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GE-3/CEA(HLA-A2/A24_+)肽疫苗冲击树突状细胞诱导消化道肿瘤患者CTL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郝希山 邵莹 +6 位作者 任秀宝 刘虹 徐琪 李慧 张澎 安秀梅 任宝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89-695,共7页
目的:树突状细胞(DC)是一种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T细胞参与的HLA限制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已证实在动物模型中DC递呈抗原可以诱导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我们在体外扩增获得肿瘤患者DC,观察其特点,并以MAGE-3/CEA(HLA-A... 目的:树突状细胞(DC)是一种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T细胞参与的HLA限制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已证实在动物模型中DC递呈抗原可以诱导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我们在体外扩增获得肿瘤患者DC,观察其特点,并以MAGE-3/CEA(HLA-A2/A24+)肽疫苗冲击DC诱导特异性CTL,研究其杀伤活性。方法:选择MAGE-3-HLA-A2/A24+或CEA-HLA-A24+肿瘤患者,收集PBMNC中的贴壁细胞,在含有rhGM-CSF、rhIL-4的1640中培养诱导DC细胞,第7天加入HLA-A2-MAGE-3、HLA-A24-MAGE-3、HLA-A24-CEA肽冲击。以肽冲击后的DC与未经纯化的T细胞混合培养(T-DC-P)诱导的CTL作为效应细胞,Mel526,803,Raji,K562作为靶细胞,以LDH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力。结果:体外扩增可获得高纯度的DC,高表达DC特异性表面标志CD40(74.18%±15.76%)、CD86(94.6%±3.80%)、HLA-DR(88.6%±10.94%)。不同肿瘤患者DC得率表现出较大差异(7.07%±3.24%),反映出免疫功能的不同。T-IL-2细胞与T-DC-P细胞对Mel526和803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可以将特异性杀伤力提高25%~35%,而对Raji和K562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hGM-CSF、rhIL-4体外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体外扩增 CTL 肽疫苗 消化道肿瘤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3/CEA(HLA-A2/A24+)肽疫苗诱导消化道肿瘤患者CTL的研究
2
作者 刘虹 邵莹 +3 位作者 任秀宝 张澎 张乃宁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65-470,共6页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树突状细胞经MAGE-3/CEA(HLA-A2/A24+)肽疫苗冲击后诱导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方法:选择MAGE-3-HLA-A2/A24+或CEA-HLA-A24肿瘤患者,收集PBMNC中的贴壁细胞在含有rhGM-CSF、rhIL-4的1640中培养诱导DC细胞,第7日加入HLA-...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树突状细胞经MAGE-3/CEA(HLA-A2/A24+)肽疫苗冲击后诱导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方法:选择MAGE-3-HLA-A2/A24+或CEA-HLA-A24肿瘤患者,收集PBMNC中的贴壁细胞在含有rhGM-CSF、rhIL-4的1640中培养诱导DC细胞,第7日加入HLA-A2-MAGE-3,HLA-A24-MAGE-3、HLA-A24-CEA肽冲击。以肽冲击后的DC与未经纯化的T细胞混合培养诱导的CTL作为效应细胞,Mel526,803,Raji,K562作为靶细胞,以LDH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力。结果:未纯化的T细胞及肽冲击后的DC与该T细胞混合培养后的细胞表型变化表明CD3、CD4、CD25、CD16/CD56均无显著性差异,表达的CD8、CD86、CD69、CD45RO/CD8、HLA-DR有显著性差异。T-IL-2细胞与T-DC-P细胞对Raji和K562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无显著性差异。T-IL-2细胞与T-DC-P细胞对Mel526和803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肽疫苗可以诱导MAGE、CEA特异性的CTL应答。DC为基础的疫苗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的新方法,因其简便、快速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疫苗 消化道肿瘤 免疫治疗 CTL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 被引量:6
3
作者 邵莹 戴荣增 +5 位作者 张乃宁 任秀宝 任宝柱 崔秀珍 佟仲生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对60例实体肿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常规化疗联合造血因子动员剂方法动员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仪和程控冷冻降温方法采集、冷冻保存干细胞。结果:60例患者平均年龄41岁(24~5... 目的:对60例实体肿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常规化疗联合造血因子动员剂方法动员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仪和程控冷冻降温方法采集、冷冻保存干细胞。结果:60例患者平均年龄41岁(24~57),Ⅰ期3.4%,Ⅱ期25.0%,Ⅲ期38.3%,Ⅳ期33.3%;肿瘤负荷情况,CR46.6%,PR31.6%。平均采集次数2.6次,MNC5.6×108/kg,CFU-GM2.4×105/kg,BFU-E1.7×104/kg,CD34+10.1×106/kg,CFU-GM第1次收获率50.0%,第2次36.0%。各病种间除CD34+外均无统计学差异。恶性淋巴瘤组CD34+细胞数高于其他病种。一次动员成功率90.0%。干细胞冷冻复苏后平均MNC回收率77.0%,CFU-GM回收率69.0%,BFU-E回收率72.0%。各病种之间回收率无差异。