗和两维适形放疗对肺部肿瘤患者的剂量分布的不同,定性和... 目的:对于晚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常规放射治疗通常采用前后两野对穿照射,肿瘤量达到4000cGy后,改为斜野或侧野水平照射,使肿瘤剂量达到6000cGy。本文通过比较常规放疗和两维适形放疗对肺部肿瘤患者的剂量分布的不同,定性和定量地对常规放射治疗进行评估。方法:选择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肺部恶性肿瘤,肿瘤局部晚期,位置居中无法手术的患者。为每位患者设计两种治疗计划,常规治疗计划和两维适形治疗计划。结果:通过近20例患者的比较,以其中1例患者为例进行量化分析。常规放射照射的照射野均比两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照射野大,但是常规放射治疗的前野和后野并没有将整个肿瘤靶区包括。约有2cm×3cm的肿瘤在照射野以外。对于同一位患者,对于两维适形放射治疗中,100%的等剂量线包绕了PTV的98.8%;68%的等剂量线则完全地包绕了PTV。而常规野治疗计划,100%的等剂量线包绕了PTV的98.5%,42%的等剂量线才能100%地将PTV包绕。两维适形放射治疗使脊髓接受4000cGy剂量的体积由80%下降到6.8%;两肺接受2000cGy剂量的体积均下降5%左右。结论:对于晚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相比,适形放射治疗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周围危及器官所接受的剂量,但危及器官的受照射体积和剂量仍然较高。要避免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可以通过缩野加量或逆向调强照射技术来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癌 常规放射治疗 剂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