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性学习初探
1
作者 王培德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1年第1期21-25,共5页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使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断,进而提高思考和创造能力。它以科学知识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其教育形式是班级授课,学习形式是有...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使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断,进而提高思考和创造能力。它以科学知识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其教育形式是班级授课,学习形式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学生 创造能力 创新意识 思维 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学生在实践中探讨学习
2
作者 耿瑞凤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实践 探讨学习 生物 教学 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境解构,模型建构”促进催化剂反应历程有效复习——以“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分析”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江合佩 刘炯明 郑玉海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7-64,共8页
提出"情境解构,模型建构"复习模型的内涵、操作程序,并以"合成氨的意义与价值→均相催化→非均相解离吸附→缔合吸附→合成氨未来展望"为主线,设计"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分析"一课,为动力学催化剂反应机理专... 提出"情境解构,模型建构"复习模型的内涵、操作程序,并以"合成氨的意义与价值→均相催化→非均相解离吸附→缔合吸附→合成氨未来展望"为主线,设计"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分析"一课,为动力学催化剂反应机理专题复习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模式和教学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解构 模型建构 催化剂 反应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电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高海桓 卜路霞 王为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9-33,40,共6页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镀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从最初的防护装饰性镀层,逐渐发展出各种功能镀层。进入21世纪,电镀技术的应用已经拓展到微电子、微电机系统(MEMS)、再制造等高技术领域,并发展成为这类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电镀技术 发展 应用 复合镀层 微电子 再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版课标地理实践力的认知与培养 被引量:16
5
作者 宋瑛 关克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8年第3期64-68,共5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实施,确定培养核心素养为教育教学目标,地理实践力成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伴随地理科学发展、教育教学理念和高中生学习生活等时代背景发生的巨大变化,地理实践活动和地理实践力有了新...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实施,确定培养核心素养为教育教学目标,地理实践力成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伴随地理科学发展、教育教学理念和高中生学习生活等时代背景发生的巨大变化,地理实践活动和地理实践力有了新的赋能,需要教师对地理实践力有新的认知。在教学实践中围绕地理教学的资源、基地、平台、技术、设计等方面,积极运用重构教学空间,引入校外资源;丰富室外资源,完善实践基地;借助网络平台,强化交流互动;引入专业设备,突出虚拟学习;提升活动意识,开展综合实践五个策略,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地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地理实践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说课”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培德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0年第2期44-45,共2页
“说课”是指对所确定“说课”题目的教学方案设计的表述.“说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说课”从不同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分类;“说课”的内容的确定根据构成课的基本要素和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来安排;“说课”是... “说课”是指对所确定“说课”题目的教学方案设计的表述.“说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说课”从不同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分类;“说课”的内容的确定根据构成课的基本要素和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来安排;“说课”是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也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导,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精神.关于“说课”的评价,一般而言,评课标准也应是评“说课”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说课 教学能力 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可食酸碱指示膜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高泽宇 杜无盐 +1 位作者 李倩倩 詹瑶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1期52-54,共3页
以可食性食品原料作为载体,通过对比不同添加量普鲁兰多糖对可食膜柔韧性、脆性、黏性等质构指标和溶解时间等指标,确定了水溶性可食膜的配方为明胶添加量5%,甘油添加量0.5%,海藻糖添加量0.5%,普鲁兰多糖添加量2.5%;继而对比分析了紫桑... 以可食性食品原料作为载体,通过对比不同添加量普鲁兰多糖对可食膜柔韧性、脆性、黏性等质构指标和溶解时间等指标,确定了水溶性可食膜的配方为明胶添加量5%,甘油添加量0.5%,海藻糖添加量0.5%,普鲁兰多糖添加量2.5%;继而对比分析了紫桑葚粉在不同pH值下色差及颜色变化,确定采用0.02%的桑葚粉加入普鲁兰多糖-海藻糖-甘油-明胶可食膜中,其溶于水后可通过颜色的变化实现对食品酸碱程度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可食指示膜 酸碱性 颜色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