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风湿免疫病患者活动性结核病患病情况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亚组分析
1
作者 张丽帆 陈艳 +20 位作者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张志毅 吴华香 陈盛 李鸿斌 朱平 武丽君 齐文成 刘毅 张缪佳 刘花香 周宝桐 侍效春 阮桂仁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风湿免疫病(rheumatic diseases,RD)患者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自全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进行ATB筛查的R... 目的:了解中国风湿免疫病(rheumatic diseases,RD)患者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自全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进行ATB筛查的R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3550例。估算RD患者的ATB患病率,并按照RD病种、患者年龄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3550例调查对象中,105例合并ATB,其中,48例(45.7%)无咳嗽、咳痰、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表现;在病原学和(或)组织病理学确诊的ATB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5.3%(12/34);在菌阳肺结核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0.8%(8/26)。累及肺外部位的结核病有41例(39.0%),其中单纯肺外结核28例(68.3%),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13例(31.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系统性血管炎综合征患者ATB患病率最高,为1915/10万(13/679,95%CI:881/10万~2948/10万),其次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1002/10万,58/5789,95%CI:745/10万~1259/10万)。RD患者中16~34岁组ATB患病率最高,为1162/10万(43/3700,95%CI:817/10万~1508/10万),男性ATB患病率为919/10万(30/3264,95%CI:592/10万~1247/10万),明显高于女性(729/10万,75/10286,95%CI:565/10万~894/10万)。结论:中国RD患者中亚临床结核病、肺外结核及结核病播散负担较高,ATB患病率在不同RD患者病种、年龄、性别间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风湿性疾病 共病现象 患病率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丽帆 马亚楠 +19 位作者 邹小青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吴华香 武丽君 李鸿斌 张志毅 陈盛 朱平 张缪佳 齐文成 刘毅 刘花香 侍效春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我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诊的风湿免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715例。应用T-SPOT.TB对研究对象进行LTBI筛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地区、体质量指数、病程、吸烟史、基础疾病、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结核病既往史,以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的使用情况,实验室化验结果,风湿免疫病诊断结果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3715例研究对象T-SPOT.TB检测阳性者有672例(18.1%,95%CI:16.9%~19.3%)。不同风湿免疫病病种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03,P<0.001),白塞综合征患者检测阳性率最高(44.4%,32/72),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检测阳性率最低(8.9%,4/45)。男性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23.6%(168/711),明显高于女性(16.8%,504/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3,P<0.001)。不同年龄组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89,P<0.001),51~6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高(24.8%,143/577),16~2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低(8.1%,13/1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1岁(aOR=1.81,95%CI:1.48~2.23),吸烟≥21支/d(aOR=1.66,95%CI:1.15~2.40),有结核病既往史(aOR=3.88,95%CI:2.71~5.57),患白塞综合征(aOR=3.00,95%CI:1.70~5.28)是T-SPOT.TB检测阳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使用大剂量激素(aOR=0.67,95%CI:0.47~0.96)或生物制剂(aOR=0.55,95%CI:0.36~0.84),淋巴细胞计数偏低(aOR=0.39,95%CI:0.25~0.62),低蛋白血症(aOR=0.72,95%CI:0.52~0.99),以及患多发性肌炎/皮肌炎(aOR=0.54,95%CI:0.29~0.99)、系统性红斑狼疮(aOR=0.75,95%CI:0.57~0.99)是T-SPOT.TB检测阴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风湿免疫病患者总体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8.1%,各病种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明显。当患者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的使用,淋巴细胞计数偏低,低蛋白血症,以及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时警惕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 免疫学技术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萌萌 韩维举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内耳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听力特点。方法回顾3例自身免疫性内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听力特征及其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结果3例患者均有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分别被确诊为类风湿关...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内耳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听力特点。方法回顾3例自身免疫性内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听力特征及其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结果3例患者均有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分别被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复发性多软骨炎、免疫球蛋白G4(immunoglobulin G4,IgG4)相关疾病,其中病例1抗核抗体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病例3抗核抗体阳性;3例均表现为双耳听力下降,纯音听阈图显示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以高频下降为主;给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多表现为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可累及双耳,患者可伴有全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存在非特异性自身抗体及抗内耳组织特异性抗体;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病程短、听力损失轻的患者听力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10年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长磊 孔纯玉 戚务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68-1076,共9页
目的探讨近10年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患病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20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RA患者5426例,选择同期就诊的骨关节炎(OA)患者1483例作为对照。收集并比较RA... 目的探讨近10年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患病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20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RA患者5426例,选择同期就诊的骨关节炎(OA)患者1483例作为对照。收集并比较RA及OA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指标、CHD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药物使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A患者合并CHD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女性RA患者CHD患病率[32.1%(321/1000)vs 32.3%(323/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90)。近10年RA患者CHD、高脂血症、高血压的患病率随时间均有所上升(χ^2=115.67、129.41、193.81,P均<0.01),而糖尿病患病率在2014年之后有所下降(χ^2=29.99,P<0.01)。以年龄和性别按1∶1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后,RA患者与OA患者CH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RA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RP、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IL-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ACC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和抗角蛋白抗体(AKA)阳性率均高于OA患者,肌酸激酶、血糖水平均低于OA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CHD的RA患者的ESR、CRP、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免疫球蛋白G型类风湿因子(IgG-RF)、ACCP、FiB、血糖、尿酸水平和AKA阳性率均高于未合并CHD的RA患者,而HDL-C、IgG、IgM、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均低于未合并CHD的RA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CHD患病率与总胆固醇、ACCP、IgG、25-(OH)D水平呈负相关,与IgG-RF、尿酸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临床治疗中应重视RA患者CHD危险因素,以选择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的RA治疗方式,从而降低CHD患病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冠心病 患病率 骨关节炎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功能 被引量:5
5
作者 崔文姬 王玥 +2 位作者 贾国英 徐惠萍 卢成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AH-CTD)患者右心室功能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对60例PAH-CTD患者和30例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收缩末期面积(RVESA)、右心房收缩末期面积(RAA),计...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AH-CTD)患者右心室功能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对60例PAH-CTD患者和30例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收缩末期面积(RVESA)、右心房收缩末期面积(RAA),计算右心室面积变化率(FAC)、舒张末期右心室与左心室内径之比(RV/LV)、三尖瓣口血流速度(E、A)及瓣环运动速度(s'、e'、a')、右心做功指数(MPI)、肺动脉收缩压(sPAP),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AH组RV/LV、RAA、RVESA、E/e'、MPI增大(P<0.01),FAC、s'、e'减小(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PAP是右心室功能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sPAP≥70 mmHg时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的可能性提高23倍以上(OR=23.33,P<0.05)。结论 PAHCTD患者右心室舒缩功能减低,超声心动图测量的FAC、s'、MPI、E/e'可以反映PAH-CTD患者的右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疾病 高血压 肺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误诊为银屑病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媛 齐文成 戚务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030-1030,共1页
关键词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银屑病 误诊为 弥漫性皮疹 间断发热 医院诊断 入院查体 斑片状 不规则 红皮症 治疗后 关节痛 m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