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RI、AAR和FIB-4等预测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素梅 王楠 +2 位作者 于珍 张金卷 张健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3-528,共6页
目的:评价无创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38例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EGV分为有EGV组和无EGV组。比较2组患者... 目的:评价无创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38例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EGV分为有EGV组和无EGV组。比较2组患者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小板(PLT)、AST/PLT指数(APRI)、纤维化-4指数(FIB-4)和AST/ALT比值(AAR)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各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的诊断价值。结果:有EGV组患者的APRI、FIB-4和ALT明显高于无EGV组(P<0.01),而PLT水平和AAR则明显低于无EGV组(P<0.01)。单指标诊断模型以ALT的AUC最大,AUC为0.645(95%CI:0.580~0.705,P<0.001),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34.04%、68.53%及78.05%。多指标联合模型中以ALT+FIB-4+AAR+PLT联合模型的AUC最大,AUC为0.787(95%CI:0.730~0.838,P<0.001),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22%、73.40%、80.62%及63.30%。ALT+FIB-4+AAR、ALT+FIB-4+AAR+PLT和ALT+FIB-4+AAR+PLT+APRI联合模型的AUC与ALT和ALT+FIB-4模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3种模型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RI、FIB-4、ALT、PLT和AAR联合检测可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的早期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预测模型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秀琴 贾文馥 +1 位作者 张淑文 刘树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1-272,共2页
观察各种肝病患者血清HDL -C、apoA1及apoB10 0 水平变化 ,探讨它们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直接酶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HDL -C、apoA1、apoB10 0 水平。各种肝病患者血清HDL -C、apoA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尤... 观察各种肝病患者血清HDL -C、apoA1及apoB10 0 水平变化 ,探讨它们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直接酶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HDL -C、apoA1、apoB10 0 水平。各种肝病患者血清HDL -C、apoA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尤以肝硬化B、C级及重肝为显著。血清apoB10 0 仅肝硬化及重肝病人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急肝、慢肝、肝癌患者血清apoB10 0 轻度升高或接近正常。HDL -C、apoA1、apoB10 0 在肝病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血清 载脂蛋白 临床意义 脂代谢 直接酶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的血清代谢轮廓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磊 范志娟 +3 位作者 康华 王宇凡 刘树业 单忠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通过HPLC/MS平台探索血清代谢物对于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6例就诊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患者,包括27例乙肝DNA阴性乙肝肝炎患者、24例乙肝DNA阳性乙肝肝炎患者、2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27例乙肝相关性HC... 目的通过HPLC/MS平台探索血清代谢物对于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6例就诊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患者,包括27例乙肝DNA阴性乙肝肝炎患者、24例乙肝DNA阳性乙肝肝炎患者、2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27例乙肝相关性HCC行手术/射频治疗患者以及24例乙肝相关性HCC行介入治疗患者,另选取查体中心健康志愿者25例为对照组。将血清样本上机所得数据进行前处理,构建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基于乙肝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代谢物初筛。根据非参数检验的结果,最终筛选和鉴定特征代谢物。利用ROC分析这些特征代谢物的临床潜在应用价值。结果筛选并鉴定出25种特征代谢物,包括9种溶血性磷脂酰胆碱、2种脂肪酸、17α-雌二醇、二氢神经鞘氨醇、5-甲基胞苷、维生素K2、溶血磷脂酸、甘氨胆酸以及报道较少的8种物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2种代谢物在乙肝相关性HCC组中存在差异表达。与乙肝肝硬化组相比,4种代谢物在乙肝相关性HCC组中存在差异表达。与乙肝相关性HCC行手术/射频治疗组相比,10种代谢物在乙肝相关性HCC行介入治疗组中存在差异表达。从正常对照组到乙肝相关性HCC行介入治疗组,许多代谢物呈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基于LC/MS平台,本研究成功地构建疾病区分模型并筛选和鉴定出25种特征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对乙肝相关性HCC具有一定诊断和分期效能。有些特征代谢物呈连续性的变化预示着癌变的可能;有些代谢物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乙肝病毒 肝炎 肝硬化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淑文 张建东 +1 位作者 石欣荣 卢晋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75-277,共3页
通过定量检测AFPmRNA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AFPmRNA作为PHC患者早期诊断和微转移指标的可能性。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58例外周血AFPmRNA的表达量。其中,30例PHC患者中19例AFP≥20ng/m l,23例外... 通过定量检测AFPmRNA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AFPmRNA作为PHC患者早期诊断和微转移指标的可能性。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58例外周血AFPmRNA的表达量。其中,30例PHC患者中19例AFP≥20ng/m l,23例外周血中AFPmRNA有表达;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的基因拷贝数与肝癌患者有肝内外转移有明显相关,而肝炎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AFPmRNA均未表达,肝硬化组有一例表达。