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自体出血回输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游伟 孙波 +2 位作者 李贺达 李成 刘春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手术中 自体血回输 应用 脊柱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霍泓宇 车璐 +3 位作者 吴玉立 翁亦齐 喻文立 许建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6-769,共4页
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的旋光异构体,兼有镇静、镇痛和遗忘三重作用,在药效和可控性等方面均优于消旋氯胺酮,目前已在欧美等国家广泛应用于麻醉、急救及重症等领域,在国内临床多用于镇静、镇痛、抗抑郁等。艾司氯胺酮在心血管手术中有利于... 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的旋光异构体,兼有镇静、镇痛和遗忘三重作用,在药效和可控性等方面均优于消旋氯胺酮,目前已在欧美等国家广泛应用于麻醉、急救及重症等领域,在国内临床多用于镇静、镇痛、抗抑郁等。艾司氯胺酮在心血管手术中有利于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炎性因子分泌、缓解术后疼痛。艾司氯胺酮具有拟交感神经作用,可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急性心梗患者的麻醉诱导。本文综述了艾司氯胺酮用于心血管手术围术期临床应用价值和局限性,为艾司氯胺酮在心血管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临床麻醉 心血管手术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中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裕霞 张秀生 +5 位作者 杜洪印 张晓梅 王忻 吕宁 王清平 薛玉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通过观察100例肝移植手术患者术中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可 能影响因素,探寻一种快捷、实用的凝血机制检查方法,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ASAⅢ~ Ⅴ级终末期肝硬化患者100例,分别于手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15、3... 目的 通过观察100例肝移植手术患者术中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可 能影响因素,探寻一种快捷、实用的凝血机制检查方法,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ASAⅢ~ Ⅴ级终末期肝硬化患者100例,分别于手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15、30min、再灌注期15、60min、术 毕采血检测DIC凝血全项、血小板计数、D 二聚体和血清钙离子;并于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 30min、再灌注期15、60min应用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凝血酶 原时间与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在无肝前期和无肝期进行性延长, 再灌注初期明显延长,以后逐渐好转;血小板计数随手术进行逐渐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逐渐降 低,再灌注期后逐渐回升;D 二聚体总体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尤以再灌注期后明显;Sonoclot曲线 变化趋势为:凝血及血小板功能进入无肝期后逐渐恶化,再灌注初期最严重,此时Sonoclot曲线几乎 呈一水平线;全血活化凝固时间(ACT)延长,凝结速率(clotrate)和血小板功能低下。结论 肝移植 术中影响凝血与血小板功能的因素很多,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术中需要密切监测,Sonoclot 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较及时、动态测定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高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术中 凝血 血小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肝移植新肝期低体温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英 贾莉莉 +3 位作者 喻文立 于洪丽 翁亦齐 杜洪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71-674,共4页
目的观察成人肝移植围术期体温变化趋势及术中新肝期低体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肝移植术的成人患者107例,男62例,女45例,年龄25~65岁,ASAⅢ或Ⅳ级。记录麻醉诱导后(T_0)、切皮即刻(T_1)、无肝... 目的观察成人肝移植围术期体温变化趋势及术中新肝期低体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肝移植术的成人患者107例,男62例,女45例,年龄25~65岁,ASAⅢ或Ⅳ级。记录麻醉诱导后(T_0)、切皮即刻(T_1)、无肝期即刻(T_2)、门静脉开放即刻(T_3)、开放后5min(T_4)、关腹即刻(T_5)、出室(T_6)时的体温,观察其总体体温变化趋势。以再灌注期核心体温<35℃且持续时间>5 min者为低体温组,再灌注期核心体温≥35℃或体温<35℃但持续时间<5min者为正常体温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尿量、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分析新肝期(T_4~T_6)体温对患者手术及预后的影响,并进行低体温持续时间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移植围术期体温总体呈现先下降(T_0~T_4)后上升(T_4~T_6)的变化趋势,T_4时体温降至最低,为(34.8±0.6)℃,低于正常体温(35.0℃),此时处于身体的低体温状态。与T_0时比较,T_2~T_5时体温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体温组比较,低体温组出血量明显增多,术后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患者尿量、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低体温持续时间与出血量、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呈正相关,与尿量呈负相关,与住院时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肝移植再灌注期低体温会增加患者出血量,延长术后拔管时间;低体温持续时间越长,越不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低体温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围术期镇痛的影响Meta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晓丹 韩超 喻文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41-746,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围术期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检索Medline、Ovid、Cochrane、Embase、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1996—2020年发表的FICB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围术期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检索Medline、Ovid、Cochrane、Embase、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1996—2020年发表的FICB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照组在围术期给予生理盐水。按Cochrane指导手册的方法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发表于2007—2019年的RCT研究,共计675例患者,其中研究组353例,对照组322例。