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免疫相关疾病
1
作者 陈磊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6-139,共4页
某些原发性或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大动脉炎可造成颅内血管病变,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可造成边缘性脑炎、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等,免疫系统功能缺陷患者易罹患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和... 某些原发性或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大动脉炎可造成颅内血管病变,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可造成边缘性脑炎、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等,免疫系统功能缺陷患者易罹患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和恶性淋巴瘤等。但很多神经外科免疫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诊断"金标准",部分神经外科免疫相关疾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脑病、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等存在发病率低、临床误诊率高等特点。本文通过对相对常见的神经外科免疫相关疾病病理生理学、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治疗进行简要阐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外科(学) 自身免疫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颅脑创伤患者预后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云阳 马景鑑 +1 位作者 李晋 贾睿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方法共89例急性颅脑创伤患者根据入院时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特重型颅脑创伤组,于伤后12 h内分别检测血清(8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方法共89例急性颅脑创伤患者根据入院时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特重型颅脑创伤组,于伤后12 h内分别检测血清(89例)和脑脊液(18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水平,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其与颅脑创伤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颅脑创伤各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且特重型组和重型组高于中型组和轻型组(均P<0.05)。脑挫裂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水平高于弥漫性轴索损伤(P=0.025)、硬膜下血肿(P=0.031)和硬膜外血肿患者(P=0.021)。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水平与GCS评分(rs=-0.327,P=0.024)和Glasgow预后分级评分(rs=-0.252,P=0.049)均呈负相关关系。特重型和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水平均高于血清(P=0.039,0.031)。结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变化可以作为辅助评价急性颅脑创伤程度、分型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实验室指标,且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较血清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脑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宝生 吴叶 李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8期508-509,共2页
我院2004年9月至2009年8月对5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疗效明显。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治疗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忆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72-872,共1页
关键词 三又神经痛 显微外科手术 Jannella微血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治疗特殊类型三叉神经痛1例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帆 刘树轩 +1 位作者 刘云阳 冯学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3-305,共3页
动脉穿过三叉神经感觉根并导致三叉神经痛发生,这类病例非常罕见,少有报告。本文报告1例57岁女性患者,右侧颜面部疼痛半年余。术前三叉神经高分辨核磁提示:右侧小脑上动脉与右侧三叉神经关联紧密。诊断为右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中发现... 动脉穿过三叉神经感觉根并导致三叉神经痛发生,这类病例非常罕见,少有报告。本文报告1例57岁女性患者,右侧颜面部疼痛半年余。术前三叉神经高分辨核磁提示:右侧小脑上动脉与右侧三叉神经关联紧密。诊断为右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中发现,右侧小脑上动脉呈垂直关系穿过右侧三叉神经感觉根,与其密切接触并有较明显压迫,因无法分离动脉和神经,且小脑上动脉上方的三叉神经纤维束较薄,镜下观察有些萎缩,故将小脑上动脉上方的三叉神经感觉根进行切断,充分分离血管和神经后,将Teflon垫片置入动脉和位于动脉下方的三叉神经感觉根之间。术后患者疼痛消失。该病例的发病机制较为特殊,丰富了三叉神经痛的形成原因,而且治疗方式上,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同行关注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小脑上动脉 三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莹 苏章杰 +1 位作者 王金环 李牧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75-78,共4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头部遭受加速和(或)减速惯性力引起的脑损伤,以广泛轴索断裂为特征,常见于车祸伤及坠落伤。其诊断与治疗比较困难,患者多预后不良,病死率达42%~62%.重残及植物状态生存者占30%...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头部遭受加速和(或)减速惯性力引起的脑损伤,以广泛轴索断裂为特征,常见于车祸伤及坠落伤。其诊断与治疗比较困难,患者多预后不良,病死率达42%~62%.重残及植物状态生存者占30%~40%。为此,笔者拟对近年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扼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临床诊断 治疗 INJURY 预后不良 植物状态 脑损伤 坠落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静脉球瘤 被引量:13
7
作者 苏章杰 李莹 +1 位作者 李牧 周祥宁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80-83,共4页
颈静脉球瘤(glomus jugulare lumor)是起源于颈静脉球及鼓室副神经节的肿瘤,包括颈静脉球体瘤(发生于颈静脉窝感受器小体)和鼓室体瘤(发生于鼓室内沿舌咽神经鼓室支或迷走神经耳支走行处的血管处膜小体),期胚胎来源为神经嵴组... 颈静脉球瘤(glomus jugulare lumor)是起源于颈静脉球及鼓室副神经节的肿瘤,包括颈静脉球体瘤(发生于颈静脉窝感受器小体)和鼓室体瘤(发生于鼓室内沿舌咽神经鼓室支或迷走神经耳支走行处的血管处膜小体),期胚胎来源为神经嵴组织的化学感受器细胞。1945年Rosenwasser首先描述并阐明这一肿瘤的性质,1951年Guild将其命名为“颈静脉球瘤”并沿用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球瘤 化学感受器 颈静脉球体瘤 鼓室内 副神经节 舌咽神经 鼓室体瘤 颈静脉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冯振广 王晨 +3 位作者 盛志国 周宝生 杨帆 常斌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9-527,共9页
