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基于2016新版胰瘘定义及分级系统
被引量:
3
1
作者
余俊
任超逸
+1 位作者
崔巍
时静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3-781,共9页
目的比较分析2005版、2016版胰瘘定义及分级标准导致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危险因素的差异,根据2016版胰瘘标准建立胰瘘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303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分析2005版、2016版胰瘘定义及分级标准导致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危险因素的差异,根据2016版胰瘘标准建立胰瘘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303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新、旧版胰瘘标准统计术后胰瘘患者,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两版标准对PD患者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的区别,基于2016新版标准建立术后胰瘘的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该模型预测术后胰瘘发生的准确性并验证该模型。结果2005版胰瘘标准:单因素分析显示主胰管直径(χ^(2)=31.641,P<0.001)、主胰管指数(χ^(2)=52.777,P<0.001)、门静脉侵犯(χ^(2)=6.259,P=0.012)、腹腔内脂肪厚度(χ^(2)=7.665,P=0.006)、术前胆道引流(χ^(2)=5.999,P=0.014)、胰腺癌(χ^(2)=5.544,P=0.019)、切缘胰腺厚度(t=2.055,P=0.032)、胰腺CT值(t=−3.224,P=0.002)、术前血淀粉酶水平(Z=−2.099,P=0.036)与术后胰瘘的发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胰管指数[OR(95%CI)=0.000(0.000~0.011)]、胰腺癌[OR(95%CI)=4.843(1.285~18.254)]、胰腺CT值[OR(95%CI)=0.869(0.806~0.937)]为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而基于2016版胰瘘标准:单因素分析显示主胰管直径(χ^(2)=5.391,P=0.020)、主胰管指数(χ^(2)=11.394,P=0.001)、腹腔内脂肪厚度(χ^(2)=8.899,P=0.003)、胰腺切缘厚度(t=2.665,P=0.009)、胰腺CT值(t=−2.835,P=0.004)与术后胰瘘的发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胰管指数[OR(95%CI)=0.001(0.000~0.050)]、胰腺CT值[OR(95%CI)=0.943(0.894~0.994)]为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据此建立PD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PD术后胰瘘的曲线下面积在建模组与验证组分别为0.788(95%CI:0.707~0.870)和0.804(95%CI:0.675~0.932)。结论主胰管指数、胰腺CT值与PD术后胰瘘的发生密切相关,基于2016新版胰瘘标准建立的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胰腺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基于2016新版胰瘘定义及分级系统
被引量:
3
1
作者
余俊
任超逸
崔巍
时静祥
机构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肝胆外科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天津市
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3-781,共9页
基金
天津市卫生健康科技项目(TJWJ2023MS016)。
文摘
目的比较分析2005版、2016版胰瘘定义及分级标准导致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危险因素的差异,根据2016版胰瘘标准建立胰瘘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303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新、旧版胰瘘标准统计术后胰瘘患者,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两版标准对PD患者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的区别,基于2016新版标准建立术后胰瘘的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该模型预测术后胰瘘发生的准确性并验证该模型。结果2005版胰瘘标准:单因素分析显示主胰管直径(χ^(2)=31.641,P<0.001)、主胰管指数(χ^(2)=52.777,P<0.001)、门静脉侵犯(χ^(2)=6.259,P=0.012)、腹腔内脂肪厚度(χ^(2)=7.665,P=0.006)、术前胆道引流(χ^(2)=5.999,P=0.014)、胰腺癌(χ^(2)=5.544,P=0.019)、切缘胰腺厚度(t=2.055,P=0.032)、胰腺CT值(t=−3.224,P=0.002)、术前血淀粉酶水平(Z=−2.099,P=0.036)与术后胰瘘的发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胰管指数[OR(95%CI)=0.000(0.000~0.011)]、胰腺癌[OR(95%CI)=4.843(1.285~18.254)]、胰腺CT值[OR(95%CI)=0.869(0.806~0.937)]为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而基于2016版胰瘘标准:单因素分析显示主胰管直径(χ^(2)=5.391,P=0.020)、主胰管指数(χ^(2)=11.394,P=0.001)、腹腔内脂肪厚度(χ^(2)=8.899,P=0.003)、胰腺切缘厚度(t=2.665,P=0.009)、胰腺CT值(t=−2.835,P=0.004)与术后胰瘘的发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胰管指数[OR(95%CI)=0.001(0.000~0.050)]、胰腺CT值[OR(95%CI)=0.943(0.894~0.994)]为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据此建立PD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PD术后胰瘘的曲线下面积在建模组与验证组分别为0.788(95%CI:0.707~0.870)和0.804(95%CI:0.675~0.932)。结论主胰管指数、胰腺CT值与PD术后胰瘘的发生密切相关,基于2016新版胰瘘标准建立的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胰腺管
预测
Keywords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ancreatic Fistula
Pancreatic Ducts
Forecasting
分类号
R657.5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基于2016新版胰瘘定义及分级系统
余俊
任超逸
崔巍
时静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