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HC外周血中AFPmRNA表达情况,可以作为早期反映PHC患者外周血中是否存在肝癌细胞和发生微转移的早期灵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甲胎蛋白MRNA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ICU患者痰液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及其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马亚楠 谭兵 +1 位作者 徐磊 张健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3-1628,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的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情况,阐明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ICU患者的痰液标本285份,分别进行传统培养鉴定药敏和RT-qPCR耐药基因检测...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的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情况,阐明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ICU患者的痰液标本285份,分别进行传统培养鉴定药敏和RT-qPCR耐药基因检测。统计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耐药基因检测的符合率和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共检出AB 151株,检出率为52.98%。AB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为72.20%。采用RT-qPCR法检测OXA-51基因检出AB的符合率与传统培养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XA-23基因检出CRAB的符合率与传统培养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8株AB感染OXA-23阳性标本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黏菌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ICU患者痰液标本培养鉴定出AB的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检出率高。与传统培养方法比较,RT-qPCR法更简便、快速,且检测符合率更高。CRAB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黏菌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监护病房 耐药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在胰腺癌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贾艳会 杜双双 刘树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48-952,共5页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影像学、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和组织活检等在胰腺癌的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循环肿瘤DNA(ctDNA)作为新兴的液体活检技术之一,因其标本采集的简便、非侵入性和实时反映肿瘤...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影像学、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和组织活检等在胰腺癌的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循环肿瘤DNA(ctDNA)作为新兴的液体活检技术之一,因其标本采集的简便、非侵入性和实时反映肿瘤状态的特性,在胰腺癌的精准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就ctDNA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疾病分层、预测术后复发、纵向监测治疗反应及评估预后等应用进行综述,以期给科研和临床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液体活检 循环肿瘤DNA 精准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间质细胞中雌二醇对MMP-2,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向茜 符蓉 +5 位作者 张立国 刘树业 吴荃 闫春和 石建党 张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48-2252,共5页
目的:研究雌二醇(E2)对前列腺间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TIMP-2和雌激素受体α、β(ERα、ERβ)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E2在前列腺间质细胞中对MMP-2、MMP-9、TIMP-1、TIMP-2 mRNA水... 目的:研究雌二醇(E2)对前列腺间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TIMP-2和雌激素受体α、β(ERα、ERβ)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E2在前列腺间质细胞中对MMP-2、MMP-9、TIMP-1、TIMP-2 mRNA水平的影响;半定量RT-PCR法检测E2对ERα、ERβ mRNA水平的影响。酶谱电泳法检测MMP-2、MMP-9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E2在前列腺间质细胞中对ERα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前列腺间质细胞中有MMP-2和ERα mRNA的表达,未检测到MMP-9 mRNA;培养液中检测到MMP-2前体(pro-MMP-2),未检测到其活性形式,也未检测到MMP-9前体及其活性形式。用E2处理间质细胞后MMP-2 mRNA水平降低,pro-MMP-2蛋白量减少,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182.780可抑制此作用。E2对TIMP-1,2 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E2能够增加前列腺间质细胞中ERα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水平。结论:E2能够通过ERα下调前列腺间质细胞中MMP-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 前列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甲~庚型慢性肝炎患者中TTV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伟 张崴 张建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2-372,共1页
研究TTV在非甲~庚型慢性肝炎患者中的感染状况及临床意义。采用巢式PCR法对 4 4例非甲~庚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进行检测 ,并与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 4 4例中 ,TTVDNA阳性率为 2 7 3% (12 / 4 4 ) ,TTV阳性组肝组织损伤程度记... 研究TTV在非甲~庚型慢性肝炎患者中的感染状况及临床意义。采用巢式PCR法对 4 4例非甲~庚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进行检测 ,并与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 4 4例中 ,TTVDNA阳性率为 2 7 3% (12 / 4 4 ) ,TTV阳性组肝组织损伤程度记分高于TTV阴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TTVDNA 患者 临床意义 肝组织病理 肝组织损伤 TTV感染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不同功能区抗体与HCVRNA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丁贤 邵新华 周淑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31-432,共2页
