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77例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孙保存 张诗武 +3 位作者 倪春生 刘志勇 戚红 张丹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双向分化恶性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55~2000年间我院病理科石蜡包埋双向分化恶性肿瘤样本887例,其中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37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有血管生成拟态组和无血管生成拟态组,分析具有血管... 目的:探讨双向分化恶性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55~2000年间我院病理科石蜡包埋双向分化恶性肿瘤样本887例,其中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37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有血管生成拟态组和无血管生成拟态组,分析具有血管生成拟态肿瘤的临床意义。结果:除滑膜肉瘤外(P=0.759),恶性黑色素瘤(P=0.0382)、间皮肉瘤(P=0.0356)、横纹肌肉瘤(P=0.0282)中具有血管生成拟态的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无血管生成拟态肿瘤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具有血管生成拟态的双向分化恶性肿瘤恶性度高、血道转移早、临床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分化恶性肿瘤 血管生成拟态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bcl-2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范宇 傅西林 +2 位作者 王颖 郎荣刚 于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bcl-2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及其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p53、c-erbB-2等影响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bcl-2、ER、p53及c-erbB-2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bcl-2阳性表...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bcl-2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及其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p53、c-erbB-2等影响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bcl-2、ER、p53及c-erbB-2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bcl-2阳性表达率为50.27%(92/183),其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ER状态呈明显正相关,与p53及c-erbB-2表达呈明显负相关;bcl-2阴性者其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明显低于bcl-2阳性者。结论:bcl-2蛋白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不好,这可能与bcl-2失表达肿瘤中,p53蛋白聚积、c-erbB-2过度表达以及ER的缺失有关;免疫组化检测bcl-2表达可为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及选择内分泌治疗提供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CL-2蛋白 组织学分级 雌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 化学 预后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学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彬 张慧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学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可靠性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有病理对照的细胞学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56例,镜下观察其乳头溢液涂片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FNAC)的细胞形态特点,并与组织切片进行对照分析。结... 目的:探讨细胞学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可靠性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有病理对照的细胞学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56例,镜下观察其乳头溢液涂片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FNAC)的细胞形态特点,并与组织切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6例中诊断准确率为87.5%(49/56),误诊率为12.5%(7/56),其中4例诊断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2例误诊为纤维腺瘤,1例误诊为乳腺癌。结论:通过乳头溢液及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较为可靠,对术前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对病变多发及较复杂的病例诊断宜慎重,尤其是乳腺肿块伴溢液诊断乳腺癌应谨慎,最好行切检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学 乳腺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病理分析
4
作者 张慧英 李妤 +1 位作者 冯彬 左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26-827,共2页
关键词 细支气管 肺泡癌 临床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张诗武 郭华 +3 位作者 张丹芳 赵秀兰 谷彦军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329-1332,共4页
目的:通过人体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动物实验及电镜观察研究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VM)的形态结构及其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具有VM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进行PAS和CD31重复染色,观察VM的形态结构及其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构建... 目的:通过人体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动物实验及电镜观察研究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VM)的形态结构及其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具有VM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进行PAS和CD31重复染色,观察VM的形态结构及其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构建恶性黑色素瘤B16动物模型,将活性炭注入小鼠循环系统内观察VM的结构,同时使用电镜技术观察VM的超微结构。结果:PAS阳性而CD31阴性的VM在肿瘤组织中呈片状分布,与内皮依赖性血管和马赛克血管共同维持肿瘤组织血液供应,动物实验和电镜观察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VM的存在。结论:以活性炭作为示踪剂研究B16动物移植瘤组织内VM,表明VM与机体血循环相连通,是肿瘤组织内的功能性微循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血液供应模式,VM存在于某些恶性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可以通过VM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血管生成拟态 动物实验 透射电镜 重复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膜肉瘤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孙燕 孙保存 +3 位作者 赵秀兰 刘易欣 张诗武 刘岩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滑膜肉瘤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滑膜肉瘤中上皮钙粘素(E-cad)、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Ki-67的表达,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14项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E-cad(-)、(+)、(... 目的:探讨影响滑膜肉瘤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滑膜肉瘤中上皮钙粘素(E-cad)、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Ki-67的表达,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14项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E-cad(-)、(+)、(++)和(+++)分别为11例(15.28%)、22例(30.56%)、22例(30.56%)和17例(23.60%),MMP-2(-)、(+)、(++)和(+++)分别为11例(15.28%)、18例(25.00%)、17例(23.60%)和26例(36.12%),Ki-67标记指数(LI)为2.00%~73.00%(28.30%±16.61%);2)全组术后1、3、5、7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6.44%、54.24%、28.81%、16.95%和8.47%;3)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范围、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Ki-67LI、及E-cad和MMP-2表达情况对患者预后有影响(P<0.05);4)多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E-cad和MMP-2表达情况影响滑膜肉瘤的预后(χ2=21.00,v=3,P=0.000)。结论:临床分期、E-cad和MMP-2表达情况是影响滑膜肉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COX比例风险模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形态学及免疫表型与诊断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9
7
作者 顾安康 孙蕾娜 战忠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841-844,共4页
