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性肝功能异常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旭 李嘉 +1 位作者 熊清芳 杨永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8-412,共5页
肝生化指标检测是临床上判断肝功能的重要方法,但肝生化指标异常不完全等同于肝损伤。一些遗传、免疫因素也可引起肝生化指标异常,但预后大多良好。本文归纳了一些良性肝生化指标异常的原因及检测方法,以提醒临床医生拓宽诊治思路,考虑... 肝生化指标检测是临床上判断肝功能的重要方法,但肝生化指标异常不完全等同于肝损伤。一些遗传、免疫因素也可引起肝生化指标异常,但预后大多良好。本文归纳了一些良性肝生化指标异常的原因及检测方法,以提醒临床医生拓宽诊治思路,考虑到遗传、免疫等因素,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诊断 肝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影像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洋 袁新宇 李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1-1283,共3页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学研究儿童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已取得显著进展。凭借三维重建、血管成像等技术,CT能准确评估病变范围、程度及血管情况,而双能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对于降低辐射剂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探索...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学研究儿童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已取得显著进展。凭借三维重建、血管成像等技术,CT能准确评估病变范围、程度及血管情况,而双能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对于降低辐射剂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探索。MRI无辐射、可多参数成像、分辨率高,有助于充分显示儿童骨骼发育和信号变化特征,但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扫描时间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此外,基于人工智能(AI)的计算机辅助检测与诊断近年已逐渐成为影像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就CT、MRI及其与AI融合用于儿童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肌肉骨骼疾病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组织学免疫耐受状态无创诊断指标及相关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欣雨 李嘉 +4 位作者 蒋贝 赵坤宇 胡月 王凤梅 鲁凤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92-2398,共7页
目的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多有组织学意义上的免疫耐受状态,免疫耐受状态一旦打破,需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通过对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与HBV病毒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精准定义肝组织学免疫耐受状态的患者。方法以2010年1月—2022年12月中国人... 目的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多有组织学意义上的免疫耐受状态,免疫耐受状态一旦打破,需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通过对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与HBV病毒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精准定义肝组织学免疫耐受状态的患者。方法以2010年1月—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和浙江省台州医院收集的HBe Ag阳性且HBV DNA>2×10^(6) IU/mL未经抗病毒治疗的5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肝组织活检确定肝损伤情况,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及病毒学指标。分析现有各大指南无创指标特别是HBV DNA载量界值不同的情况下,肝组织免疫耐受状态患者所占比例。进一步尝试以与肝组织免疫病理损伤程度相关性消失时的血清HBV DNA为新的阈值,联合多因素指标建立组织学免疫耐受状态的诊断模型。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多因素诊断模型,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明确各模型的诊断效能,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中国2022版、EASL 2017版、AASLD 2018版、APASL 2015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病毒学无创指标所鉴定出的免疫耐受状态患者中符合本研究定义(HBV DNA>2×10^(6) IU/m L)的组织学免疫耐受状态的比例分别为47.0%、38.5%、36.0%、44.6%,均未超过50%。当将血清HBV DNA阈值升至>2×10^(8) IU/m L时,尽管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与HBV DNA相关性消失(r=-0.029,P=0.704),此时肝组织免疫耐受状态患者所占比例也仅为52.0%。在血清HBV DNA>1×10^(8)的HBeAg阳性患者队列(n=251)中,显著肝损伤组(n=140)和无显著肝损伤组(n=111)HBsAg、HBeAg、HBV DNA、ALT及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T、HBV DNA、HBeAg是患者组织学免疫耐受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根据以上指标并结合临床,建立预测模型:logit(P)=1.424-0.028×AST,AUC为0.730,AST最佳临界值为30.5 U/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8%、84.1%。进一步使用浙江省台州医院接受肝穿刺活检的238例成人慢性HBV感染者作为验证队列,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预测效能优于AST/ALT、FIB-4、APRI(AUC分别为0.698、0.555、0.518、0.373,P值均<0.05)。结论在HBV DNA>2×10^(8) IU/mL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中,AST>30.5 U/L时,提示组织学免疫耐受状态可能被“打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免疫耐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虎加人参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树泉 张辉 +8 位作者 张淑芳 潘保朝 姚彬 苏秀海 王元松 李文东 李函舟 田甜 苗静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2-968,共7页
