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红 张春霞 杜新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6-1097,共2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因各种基础心脏疾病,逐渐发展至终末阶段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临床上如何能早期客观准确的判断,且为临床医师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近年来,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慢性... 慢性心力衰竭是因各种基础心脏疾病,逐渐发展至终末阶段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临床上如何能早期客观准确的判断,且为临床医师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近年来,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rhBNP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现将我们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临床观察 治疗 患者 临床综合征 RHBNP 心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可舒片治疗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明惠 陈书中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2期369-370,共2页
目的:评价心可舒片治疗稳定性心绞痛(SA)的疗效。方法:9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心可舒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服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心可舒片,每日3次,每次4片,口服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有效率,... 目的:评价心可舒片治疗稳定性心绞痛(SA)的疗效。方法:9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心可舒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服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心可舒片,每日3次,每次4片,口服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有效率,运动实验结果,及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硝酸甘油用量减少(P<0.05),到达运动实验终点的总时间及运动至ST段压低1mm的时间(m in)均明显延长(P<0.01),运动至ST段压低的最大幅度显著减少(P<0.01)。结论:在常规使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可使SA患者症状减轻,运动耐量增加,心血管危险发生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可舒片 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与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美佳 胡圣 +3 位作者 薛金红 左国兴 王宽 杜新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吸烟与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141例作为房颤组,同期住院的非房颤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 目的探讨吸烟与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141例作为房颤组,同期住院的非房颤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的影响因素。结果房颤组吸烟(29.1%vs 7.1%)和高血压(78.7%vs 50.7%)比例、左心房内径及右心房内径较对照组增加,游离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FT3)水平[(3.92±0.82)mmol/L vs(4.28±0.68)mmol/L]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OR=6.297,95%CI:2.836~13.980,P=0.000)、高血压(OR=3.266,95%CI:1.827~5.838,P=0.000)为老年阵发性房颤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FT3(OR=0.479,95%CI:0.323~0.710,P=0.000)与老年阵发性房颤呈负相关。结论吸烟与老年阵发性房颤独立相关,两者的可能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吸烟 高血压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对低左心室射血分数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曹中南 杜新平 +2 位作者 张明惠 张祥灿 吴钦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564-2570,共7页
背景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联合肺静脉隔离术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对于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房颤动治疗的研究并不多见,其消融后远期状况尚不清楚。目的探究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对低LVEF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及... 背景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联合肺静脉隔离术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对于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房颤动治疗的研究并不多见,其消融后远期状况尚不清楚。目的探究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对低LVEF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首次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LVEF进行分组:LVEF≤40.00%的患者为Ⅰ组(83例),LVEF>40.00%的患者为Ⅱ组(224例);Ⅰ组患者根据是否进行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进一步分组:ⅠA亚组(41例,行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联合肺静脉隔离术治疗)、ⅠB亚组(42例,仅行肺静脉隔离术治疗);Ⅱ组进行肺静脉隔离术治疗。入院时即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疾病及治疗史、左心房内径(LAD)、LVEF、药物使用史、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手术过程记录各组患者手术指标(总操作时间、透视时间、消融时间、非肺静脉触发灶发生情况)。随访期间记录各组患者的单次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心房颤动复发情况。随访结束时检测ⅠA亚组和ⅠB亚组LVEF,并与术前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低LVEF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Ⅰ组患者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LA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使用率、非肺静脉触发灶发生率高于Ⅱ组(P<0.05);ⅠA亚组患者总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及消融时间长于ⅠB亚组(P<0.05)。Ⅱ组单次手术成功率高于Ⅰ组,ⅠA亚组单次手术成功率高于ⅠB亚组(P<0.05)。Ⅰ组和Ⅱ组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ⅠA亚组和ⅠB亚组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Ⅰ组和Ⅱ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随访结束时ⅠA亚组患者LVEF[(36.54±4.17)%]高于术前[(32.17±2.48)%](P<0.001);ⅠB亚组患者LVEF[(31.86±2.21)%]与术前[(31.94±3.