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砷角化病患者皮肤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勇 纪华安 蒋延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0-723,共4页
目的探讨砷角化病患者的皮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5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砷角化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皮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及... 目的探讨砷角化病患者的皮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5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砷角化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皮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0例患者中14例患者出现掌跖角化过度,12例患者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点状、疣状、皮角样、角化斑片样皮损,其中6例出现鲍温病、6例出现鳞状细胞癌、2例出现反复难愈性皮肤溃疡,11例患者出现皮肤疣状增生物,8例患者全身皮肤颜色加深,6例患者指、趾甲变色,部分伴有白色横纹,6例患者出现瘙痒、针刺样疼痛等症状,3例患者出现口腔溃疡,4例患者出现其他系统症状;18例血砷及尿砷水平均升高,3例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下降,2例患者血肌酐水平升高;掌跖角化区域皮损病理学检查可出现多样性变化;二巯基丙磺酸钠、阿维A治疗有效,伴发鲍温病及鳞状细胞癌患者行Mohs'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复发率较低。结论砷角化病患者少见且接触途径多样,皮损特点及皮肤临床表现多样化,实验室检查具有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询问、皮肤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药物联合手术治疗预后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皮肤角化病 掌跖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15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勇 纪华安 蒋延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angiolymphoid hyperplasia with eosinophilia,ALHE)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变化、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最近3年共15例ALHE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angiolymphoid hyperplasia with eosinophilia,ALHE)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变化、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最近3年共15例ALHE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皮损多样,为丘疹、结节、斑块或皮下包块,数目不定;2例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Ig E水平升高;组织病理提示13例位于真皮层,2例出现皮下组织变化,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并凸向管腔,细胞无异形性及有丝分裂象,血管周围可见广泛的炎性细胞浸润,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免疫组化检查示CD34(+),CD20(+),CD3(+),CD1a(-);5例孤立皮损患者手术切除后未复发,10例多发患者外用0.1%他克莫司乳膏2周,4例瘙痒及疼痛症状消失,5例部分丘疹消退,后期经CO_2激光治疗后7例复发。结论:ALHE少见且病因不明,皮损特点及临床症状多样化,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主要病理改变为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肿胀并凸向管腔形成"墓碑征"及胞质内空泡,伴混合性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检查可作为辅助诊断;ALHE患者单发皮损手术效果好,多发皮损经药物及激光治疗缓解后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tubulin Ⅲ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石俊忠 庄建彬 +2 位作者 张传山 刘贤明 孔大陆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0-775,F0003,共7页
目的:检测结肠腺癌患者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结肠腺癌组织标本111例,根据β-tubulinⅢ的阳性细胞分布部位分为浸润前沿组(n=72例)和非浸润前沿组(n=3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腺癌患者癌组织中... 目的:检测结肠腺癌患者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结肠腺癌组织标本111例,根据β-tubulinⅢ的阳性细胞分布部位分为浸润前沿组(n=72例)和非浸润前沿组(n=3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腺癌患者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阳性表达率,分析β-tubulinⅢ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和死亡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死亡和复发结肠腺癌患者间β-tubulinⅢ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沿组和非浸润前沿组患者癌组织中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P=0.01)。低中分化病例多见于浸润前沿组,而高分化病例多见于非浸润前沿组(χ~2=6.88,P=0.03)。不同分化程度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0.04)。非前沿组中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细胞胞质呈黄色颗粒;与低分化组比较,高分化癌组织中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增多。结论:结肠腺癌组织中β-tubulinⅢ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结肠腺癌组织多见于非浸润前沿组。非浸润前沿组患者β-tubulinⅢ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腺癌 Β-TUBULIN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通过调节上皮细胞系的旁分泌促进前列腺间质细胞增殖和分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吴荃 肖向茜 +4 位作者 刘树业 刘宇 石建党 王克明 张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82-1387,共6页
目的:研究雌二醇通过调节上皮细胞的旁分泌对前列腺间质细胞增殖、分化和胞外基质蓄积的作用。方法:雌二醇处理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系BPH-1,用收集的条件培养液(CM)培养人前列腺间质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 目的:研究雌二醇通过调节上皮细胞的旁分泌对前列腺间质细胞增殖、分化和胞外基质蓄积的作用。方法:雌二醇处理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系BPH-1,用收集的条件培养液(CM)培养人前列腺间质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smoothelin、纤维黏连蛋白、Ⅳ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MHC)的表达;用放射性免疫法和ELISA分别检测Ⅳ型胶原、纤维黏连蛋白和TGF-β1的蛋白水平。结果:雌二醇能够上调BPH-1细胞中TGF-β1的表达和分泌;经雌二醇刺激的BPH-1CM能促进间质细胞的增殖;雌二醇刺激的BPH-1CM对平滑肌细胞特异蛋白(smoothelin和SM-MHC)表达的促进作用较未经雌二醇刺激者更加明显;TGF-β1中和抗体可以抑制BPH-1CM对间质细胞中Ⅳ型胶原和SM-MHC的促表达作用。结论:BPH-1可通过分泌TGF-β1促进间质细胞的分化和胞外基质的蓄积;雌二醇可通过上调BPH-1TGF-β1的分泌进一步促进间质细胞的分化;雌二醇还可通过调节BPH-1分泌的某种活性因子促进间质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前列腺 细胞外基质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膜血管球瘤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贵秋 张传山 张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6-637,共2页
关键词 网膜 血管球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CXCR7在牙周炎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研 辛琪 +4 位作者 马喆 魏蓉 李晓冬 苏瑞 张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CXCR7在牙周炎中的表达、分布及SDF-1/CXCR7生物学轴在牙周炎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SDF-1、CXCR4、CXCR7在15例正常的牙龈组织和15例牙周炎组织中的表达,同时运用PCR方法检测15例正常的牙龈组织和15例牙周炎... 目的:探讨CXCR7在牙周炎中的表达、分布及SDF-1/CXCR7生物学轴在牙周炎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SDF-1、CXCR4、CXCR7在15例正常的牙龈组织和15例牙周炎组织中的表达,同时运用PCR方法检测15例正常的牙龈组织和15例牙周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和PCR的结果均显示SDF-1、CXCR4、CXCR7在牙周炎组织中表达增高,高于正常牙龈组织(P<0.05)。SDF-1与CXCR7呈正相关关系(γ=0.533,P=0.041)。CXCR4和CXCR7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0.533,P=0.041)。结论:CXCR7在牙周炎微环境中的不同细胞群过表达,在牙周炎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可能是治疗牙周炎的一个新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F-1 CXCR4 CXCR7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