目的:研究白虎加人参汤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固醇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建立T2DM模型大鼠,并用不同剂量的白虎加人参汤灌胃。通过检... 目的:研究白虎加人参汤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固醇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建立T2DM模型大鼠,并用不同剂量的白虎加人参汤灌胃。通过检测各组大鼠造模给药后血清中相关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估白虎加人参汤对T2DM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然后,运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质免疫分析法检测白虎加人参汤干预后,各组大鼠肝组织中AMPK/SREBP1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脂肪酸合成酶(FASN)、ATP柠檬酸裂解酶(ACLY)基因及蛋白水平,初步探究白虎加人参汤治疗T2DM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结果:白虎加人参汤可明显降低T2DM模型大鼠血清中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同时改善T2DM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qPCR及蛋白质免疫分析结果显示,白虎加人参汤可显著降低T2DM模型大鼠肝组织中AMPK基因与蛋白水平,上调SREBP1、ACC1、ACLY、FASN基因与蛋白水平。结论:白虎加人参汤对T2DM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肝组织中AMPK/SREBP1信号通路,改善脂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加人参汤 2型糖尿病 血糖 脂代谢 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固醇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AMPK/SREBP1)信号通路 中医药 作用机制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道至简——简约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自然史建议
5
作者 刘新 李嘉 鲁凤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41-1745,共5页
慢性HBV感染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为社会造成巨大的卫生和经济负担。慢性乙型肝炎的疾病进展由病毒、宿主免疫及感染肝细胞的相互作用所共同驱动。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分期的意义在于理解疾病进程、评估疾病进... 慢性HBV感染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为社会造成巨大的卫生和经济负担。慢性乙型肝炎的疾病进展由病毒、宿主免疫及感染肝细胞的相互作用所共同驱动。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分期的意义在于理解疾病进程、评估疾病进展阶段,指导抗病毒治疗时机及方案选择。或许是因为对是否有真正的免疫耐受期存在争议,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淡化了疾病状态与宿主免疫状态的对应关系,对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更新描述采用了2017版欧洲肝病学会指南的4种疾病阶段:HBe Ag阳性慢性HBV感染、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 Ag阴性慢性HBV感染和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同时,新指南也未能完全解决“不确定期”的问题。随着临床上扩大抗病毒治疗策略渐成趋势,现有的自然史分期已难以适应临床需要,更新势在必行。本文从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发现历程以及现有自然史分期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简化自然史分期,适应现有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临床实践,方便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爽 陆伟 +4 位作者 崔树波 李嘉 胡东胜 周永和 姚升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268-2272,共5页
超声内镜(EUS)通过全面评估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既可预测评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首次出血、治疗后复发及再出血的风险,又可引导并参与静脉曲张的治疗。介绍了EUS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独特优势,为肝硬化合并食管... 超声内镜(EUS)通过全面评估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既可预测评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首次出血、治疗后复发及再出血的风险,又可引导并参与静脉曲张的治疗。介绍了EUS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独特优势,为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并且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率,通过EUS系统诊治门静脉高压症已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高血压 门静脉 超声内镜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复合物、甲胎蛋白、铁蛋白检测对HBV相关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意义 被引量:14
7
作者 文君 李嘉 +1 位作者 王春妍 马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729-173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复合物(PIVKA-Ⅱ)、甲胎蛋白(AFP)、铁蛋白(FER)单项及联合检测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CC)辅助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40例HBV相关HCC、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44例...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复合物(PIVKA-Ⅱ)、甲胎蛋白(AFP)、铁蛋白(FER)单项及联合检测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CC)辅助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40例HBV相关HCC、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3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并检测PIVKA-Ⅱ、AFP、FER水平,分别分析三者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HBV相关HCC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产生三项指标联合预测概率的新变量pre。结果血清AFP及PIVKA-Ⅱ水平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HBV相关HCC及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1.446、59.613,P值均<0.001)。