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微循环的影响
1
作者 王辉 杨宁 +2 位作者 刘迎午 张荣春 李玉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7-86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状动脉微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并行急...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状动脉微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介入策略不同分为单纯血栓抽吸组(抽吸组)46例和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联合组)44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术后90 min ST段回落指数≥70%比例,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心脏超声指标以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联合组术后ST段回落≥70%、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3级、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3级比例显著高于抽吸组,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显著低于抽吸组(P<0.05);抽吸组术后1周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联合组[(52.5±6.2)%vs(58.3±6.4)%,P<0.05],联合组术后1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低于抽吸组[(44.1±3.9)mm vs(51.9±2.5)mm,P<0.05];联合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抽吸组(20.5%vs 37.0%,P<0.05)。结论在应用抽吸导管的基础上配合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有效降低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降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注射 动脉内 纤溶酶原激活剂 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硝普钠微量泵治疗慢性心衰血液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怀祯 刘迎午 王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9期2291-2292,共2页
目的:应用多巴胺、硝普钠微量泵联合治疗慢性心衰,观察用药前后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方法:选择68例心功能不全均为Ⅲ~Ⅳ级心衰患者。以多巴胺3~5μg/(kg·min)、硝普钠12.5~50μg/(kg·min)的浓度,微量泵持续泵入,疗程7... 目的:应用多巴胺、硝普钠微量泵联合治疗慢性心衰,观察用药前后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方法:选择68例心功能不全均为Ⅲ~Ⅳ级心衰患者。以多巴胺3~5μg/(kg·min)、硝普钠12.5~50μg/(kg·min)的浓度,微量泵持续泵入,疗程7~10d。结果:经多巴胺、硝普钠治疗后患者症状与体征好转,有效率60.3%,显效率23例,总有效率94.1%。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直径、左室短轴缩短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较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多巴胺、硝普钠适用于各种心脏病所致的心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可提高疗效,产生协同和互补作用,缩短治疗时间,降低病死率,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多巴胺 硝普钠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分布宽度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斌 王崑 郑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心衰患者591例,按照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值的高低分为对照组(NT-proBNP<300ng/L)228例,轻度心衰组(NT-proBNP 300~3000ng/L)191例...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心衰患者591例,按照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值的高低分为对照组(NT-proBNP<300ng/L)228例,轻度心衰组(NT-proBNP 300~3000ng/L)191例,重度心衰组(NT-proBNP>3000ng/L)172例,观察各组血液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与治疗前PDW比较,治疗后PDW对照组、轻度心衰组、重度心衰组显著降低(0.129±0.031 vs 0.133±0.027,0.133±0.030 vs 0.141±0.029,0.139±0.028 vs 0.148±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心衰组、重度心衰组治疗前后PDW显著升高(P<0.05,P<0.01);与轻度心衰组比较,重度心衰组治疗前后PDW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在Pearson相关分析中具有相关性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治疗前PDW作因变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DW与NT-proBNP、左心房直径呈正相关(P=0.001、P=0.000);PDW与LVEF呈负相关(P=0.003)。结论随着冠心病患者心衰严重程度增加,PDW指标逐渐升高,PDW在判断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有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血小板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红蛋白类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8
4
作者 郑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8-431,共4页
心力衰竭(HF)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HF发病机制较复杂... 心力衰竭(HF)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HF发病机制较复杂,涉及不同的途径和病理过程。近年来一些基础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对HF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细胞凋亡 TNF受体相关因子2 线粒体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猝死风险预测和干预的临床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郑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97-1000,共4页
心力衰竭(HF)指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收缩或舒张能力受损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根据LVEF将HF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心源性猝死(SCD)指有或无明确诊断... 心力衰竭(HF)指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收缩或舒张能力受损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根据LVEF将HF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心源性猝死(SCD)指有或无明确诊断的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骤停死亡,其死亡方式和事件是意料不到的。从症状出现到意识丧失,通常在心脏骤停后1 h内很快死亡。尽管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可能生存更长时间,然后去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猝死 心脏 危险因素 早期医疗干预 一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黄瑄 郑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3期256-258,共3页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是一种亲脂载体蛋白,也是一种疏水小分子结合蛋白,在体内负责结合并转运维生素A的各种活性代谢物(视黄醇类),从而协助维生素A发挥其主要生理功能。临床多项研究显示RBP4与动脉硬化、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肥...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是一种亲脂载体蛋白,也是一种疏水小分子结合蛋白,在体内负责结合并转运维生素A的各种活性代谢物(视黄醇类),从而协助维生素A发挥其主要生理功能。临床多项研究显示RBP4与动脉硬化、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并且与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有一定相关性。本文将对RBP4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4 心血管疾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心脏影像学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7