结论:常规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因子是实体肿瘤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有效动员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动员剂 血细胞分离仪 实体瘤 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p16基因二者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虹 张维铭 +2 位作者 蔡春友 许静 徐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p16基因的相关性及二者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肺癌标本48例,12例癌旁组织,7例非肿瘤病例的正常肺组织。以TelomerasePCRELISA检测标本端粒酶活性,以RT-PCR的方法检测p16基因mRNA...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p16基因的相关性及二者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肺癌标本48例,12例癌旁组织,7例非肿瘤病例的正常肺组织。以TelomerasePCRELISA检测标本端粒酶活性,以RT-PCR的方法检测p16基因mRNA转录情况,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标本p16蛋白表达。结果:1)肺癌组织标本36/48(75.00%)和1例癌旁组织检出端粒酶活性。2)48例NSCLC组织中32例进行了p16mRNA及蛋白表达检测。16/32(50.00%)检测到p16mRNA转录,7例正常组织中均检测到p16mRNA转录。NSCLC组织标本中17/32(53.13%)未检测到p16蛋白表达,7例正常肺组织中均检测到p16蛋白表达。3)24例端粒酶阳性NSCLC组织中15例p16mRNA表达缺失,8例端粒酶阴性的NSCLC组织中仅1例p16mRNA表达缺失。相关系数为-0.433,P=0.013,具有显著负相关。结论:端粒酶、p16基因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有望成为预测肿瘤发生、肿瘤诊断的良好指标。端粒、端粒酶与p16基因可能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酶 P16基因 肺癌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大剂量化疗对高危乳腺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任秀宝 于津浦 +3 位作者 张澎 李慧 任宝柱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66-768,共3页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对高危乳腺癌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IFN-γ、IL-2,IL-10)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14例高危乳腺癌患者大剂量化疗前后血清IFN-γ、IL-2、IL-10的变化。结果:14例患者大剂量化疗前后...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对高危乳腺癌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IFN-γ、IL-2,IL-10)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14例高危乳腺癌患者大剂量化疗前后血清IFN-γ、IL-2、IL-10的变化。结果:14例患者大剂量化疗前后血清中IFN-γ、IL-2、IL-10的水平分别为12.79±4.60pg/ml、6.55±5.42pg/ml、9.04±8.28pg/ml及12.38±3.23pg/ml、6.16±2.84pg/ml、9.00±6.85pg/ml,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患者大剂量化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亦无显著差异(P>0.05)。转移淋巴结数大于50%与少于50%组相比,IL-10水平在大剂量化疗前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化疗后这种差异消失(P>0.05)。结论:大剂量化疗对Th1及Th2类细胞因子无影响,而对淋巴结转移数大于50%者的Th2类细胞因子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大剂量化疗 乳腺癌 细胞因子 TH1 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IL_(2)诱导鼠LAK细胞的生长特性及形态学观察
6
作者 邵莹 王津成 +7 位作者 任宝柱 黎广宇 和世岩 李霈霈 戴荣增 崔寒柏 张执萍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48-349,共2页
本文介绍了用自制的IL_2(白介素Ⅱ)和粗提的lL2(?)(?)导LAK(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的生成。用大鼠脾细胞制备IL_2乳腺癌小鼠脾细胞作为诱导LAK的单个核细胞。初步结果显示:1.IL_2培养上清能诱导出LAK样增殖特性。2.IL_2的粗提物可使LAK... 本文介绍了用自制的IL_2(白介素Ⅱ)和粗提的lL2(?)(?)导LAK(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的生成。用大鼠脾细胞制备IL_2乳腺癌小鼠脾细胞作为诱导LAK的单个核细胞。初步结果显示:1.IL_2培养上清能诱导出LAK样增殖特性。2.IL_2的粗提物可使LAK增殖作用增强。3.IL_2可使活化的和未活化的淋巴细胞同样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细胞 乳腺癌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脾LAK细胞经肝动脉导管输注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执平 郝希山 +8 位作者 邵莹 王津成 和世岩 任宝柱 戴荣增 李霈霈 崔寒柏 黎广宇 王殿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649-652,共4页
以基因重组白细胞间介素Ⅱ(rIL-2)诱导肝癌患者自体脾LAK细胞,经肝动脉,辐注。自体LAK细胞10~9×2,rIL-2 5×10~4u×2连续低剂量经肝动脉导管输注一个疗程。治疗连续观察血清AFP变化及肝功能变化。用B超、CT观察肿块变化,... 以基因重组白细胞间介素Ⅱ(rIL-2)诱导肝癌患者自体脾LAK细胞,经肝动脉,辐注。自体LAK细胞10~9×2,rIL-2 5×10~4u×2连续低剂量经肝动脉导管输注一个疗程。治疗连续观察血清AFP变化及肝功能变化。用B超、CT观察肿块变化,结果显示:本组3例治疗后血清AFP均连续下降,B超、CT显示肿块缩小。患者主观症状好转,肝功能有所恢复。自体LAK细胞输注后仅有一过性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 肝肿瘤 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