AFP水平在HBV相关HCC组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Z值分别为-4.609、-6.026、-6.031,P值均<0.001),乙型肝炎肝硬化AFP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Z=-2.30,P=0.021);PIVKA-Ⅱ水平在HBV相关HCC组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Z值分别为-6.080、-6.595、-5.608,P值均<0.001),慢性乙型肝炎组PIVKA-Ⅱ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Z=-2.153,P=0.031);FER水平在HBV相关HCC患者组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Z=-2.177,P=0.029)。单项指标检测诊断HBV相关HCC时,AFP的敏感度最高(79.49%),但FER的特异度最高(94.28%);双项目检测方案中,AFP/PIVKA-Ⅱ方案的敏感度最高(89.74%),FER+AFP和FER+PIVKA-Ⅱ方案特异度较高(97.14%);三项目检测时,FER/AFP/PIVKA-Ⅱ方案的敏感度较高(92.31%),FER+AFP+PIVKA-Ⅱ特异度较高(97.14%)。结论 PIVKA-Ⅱ、AFP、FER三项联合检测可提高单独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血清PIVKA-Ⅱ和AFP对HCC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单项即可很好辅助诊断,二者联合未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铁蛋白质类 甲胎蛋白类 异常凝血酶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授权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温馨 轧春妹 +1 位作者 王佩 耿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授权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推广授权教育的应用范围,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入住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 目的探讨授权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推广授权教育的应用范围,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入住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5次"一对一"的授权教育,60min/次。干预后,使用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for managing chronic disease 6-item scale,SES6G)、生活质量评价量表(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MOS SF-36)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得分差异。结果经过干预调查后,观察组患者身体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感觉、精力、社会功能等6个维度评分都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及生活质量(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相比,授权教育不但能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而且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权教育 慢性乙型肝炎 自我效能感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肝纤维化诊断的研究热点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弘 陶森 +3 位作者 郝彧 赵紫薇 刘妮波 王泓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近10年国外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的研究状况。方法对近10年已发表在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有关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的英文文献进行检索,运用Endnote X7、Bicomb 2.0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将出现频次不... 目的探讨近10年国外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的研究状况。方法对近10年已发表在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有关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的英文文献进行检索,运用Endnote X7、Bicomb 2.0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将出现频次不小于40次的有关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的关键词作为高频主题词,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有效文献1 253篇,文献年发表量大致呈上升趋势。有关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的关键词5 767个,出现频率最高的高频关键词依次为肝活检、生物化学指标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结论肝活检病理检查仍是肝纤维化诊断的参考标准,血清生物化学指标是肝纤维化的常用检测手段。以超声为基础的肝脏弹性测定技术现已经成为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诊断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g/Th17代谢特点及相关通路对Treg/Th17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崔换天 蔡雨孜 +3 位作者 王丽 樊亚东 张翟轶 褚晓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88-891,共4页
调节性T细胞(Treg)与辅助性T细胞Th17(Th17)的动态平衡是维持免疫稳定的重要机制,与炎症、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密切相关,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reg与Th17具有不同的代谢方式,mTOR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及一些小分子蛋白可通过调节... 调节性T细胞(Treg)与辅助性T细胞Th17(Th17)的动态平衡是维持免疫稳定的重要机制,与炎症、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密切相关,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reg与Th17具有不同的代谢方式,mTOR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及一些小分子蛋白可通过调节细胞代谢影响Treg/Th17平衡。本文作者查阅近年文献,就细胞代谢及其调控机制与Treg/Th17平衡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G TH17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评分系统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欢 宋立文 +1 位作者 曹武奎 李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418-1421,共4页
