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米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非梗死区激活素A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魏群 杨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8-473,I0001,共7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左心室非梗死区激活素A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阐明替米沙坦改善心肌胶原沉积的可能机制。方法:27只Wiste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7只)、模型组(10只)和替米沙坦组(10只)。模型组和替米沙坦组...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左心室非梗死区激活素A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阐明替米沙坦改善心肌胶原沉积的可能机制。方法:27只Wiste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7只)、模型组(10只)和替米沙坦组(10只)。模型组和替米沙坦组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假手术组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仅穿线不结扎。建模后饲养5周,每组存活6只大鼠。假手术组大鼠给予0.5%CMC(10mL·kg^(-1)),模型组大鼠给予0.5%CMC(10mL·kg^(-1)),替米沙坦组大鼠给予替米沙坦(30mg·kg^(-1));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大鼠全心肥厚指数及左心室肥厚指数,RT-PCR法测定大鼠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激活素A、激活素Ⅱ型A受体(ActRⅡA)、Ⅱ型B受体(ActRⅡB)、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mRNA表达水平以及ColⅠ/ColⅢ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激活素A蛋白的表达强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心肥厚指数和左心室肥厚指数明显升高(P<0.01),激活素A、ActRⅡA、ActRⅡB、ColⅠ和ColⅢmRNA表达水平以及ColⅠ/ColⅢ比值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假手术组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激活素A蛋白呈低水平表达,模型组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激活素A蛋白呈高水平表达。结论:替米沙坦可能通过下调激活素A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改善心衰过程中心肌胶原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心力衰竭 Ⅰ型胶原蛋白 Ⅲ型胶原蛋白 激活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新证据新指南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善春 郑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24-1225,共2页
有效降低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主要依靠一级预防。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地位,尚存争议。近年,国内外相关指南更新,再次肯定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作用,同时还有许多问题,待进一步明确。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心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钠肽与心力衰竭的诊治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峰 宋从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3期229-231,共3页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并给观察疗效、评价预后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客观性。近年来发现脑钠肽(BNP)可用于CHF的诊断、疗效评价和判断预后,并可能用于临床治疗...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并给观察疗效、评价预后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客观性。近年来发现脑钠肽(BNP)可用于CHF的诊断、疗效评价和判断预后,并可能用于临床治疗,将来可能成为传统心力衰竭治疗药物以外的一线药物。本文仅就此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心功能不全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术对近期左心室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焕明 陈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4期282-283,共2页
目的 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 (PTCA) +支架术对左心室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 (2 DE)对 3 0例急性心肌梗死接受直接 PTCA的患者 ,分别于发病后 2~ 3周间进行测量并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 目的 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 (PTCA) +支架术对左心室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 (2 DE)对 3 0例急性心肌梗死接受直接 PTCA的患者 ,分别于发病后 2~ 3周间进行测量并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LVEDVI)、射血分数 (L VEF)及室壁运动情况 ,分别与 5 0例溶栓治疗的 3 1例再通患者组成的冠状动脉再通组和未通的19例与 15例未行冠状动脉再通治疗的患者共 3 4例组成的无冠状动脉再通组进行比较。结果 提示直接 PTCA治疗组 EF值明显高于溶栓再通组及无冠状动脉再通组 ,而且左心室容积小 ,室壁运动好 ,P值均小于 0 .0 1。结论 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 左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高血糖患者心功能改变
5
作者 李焕明 陈珺 +1 位作者 张寰 宋从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5期364-365,共2页
目的 为了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高血糖患者血糖浓度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我们对 110例 AMI患者根据血糖浓度 (FBS)进行分组 ,A组 :FBS <6.1mmol/ L ,B组 :FBS在 6.1mm ol/ L- 1 ~ 1.1m mol/ L之间 ,C组 :F BS>11.1mm ol... 目的 为了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高血糖患者血糖浓度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我们对 110例 AMI患者根据血糖浓度 (FBS)进行分组 ,A组 :FBS <6.1mmol/ L ,B组 :FBS在 6.1mm ol/ L- 1 ~ 1.1m mol/ L之间 ,C组 :F BS>11.1mm ol/ L。住院期间观察 FBS变化情况 ,观察严重心律失常情况、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情况。对于存活者 2~ 3周内应用二维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LVEDV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 ,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为 5 0 .5 2± 3 .88,B组为 5 3 .49± 4.2 2 ,C组为 5 5 .94± 4.3 1,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 .0 1;A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 5 8.96± 4.98,B组为 5 1.0 3± 6.2 3 ,C组为 47.3 3± 7.61,仍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A组与 B组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无差别 ,而 A组与C组之间均有差别 P<0 .0 5 ;B组与 C组间 ,只有在急性左心衰竭方面存在差异 P<0 .0 5。结论  AMI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者左心室重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重塑 血糖 心功能改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造影剂肾病预防作用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文元 杨世诚 +5 位作者 张文雅 丛洪良 卢成志 田凤石 林文华 付乃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前列地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择期行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进一步分析前列地尔降低CIN发生率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6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泰达国际...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前列地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择期行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进一步分析前列地尔降低CIN发生率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6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4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0例,前列地尔组220例。比较2组术后CIN发生率,术前和术后血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尿素、胱抑素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protein,NGAL)水平变化。记录住院期间不良药物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CIN 23例(5.2%)。前列地尔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vs 8.2%,χ~2=7.817,P=0.005)。2组术后血肌酐、hs-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eGFR、胱抑素C、尿素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NGAL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地尔组术后NGAL、胱抑素C、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列地尔是CIN的保护因素(OR=0.261,95%CI:0.095~0.716,P=0.009)。结论前列地尔对冠心病患者术后CIN的发病有一定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造影剂 肾病 肾小球滤过率 C反应蛋白质 脂笼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易损斑块生物标志物预警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永辉 王亚莎 +3 位作者 方涛 牟鑫煜 邢晓春 张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7-580,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人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 CD40L)、新喋呤(Npt)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疑似ACS患者90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术中据斑...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人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 CD40L)、新喋呤(Npt)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疑似ACS患者90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术中据斑块形态分为稳定斑块(Ⅰ型斑块、Ⅲ型斑块),易损斑块(Ⅱ型斑块);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测定血清SAA、PLGF、s CD40L、Npt及血脂水平,记录基线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变量,探索易损斑块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SAA、PLGF、s CD40L、Npt均为发生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61、1.88、1.96和1.79。结论:对胸痛患者进行SAA、PLGF、s CD40L及Npt生化标志物检测,对于预测冠脉易损斑块、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易损斑块 生物标志物 预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