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志文 马龙义 +1 位作者 曾宪起 刘恩重(点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91-293,共3页
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如何减少手术操作所致损伤以及提高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院自2002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骨瓣开颅或小骨窗手术,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施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 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如何减少手术操作所致损伤以及提高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院自2002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骨瓣开颅或小骨窗手术,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施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24例,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显微手术治疗 外侧裂 入路 岛叶 神经外科技术 神经功能恢复 外科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23
2
作者 杨川 勾俊龙 +1 位作者 毛群 刘宗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0-713,共4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时机。方法 2003年1月~2016年1月我科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135例,根据发病后手术时间不同分为超早期组(≤7 h)45例,早期组(7~24 h)45例,延期组...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时机。方法 2003年1月~2016年1月我科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135例,根据发病后手术时间不同分为超早期组(≤7 h)45例,早期组(7~24 h)45例,延期组(24~72 h)45例,比较3组术后血肿清除时间,30 d病死率,30 d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和90 d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结果超早期组与早期组比较,超早期组血肿清除时间短[(4.5±0.8)d vs.(4.9±1.0)d,q=2.860,P<0.05],术后30 d患肢肌力4~5级优于早期组[82.2%(37/45)vs.62.2%(28/45),Z=-5.572,P=0.000],90 d GOS 5分者优于早期组[88.9%(40/45)vs.71.1%(32/45),Z=-6.836,P=0.035]。超早期组与延期组比较,超早期组血肿清除时间短[(4.5±0.8)d vs.(5.3±1.0)d,q=5.721,P<0.05],术后30 d患肢肌力4~5级者优于延期组[82.2%(37/45)vs.40.0%(18/45),Z=-5.566,P=0.000],90 d GOS 5分者优于延期组[88.9%(40/45)vs.48.9%(22/45),Z=-6.771,P=0.000]。早期组与延期组比较,早期组血肿清除时间短[(4.9±1.0)d vs.(5.3±1.0)d,q=2.860,P<0.05],治疗30 d患肢肌力4~5级者优于延期组[62.2%(28/45)vs.40.0%(18/45),Z=-2.073,P=0.038],90 d GOS 5分者优于延期组[71.1%(32/45)vs.48.9%(22/45),Z=-3.595,P=0.000]。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在7 h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 立体定向手术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