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21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在血液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楠 赵明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14-417,共4页
白细胞介素21(IL-21)作为新的免疫系统调节因子,在免疫调节、抗肿瘤中的作用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白细胞介素21受体(IL-2lR)表达在大多数的淋巴细胞,对多种免疫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有重要的生物... 白细胞介素21(IL-21)作为新的免疫系统调节因子,在免疫调节、抗肿瘤中的作用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白细胞介素21受体(IL-2lR)表达在大多数的淋巴细胞,对多种免疫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都有重要的生物调节作用,进而在宿主抗肿瘤免疫和许多癌症的免疫治疗中具有一定作用。许多研究已经证实IL-21对于多种恶性肿瘤发挥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并且部分已应用于临床。新近的研究表明,IL-21对于不同的血液肿瘤具有不同的作用,如对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白血病,其可以发挥抗肿瘤作用,此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抗肿瘤作用及通过作用于免疫细胞发挥间接的抗肿瘤作用。而对于霍奇金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则表现为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包括通过激活相应的信号途径和作用于相应的细胞因子。本文对IL-21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在血液肿瘤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1 免疫调节 血液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行CAR-T细胞治疗后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曹芯萍 张萌 +1 位作者 张笑梅 赵明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04-260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的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的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R/R B-ALL患者99例,这些患者均发生NE并随后接受G-CSF治疗,按照G-CSF使用时间分为早期G-CSF组(7 d内使用,n=56)与对照组(7 d后使用,n=43),分析G-CSF应用后NE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早期G-CSF组患者NE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4(2,5.7)vs 11(9,14),P<0.05],但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最低值、NE分级及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1,P=0.090,P=0.111)。两组患者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CRS均能有效控制。结论:R/R B-ALL患者进行CAR-T细胞治疗后早期运用G-CSF能缩短NE恢复时间,且对CAR-T细胞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首次诱导化疗后血小板计数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海波 赵明峰 +4 位作者 李玉明 邓琦 耿莉 崔蕊 刘鹏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3528-3533,共6页
目的分析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首次诱导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情况,评估其与预后的关系及重要性,探索预测AML预后的简单易行的指标。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明确诊断为初治AML的患者110例,均采用经典DA化... 目的分析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首次诱导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情况,评估其与预后的关系及重要性,探索预测AML预后的简单易行的指标。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明确诊断为初治AML的患者110例,均采用经典DA化疗方案或类似化疗方案进行诱导缓解化疗。首次诱导化疗结束后3周时检测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计数分为4组:〈100×10^9/L组45例、(100^150)×10^9/L组19例、(151^300)×10^9/L组25例、〉300×10^9/L组21例。比较4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初治时白细胞计数、预后不良染色体、首次诱导化疗是否获得骨髓完全缓解、复发率。以患者年龄60岁为界,分为≥60岁41例,〈60岁69例;以患者初治时白细胞计数30×10^9/L为界,分为≥30×10^9/L 28例,〈30×10^9/L 82例;以患者是否预后不良染色体为界,分为预后不良染色体16例,非预后不良染色体94例;以患者首次诱导化疗是否获得骨髓完全缓解为界,分为完全缓解70例,未完全缓解40例;以患者首次诱导化疗后血小板计数300×10^9/L为界,分为〉300×10^9/L 21例,≤300×10^9/L 89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别以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作为观察终点,采用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首次诱导化疗后不同血小板计数组患者性别、预后不良染色体、首次诱导化疗获得骨髓完全缓解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100×10^9/L组、(100^150)×10^9/L组患者年龄高于〉300×10^9/L组(P〈0.05)。