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24 h内患肢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SMD=-1.82,95%CI-2.26~-1.38),术后24 h内阿片类药物累计用量明显减少(SMD=-0.69,95%CI-0.95~-0.42)。两组术后24 h内患肢静息时VAS疼痛评分(SMD=-0.56,95%CI-1.44~0.31)、爆发痛发生率(RR=0.66,95%CI 0.36~1.23)、总住院时间(SMD=0.36,95%CI-1.50~2.23)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RR=2.31,95%CI 0.24~22.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术期使用髂筋膜间隙单次阻滞能够缓解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早期运动疼痛程度及总体麻醉药用量,但不会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间隙阻滞 髋部骨折 镇痛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减轻肝冷缺血再灌注大鼠肾损伤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菲 喻文立 +3 位作者 贾莉莉 顾向前 翁亦齐 杜洪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26-2030,共5页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异丙酚减轻大鼠肝冷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ham组);肝冷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异丙酚组(Pro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右侧股静脉给予异丙酚20 mg·kg^(-1)...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异丙酚减轻大鼠肝冷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ham组);肝冷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异丙酚组(Pro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右侧股静脉给予异丙酚20 mg·kg^(-1)·h^(-1)持续泵注30 min;JAK2抑制剂AG490组(AG490组),于建立模型前30 min腹腔注射AG490 10 mg/kg。再灌注6 h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样和肾组织标本,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肾小管损伤评分;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检测p-JAK2、p-STAT_1和p-STAT_3的蛋白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的Cr和BUN浓度、肾组织的MDA含量、肾小管损伤评分及AI均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p-JAK2、p-STAT_1和p-STAT_3的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I/R组相比,Pro组和AG490组的血清BUN和Cr浓度、肾组织的MDA含量、AI和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SOD活性升高,p-JAK2、p-STAT_1和p-STAT_3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异丙酚可减轻肝冷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缺血再灌注损伤 JAK/STA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亲体肝移植术婴儿术后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孙英 贾莉莉 +2 位作者 朱敏 于洪丽 喻文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亲体肝移植术婴儿术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2020年行择期亲体肝移植患儿120例,男56例,女64例,年龄4~12个月,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D组...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亲体肝移植术婴儿术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2020年行择期亲体肝移植患儿120例,男56例,女64例,年龄4~12个月,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D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μg/kg,持续泵注10 min,随后以0.3μg·kg^(-1)·h-1持续静脉泵注至术毕,C组持续输注相同容量生理盐水至术毕。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_(1))、无肝期后30 min(T_(2))、缺血-再灌注后1 h(T_(3))、关腹即刻(T_(4))和术后24 h(T_(5))采集中心静脉血3 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克拉拉分泌蛋白16(CC16)、表面活性蛋白(SP-D)、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可溶性受体(sRAGE)、IL-6、TNF-α浓度;记录T_(1)—T_(4)时HR、MAP、CVP。记录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输血浆量和尿量。记录术后拔管时间(手术结束至ICU拔除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1周内急性肺损伤(ALI)、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肺不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衰竭再插管等发生情况。结果与T_(1)时比较,T_(2)—T_(5)时两组血清CC16、SP-D、sRAGE、IL-6、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T_(2)时C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_(2)—T_(5)时D组血清CC16、TNF-α浓度明显降低,T_(2)和T_(3)时D组SP-D、sRAGE、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D组术后ALI、肺部感染和ARDS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抑制肺损伤标记物及炎性因子释放,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术后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肝移植 婴儿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肺保护机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波 张卫东 +6 位作者 李小飞 王荣 李建忠 李晓平 李明江 杜洪印 姜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肺的保护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氨溴索组、肺缺血再灌注(I/R)组、I/R+氨溴索组,每组15只。造模前分别给予大剂量氨溴索组和I/R+氨溴...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肺的保护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氨溴索组、肺缺血再灌注(I/R)组、I/R+氨溴索组,每组15只。