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戈非尼联合微波消融、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
1
作者 陈枫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16-21,共6页
目的探究瑞戈非尼联合微波消融、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4例,采用病历号信封抽签法分为... 目的探究瑞戈非尼联合微波消融、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4例,采用病历号信封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行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观察组行瑞戈非尼联合微波消融、TACE治疗,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生物标志物、肝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细胞角蛋白1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水平,以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脆性组氨酸三联体、P16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中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行瑞戈非尼联合微波消融、TACE治疗,可提高近期疗效,改善肝功能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戈非尼 微波消融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诊治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官明 张岩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7期1235-1236,共2页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CA)由Falk在1991年报道并命名,是一种起源于脾脏红髓窦岸细胞(1ittoralcell)的血管性肿瘤,该病十分罕见,作者统计目前国内外报道不足150例,对于该病的综述少有报道。因此临床医生缺乏对该病的足够认识,容易...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CA)由Falk在1991年报道并命名,是一种起源于脾脏红髓窦岸细胞(1ittoralcell)的血管性肿瘤,该病十分罕见,作者统计目前国内外报道不足150例,对于该病的综述少有报道。因此临床医生缺乏对该病的足够认识,容易造成误诊从而导致对患者过度损份性治疗,作者曾误诊为脾淋巴瘤1例,现就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等进行综述,加强对该疾病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 诊治 血管性肿瘤 临床医生 脾淋巴瘤 临床资料 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