血小板计数〈100×10^9/L组患者初治时白细胞计数≥30×10^9/L所占比例、复发率高于〉300×10^9/L组(P〈0.007)。Log-rank检验示,不同年龄、初治时白细胞计数、首次诱导化疗是否获得骨髓完全缓解、首次诱导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患者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预后不良染色体患者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首次诱导化疗获得骨髓完全缓解、首次诱导化疗后血小板计数与患者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初治AML患者首次诱导化疗后血小板计数增多者预后相对较好,且可独立影响AML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血小板计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铁过载模型的建立及其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柴笑 赵明峰 +4 位作者 李德冠 孟娟霞 卢文艺 穆娟 孟爱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7-552,共6页
目的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建立小鼠铁过载模型并观察铁过载对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区组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铁剂组(质量浓度为12.5 mg/ml)、中剂量铁剂组(质量浓度为25 mg/ml)和高... 目的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建立小鼠铁过载模型并观察铁过载对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区组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铁剂组(质量浓度为12.5 mg/ml)、中剂量铁剂组(质量浓度为25 mg/ml)和高剂量铁剂组(质量浓度为50 mg/ml)。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次,低、中、高剂量铁剂组小鼠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0.2 ml/次,每3天注射1次,共注射6周。6周后观察小鼠状态及骨髓、肝脏、脾脏等脏器改变,分析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可变铁池水平,并检测外周血象及BMMNCs数目和功能。结果小鼠肝脏、脾脏、骨髓均出现铁过载,骨髓铁过载主要存在于骨髓基质中,BMMNCs内可变铁池无改变;低、中、高剂量铁剂组小鼠骨髓细胞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数和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中、高剂量铁剂组小鼠骨髓细胞红系集落形成单位数、混合系集落形成单位数和对照组相比也显著下降(P<0.05);BMMNCs计数无变化;低、中、高剂量铁剂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数低剂量铁剂组(780.7±39.60)×109/L、中剂量铁剂组(676.2±21.43)×109/L、高剂量铁剂组(587.3±19.67)×109/L,和对照组(926.0±28.23)×109/L相比有轻度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成功建立了小鼠铁过载模型。进一步研究显示铁过载不但对肝脏、脾脏造成损害,而且可以损伤骨髓造血功能,但对正常骨髓功能的损伤未引起外周血象的改变。本模型为深入研究铁过载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过载 动物模型 骨髓造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过载催化的氧化应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卢文艺 赵明峰 +5 位作者 Sajin Rajbhandary 赵楠 谢芳 肖霞 穆娟 李玉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探讨铁过载催化的活性氧(ROS)生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SCs,加入不同浓度(100、200、400μmol/L)的枸橼酸铁铵(FAC),培养12、24、48 h,建立铁过载模型,测定铁过载前后细胞内... 目的探讨铁过载催化的活性氧(ROS)生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SCs,加入不同浓度(100、200、400μmol/L)的枸橼酸铁铵(FAC),培养12、24、48 h,建立铁过载模型,测定铁过载前后细胞内的不稳定铁池(LIP)和ROS水平,并采用群体倍增时间(DT)检测MSCs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Annexin V-PI双标法检测细胞凋亡率,进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p38MAPK、蛋白激酶B(AKT)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铁过载组MSCs的LI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荧光强度482.49±20.96比303.88±23.37,P<0.05);ROS的水平随FAC浓度增加而升高,在加入FAC浓度为400μmol/L时最高(P<0.05)。用400μmol/L的FAC分别处理12、24、48 h的MSCs DT分别为(1.47±0.11)、(1.80±0.13)、(2.04±0.14)d,均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0±0.05)d(P均<0.05)。铁过载组MSCs的凋亡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51±1.17)%比(0.66±0.62)%,P<0.05]。与对照组比较,铁过载组P-p38MAPK、p38MAPK、p53蛋白的表达增加,而AKT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铁过载可通过提高骨髓MSCs的ROS水平来抑制其增殖、诱导其凋亡,此过程可能与p38MAPK-p5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过载 间充质干细胞 活性氧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血APC及K-ras基因突变联合检测在大肠癌筛查中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詹俊 李新 +2 位作者 于钟 袁宇红 侯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粪、血浆中APC和K-ras两种基因的突变,探讨其在大肠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10月~2004年3月行肠镜检查患者的肝素抗凝血5ml,大便3~5g。