造模前分别给予大剂量氨溴索组和I/R+氨溴索组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0.75g/L,分别给予对照组和I/R组注射与上述氨溴索治疗量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评分,检测湿干重比值(W/D)、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凋亡数目、核转录因子-κB(NF-κB),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肺组织Toll样蛋白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组肺泡壁增宽,肺泡腔内可见出血等炎症表现,W/D、炎症因子显著升高,肺组织W/D、IL-1β、TNF-α、凋亡细胞、NF-κB活性和TL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I/R)组相比,I/R+氨溴索组肺泡腔内出血、水肿等炎症表现减轻,W/D、炎症因子、凋亡细胞显著降低,肺组织NF-κB转录活性及TLR4信号通路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通过下调TLR4信号通路发挥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肺保护 Toll样蛋白受体4(TL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体肝移植患儿围术期血清中脑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于洪丽 喻文立 +3 位作者 翁亦齐 刘伟华 孙英 刘云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亲体肝移植患儿围术期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阐明其与亲体肝移植围术期患儿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亲体肝移植术的胆道闭锁患儿40例,4~12月龄,体质量3.0~10.0 kg,美... 目的:探讨亲体肝移植患儿围术期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阐明其与亲体肝移植围术期患儿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亲体肝移植术的胆道闭锁患儿40例,4~12月龄,体质量3.0~10.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或Ⅳ级。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即刻(T1)、无肝期30 min(T2)、新肝期1h(T3)和新肝期24 h(T4)采集患儿右颈内静脉血,记录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外周血pH值,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中NSE和S-100β蛋白水平。结果:患儿无肝期和新肝期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与T1时比较,T2时患儿HR增加(P<0.05),MAP、CVP和外周血pH值降低(P<0.05),术毕各项指标均降至术前水平。与T1时比较,T2~T4时患儿血清中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均升高(P<0.01);与T2时比较,T3时患儿血清中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T3时比较,T4时NSE和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亲体肝移植手术患儿围术期存在脑损伤,手术过程中脑损伤逐步加重,于术后24 h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体肝移植 儿童 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中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的处理体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秀生 张晓梅 +4 位作者 吕宁 王亮 杜洪印 薛玉良 沈中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4-235,共2页
原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慢性肝病、肝癌以及其他不可逆肝胆疾病的方法之一.由于肝移植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围术期常发生多器官的复杂病理生理变化,良好的麻醉管理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肝移植术中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 原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慢性肝病、肝癌以及其他不可逆肝胆疾病的方法之一.由于肝移植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围术期常发生多器官的复杂病理生理变化,良好的麻醉管理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肝移植术中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变化及处理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术 电解质 酸碱失衡 治疗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窦晓婧 王清平 +2 位作者 翁亦齐 刘伟华 喻文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接受亲体肝移植术患儿112例,男62例,女50例,年龄5~24个月,体重5~12 kg,ASAⅢ或Ⅳ级,肝功能Child⁃Pugh评分B级50例,C级62例。根据2012年改善全...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接受亲体肝移植术患儿112例,男62例,女50例,年龄5~24个月,体重5~12 kg,ASAⅢ或Ⅳ级,肝功能Child⁃Pugh评分B级50例,C级62例。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两组:术后急性肾损伤组(AKI组)和无急性肾损伤组(nAKI组)。术中均采用压力记录分析法(PRAM)进行血流动力学的实时监测,包括CVP、心指数(CI)、MAP、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p/dt_(max))、心动周期效率(CCE),记录再灌注早期(门静脉开放5 min内)各指标最大波动值(ΔCVP_(max)、ΔCI_(max)、ΔMAP_(max)、Δdp/dt_(max)、ΔCCE_(max))。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流动力学最大波动值与术后AKI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相关因素的AUC下面积。结果所有患儿中共有45例发生AKI,发生率为40.18%。AKI组再灌注早期(门静脉开放5 min)内MAP、CI及dp/dt_(max)一过性迅速下降,最大下降值(ΔCI_(max)、ΔMAP_(max)、Δdp/dt_(max))明显大于nAK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ΔCI_(max)、ΔMAP_(max)、Δdp/dt_(max)与术后AKI具有相关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65~0.83)、0.74(0.65~0.84)和0.76(0.68~0.85),截断值分析结果显示当上述指标分别大于0.25 L·min^(-1)·m^(-2)、0.10 mmHg/ms及20 mmHg时AKI的风险明显升高。结论肝移植术中再灌注早期患儿出现严重心肌抑制及心排量、血压明显下降与术后AKI具有独立正相关性,实时连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稳定心功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能减少术后AK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肝移植 急性肾损伤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减轻自体原位肝移植大鼠的肾损伤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菲 贾莉莉 +3 位作者 翁亦齐 张全胜 杜洪印 喻文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20-1124,共5页
