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授权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推广授权教育的应用范围,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入住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目的探讨授权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推广授权教育的应用范围,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入住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5次"一对一"的授权教育,60min/次。干预后,使用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for managing chronic disease 6-item scale,SES6G)、生活质量评价量表(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MOS SF-36)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得分差异。结果经过干预调查后,观察组患者身体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感觉、精力、社会功能等6个维度评分都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及生活质量(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相比,授权教育不但能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而且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展开更多
目的在PEG-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探讨应用不同HBV DNA检测方法对疗效判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HB患者,应用PEG-IFNα-2b治疗24周内,HBV DNA低敏方法检测(最低检测下...目的在PEG-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探讨应用不同HBV DNA检测方法对疗效判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HB患者,应用PEG-IFNα-2b治疗24周内,HBV DNA低敏方法检测(最低检测下限500 IU/ml)首次阴转,且36周内低敏检测持续阴性的HBeAg阳性CHB患者83例。36周内采用高敏方法检测(最低检测下限20 IU/ml)持续阴性的患者(阴性组)33例,持续阳性的患者(阳性组)50例。对比2组在12、24和36周时HBeAg、HBsAg下降水平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在HBV DNA低敏检测阴性后的12、24和36周,阴性组HBeAg下降值均明显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32(0.16~0.92)log_(10)COI vs 0.14(0.01~0.30)log_(10)COI,Z=-3.061,P=0.002;0.44(0.19~1.15)log_(10)COI vs 0.16(0.04~0.35)log_(10)COI,Z=-3.043,P=0.002;0.51(0.36~1.21)log_(10)COI vs 0.24(0.10~0.46)log_(10)COI,Z=-3.880,P<0.001]。在HBV DNA低敏检测阴性后的12周,2组HBsAg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但在24和36周阴性组HBsAg下降值均明显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3(-0.02~0.33)log_(10)IU/ml vs 0.08(-0.02~0.16)log_(10)IU/ml,Z=-2.207,P=0.021;0.16(0.03~0.47)log_(10)IU/ml vs 0.03(-0.08~0.20)log_(10)IU/ml,Z=-2.363,P=0.018]。在HBV DNA低敏检测阴性后12周,阴性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0.30%,阳性组为16.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24和36周阴性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6.36%和39.39%,明显高于阳性组的16.00%和18.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40;χ~2=4.671,P=0.042)。结论在PEG-IFN治疗HBeAg阳性CHB的过程中,为更准确的判断患者的抗病毒疗效,HBV DNA应该采用高度敏感的方法检测。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授权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推广授权教育的应用范围,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入住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5次"一对一"的授权教育,60min/次。干预后,使用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self-efficacy for managing chronic disease 6-item scale,SES6G)、生活质量评价量表(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MOS SF-36)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得分差异。结果经过干预调查后,观察组患者身体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感觉、精力、社会功能等6个维度评分都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及生活质量(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相比,授权教育不但能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而且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文摘目的在PEG-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探讨应用不同HBV DNA检测方法对疗效判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HB患者,应用PEG-IFNα-2b治疗24周内,HBV DNA低敏方法检测(最低检测下限500 IU/ml)首次阴转,且36周内低敏检测持续阴性的HBeAg阳性CHB患者83例。36周内采用高敏方法检测(最低检测下限20 IU/ml)持续阴性的患者(阴性组)33例,持续阳性的患者(阳性组)50例。对比2组在12、24和36周时HBeAg、HBsAg下降水平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在HBV DNA低敏检测阴性后的12、24和36周,阴性组HBeAg下降值均明显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32(0.16~0.92)log_(10)COI vs 0.14(0.01~0.30)log_(10)COI,Z=-3.061,P=0.002;0.44(0.19~1.15)log_(10)COI vs 0.16(0.04~0.35)log_(10)COI,Z=-3.043,P=0.002;0.51(0.36~1.21)log_(10)COI vs 0.24(0.10~0.46)log_(10)COI,Z=-3.880,P<0.001]。在HBV DNA低敏检测阴性后的12周,2组HBsAg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但在24和36周阴性组HBsAg下降值均明显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3(-0.02~0.33)log_(10)IU/ml vs 0.08(-0.02~0.16)log_(10)IU/ml,Z=-2.207,P=0.021;0.16(0.03~0.47)log_(10)IU/ml vs 0.03(-0.08~0.20)log_(10)IU/ml,Z=-2.363,P=0.018]。在HBV DNA低敏检测阴性后12周,阴性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0.30%,阳性组为16.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24和36周阴性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6.36%和39.39%,明显高于阳性组的16.00%和18.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40;χ~2=4.671,P=0.042)。结论在PEG-IFN治疗HBeAg阳性CHB的过程中,为更准确的判断患者的抗病毒疗效,HBV DNA应该采用高度敏感的方法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