提取粪便及血浆DNA,采用PCR-SSCP法检测APC和K-ras突变。结果和结论(1...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粪、血浆中APC和K-ras两种基因的突变,探讨其在大肠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10月~2004年3月行肠镜检查患者的肝素抗凝血5ml,大便3~5g。提取粪便及血浆DNA,采用PCR-SSCP法检测APC和K-ras突变。结果和结论(1)大肠癌和腺瘤患者血浆APC基因突变分别为41.9%和57.7%(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粪便APC基因突变分别为51.6%和42.3%(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种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吻合度(kappa值为0.811,P<0.001)。(2)血浆K-ras基因突变在大肠癌、腺瘤和正常对照分别为48.4%、3.8%和0%,粪便K-ras基因突变在3组中分别为54.8%、7.7%和11.1%,大肠癌组高于腺瘤组和正常组(P<0.05),腺瘤组和正常组间无差异(P>0.05)。两种方法检测的吻合度一般(kappa值为0.662,P=0.000)。(3)联合检测APC及K-ras基因突变可以提高诊断大肠癌的灵敏度。血、粪联合检测检测APC和K-ras基因突变较粪便检测无明显优势。(4)APC基因突变与是否发生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K-ras基因突变与病变分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大肠腺瘤 K-RAS APC PCR-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过载骨髓造血细胞体外模型的建立及其对造血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谢芳 赵明峰 +4 位作者 朱海波 肖霞 徐新女 穆娟 李玉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038-1042,共5页
本研究通过铁与骨髓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建立铁过载骨髓造血细胞模型并观察其对造血功能的影响。在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过程中,在培养液中添加枸橼酸铁铵(FAC),使细胞铁过载,建立铁过载骨髓造血细胞模型,然后检验这一过程中造血细胞... 本研究通过铁与骨髓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建立铁过载骨髓造血细胞模型并观察其对造血功能的影响。在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过程中,在培养液中添加枸橼酸铁铵(FAC),使细胞铁过载,建立铁过载骨髓造血细胞模型,然后检验这一过程中造血细胞的凋亡水平、造血集落形成(CFU-E、CFU-GM、BFU-E和CFU-mix)和CD34+细胞的计数变化。再用去铁胺(DFO)祛铁,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在不同时间加入培养液中不同浓度FAC,骨髓造血细胞内可变铁池(LIP)水平升高,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在含400μmol/L FAC的培养液中培养24小时时LIP水平达到最高。骨髓细胞造血功能检测表明,FAC组细胞凋亡比例(24.8±2.99%)较对照组(8.9±0.96%)显著升高(p(0.01);造血集落形成单位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34+细胞比例(0.39±0.07%)与对照组(0.91±0.12%)相比也显著降低(p(0.01)。这些损伤影响可以通过DFO的处理部分消除。结论: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添加铁能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铁过载,建立铁过载骨髓造血细胞模型,并能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而这种损伤作用可以通过祛铁法减轻。本模型为深入研究铁过载对骨髓细胞造血功能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方法,并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的铁过载病人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过载 骨髓细胞模型 造血功能 可变铁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21对树突状细胞诱导的CTL抗白血病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明峰 翟文静 +7 位作者 邓琦 李玉明 耿丽 杨莉 吕海容 林雪梅 刘鹏江 李敬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27-632,共6页
本研究探讨白介素21(IL-21)对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CTL抗白血病的体外作用。以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急性白血病(AL)患者缓解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DC,自体AL细胞RNA作为抗原负载DC,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白血病特异性CTL产生;用LD... 本研究探讨白介素21(IL-21)对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CTL抗白血病的体外作用。以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急性白血病(AL)患者缓解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DC,自体AL细胞RNA作为抗原负载DC,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白血病特异性CTL产生;用LDH释放法检测CTL杀伤自体AL细胞的作用,并检测CTL产生IFN-γ和TNF-α的变化。