目的初步探讨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08年12月至2019年8月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61例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病例,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率、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改良... 目的初步探讨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08年12月至2019年8月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61例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病例,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率、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53例(86.89%)血管再通成功、8例(13.11%)血管再通失败,4例微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而放弃手术、1例微导丝刺破穿支动脉致破裂出血死亡、3例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致颅内出血死亡。53例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6~24个月,预后良好44例、预后中等6例、预后不良3例;4例发生动脉再狭窄,但均无临床症状。结论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血管再通治疗在技术上可行,且疗效肯定,远期预后良好,但神经介入技术要求较高,术者需具备一定的技术储备和临床经验,以及围手术期管理能力和并发症处理能力,同时需要良好的治疗团队与护理团队精诚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颅内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手术中并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侧支循环评估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健 夏爽 +1 位作者 冯学泉 祁子禹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20-725,共6页
脑侧支循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区存活时间至关重要,侧支循环状态与病情进展、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临床预后均密切相关,有必要了解脑侧支循环类型、特点、影像学评价方法及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侧支循环 卒中 脑缺血 血栓切除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 被引量:6
10
作者 董凤菊 范一木 常斌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9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观察其手术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术后6个月时脑血管造影显示的支架内再狭窄率。结果 90例患...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9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观察其手术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术后6个月时脑血管造影显示的支架内再狭窄率。结果 90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约为98.92%(92/93)。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3.42±9.53)%,术后残余狭窄率为(21.82±9.8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80,P=0.002)。共5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约占5.56%(5/90),3例死亡;术后6个月时再狭窄发生率约为19.10%(17/89)。结论 Wingspan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手术技术成功率、较低的手术并发症及较好的近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患者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脑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61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忆频 李莹 +3 位作者 卜国云 李牧 杜宏生 冯学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1-421,共1页
关键词 垂体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材料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学泉 肖福顺 李牧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6-188,共3页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介入治疗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信号通路及其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俊 冯学泉 王金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42-445,共4页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针对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环节,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因子及受体、抗肿瘤血管形成、自杀基因等,从分子水平来逆转这种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甚至使其完全消退的一种全新的...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针对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环节,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因子及受体、抗肿瘤血管形成、自杀基因等,从分子水平来逆转这种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甚至使其完全消退的一种全新的生物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信号通路 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中LGI1的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金环 王淑杰 +3 位作者 郭承承 宋振国 黄楹 徐新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0-224,共5页
目的为了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胶质瘤细胞系LGI1基因编码区中有无碱基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方法收集30例胶质瘤标本,2例脑膜瘤、2例瘤旁及2例颅脑损伤内减压脑组织标本及体外培养5个脑胶质瘤细胞系。提取组织... 目的为了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胶质瘤细胞系LGI1基因编码区中有无碱基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方法收集30例胶质瘤标本,2例脑膜瘤、2例瘤旁及2例颅脑损伤内减压脑组织标本及体外培养5个脑胶质瘤细胞系。提取组织标本及培养细胞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LGI1各外显子序列,采用SSCP银染分析;扩增LGI1微卫星序列,凝胶电泳银染分析;发现异常泳动条带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①PCR-SSCP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有1例Ⅱ级胶质瘤标本未检测到第1a外显子处扩增产物以及Ⅱ、Ⅲ级各1例胶质瘤标本均未检测到第8c外显子处扩增产物。未在30例胶质瘤标本和4个脑胶质瘤细胞系中检测到电泳条带异常,在细胞系TJ905第5外显子处检测到电泳条带异常,经DNA测序分析证实确有突变。②在30例胶质瘤标本及5个细胞系中均未检测到MSI和LOH。结论基因突变及MSI和LOH可能不是LGI1在胶质瘤恶性进展过程中失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基因1(LGI 1) 微卫星不稳定性 杂合性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GI1基因对胶质瘤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金环 刘家美 +6 位作者 卢轶 徐新女 王淑杰 郭承承 刘宏胜 张益伟 白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研究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基因1(LGI1)与胶质瘤细胞生长及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构建pcDNA3.1/LGI1质粒,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LGI1缺失的胶质瘤细胞系。