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患者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刘辉 朱争艳 +4 位作者 王鹏 骆莹 王凤梅 王芳 杜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76-1379,共4页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s)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4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HCC患者[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A期患者7例、B期患者8例、C期患者20例、D期...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s)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4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HCC患者[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A期患者7例、B期患者8例、C期患者20例、D期患者5例]、3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28例正常健康人的外周抗凝血,应用CD4(PE-CY5)、CD25(FITC)、CD127(PE)三种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对CD4^+CD25^+CDl27^(low)Tregs水平进行三色荧光抗体检测。结果:HCC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s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P<0.001)和CHB患者(P=0.017),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CDl27^(low)Tregs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高于正常健康人(P=0.035);HCC中BCLC分期为C期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s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高于A期患者(P=0.020)和B期患者(P=0.019)。结论:CD4^+CD25^+CD127^(low)Tregs水平异常增高可能是HCC免疫逃逸的一个重要机制,且其变化水平与临床病情的进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l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摘译 被引量:4
2
作者 吕佳昱 韩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6-768,共3页
2018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发布了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指南,内容主要涉及HCC的发病率、流行病学及监测、诊断、分期和危险评估,疾病管理以及随访等方面。现就指南中推荐要点进行摘译,供临床参考。指南中的证据质量和推... 2018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发布了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指南,内容主要涉及HCC的发病率、流行病学及监测、诊断、分期和危险评估,疾病管理以及随访等方面。现就指南中推荐要点进行摘译,供临床参考。指南中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见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诊断 治疗 欧洲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1例报告
3
作者 张敏 韩涛 +3 位作者 李莹 肖时湘 闫俊卿 郭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541-542,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7岁,汉族,天津籍。因"纳差伴恶心2月余"于2012年2月3日入院。患者于2余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减退、恶心,食量较前未明显减少。既往于2010年3月发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未用激素治...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7岁,汉族,天津籍。因"纳差伴恶心2月余"于2012年2月3日入院。患者于2余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减退、恶心,食量较前未明显减少。既往于2010年3月发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未用激素治疗,随后发现血糖升高,先后服用格列美脲、拜糖平治疗,平素空腹血糖控制在8~9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G 胰腺炎 慢性 自身免疫疾病 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磊 梁静 +3 位作者 徐佰国 王菲 连佳 杨言开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6,共7页
目的探讨再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21年9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80例,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患者110例,同期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 目的探讨再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21年9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80例,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患者110例,同期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其诱因、临床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两组间分类变量比较应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于连续性变量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方法,两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进行检验。结果再代偿组患者的肝肾综合征发生率(χ^(2)=4.618,P=0.032)、感染发生率(χ^(2)=6.712,P=0.010)、肌酐(Z=-4.508,P<0.001)、降钙素原(Z=-2.052,P=0.040)明显高于对照组。GGT(Z=-2.042,P=0.041)、Na(Z=-2.001,P=0.045)、空腹血糖(Z=-3.065,P=0.002)、TC(Z=-4.268,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90 d病死率(χ^(2)=3.366,P=0.067)和1年病死率(χ^(2)=1.893,P=0.16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Log-rank检验,两组间90 d生存时间(χ^(2)=2.680,P=0.100)和1年生存时间(χ^(2)=2.074,P=0.1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相比,再代偿后肝硬化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后肝肾综合征、感染及肌酐升高的发生风险增加,但90 d及1年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