作者 郑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21-224,共4页
以往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决于冠状动脉解剖狭窄的程度,因此,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近年研究结果显示,冠状动脉解剖学狭窄对心肌灌注和心肌灌注储备的影响更重要,心肌灌注异... 以往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决于冠状动脉解剖狭窄的程度,因此,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近年研究结果显示,冠状动脉解剖学狭窄对心肌灌注和心肌灌注储备的影响更重要,心肌灌注异常是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第一个临床表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最新的证据和解读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2,共4页
3500年前苏美尔和埃及人开始用柳树皮止痛和退烧[1]。1897年德国霍夫曼将柳树皮中的活性成分探明之后,给水杨酸加了一个乙酰基团降低酸性,减少对胃的损伤。为了方便商业推广,拜耳选用了“乙酰”的首字母A和绣线菊(这种植物含有天然的水... 3500年前苏美尔和埃及人开始用柳树皮止痛和退烧[1]。1897年德国霍夫曼将柳树皮中的活性成分探明之后,给水杨酸加了一个乙酰基团降低酸性,减少对胃的损伤。为了方便商业推广,拜耳选用了“乙酰”的首字母A和绣线菊(这种植物含有天然的水杨酸)的前几个字母spir,加上后缀in,便生成了阿司匹林(aspirin)[2]。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瞬间,血小板聚集形成红色血栓,而阿司匹林能够阻止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因此,阿司匹林作为预防心血管事件(CVE)发生而用于心血管疾病(CVD)患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早期全球200多项临床研究阿司匹林的二级预防作用,已获肯定,但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临床证据尚不一致,对阿司匹林的CVD一级预防仍存在争论[3]。2018年世界顶级医学杂志陆续发表了多篇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不获益的临床试验结果[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心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临床特征分型研究的现状 被引量:12
9
作者 郑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224-1226,共3页
心力衰竭(HF)是指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收缩或舒张能力受损,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根据LVEF将HF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HF(HFrEF,LVEF〈40%)和射血分数保留的HF(HFpEF,LVEF〉50%),还有学者将LV... 心力衰竭(HF)是指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收缩或舒张能力受损,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根据LVEF将HF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HF(HFrEF,LVEF〈40%)和射血分数保留的HF(HFpEF,LVEF〉50%),还有学者将LVEF=40%~50%称之为射血分数边缘的HF(HFbEF)。以往我们更多关注的是HFrEF,此类患者可能有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每搏输出量 流行病学 高血压 血脂异常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心力衰竭与死亡危险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郑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75-878,共4页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1...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1]。HF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肥胖症 运动活动 每搏输出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碱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地位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6-218,共3页
心血管疾病(CVD)是一种由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引发心脑外周血管动脉内膜完整性受损,血液中LDL-C沉积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动脉狭窄,引发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脑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CVD)是一种由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引发心脑外周血管动脉内膜完整性受损,血液中LDL-C沉积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动脉狭窄,引发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脑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斑块的不稳定性与炎症密切相关,炎症在其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已在分子水平上得到认可和证实。但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定炎症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炎症也是针对微生物的保护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脑梗死 血脂异常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02-1103,共2页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因素,发病率在高血压人群中约占11%,较原发性高血压(EH)更易发生心脑血管病,对PA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1]。双侧肾上腺增生(BAH)是临床最常见的PA类型,占PA的65%;而单侧醛固酮增多常见于醛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因素,发病率在高血压人群中约占11%,较原发性高血压(EH)更易发生心脑血管病,对PA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1]。双侧肾上腺增生(BAH)是临床最常见的PA类型,占PA的65%;而单侧醛固酮增多常见于醛固酮腺瘤(APA)和原发性单侧肾上腺增生,分别占PA的30%和3%[2]。综合近年发表的最新研究,探讨PA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增多症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低钾血症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伴肺动脉高压临床意义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1-554,共4页
心力衰竭(HF)指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收缩或舒张能力受损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根据LVEF将HF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1]。肺动脉高压(PH)是肺动脉压力... 心力衰竭(HF)指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收缩或舒张能力受损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根据LVEF将HF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1]。肺动脉高压(PH)是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临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学状态,其诊断标准: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定的平均肺动脉压≥25mmHg(1mmHg=0.133kP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高血压 肺性 每搏输出量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心力衰竭患者一级和二级预防作用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36-1338,共3页