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转染细胞的LGI1基因表达,MTT法检测转染细... 目的:研究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基因1(LGI1)与胶质瘤细胞生长及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构建pcDNA3.1/LGI1质粒,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LGI1缺失的胶质瘤细胞系。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转染细胞的LGI1基因表达,MTT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vinV-FITC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凋亡。结果:pcDNA3.1/LGI1转染胶质瘤细胞系A172后,A172细胞LGI1mRNA和蛋白表达阳性;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抑制,MTT吸收值在转染后24和48小时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24小时早期凋亡细胞较多,48小时后早期凋亡减少。结论:LGI1基因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质瘤 A172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基因1(LG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的局部溶栓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文治 肖福顺 +1 位作者 李牧 王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464-466,共3页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溶栓治疗 颅内压 意识障碍 甘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复发的影像学、临床因素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首学 李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867-869,共3页
目的:分析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因素对脑膜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对1992年1月~2000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经手术治疗脑膜瘤患者1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1.07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二值多元Logic回归模型,以影像学和临床指标作为... 目的:分析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因素对脑膜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对1992年1月~2000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经手术治疗脑膜瘤患者1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1.07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二值多元Logic回归模型,以影像学和临床指标作为自变量,复发与否作为因变量作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形状、瘤周水肿、组织学类型,手术切除程度、CT增强形态与脑膜瘤复发有明显关系,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肿瘤部位、肿瘤形状、手术切除程度、组织学类型、CT增强形态是影响脑膜瘤复发的主要因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肿瘤部位、肿瘤形状、手术切除程度、组织学类型和CT扫描增强对脑膜瘤复发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影像学特征 临床因素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创伤患者记忆障碍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兰兰 张建宁 +1 位作者 白学军 李牧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颅脑创伤患者记忆障碍的特征。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按创伤严重程度将42例颅脑创伤患者分为轻度创伤组(GCS13~15分,16例)、中度创伤组(GCS9~12分,14例)和重度创伤组(GCS3~8分,12例)。采用临床记忆量表进行短...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颅脑创伤患者记忆障碍的特征。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按创伤严重程度将42例颅脑创伤患者分为轻度创伤组(GCS13~15分,16例)、中度创伤组(GCS9~12分,14例)和重度创伤组(GCS3~8分,12例)。采用临床记忆量表进行短时记忆测量并与42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冲击点伤、对冲伤、混合伤及加速伤、减速伤、混合伤、切线伤对颅脑创伤患者记忆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程度颅脑创伤患者的记忆商(MQ)均显著下降,其中轻度创伤组与中、重度创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冲击点伤、对冲伤以及混合伤患者之间MQ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冲击点伤患者的MQ值最高(P<0.05);加速伤、减速伤、混合伤和切线伤患者之间MQ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颅脑创伤后混合伤和切线伤对患者记忆的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记忆障碍 比较研究 记忆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ariⅠ型畸形的MRI表现及其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文治 李牧 +1 位作者 王守伦 井金洪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探讨Chiari Ⅰ型畸形的MRI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 23例Chiari Ⅰ型畸形患E,21例有颈神经根症状,16例表现为中央管周围损害症状,另有8例分别存在小脑及颅神经损害症状。MR检查显示,单纯小脑扁桃体下疝(B型)7例(30.43%),小脑扁桃体... 目的 探讨Chiari Ⅰ型畸形的MRI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 23例Chiari Ⅰ型畸形患E,21例有颈神经根症状,16例表现为中央管周围损害症状,另有8例分别存在小脑及颅神经损害症状。MR检查显示,单纯小脑扁桃体下疝(B型)7例(30.43%),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A型)16例(69.57%)。根据MRI所显示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11例行后颅窝减压术,7例行后颅窝减压井小脑扁桃体切除术,5例行后颅窝减压并脊髓空洞切开引流术。结果 手术后18例患者(78.26%)症状改善,5例(21.74%)与手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对16例伴脊髓空洞症患者中的13例进行随访,其中3例空洞消失,7例空洞显著缩小,3例空洞较手术前缩小50%。结论 手术治疗可使延髓、颈髓充分减压,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对脊髓空洞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诺德基阿里畸形 磁共振成像 脊髓空洞症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 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综合征 CHIARI I型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杨文武 张玉斌 +5 位作者 肖福顺 席东海 谷守维 雒静文 卢英杰 孙广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234-2235,共2页
关键词 动静脉瘘 脑血管畸形 介入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