目的比较MELD、MELD-Na、i MELD及MESO四种评分系统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经过人工肝治疗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13年2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221例,分为存活组(139例)和... 目的比较MELD、MELD-Na、i MELD及MESO四种评分系统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经过人工肝治疗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13年2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221例,分为存活组(139例)和死亡组(82例),测量并比较2组的TBil、血清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钠(Na+)以及MELD、MELD-Na、i MELD、MESO评分值。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i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正态Z检验。结果死亡组的年龄、TBil、INR、MELD、MELD-Na、i MELD及MESO评分均高于存活组,血清Na+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肝衰竭晚期各评分均明显高于中期和早期(P值均<0.001),肝衰竭中期各评分均高于早期(P值均<0.001)。MELD、MELD-Na、i MELD及MESO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四种评分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7.989、41.291、55.406和2.693。四种评分系统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四种评分系统均能较好地预测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经过人工肝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后短期临床预后,相比之下,i MELD评分略占优势,但应用时仍应密切结合临床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炎 乙型 人工 预后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医舌诊客观化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证型 被引量:11
12
作者 许岚 陈暐 +1 位作者 张云静 宓余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817-1819,共3页
通过使用中医智能舌象仪搜集临床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前后舌象及中医证候指标的变化,提供客观化舌诊数据。发现治疗前后舌边齿痕面积及数量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证型为肝郁脾虚型。在中医舌诊客观化诊疗疾病方面... 通过使用中医智能舌象仪搜集临床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前后舌象及中医证候指标的变化,提供客观化舌诊数据。发现治疗前后舌边齿痕面积及数量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证型为肝郁脾虚型。在中医舌诊客观化诊疗疾病方面做初步试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诊仪 慢性乙型肝炎 肝郁脾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HBV DNA检测方法对PEG-IFNɑ-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判断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春霞 李嘉 +3 位作者 徐曾丽 郭洁 翟璐 韩旭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664-667,共4页
目的在PEG-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探讨应用不同HBV DNA检测方法对疗效判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HB患者,应用PEG-IFNα-2b治疗24周内,HBV DNA低敏方法检测(最低检测下... 目的在PEG-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探讨应用不同HBV DNA检测方法对疗效判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HB患者,应用PEG-IFNα-2b治疗24周内,HBV DNA低敏方法检测(最低检测下限500 IU/ml)首次阴转,且36周内低敏检测持续阴性的HBeAg阳性CHB患者83例。36周内采用高敏方法检测(最低检测下限20 IU/ml)持续阴性的患者(阴性组)33例,持续阳性的患者(阳性组)50例。对比2组在12、24和36周时HBeAg、HBsAg下降水平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在HBV DNA低敏检测阴性后的12、24和36周,阴性组HBeAg下降值均明显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32(0.16~0.92)log_(10)COI vs 0.14(0.01~0.30)log_(10)COI,Z=-3.061,P=0.002;0.44(0.19~1.15)log_(10)COI vs 0.16(0.04~0.35)log_(10)COI,Z=-3.043,P=0.002;0.51(0.36~1.21)log_(10)COI vs 0.24(0.10~0.46)log_(10)COI,Z=-3.880,P<0.001]。在HBV DNA低敏检测阴性后的12周,2组HBsAg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但在24和36周阴性组HBsAg下降值均明显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3(-0.02~0.33)log_(10)IU/ml vs 0.08(-0.02~0.16)log_(10)IU/ml,Z=-2.207,P=0.021;0.16(0.03~0.47)log_(10)IU/ml vs 0.03(-0.08~0.20)log_(10)IU/ml,Z=-2.363,P=0.018]。在HBV DNA低敏检测阴性后12周,阴性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0.30%,阳性组为16.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24和36周阴性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6.36%和39.39%,明显高于阳性组的16.00%和18.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40;χ~2=4.671,P=0.042)。结论在PEG-IFN治疗HBeAg阳性CHB的过程中,为更准确的判断患者的抗病毒疗效,HBV DNA应该采用高度敏感的方法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干扰素Α-2B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HBV DNA低水平复制及特异性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田方圆 单静 +1 位作者 唐宽银 曹武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血清HBV DNA低水平复制及HBV特异性抗体表达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91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及39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血清HBV DNA低水平复制及HBV特异性抗体表达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91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及39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表达的不同及影响因素分析。根据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M)特异性表达的不同将肝衰竭患者分为特异性抗体阳性(指抗-HBs、抗-HBe和抗-HBc同时阳性)和特异性抗体阴性(无抗-HBs、抗-HBe和抗-HBc同时阳性)2组,分析2组患者HBV DNA水平的变化和生存情况。