目的: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提高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并比较ALK+与ALK-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不同点。方法:对原诊断为ALCL的20例病例重新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目的: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提高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并比较ALK+与ALK-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不同点。方法:对原诊断为ALCL的20例病例重新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0例中15例属于T/Null细胞表型,结合免疫组化诊断为ALCL,15例ALCL均强烈表达CD30;ALK阳性者9例,ALK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免疫分型、组织分型、临床分期无相关性;而与患者年龄及化疗敏感性具有相关性(P<0.05)。其余5例为B细胞表型(CD20强阳性),结合新的淋巴瘤分类标准,被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结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具有标志性的大细胞出现CD30、ALK和EMA阳性时,对ALCL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ALK+ALCL与ALK-ALCL在遗传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的不同,使其作为一种新的病理类型被提出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间变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轻、重度乳头状瘤病和导管内癌中p16蛋白表达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铁菊 牛昀 +2 位作者 于泳 吕阿娟 杨晓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p16基因蛋白表达与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导管内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导管内癌、40例重度乳头状瘤病、40例轻度乳头状瘤病、2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基因蛋白在导管内癌组表达阳性率为40.... 目的:探讨p16基因蛋白表达与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导管内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导管内癌、40例重度乳头状瘤病、40例轻度乳头状瘤病、2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基因蛋白在导管内癌组表达阳性率为40.0%,重度乳头状瘤病组为52.5%,轻度乳头状瘤病组为72.5%,正常乳腺组织为92.0%,四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1.018,P<0.05;导管内癌组与重度乳头状瘤病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257,P>0.05;导管内癌组与重度乳头状瘤病组合并与轻度乳头状瘤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424,P<0.05;p16基因蛋白表达强度在四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3.474,P<0.05。结论:p16基因蛋白表达异常在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导管内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可为乳头状瘤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较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P16 乳腺 乳头状瘤病 导管内癌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形态学分析及意义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冯彬 张慧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1392-1395,共4页
目的:观察8例浸润性小叶癌的形态特点,并与组织切片对照,就其能否进行正确的组织学分类,提出诊断的参考指标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926例,其中289例乳腺癌(包括可疑癌)病例中浸润性小叶癌8例,观察其形态特点,并用图像... 目的:观察8例浸润性小叶癌的形态特点,并与组织切片对照,就其能否进行正确的组织学分类,提出诊断的参考指标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926例,其中289例乳腺癌(包括可疑癌)病例中浸润性小叶癌8例,观察其形态特点,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行细胞形态分析。结果: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发生率占乳腺癌的2.8%(8/289),细胞病理上有其特殊形态特点,其它临床特征与一般乳腺癌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对于多数浸润性小叶癌可以做出分型诊断,但有时形态鉴别较困难,加之其常与浸润性导管癌混合存在,因此明确分型宜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针穿刺细胞学 浸润性小叶癌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的潜伏感染及其编码的癌基因在鼻咽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文枫 张连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93-796,801,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中EB病毒的感染情况以及在EB病毒潜伏感染状态下编码的病毒癌基因产物潜伏膜蛋白-1(LMP-1)与鼻咽部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另外还对该组鼻咽淋巴瘤的组织细胞起源进行了分析。方法:... 目的:探讨鼻咽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中EB病毒的感染情况以及在EB病毒潜伏感染状态下编码的病毒癌基因产物潜伏膜蛋白-1(LMP-1)与鼻咽部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另外还对该组鼻咽淋巴瘤的组织细胞起源进行了分析。方法:我们选用EBER-1/2mRNA探针,经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70例鼻咽恶性淋巴瘤和10例鼻咽慢性炎症病例中的EB病毒感染,同时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标记了LMP-1、CD45RO、CD20及CD56阳性细胞。结果:EB病毒mRNA在鼻咽恶性淋巴瘤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62.9%)明显高于慢性炎症患者(0%)。LMP-1蛋白在上述两者间也有差异表达,肿瘤组(68.6%)高于炎症组(20.0%)(P=0.003)。本组有12例NK/T细胞淋巴瘤,特征性表达CD56,与LMP-1相关,但不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LMP-1阳性高表达率除与鼻咽淋巴瘤患者出现临床B症状相关(P=0.043)外,与临床分期、出现区域淋巴结肿大均不相关,但LMP-1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在死亡患者组中有LMP-1的高表达。结论:在鼻咽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EB病毒的感染及其编码的癌蛋白LMP-1的产生起到了致关重要的作用。此外,LMP-1与不良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同时还与CD56(+)的NK/T细胞淋巴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EB病毒 潜伏膜蛋白-1 鼻咽NK/T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与血管淋巴管肌瘤病并存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春荣 张连郁 田洪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379-1380,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管肌瘤病 肺腺癌 文献复习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纵隔淋巴结肿大 左下肺癌 并存 血管 入院查体 肺间质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淋巴组织霍奇金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石岩 战忠利 赵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15-715,共1页
关键词 腮腺肿瘤 霍奇金淋巴瘤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腮腺淋巴组织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肉瘤c-kit表达意义的探讨
13
作者 范嫏娣 李胜水 张诗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肿瘤—子宫肉瘤32例(平滑肌肉瘤2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0例及子宫腺肉瘤2例),测定酪氨酸激酶(c-kitCD117)的阳性表达率,是否亦具备类同胃肠道间质肿瘤细胞中的所含有c-kit促使CD117呈阳性,以便寻找治疗子宫肉瘤...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肿瘤—子宫肉瘤32例(平滑肌肉瘤2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0例及子宫腺肉瘤2例),测定酪氨酸激酶(c-kitCD117)的阳性表达率,是否亦具备类同胃肠道间质肿瘤细胞中的所含有c-kit促使CD117呈阳性,以便寻找治疗子宫肉瘤的新途径。方法:对32例子宫肉瘤,均以免疫组化测定CD117,并选用经病理确诊及阳性表达CD117的胃肠道间质肿瘤5例为对照。结果:子宫肉瘤测定CD117阳性率依次为:子宫平滑肌肉瘤11/20例(55%)、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10例(30%)及子宫腺肉瘤0/2例。结论:对阳性表达CD117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子宫肉瘤患者选择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肉瘤 酪氨酸激酶(c—kit CD117)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lier病合并Maffucci综合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杰忠 张连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380-1380,共1页
关键词 软组织 多发性内生性软骨瘤 Oilier病 MAFFUCCI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