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内血容量指数和中心静脉压反映容量状态的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敏 刘建波 秦英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664-3666,共3页
目的:比较在机械通气时,随潮气量(Vt)的变化,中心静脉压(CVP)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变化趋势以及两者与心脏指数(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例行有创机械通气和脉搏轮廓动脉压波形分析法(PiCCO)监测的患者,根据CI分为心功能正常组... 目的:比较在机械通气时,随潮气量(Vt)的变化,中心静脉压(CVP)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变化趋势以及两者与心脏指数(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例行有创机械通气和脉搏轮廓动脉压波形分析法(PiCCO)监测的患者,根据CI分为心功能正常组[CI≥2.2L/(min·m2)]和心功能低下组[CI<2.2L/(min·m2)]。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下,调整Vt分别维持于6、10、15mL/kg体重水平,以上各种条件维持20min后测量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实验过程中以上支持条件随机选择进行。结果:(1)在所有患者,CI,ITBVI随潮气量升高而下降,平均气道压(Pmeans)随潮气量升高而升高,CVP在各组间无明显变化。(2)CVP在各实验组与CI均无相关性;在心功能低下组,ITBVI与CI有相关性(R为0.679,P<0.05)。结论:胸腔内血容量指数能更准确地反映机体容量状态和心脏前负荷,与心脏指数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 前负荷 潮气量 心脏指数 平均气道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鸿梅 郝艳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8期1069-1072,共4页
合理配置ICU护理人力,避免人力资源的缺失和浪费,是ICU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而护理工作量的准确测量则是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常用的ICU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展开综述,旨在发现最佳的、适合国内ICU的护理工作量... 合理配置ICU护理人力,避免人力资源的缺失和浪费,是ICU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而护理工作量的准确测量则是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常用的ICU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展开综述,旨在发现最佳的、适合国内ICU的护理工作量测量手段,以供临床护理管理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工作量 测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士眼部护理临床能力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韩敏 吕丹 田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74,共4页
目的调查ICU护士眼部护理临床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便利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天津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128名ICU护士,使用中文版ICU眼部护理临床能力量表(ECCI)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眼部护理临床能力总分... 目的调查ICU护士眼部护理临床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便利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天津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128名ICU护士,使用中文版ICU眼部护理临床能力量表(ECCI)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眼部护理临床能力总分为(79.12±7.80)分,其3个维度"眼部护理知识"、"眼部护理态度"和"眼部护理行为"得分分别为(12.80±2.38)分、(30.98±2.69)分和(35.34±5.27)分。学历和ICU工作年限是ICU护士眼部护理临床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ICU护士眼部护理临床能力中等偏上,但仍有待提高,医院管理者应重视ICU护士眼部护理临床能力的培养,建立眼部护理相关指引。对专科学历和ICU工作年限低于6年的ICU护士应重点关注,加强眼部护理方面的培训教育,提高ICU眼部护理临床能力,以减少ICU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护士 眼部护理 临床能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66
4
作者 周华 杜斌 +26 位作者 柴文昭 周建新 庄海舟 丁琳 姜琦 赵惠颖 李宏亮 章志丹 刘荣 张久之 李政霖 朱桂军 任珊 冯敏 秦帅 许强宏 刘松桥 杨晓军 张纳新 林锡芳 何振扬 李志祥 刘京涛 李远 许媛 何伟 高爽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9-263,268,共6页
目的:在全国范围内调查机械通气危重症病人EN和PN支持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国内多中心、前瞻性和观察性研究。本次调查历时100 d,共有15个省市、25所医院、26个ICU共443例病人参与。... 目的:在全国范围内调查机械通气危重症病人EN和PN支持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国内多中心、前瞻性和观察性研究。本次调查历时100 d,共有15个省市、25所医院、26个ICU共443例病人参与。依据加拿大Heyland研究小组发起的2008年全球ICU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应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对所得结果进行独立统计学分析。结果:19个ICU(73%)对病人EN期间床头抬高、胃残余量监测、中止喂养或转为小肠喂养指征等具体实施细则有明确的规定。25个ICU(96.2%)有计划应用胰岛素控制病人血糖。早期(入住ICU48 h内)TEN病人仅占38.8%(172/443);EN+PN占20.5%(91/443);因不耐受EN而中途中止的病人共10例(5.8%)。本次调查共观察4 303 d。2 003 d(46.5%)接受TEN,869 d接受EN+PN(20.2%)。72 h内达到80%预计能量病人共82例(47.7%),与未达预计能量病人相比,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接受PN病人共230例,经PN液中添加Gln者占38.3%(88/230);机械通气时间(P=0.001)和入住ICU时间(P=0.005)明显少于未添加Gln组。结论: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已得到广泛认可和重视,并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规范临床行为。EN仍存在喂养不足和累积能量摄入的缺乏。PN液中添加Gln能缩短病人机械通气和入住ICU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危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