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HBV DNA水平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469,P<0.05);HBeAg阳性和阴性的肝衰竭患者HBV DNA水平均低于相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11.665和-12.853,P<0.05)。在391肝衰竭病例中,HBV特异性抗体阳性组29例(7.42%),死亡25例(86.21%),HBV特异性抗体阴性组362例(92.58%),死亡157例(43.37%),2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抗体阳性组患者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特异性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94,P<0.05)。2组HBeAg阴性患者HBV DNA水平均低于HBeAg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7.427和7.513,P<0.05)。结论 HBV M表达形式及机体免疫状态的动态变化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HBV DNA低水平复制系机体处于免疫清除期所致,而同时伴抗-HBs、抗-HBe、抗-HBc 3个抗体同时阳性则提示机体对HBV的超强免疫反应,致使病情恶化、发展迅速,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炎 乙型 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旭 李嘉 +3 位作者 周莉 陈辰 王春妍 张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97-2400,共4页
病毒性肝炎是指由肝炎病毒(目前主要包括由甲、乙、丙、丁、戊型5种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乙类传染病,部分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我国最常见的为慢性乙型肝炎和丙... 病毒性肝炎是指由肝炎病毒(目前主要包括由甲、乙、丙、丁、戊型5种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乙类传染病,部分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我国最常见的为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肝炎 自身免疫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程晓静 陆伟 +4 位作者 侯伟 王春妍 刘勇钢 王津生 孟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留取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99例行肝活组织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检测α2-巨球蛋白(α2-MG)、结合珠蛋白(HP)和载脂蛋白A1(a... 目的:探讨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留取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99例行肝活组织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检测α2-巨球蛋白(α2-MG)、结合珠蛋白(HP)和载脂蛋白A1(apoAⅠ),记录TBil和GGT的数值,并根据其结果结合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计算出FibroTest的数值。并对9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FibroScan测定肝脏硬度值。根据Scheuer肝纤维化分期标准设定2个判定点,分别为显著肝纤维化(S2~S4期),严重肝纤维化(S3~S4期)。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出FibroTest及FibroSca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价两者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应用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FibroTest 与 Fi-broScan对S2~S4期的AUROC分别0.805(95%CI:0.713~0.897,P<0.001),0.896(95%CI:0.833~0.959,P<0.001),对S3~S4期的AUROC值分别为0.834(95%CI:0.741~0.928,P<0.001),0.945(95%CI:0.891~0.999,P<0.001)。两者联合后对显著纤维化(S2~S4期)的AUROC值为0.911(95%CI:0.854~0.967,P<0.001)。结论 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可以更准确地估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有无显著纤维化,提高诊断特异度,并保证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慢性乙型肝炎预后评估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生地黄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JAK2/STAT3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丽颖 李秋伟 +2 位作者 李力 苗静 贾建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1976-1978,1983,共4页
目的:观察鲜生地黄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JAK2/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1∶4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先用四氯化碳诱导成肝纤维化模型,再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观察组,应用D氨基半乳糖进行... 目的:观察鲜生地黄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JAK2/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1∶4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先用四氯化碳诱导成肝纤维化模型,再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观察组,应用D氨基半乳糖进行急性攻击,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观察组在急性攻击前7 d予以鲜生地黄连续灌胃。各组大鼠分别在急性攻击后24 h取材,检测血清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含量及肝脏组织中JAK2mRNA、STAT3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JAK2mRNA、STAT3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JAK2mRNA、STAT3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内毒素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血清内毒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鲜生地黄能够降低肠道内毒素的吸收,促进JAK2/STAT3通路活化,但是介导物质可能并不是IL6,相关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生地黄 慢加急性肝衰竭 JAK2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CK-18 M30水平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齐凤祥 江勇 +3 位作者 张颖 宓余强 徐亮 宋国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019-3022,共4页