实验共分2组:实验组,在DC-CTL共培养过程中加用IL-21(200ng/ml);对照组,不加IL-21。同时对IL-21单独作用培养后成熟DC,检测其表面抗原表达变化以及诱导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CTL产生率分别为:(56.73±10.21)%,(73.43±18.01)%(p<0.01);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分别为:(154.91±67.20)ng/L,(310.62±141.15)ng/L(p<0.01)和(8.77±5.09)μg/L,(15.25±6.56)μg/L(p<0.01)。在效靶比为20∶1时,两组对自体AL细胞的杀伤作用分别为(50.22±5.07)%,(75.38±9.47)%(p<0.01);IL-21作用后的成熟DC的CD1a、CD83、CD86、CD80和HLA-DR表达没有明显变化;诱导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亦没有明显不同。结论:IL-21可促进DC诱导的CTL增殖、增加IFN-γ和TNF-α产生从而增强其抗白血病作用;IL-21对成熟DC表面抗原表达及其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提示IL-21在白血病免疫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1 树突状细胞 CTL细胞 抗白血病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过载对小鼠脾脏CD8^+ T淋巴细胞凋亡及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洁 赵明峰 +6 位作者 曹小立 孟娟霞 邢艺 贺小圆 金鑫 徐萍 江嫣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03-908,共6页
目的:探讨铁过载对小鼠脾脏CD8^+T细胞凋亡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铁剂组、去铁组、抗氧化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建立小鼠铁过载模型,观察小鼠铁负荷情况及脾脏CD8^+T淋巴细胞内可变铁... 目的:探讨铁过载对小鼠脾脏CD8^+T细胞凋亡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铁剂组、去铁组、抗氧化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建立小鼠铁过载模型,观察小鼠铁负荷情况及脾脏CD8^+T淋巴细胞内可变铁池(LIP)水平,活性氧(ROS)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8^+T细胞比例以及IFN-γ、TNF-α、Granzyme-B和perforin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Annexin/PI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凋亡。免疫磁珠分选小鼠脾细胞获得CD8^+T细胞,RT-PCR检测CD8^+T细胞的IFN-γ、TNF-α、G ranzyme-B、perforin、BCL-2和BAX表达。结果:脾组织铁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均显示脾发生铁过载。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中CD8^+T细胞中ROS明显上升(108.45±9.22 vs 187.48±5.36,P<0.01)。与对照组相比,铁过载组小鼠脾脏CD8^+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7.41±1.23)%vs(14.05±0.79)%,(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铁过载组小鼠脾CD8^+T细胞IFN-γ显著降低(11.62±1.99)%vs(3.77±0.84)%,(P<0.05),GranzymeB表达显著降低(11.36±1.48)%vs(5.29±1.74)%,(P<0.05);小鼠脾CD8^+T细胞中IFN-γ(×10-4)表达(10.94±0.13 vs 2.19±0.78,P<0.05)明显下降,Granzyme-B(×10-3)表达(7.70±0.75 vs 4.88±0.08,P<0.05)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小鼠脾CD8^+T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11.33±0.48)%vs(2.27±0.33)%,(P<0.05);小鼠脾CD8^+T细胞中BCL-2表达(×10-3)明显下降(48.29±5.81 vs 1.17±0.21,P<0.05),BAX表达(×10-2)明显上升(13.90±2.67 vs 446.93±76.64,P<0.05)。上述铁过载对小鼠脾CD8^+T细胞的作用经去铁以及抗氧化治疗后可部分逆转。结论:铁过载可通过上调脾CD8^+T细胞内ROS进而上调BAX并下调BCL-2,增加CD8^+T细胞凋亡率,抑制CD8^+T细胞IFN-γ、Granzyme-B和蛋白的表达。经去铁以及抗氧化治疗后可部分逆转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过载 CD8^+T淋巴细胞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在照射损伤铁过载疾病红系造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邢艺 赵明峰 +6 位作者 曹小立 金鑫 陈洁 徐萍 隋松男 江嫣雨 贺小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0-655,共6页
目的:研究铁过载状态下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照射损伤小鼠体内的表达及其对红系造血的影响和机制。方法:20只小鼠随机分成Ctrl(对照)、IR(单纯照射损伤)、IO(照射损伤+铁过载)和RAPA(雷帕霉素给药)共4... 目的:研究铁过载状态下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照射损伤小鼠体内的表达及其对红系造血的影响和机制。方法:20只小鼠随机分成Ctrl(对照)、IR(单纯照射损伤)、IO(照射损伤+铁过载)和RAPA(雷帕霉素给药)共4组,验证铁过载模型;培养红系集落:CFU-E(红系集落形成单位)和BFU-E(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原始红细胞:早期Ter119^+CD71^+和晚期Ter119^+CD71^-的比例;RT-PCR检测骨髓细胞HIF-1α及相关信号分子表达。结果:IR和IO组的HIF-1α的表达均较Ctrl组明显升高,且IO组明显高于IR组(P<0.05)。IR和IO组的晚期红细胞比例、BFU-E和CFU-E数目均较Ctrl组明显降低,且在IO组明显低于IR组(P<0.05)。IR和IO组HIF-1α相关信号分子表达明显高于Ctrl组(P<0.05)。应用mTOR抑制剂RAPA时HIF-1α及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明显降低,BFU-E明显升高(P<0.05)。结论:照射使HIF-1α表达升高,红系造血集落和晚期原始红细胞比例下降,铁过载更加重了损伤。雷帕霉素可缓解部分损伤,提示铁过载可通过HIF-1α介导损伤红系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Α 雷帕霉素 铁过载 照射损伤 红系造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与骨髓造血干细胞衰老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柴笑 赵明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8-1521,共4页