探讨HCV不同功能区抗体(抗-C、抗-NS3、抗-NS4及抗-NS5)与HCVRNA的关系。HCV不同功能区抗体测定采用ELISA法,用RT-PCR进行HCV RNA检测。结果显示55例抗HCV阳性血清中有7种抗体阳性组合。抗-NS3、抗-C、抗-NS5及抗-NS4在7种阳性组合中的... 探讨HCV不同功能区抗体(抗-C、抗-NS3、抗-NS4及抗-NS5)与HCVRNA的关系。HCV不同功能区抗体测定采用ELISA法,用RT-PCR进行HCV RNA检测。结果显示55例抗HCV阳性血清中有7种抗体阳性组合。抗-NS3、抗-C、抗-NS5及抗-NS4在7种阳性组合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6.4%、89.1%、58.2%、56.4%。HCVRNA阳性血清中抗-NS3、抗-C、抗-NS5及抗NS4的检出率分别为96.2%,88.5%,57.7%,57.7%。HCV不同功能区抗体ELISA法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RT-PCR法基本一致。抗-NS3、抗-C在HCV的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抗-NS5和抗-NS4有诊断的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不同功能区抗体 丙型肝炎病毒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钠尿肽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早期鉴别诊断及预后危险分层评估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宝阳 王素梅 +1 位作者 张凤美 刘树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956-3959,共4页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早期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差异,评估BNP在心血管疾病中早期鉴别诊断和长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就诊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NSTEMI患者60例及UA患者50例的BNP水平,作...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早期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差异,评估BNP在心血管疾病中早期鉴别诊断和长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就诊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NSTEMI患者60例及UA患者50例的BNP水平,作相关性比较分析,并随访出院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NSTEMI患者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UA患者(P<0.01);(2)随访6个月内110例患者中有32例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其中UA组5例,NSTEMI组27例。(3)NSTEMI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明显高于UA患者(P<0.01)。结论与UA患者相比,NSTEMI患者早期BN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可应用于与UA的早期鉴别诊断及预后危险分层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B型钠尿肽 不稳定性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移植术后肝脏T淋巴细胞凋亡与免疫耐受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宝阳 张磊 +2 位作者 戈海泽 马亚楠 刘树业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4期213-218,共6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组织T淋巴细胞凋亡和肝移植免疫耐受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Kamada二袖套法建立Wistar→Sprague-Dawley(SD)原位肝移植(OLT)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A组: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SD大鼠;B组:...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组织T淋巴细胞凋亡和肝移植免疫耐受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Kamada二袖套法建立Wistar→Sprague-Dawley(SD)原位肝移植(OLT)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A组: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SD大鼠;B组:免疫排斥组,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行OLT;C组:免疫耐受组,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行OLT,术前1周胸腺内注射F蛋白0.4mg,建立稳定的移植耐受大鼠模型。A组立即处死大鼠,B组和C组分别于术后7d、100d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分别取各组大鼠肝组织标本进行冰冻切片,应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肝移植术后肝脏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各组样本另取一张切片行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与TUNEL荧光染色法作对比观察。结果光学显微镜下,B组可见中、重度免疫排斥反应表现,C组肝组织细胞间的淋巴细胞浸润较B组大大减少,稍多于A组。荧光显微镜下,A组TUNEL切片可见零星散在的凋亡细胞,C组可见大量散在或密集分布的凋亡细胞,B组的凋亡细胞数远较C组减少,但仍多于A组。A组、B组、C组大鼠肝组织内浸润T淋巴细胞的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分别为(8.83±0.43)%、(11.32±1.29)%和(19.00±1.9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免疫耐受移植物内浸润的T淋巴细胞凋亡明显增高,浸润的T淋巴细胞凋亡受阻可能会阻碍免疫耐受的发生,引起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大鼠 免疫耐受 凋亡 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相关融合基因检测结合BIOMED-2标准化Ig基因重排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艾晓非 张岩 +4 位作者 石欣荣 郑迎春 张丽 王晓静 李庆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2-357,共6页
目的:探讨ALL相关基因检测与BIOMED-2标准化Ig基因重排技术在儿童B-ALL诊治中的应用以及两者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LL相关基因检测试剂盒与BIOMED-2系统引物,分别进行RNA/DNA的多重PCR扩增,并应用RQ-PCR进行荧光检测及PCR片段分析... 目的:探讨ALL相关基因检测与BIOMED-2标准化Ig基因重排技术在儿童B-ALL诊治中的应用以及两者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LL相关基因检测试剂盒与BIOMED-2系统引物,分别进行RNA/DNA的多重PCR扩增,并应用RQ-PCR进行荧光检测及PCR片段分析法进行Ig基因重排的克隆性分析。结果:251例B-ALL患儿中TEL-AML1^+77例,E2A-PBX1^+28例,MLL-AF4^+10例,BCR-ABL^+11例,总阳性率为50.2%;IgH V_H-J_H重排阳性率为82.5%,IgK重排阳性率为53.4%。融合基因与基因重排的联合检出率为99%。E2A-PBX1^+组及MLL-AF4^+组中Ig H及Ig K分别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其中Ig K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及P=0.005)。对105例融合基因阳性患者同时检测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其阳性符合率均大于94%。结论:ALL相关融合基因筛查与BIOM ED-2标准化Ig基因重排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在儿童B-ALL的检出率,还可以对疾病预后进行较为精确地分组,同时相对于染色体FISH检测更加快速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B-ALL ALL融合基因检测 BIOMED-2标准化Ig基因重排 多重PCR PCR片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