目的探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肾损伤的作用。方法 SD大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n=10):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通路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肾损伤的作用。方法 SD大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n=10):假手术组(S组),仅开关腹并游离相应血管;模型组(M组),制备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右美托咪定组(D组),造模前30min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50μg/kg;JAK2激酶抑制剂AG490组(A组),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AG490(10mg/kg);右美托咪定^+阿替美唑组(T组),在注射右美托咪定30 min前腹腔注射阿替美唑250μg/kg,之后操作同D组。S、M和D组在与A和T组相应时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肝循环开放后6h(S组术毕后6h),经肝下下腔静脉采集血样后处死大鼠,取肾组织。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IL-6和TNF-α浓度;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行肾小管病理损伤评分;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JAK2(p-JAK2)、STAT1(pSTAT1)和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M、D、A和T组大鼠IL-6、TNF-α、Cr、BUN浓度,肾小管损伤评分及AI明显升高,p-JAK2、p-STAT1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M组比较,D与A组IL-6、TNF-α、Cr、BUN浓度、肾小管损伤评分及AI明显降低,p-JAK2、p-STAT1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T组IL-6、TNF-α、Cr、BUN浓度、AI及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升高,且p-JAK2、p-STAT1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肾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通路激活从而减轻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JAK/STAT通路 肝移植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新肝期肺动脉高压的处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建刚 杜洪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新肝期 肺动脉高压 治疗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镜术后镇痛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晓丹 韩超 喻文立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2-236,共5页
髋关节镜在许多髋关节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但是当前对于髋关节镜术后镇痛方法的研究仍然较少,临床尚缺乏相对一致的观点和指南。本文通过回顾近些年来髋关节镜术后镇痛策略的相关文献,分析多种镇痛方法(口服镇痛药物... 髋关节镜在许多髋关节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但是当前对于髋关节镜术后镇痛方法的研究仍然较少,临床尚缺乏相对一致的观点和指南。本文通过回顾近些年来髋关节镜术后镇痛策略的相关文献,分析多种镇痛方法(口服镇痛药物、周围神经阻滞镇痛、关节腔内麻醉药物注射、局麻药物伤口浸润)的优劣,结果提示,与周围神经阻滞相比,关节腔内麻醉药物注射或伤口局部浸润麻醉联合术前或术后服用止痛药物能够起到更加安全的镇痛效果。文章从髋关节镜术后镇痛策略的发展、神经解剖学基础、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展髋关节镜镇痛策略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镜 术后 镇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和人工控制输注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清平 石屹崴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和人工控制输注(MCI)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麻醉效果、对呼吸循环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组采用丙泊酚MCI;T组采用丙泊酚TCI。分别记录麻醉效果,诱导与苏醒时...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和人工控制输注(MCI)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麻醉效果、对呼吸循环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组采用丙泊酚MCI;T组采用丙泊酚TCI。分别记录麻醉效果,诱导与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监测不同时间点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体动、舌后坠、术后不良反应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麻醉与苏醒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丙泊酚总用量T组明显大于M组(P<0.05),T组麻醉效果优于M组(P<0.05)。丙泊酚诱导后血压下降程度M组大于T组(P<0.05),术中出现体动及术后不良反应例数M组多于T组(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优于丙泊酚人工控制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丙泊酚 靶控输注 人工控制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胰-肾联合移植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芦树军 张雅静 喻文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胰-肾联合移植围术期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拟行胰-肾联合移植术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18~64岁,BMI 20~25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胰-肾联合移植围术期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拟行胰-肾联合移植术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18~64岁,BMI 20~25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40例。U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乌司他丁300000 IU,之后每4小时重复输注,直至手术结束。C组于相同时点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后5 min(T_(0))、肾动静脉开放前5 min(T_(1))、肾动静脉开放后30 min(T_(2))、胰腺相关动静脉开放后30 min(T_(3))、术毕即刻(T_(4))、术后4 h(T_(5))、24 h(T_(6))采集中心静脉血6 ml,检测血清TNF-α、IL-6、IL-18、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记录T_(0)-T_(6)时ECG ST段及T波的变化,记录术中使用多巴胺维持循环灌注、高血压或低血压、心肌缺血和室性早搏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2)-T_(6)时两组血清TNF-α、IL-18、cTnI、CK-MB浓度明显升高(P<0.05),T_(2)-T_(5)时C组血清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T_(3)时U组血清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U组T_(2)-T_(6)时血清TNF-α、cTnI、CK-MB浓度明显降低(P<0.05),T_(2)-T_(4)时血清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T_(3)-T_(6)时血清IL-18浓度明显降低(P<0.05)。T_(2)时C组21例(52%)、U组17例(42%)ECG出现ST段压低或T波高尖;T_(3)时C组26例(65%)、U组19例(48%)ECG出现ST段压低或T波高尖。C组13例(32%)、U组9例(22%)术中使用多巴胺维持循环灌注,两组高血压或低血压、心肌缺血和室性早搏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胰-肾联合移植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加速患者康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胰-肾联合移植患者围术期炎性因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胰-肾联合移植术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二磷酸果糖对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时肺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刚 丁梅 +2 位作者 翁亦齐 李津源 喻文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04-907,共4页
