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VR的区域交通碳排放预测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陈亮 王金泓 +3 位作者 何涛 周志华 李巧茹 杨文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9,共7页
基于STIRPAT模型,选择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人均GDP、机动车保有量、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和城市化率7项指标作为我国区域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建立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碳排放预测模型,并以1990—2016年北京市交通碳排放相关数据为... 基于STIRPAT模型,选择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人均GDP、机动车保有量、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和城市化率7项指标作为我国区域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建立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碳排放预测模型,并以1990—2016年北京市交通碳排放相关数据为基础数据做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训练样本交叉验证均方误差仅为0.008 040,得到参数C和γ的最优值;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的拟合回归效果良好,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 2和0.995 0,即模型具有良好的学习和推广能力;未来区域交通碳排放增长趋势逐渐变缓,但总量将继续呈上升趋势,社会仍然面临较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运输 预测研究 SVR 交通碳排放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ulti-class SVM的车辆换道行为识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亮 冯延超 李巧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3-199,共7页
自动安全换道是车辆实现无人驾驶的关键,为精确识别行驶车辆换道状态,保证行车安全,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分类支持向量机(Multi-class Support Vector Machine,Multiclass SVM)的车辆换道识别模型。从NGSIM数据集中选取美国101公路车辆轨迹... 自动安全换道是车辆实现无人驾驶的关键,为精确识别行驶车辆换道状态,保证行车安全,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分类支持向量机(Multi-class Support Vector Machine,Multiclass SVM)的车辆换道识别模型。从NGSIM数据集中选取美国101公路车辆轨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并将车辆换道过程划分为车辆跟驰阶段、车辆换道准备阶段和车辆换道执行阶段。采用网格搜索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Grid Search-PSO)对SVM模型中惩罚参数C和核参数g进行寻优标定,利用多分类支持向量机换道识别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和测试,模型测试精度达97.68%。研究表明,模型能够很好地识别车辆在换道过程中的行为状态,为车辆换道阶段的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多分类支持向量机 NGSIM数据 车辆换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拌剂和阻燃剂对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乔建刚 李志刚 +1 位作者 程璨 李士宣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91,共5页
对掺加EC130温拌剂和FRMAXTM阻燃剂的SBS改性沥青进行高低温流变性能和黏温性能测试,考察两种改性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C130温拌剂降温效果明显,可使施工温度降低25℃,但对SBS改性沥青低温流变性能有不利影响,低温PG... 对掺加EC130温拌剂和FRMAXTM阻燃剂的SBS改性沥青进行高低温流变性能和黏温性能测试,考察两种改性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C130温拌剂降温效果明显,可使施工温度降低25℃,但对SBS改性沥青低温流变性能有不利影响,低温PG分级由-18℃下降到-12℃;FRMAXTM阻燃剂可以提高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高温PG分级由82℃上升到88℃,但对低温流变性能和黏温性能有一定影响,低温PG分级由-18℃下降到-12℃,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上升5℃;两者共同加入SBS改性沥青时会提高其高温性能和黏温性能,高温PG分级由82℃上升到88℃,施工温度下降20℃,但会降低其低温性能,低温PG分级由-18℃下降到-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拌剂 阻燃剂 流变性能 黏温性能 PG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震后道路抢修的多目标应急调度模型 被引量:11
4
作者 田晓勇 冯延超 +3 位作者 陈亮 李奇男 王京京 崔洪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4-672,共9页
为保证救援物资及时、合理地配送至受灾区,将道路抢修情况纳入应急调度优化问题中,引出可变路网结构的概念,基于此情形,考虑受损路段抢修及抢修时间,对车辆运输时间进行修正;以平均车辆运输时间和系统物资未满足度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基... 为保证救援物资及时、合理地配送至受灾区,将道路抢修情况纳入应急调度优化问题中,引出可变路网结构的概念,基于此情形,考虑受损路段抢修及抢修时间,对车辆运输时间进行修正;以平均车辆运输时间和系统物资未满足度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基于灾害抢修的应急调度优化模型;结合改进的最短路Dijkstra算法,设计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求解。最后以"九寨沟地震"作为算例,与传统模型方案进行比较,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为决策者制定应急调度方案和实施提供依据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应急物资调度 NSGA-Ⅱ 多目标优化 道路抢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隧道遮阳棚缓解“黑洞效应”的实验设计与实践
5
作者 王清洲 杨玲玲 +1 位作者 王茗倩 马士宾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5年第8期242-249,共8页
公路隧道入口的“黑洞效应”可使驾驶员瞬时致盲,是诱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成为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该研究基于隧道实车实验,设计了考虑遮阳棚长度和透光率的隧道缩尺眼动测试平台,揭示了遮阳棚设置对隧道入口驾驶员... 公路隧道入口的“黑洞效应”可使驾驶员瞬时致盲,是诱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成为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该研究基于隧道实车实验,设计了考虑遮阳棚长度和透光率的隧道缩尺眼动测试平台,揭示了遮阳棚设置对隧道入口驾驶员视觉适应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遮阳棚透光率梯度精细化设计能够有效缓解隧道入口处的“黑洞效应”,并能缩短其设计长度。该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安全可控的实验环境,能够使其直观理解“黑洞效应”的生理机制,并掌握遮阳棚参数优化设计方法,为教学与实践融合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黑洞效应 眼动测试平台 视觉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