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对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赵红霞 董艳双 +1 位作者 蔡友治 朱颖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探讨在宫颈病变的不同阶段,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独感染或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并探讨特定组合的HPV多重感染对宫颈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检测了102例女性宫颈标本,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未见上皮病变或恶... 目的:探讨在宫颈病变的不同阶段,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独感染或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并探讨特定组合的HPV多重感染对宫颈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检测了102例女性宫颈标本,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未见上皮病变或恶性病变组(LSIL/NILM组)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浸润性宫颈癌组(ICC/HSIL组)。通过对样本进行PCR检测,鉴定HPV分型;然后进一步分析HPV多重感染的情况。通过计算ICC/HSIL或LSIL/NILM之间的优势比(OR),来检验特定HPV组合感染与宫颈癌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标本中,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与单一感染相比,HPV68和HPV16共同感染使患ICC/HSIL的风险增加。结论:高危型HPV病毒共同感染时,其ICC/HSIL发生的风险较单一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 浸润性宫颈癌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同时局部按摩后行子宫肌瘤剔除38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世英 李增艳 赵红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210-1211,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同时局部按摩挤压瘤体及周围平滑肌组织后行肌瘤剔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剖宫产同时局部按摩挤压瘤体及周围平滑肌组织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产妇(肌瘤剔除组)的资料,并与同期4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同时局部按摩挤压瘤体及周围平滑肌组织后行肌瘤剔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剖宫产同时局部按摩挤压瘤体及周围平滑肌组织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产妇(肌瘤剔除组)的资料,并与同期40例单纯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单纯剖宫产组)对照。结果:术后24h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肌瘤剔除组较单纯剖宫产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按摩挤压瘤体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剖宫产术 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妇女血脂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新生儿血脂的相关性 被引量:6
3
作者 赵红霞 董艳双 +1 位作者 蔡友治 朱颖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76-1479,共4页
目的:探究妊娠妇女血脂浓度变化及其与新生儿血脂浓度之间相关性。方法: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检测249例妊娠妇女每个孕期的脂质概况。评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极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分布。结果:从孕前期到孕晚... 目的:探究妊娠妇女血脂浓度变化及其与新生儿血脂浓度之间相关性。方法: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检测249例妊娠妇女每个孕期的脂质概况。评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极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分布。结果:从孕前期到孕晚期,产妇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浓度逐渐增高。产妇的高密度脂蛋白改变与新生儿高密度脂蛋白浓度相关。结论:妊娠妇女血脂浓度在孕晚期最高,其与新生儿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妇女 新生儿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氟脱氧葡萄糖的最大标准摄取值评估宫颈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红霞 董艳双 +1 位作者 蔡友治 朱颖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8-672,共5页
背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早期诊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评估宫颈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价值,并分析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4... 背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早期诊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评估宫颈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价值,并分析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11年8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妇产科经活组织检查证实的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正电子发射断层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术(PET/CT)检查,记录^(18)F-FDG的SUVmax,患者均接受放、化疗,从患者接受治疗开始随访,随访至患者复发或死亡,随访截止日期为2015-06-30。结果 SUVmax预测患者复发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3,95%CI(0.542,0.838),临界值为7.5,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8.2%,阳性预测值为92.3%,阴性预测值为96.5%,约登指数为0.8。SUVmax<7.5 13例,SUVmax≥7.5 57例。SUVmax<7.5患者与SUVmax≥7.5患者总生存率(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34,P=0.087)。SUVmax<7.5患者无病生存率(DFS)高于SUVmax≥7.5患者(χ~2=4.791,P=0.035)。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Vmax、淋巴结转移部位、疗效反应是OS的影响因素(P<0.05);SUVmax、淋巴结转移部位、疗效反应是DF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18)F-FDG的SUVmax可以较好地评估宫颈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18)F-FDG的SUVmax较大、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完全反应宫颈癌患者生存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转移 氟脱氧葡萄糖F18 最大标准摄入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抗灵Ⅰ号治疗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转阴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国馨 韩延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27-1128,共2页
目的:运用具有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作用的消抗灵Ⅰ号治疗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阳性转阴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观察EmAb阳性不孕症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口服消抗灵Ⅰ号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目的:运用具有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作用的消抗灵Ⅰ号治疗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阳性转阴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观察EmAb阳性不孕症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口服消抗灵Ⅰ号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抗灵Ⅰ号治疗EmAb阳性不孕症作用确切,疗程短,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子宫内膜抗体 不孕症 消抗灵Ⅰ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申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932-933,共2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彻底阐明,故也很难做到彻底治疗。本文将对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和药物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治疗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