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疾病、LVEF≤40.00%、非肺静脉触发灶是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低LVEF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存在更多的非肺静脉触发灶;且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联合肺静脉隔离术可提高低LVEF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手术成功率,且复发率低。冠状动脉疾病、LVEF≤40.00%、非肺静脉触发灶是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每搏输出量 肺静脉 导管消融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左国兴 陈书中 王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18-41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ctalkine影响动脉粥样硬化信号的转导机制及卡托普利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健 张文琪 +6 位作者 郑柳颖 雷明明 陈玉花 郭惠娇 娄小倩 吴哲 杨春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3-1017,1120,共6页
目的:通过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对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诱导单个核细胞合成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FKN及其受体CX3CR1可能存在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卡托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抗凝血用Ficoll... 目的:通过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对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诱导单个核细胞合成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FKN及其受体CX3CR1可能存在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卡托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抗凝血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FKN组、PTX组、RO31-8220组、PDTC组及卡托普利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中NF-κB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FKN组与空白组比较NF-κB、TNF-α表达明显增多(P<0.05);G-蛋白阻断剂PTX组与FKN组比较NF-κB、TNF-α表达明显减少(P<0.05);PKC阻断剂RO31-8220组与FKN组比较NF-κB、TNF-α表达减少(P<0.05);NF-κB抑制剂PDTC组TNF-α表达较FKN组明显减少(P<0.05);卡托普利组较FKN组NF-κB、TNF-α表达部分减少(P<0.05)。结论:FKN/CX3CR1有增加单个核细胞表达NF-κB、TNF-α的作用;而卡托普利可通过减弱FKN/CX3CR1诱导单个核细胞合成NF-κB、TNF-α,抑制炎症反应和抗动脉粥样硬化;FKN/CX3CR1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信号转导机制可能是通过以下级联反应实现的:FKN+CX3CR1→G蛋白→PKC→NF-κB→TNF-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不规则趋化因子 CX3CR1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 卡托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海燕 张焕荣 +3 位作者 刘彤华 孙希蓉 曹中南 赵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1-704,共4页
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于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就诊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并伴有高血压的患者52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行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 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于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就诊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并伴有高血压的患者52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行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动态血压监测,计算血压晨峰,将患者分为晨峰组[血压晨峰≥35 mm Hg(1 mm Hg=0.133 kPa)]、非晨峰组(血压晨峰<35 mm Hg),比较2组患者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心功能指标以及动态血压值之间的差异。分析影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晨峰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糖尿病比例、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晨峰组患者年龄、BMI、糖尿病、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脉压(24 h APP)、昼间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脉压及晨峰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1.406,95%CI:1.114~2.406,P=0.000)、24 h SBP(OR=1.253,95%CI:1.165~1.508,P=0.007)、24 h APP(OR=1.332,95%CI:1.124~2.164,P=0.000)以及晨峰血压(OR=1.886,95%CI:1.541~2.762,P=0.000)均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35 mm Hg是影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血压监测 便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性起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孙长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2期136-139,共4页
人工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已经50年,它通过维持频率稳定的心率、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以及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而显著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而如何优化起搏治疗以符合患者生理需求一直是临床医师不懈的追求。从DDD、频率应答起搏、右室... 人工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已经50年,它通过维持频率稳定的心率、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以及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而显著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而如何优化起搏治疗以符合患者生理需求一直是临床医师不懈的追求。从DDD、频率应答起搏、右室间隔及双心房、CRT起搏到兼具双室起搏/频率应答/自动复律除颤/事件存储等功能的CRT-D问世,通过起搏系统软/硬件优化实现自身节律点和传导路径优先、无线远程心血管事件监测与干预,生理性心脏起搏克服了非生理性心脏起搏的固有弊端,也预示着多学科尖端技术的完美结合正将起搏系统从心脏节律支持者升格为真正的心脏疾病管理者。本文就生理性起搏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生理性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KN刺激人单个核细胞Akt活化及Akt活化与PI3K、NF-κB的关系
9
作者 侯文丽 孙健 郑柳颖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25-1327,共3页
关键词 FKN 蛋白激酶B NF-ΚB 卡托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