活性氧(ROS)是外源性氧化剂或细胞内有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很高生物活性的含氧化合物。造血干细胞(HSC)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特殊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近年来研究发现,ROS升高与HSC衰老的发... 活性氧(ROS)是外源性氧化剂或细胞内有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很高生物活性的含氧化合物。造血干细胞(HSC)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特殊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近年来研究发现,ROS升高与HSC衰老的发生密切相关,多种信号分子如FoxOs、ATM、mTOR、TSC1、Bmi1和AKT等在ROS介导的HSC衰老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通过p53-p21、p16-Rb等通路导致造血系统应激能力下降而出现HSC衰老。本文就ROS与骨髓HSC衰老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进一步探讨ROS介导的HSC衰老可能的信号分子、信号途径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能的靶点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造血干细胞 细胞衰老 信号分子 信号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不同发病机制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宇辰 赵明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5-289,共5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类以造血组织功能衰竭为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及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包括先天性AA和获得性AA。先天性AA主要由于FA基因突变导致,而获得性AA,目前认为造血干细胞减少或缺损、造...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类以造血组织功能衰竭为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及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包括先天性AA和获得性AA。先天性AA主要由于FA基因突变导致,而获得性AA,目前认为造血干细胞减少或缺损、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为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针对不同发病机制建立AA动物模型,对于深入研究AA发病机制和选择有效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先天性AA动物模型,诸如Fanc A-/-小鼠、Fanc C-/-小鼠、Fanc G-/-小鼠、Fanc D1-/-/Fanc 2-/-小鼠、Fanc D2-/-小鼠等及其他基因缺陷小鼠的AA模型,以及因造血干细胞减少、造血微环烷损伤、免疫介导及造血干细胞减少联合免疫介导所致的获得性AA模型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方案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青 李玉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853-855,共3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PCD方案)和长春新碱+表阿霉素+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1例,依治疗方案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PCD方案)和长春新碱+表阿霉素+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1例,依治疗方案不同分为PCD组及VAD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PCD组治疗后部分缓解及以上的有效率达42.9%,而VAD组仅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治患者中反应良好的患者(CR和VGPR)PCD组为50.0%,VAD组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疱疹感染、血细胞减少及乏力腹胀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但PCD组的神经毒性的发生率较VA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优于VAD方案,特别是对于初治患者PCD方案能明显提高缓解率,但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硼替佐米的神经毒性,必要时应减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治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S铁过载小鼠模型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鑫 隋松男 +7 位作者 徐萍 邢艺 曹小立 王露桥 孟娟霞 卢文艺 崔蕊 赵明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29-1136,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MDS铁过载小鼠模型,研究铁过载对MDS的影响。