在全球总人口中,有近10%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年龄>60岁的患者占20%,并且大多数患者为2型糖尿病(T2DM)[1]。T2DM常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和(或)慢性肾病,而ASCVD和慢性肾病导致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心... 在全球总人口中,有近10%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年龄>60岁的患者占20%,并且大多数患者为2型糖尿病(T2DM)[1]。T2DM常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和(或)慢性肾病,而ASCVD和慢性肾病导致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心衰)[2]。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新型抗高血糖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类药物能显著改善心血管和肾脏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动脉粥样硬化 心力衰竭 降血糖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脑血管病患者肥胖悖论的困惑和探索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329-1332,共4页
自1980年,超过70个国家的肥胖症患病率翻了一番,而且其他国家大多数肥胖患者比例也不断增加。肥胖是老年心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冠心病和脑卒中等)明确的危险因素,肥胖与老年心脑血管病相关;老年心脑血管病是全球... 自1980年,超过70个国家的肥胖症患病率翻了一番,而且其他国家大多数肥胖患者比例也不断增加。肥胖是老年心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冠心病和脑卒中等)明确的危险因素,肥胖与老年心脑血管病相关;老年心脑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障碍 高血压 糖尿病 心力衰竭 冠心病 卒中 肥胖症 人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糖药物对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0-1113,共4页
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T2DM)是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T2DM患者临床HF和亚临床左心室功能不全发生率高。此外,由于积极采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的措施,T2DM患者寿命明显延长,导致HF发生率升高。传... 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T2DM)是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T2DM患者临床HF和亚临床左心室功能不全发生率高。此外,由于积极采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的措施,T2DM患者寿命明显延长,导致HF发生率升高。传统的降糖药物仅降低血糖和T2DM微血管合并症,对大血管合并症影响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心力衰竭 动脉粥样硬化 噻唑烷二酮类 二甲双胍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心脏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和功能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118-1120,共3页
以往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依赖于冠状动脉解剖狭窄的程度,因此,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CAG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上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不能准确识别造成患者心肌缺血的临界... 以往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依赖于冠状动脉解剖狭窄的程度,因此,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CAG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上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不能准确识别造成患者心肌缺血的临界病变,很可能高估或低估病变的严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支架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血管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肥胖悖论的困惑和思索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4期238-242,共5页
全球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特别是在我国,近年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已接近和达到发达国家初期的水平[1]。超重和肥胖可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的左心腔、右心腔,特别是左心房,并对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2]。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肥胖悖论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两型心力衰竭发病和预后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6
19
作者 郑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3期172-176,共5页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指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收缩或舒张能力受损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HF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哀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指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收缩或舒张能力受损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上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HF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哀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〇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是全球慢性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增加将导致事件链终点的HF患病增加,特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使未来发展为HF的人群更为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功能异常对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1期14-18,共5页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指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收缩或舒张能力受损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HF在世界人口患病、死亡及医疗支出中占据重要比重。肝脏是人体酶最丰富的脏器,酶蛋白含量约占肝脏总蛋白...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指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收缩或舒张能力受损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HF在世界人口患病、死亡及医疗支出中占据重要比重。肝脏是人体酶最丰富的脏器,酶蛋白含量约占肝脏总蛋白含量的2/3,不少酶是由肝脏合成并由肝胆系统排泄。转氨酶的作用为催化氨基酸的α-氨基酸和α-酮酸的氨基互换。任何一种氨基酸在进行转氨基作用时,都由专一的转氨酶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肝功能试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