目的: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CK-18 M30)的水平,探讨其表达与NASH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3例健康对照者、24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患者、21例NASH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所有对象的CK-18 M30及丙氨酸... 目的: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CK-18 M30)的水平,探讨其表达与NASH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3例健康对照者、24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患者、21例NASH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所有对象的CK-18 M30及丙氨酸转氨(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并对所有NAFL、NASH患者行肝组织活检,对活检组织行NAFLD活动度积分(NAS),统计分析上述指标组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NASH患者血清CK-18 M30与NAS及血清中ALT、AST、GGT的相关性。结果 :健康对照组、NAFL组、NASH组血清中CK-18 M30的含量分别是(96.557 2±41.2268)U/L、(104.321 7±45.167 3)U/L、(263.125 5±61.578 1)U/L,NASH组血清中CK-18 M30较健康对照组、NAFL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SH患者血清CK-18 M30与NAS及血清ALT成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601 5、0.420 6。结论:NASH患者血清中的CK-18 M30明显增高,检测血清CK-18 M30的含量对NASH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CK-18 M30)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宫嫚 周超 +18 位作者 张宁 孙克伟 张振刚 李瀚旻 李秀惠 杨宏志 李芹 王林 周小舟 毛德文 过建春 卓蕴慧 王宪波 邓欣 王介非 曹武奎 张淑琴 张明香 李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5-800,共6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肝性脑病(HE)患者8周病死率情况,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18家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肝性脑病(HE)患者8周病死率情况,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18家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综合治疗,纳入所有0周合并HE的患者125例。观察2组8周病死率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logrank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8周病死率分别为27.5%、50.0%(χ~2=5.630,P=0.018),8周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1.2 d、28.4 d,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60.4%、32.5%(χ~2=6.187,P=0.013);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是HBV-ACLF合并HE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风险比(HR)=0.424,P=0.018,95%可信区间(95%CI):0.208~0.864],高TBil(HR=1.063,P=0.042,95%CI:1.002~1.128)、低PTA(HR=0.942,P=0.044,95%CI:0.890~0.998)、ACLF分期晚期(HR=2.737,P=0.009,95%CI:1.287~5.818)、合并消化道出血(HR=5.291,P=0.003,95%CI:1.736~16.126)是8周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医药治疗可显著降低HBV-ACLF合并HE患者的8周病死率,提高8周生存概率,延长生存时间。TBil、PTA、疾病分期、消化道出血是该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性脑病 肝炎病毒 乙型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氢液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德东 李波 +3 位作者 孙岳枫 于泳浩 魏立国 吕国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探讨富氢液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180~2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三组:健康对照组(C组)、糖尿病神经病变组(DPN组)和富氢液组(HRS组)。DPN组与HRS组... 目的探讨富氢液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180~2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三组:健康对照组(C组)、糖尿病神经病变组(DPN组)和富氢液组(HRS组)。DPN组与HRS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65mg/kg的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HRS组于注射STZ 14d后腹腔注射富氢液5ml·kg^-1·d^-1,连续14d,C组和DPN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STZ注射前2d(T0,C组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7d(T1)、14d(T2)、21d(T3)和28d(T4)测定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和热刺激缩足阈值(PWL),观察三组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在T4时测定右后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神经传导潜伏期。测定结束后,采用HE染色观察三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法检测HO-1在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同时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TA)活性。结果与C组比较,DPN组和HRS组T1~T4时PWT明显降低,T2~T4时PWL明显缩短,T4时MNCV明显减慢,神经传导潜伏期明显延长,DPN组和HRS组坐骨神经中HO-1阳性细胞率与HO-1表达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增加,CAT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DPN组比较,HRS组T3、T4时PWT明显增高,PWL明显延长,T4时MNCV明显增快,神经传导潜伏期明显缩短,坐骨神经中HO-1阳性细胞率与HO-1表达明显增高,MDA含量明显降低,CAT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富氢液可能通过上调HO-1表达,产生抗氧化作用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氢液 糖尿病外周神经痛 血红素氧合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