方法:通过逆转录病毒,将外源突变基因RUNX1-S291fs插入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基因组,然后移植给经60Coγ射线照射的C57BL/6小鼠。8周后,腹腔注射铁剂,建立MDS铁过载小鼠模型。移植2... 目的:建立一种MDS铁过载小鼠模型,研究铁过载对MDS的影响。方法:通过逆转录病毒,将外源突变基因RUNX1-S291fs插入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基因组,然后移植给经60Coγ射线照射的C57BL/6小鼠。8周后,腹腔注射铁剂,建立MDS铁过载小鼠模型。移植24周后,取小鼠外周血、骨髓、股骨、肝脏和脾脏进行鉴定:对外周血和骨髓细胞行瑞氏染色观察形态特征;对股骨、肝脏和脾脏组织行HE染色检测病理变化;对肝脏、脾脏和骨髓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铁沉积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细胞抗原表达情况;对骨髓单个核细胞和脾组织蛋白行免疫印迹实验,确认RUNX1-S291fs基因转入并表达蛋白。移植后对小鼠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和移植细胞嵌合率。结果:相比空白质粒对照小鼠,RUNX1-S291fs突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均降低;外周血和骨髓细胞显示病态造血;肝脏和脾脏明显增大;在股骨、肝脏和脾脏可见组织结构异常;骨髓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异常;骨髓细胞和脾组织有RUNX1-S291fs蛋白表达。相比生理盐水对照小鼠,铁剂注射小鼠普鲁士蓝染色可见骨髓、肝脏和脾脏组织有明显铁沉积。结论:注射铁剂的RUNX1-S291fs突变组小鼠合并有MDS和铁过载的病理特征,成功构建了MDS铁过载小鼠模型,为研究铁过载对MDS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S 铁过载动物模型 RUNX1基因 骨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卢文艺 赵明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4,共5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它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及免疫调节特性,对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及应用于干细胞治疗方面意义重大。氧化应激是指因活性氧增多而引起的机体氧化还原水平失调的状态。氧化应激是影响骨髓MSCs生存的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它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及免疫调节特性,对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及应用于干细胞治疗方面意义重大。氧化应激是指因活性氧增多而引起的机体氧化还原水平失调的状态。氧化应激是影响骨髓MSCs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p53等途径诱导MSCs的衰老及凋亡,通过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途径抑制MSCs的增殖及分化;抗氧化应激预处理可增强MSCs的功能。研究氧化应激对MSCs的影响、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如何增强骨髓MSCs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对更好地治疗造血系统疾病及利用MSCs的再生修复功能进行细胞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突变和髓系肿瘤发生 被引量:6
16
作者 邢艺 赵明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系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活化,其功能发挥有赖于与效应细胞表面同型二聚体受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CSF3R)的结合。近年研究发现,CSF3R突变对疾病的发生可发挥重要作用,部分血...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系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活化,其功能发挥有赖于与效应细胞表面同型二聚体受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CSF3R)的结合。近年研究发现,CSF3R突变对疾病的发生可发挥重要作用,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髓系肿瘤,如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存在各种CSF3R突变,导致G-CSF转导通路发生异常,而抑制其下游通路的激酶可作为治疗上述疾病的潜在靶点。本文总结了各种CSF3R突变、作用机制及其对髓系肿瘤发生的贡献,旨在进一步探讨髓系疾病的发生机制,为其分子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并为研发新型分子靶向药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突变 髓系肿瘤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MRI探究不同输血依赖性疾病患者肝脏铁过载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晓楠 孙彤彤 +2 位作者 吴巧玲 赵明峰 倪红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6-730,共5页