目的评价1,6-二磷酸果糖(FDP)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时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周龄8~10周,体重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8只。O组大鼠仅进行单纯开关腹手术,游离相应血管;K组大鼠采用肝脏冷缺血-... 目的评价1,6-二磷酸果糖(FDP)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时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周龄8~10周,体重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8只。O组大鼠仅进行单纯开关腹手术,游离相应血管;K组大鼠采用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F组大鼠采用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切皮时经睾丸静脉给予FDP 250mg/kg。于再灌注后6h收集血清和肺组织标本,利用ELISA和免疫组化检测TNF-α和IL-6表达水平;测定肺组织MDA和SOD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O组比较,K组和F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浓度及肺组织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K组比较,F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及肺组织MD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SOD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O组TNF-α和IL-6表达较K组和F组明显降低,与K组比较,F组TNF-α和IL-6的表达明显降低。O组肺组织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K组肺泡腔内渗出明显,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F组肺组织损伤较K组减轻。结论 1,6-二磷酸果糖可明显减轻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后的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6-二磷酸果糖 急性肺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巴喷丁术前用药在开腹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晓丹 喻文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9-583,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加巴喷丁术前用药对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用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Ovid、Springer Link、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2000~2016年发表的加巴喷丁术前用药的随机... 目的系统评价加巴喷丁术前用药对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用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Ovid、Springer Link、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2000~2016年发表的加巴喷丁术前用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按Cochrane指导手册的方法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研究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文献,共计60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加巴喷丁组术后24h阿片类麻醉药物的累积用量明显减少(WMD=-8.83mg,95%CI-12.70^-4.97,P<0.001);VAS评分无明显降低(WMD=-7.70mm,95%CI-18.22~2.82,P=0.15);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RR=0.49,95%CI 0.35~0.69,P<0.001)。两组术后24h内恶心的发生率(RR=0.73,95%CI 0.45~1.17,P=0.19)和嗜睡的发生率(RR=2.08,95%CI0.62~6.92,P=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开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加巴喷丁术前用药能够有效地降低阿片类麻醉药物的累积用量,减少呕吐的发生率,而对术后疼痛、恶心以及嗜睡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子宫切除术 术前用药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尿毒症病人术前焦虑和抑郁水平对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马浩南 王庚寅 +1 位作者 吴振华 杜洪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1-362,共2页
关键词 肾移植术后 终末期尿毒症 镇痛效果 术前焦虑 抑郁症 硬膜外 病人 心理支持疗法 伴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栾静 王琦 +3 位作者 吕丹 王准 杜洪印 贺永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50-756,共7页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疼痛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观察组选取61~80岁老年病人72例,平均年龄(68.3±5.6)岁,其中男34例,...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疼痛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观察组选取61~80岁老年病人72例,平均年龄(68.3±5.6)岁,其中男34例,女38例,ASA分级I或II级;对照组选取40~60岁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41例,平均年龄(53.7±4.8)岁,其中男16例,女25例,ASA分级I或II级。明确诊断后两组均进行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腰椎间盘突出物摘除、黄韧带及后纵韧带成型、神经根松解减压。于术前1天和术后3天及1、3、6、12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两组病人的腰部及患肢疼痛程度;于术前1天和术后12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病人功能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评价腰痛情况;术后12月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Mac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损伤、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l天相比,两组病人除术后3天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无变化,余各时间点腰痛及患肢痛VAS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病人ODI评分及JOA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病人Mac分级优良率分别为80.5%(33/41)及77.8%(56/7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同时点VAS评分、ODI评分、JOA指数及术后12个月时Mac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中年病人疗效相近,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