目的:基于MRI R2*技术探究不同病种输血依赖性疾病患者肝脏铁过载情况及铁过载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搜集输血依赖性疾病患者80例,其中1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4例急性白血病(AL),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于3T MRI行多回波Dixo... 目的:基于MRI R2*技术探究不同病种输血依赖性疾病患者肝脏铁过载情况及铁过载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搜集输血依赖性疾病患者80例,其中1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4例急性白血病(AL),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于3T MRI行多回波Dixon序列扫描,测量R2*值并计算肝脏铁含量(LIC)。搜集患者累计输血量及血清铁蛋白(SF)等临床资料并计算铁摄入量。比较不同病种间临床指标及LIC差异,分析LIC影响因素,并对SF与LIC、铁摄入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线性分析显示铁摄入量,病程和病种与LIC线性关系显著(P<0.01),多因素线性分析显示仅铁摄入量为LIC的影响因素(P<0.01)。所有患者SF与LIC及铁摄入量显著相关(r=0.480,P<0.01);AA、MDS组SF与LIC及铁摄入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AL组SF与LIC及铁摄入量无相关(P>0.05)。结论:不同输血依赖性疾病均存在肝脏铁沉积,病种间的铁代谢差异对肝脏铁负荷影响较小,可利用铁摄入量评估肝脏铁过载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铁沉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干/祖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海波 赵明峰 +7 位作者 谢芳 肖霞 徐新女 穆娟 杨皎娃 刘鹏江 吕海容 李玉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150-1155,共6页
本研究旨在检测白血病干/祖细胞(LSPC)相关基因ABCB1、BMI-1、HOXB4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采集41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16例缓解期患者的骨髓及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标本(作为对... 本研究旨在检测白血病干/祖细胞(LSPC)相关基因ABCB1、BMI-1、HOXB4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采集41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16例缓解期患者的骨髓及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标本(作为对照)。采用SYBR Green相对定量RT-PCR法检测ABCB1、BMI-1、HOXB4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与急性白血病疗效、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ABCB1、BMI-1、HOXB4在对照组均无表达,在初治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26±2.26、3.72±1.91、3.74±2.38;而在缓解标本组分别为2.14±1.47、2.07±0.99、1.47±0.89,均明显低于初治组(p<0.05);正规化疗2个疗程内能够获得完全/部分缓解的患者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7±1.29、2.09±1.26、1.78±1.49,明显低于未缓解的难治病例(分别为7.23±1.78、3.96±0.92、4.48±2.57)(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各个基因高表达患者的白血病干/祖细胞免疫表型(CD34+CD38-CD96+和CD34+CD38-CD123+)表达阳性的比例及出现高白细胞(≥30×109/L)的几率均高于低表达患者,差异显著(p<0.05);而综合分析各个基因的表达,上述变化的p值均小于单因素分析p值,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LSPC相关基因(ABCB1、BMI-1、HOXB4)表达与LSPC免疫表型呈相关性,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病初期表达增高,缓解后其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表达高者易出现高白细胞,化疗效果差,缓解率低。综合多指标分析可能是一种更好地临床评估疗效和预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干细胞 ABCBI BMI-1 HOXB4 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血管性大T细胞淋巴瘤3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耿莉 李玉明 +4 位作者 吕海容 邓琦 李敬兰 曹金霓 李孝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60-660,共1页
关键词 嗜血管性大T细胞淋巴瘤 骨髓检查 诊断 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造血干细胞的调控作用
20
作者 张宇辰 赵明峰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0-313,共4页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是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屏障,包括骨髓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主要执行吞噬和抗原提呈功能。最近研究发现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单核/巨噬细胞不只是由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分化...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是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屏障,包括骨髓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主要执行吞噬和抗原提呈功能。最近研究发现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单核/巨噬细胞不只是由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分化发育而成的一种执行防御功能的细胞群,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HSCs的静止、自我更新、动员以及凋亡进行调控,但对其机制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由于这些调控作用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近年相关研究作一总结,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造血干细胞 干细胞龛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