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干眼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吴娜 孙丰源 +1 位作者 唐东润 张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22-925,共4页
背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重建视功能的惟一有效手段,部分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摘出术后泪膜的稳定性和眼表结构受到一定影响,而研究表明泪膜功能异常是导致干眼的重要原因。目的探讨糖尿病合... 背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重建视功能的惟一有效手段,部分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摘出术后泪膜的稳定性和眼表结构受到一定影响,而研究表明泪膜功能异常是导致干眼的重要原因。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液的变化。方法采用非随机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36例54眼及同期就诊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2例40眼,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匹配,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术前与术后局部用药相同。分别于术前3d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以干眼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患者的主觉症状结果并进行评分,同时行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术前有干眼症状者占36.2%,术后有干眼症状者占75.8%。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患者术后干眼症状的评分明显重于单纯白内障组,且2个组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干眼症状评分均增加,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139.347,P=0.000;F时间=342.741,P=0.000)。2个组术眼FL评分不同组间和不同时间点间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32.697,P=0.000;F组别=14.073,P=0.000),其中2个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FL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FL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患者术后FL评分明显高于单纯白内障组。2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BUT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28.198,P=0.000;F时间=868.364,P=0.000),其中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术后各时间点BUT均缩短,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sIt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64.017,P=0.000),其中2个组术后1d、1周sIt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2个组sIt值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较差,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较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发生得早,症状更明显,持续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急性高眼压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武劲圆 孙丰源 +1 位作者 唐东润 张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3-436,共4页
背景青光眼可以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据报道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有修复作用,其是否对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有保护作用尚少见报道。目的观察CNTF对大鼠急性高眼压眼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Wistar大... 背景青光眼可以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据报道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有修复作用,其是否对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有保护作用尚少见报道。目的观察CNTF对大鼠急性高眼压眼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Wistar大鼠双眼采用眼前房平衡盐液加压灌注法建立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造模前2d左眼玻璃体内注入0.5DgCNTF5斗l,右眼以同样的方法注射磷酸钠溶液5¨l,另取3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造模后1、3、7、14d过量麻醉法处死动物并摘除眼球,制备视网膜组织学切片后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进行形态学观察,光学显微镜下计数RGCs数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RGCs层谷氨酸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各层排列整齐,细胞边界清晰;模型对照组大鼠RGCs细胞膜、细胞核均发现异常改变,有细胞空泡样变;CNTF治疗组大鼠造模后变性的RGCs数量少。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造模后3、7、14dCNTF治疗组RGCs数目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造模后3~7d,CNTF治疗组RGCs层谷氨酸阳性细胞数分别为(5.50±1.04)个/3个高倍视野和(6.00±1.41)个/3个高倍视野,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的(9.00+2.91)个/3个高倍视野和(10.834-1.94)个/3个高倍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而造模后1d和14d两组间谷氨酸阳性细胞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78、0.180)。结论CNTF能够下调急性高眼压眼谷氨酸在RGCs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高眼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季红 郭振峰 孙丰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02-905,共4页
背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恶性程度高,对放射线敏感,但临床上放射疗法方法各异,合理、有效的放射疗法方案就显得尤其重要。目的探讨X射线对DLBCL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人全身DLBCL细胞... 背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恶性程度高,对放射线敏感,但临床上放射疗法方法各异,合理、有效的放射疗法方案就显得尤其重要。目的探讨X射线对DLBCL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人全身DLBCL细胞系进行常规复苏和培养,将细胞悬液接种后分别暴露于2、4、6、8Gy4种不同剂量的X射线下6、12、24、48h,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未接受X射线照射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DLBCL细胞复苏后生长活跃,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传2~3代细胞生长状态稳定。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和照射时间的延长,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降低,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剂量=45.58,P=0.00;F时间=43.11,P=0.00);而G2-M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剂量i=40.77,P=0.00;F时间=91.91,P=0.00);细胞凋亡指数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剂量=87.36,P=0.00;F时间=37.31,P=0.00)。结论X射线照射将DLBCL细胞阻滞在G2-M期并导致细胞凋亡,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 细胞培养 放射疗法 X射线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电图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蕊 吴梅筠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53-254,共2页
关键词 视网膜电图 帕金森病 多巴胺 含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和全身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点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诗韵 孙丰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6-920,共5页
背景眼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眼眶发病率较高的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由于病例较少,且无相应细胞系建立,系统研究较为困难。目的比较眼眶DLBCL与全身DLBCL临床病理标本的病理学特点和患者预后的异同,探讨将全身DLBCL细胞系用... 背景眼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眼眶发病率较高的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由于病例较少,且无相应细胞系建立,系统研究较为困难。目的比较眼眶DLBCL与全身DLBCL临床病理标本的病理学特点和患者预后的异同,探讨将全身DLBCL细胞系用于眼眶DLBCL研究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4-2009年天津市眼科医院及天津市肿瘤医院DLBCL患者的组织病理标本18例,其中眼眶来源3例,全身来源15例,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跟踪随访,并绘制生存曲线。对患者的病理切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20、CD79α、CD45RO、CD10、BCL-6、mum-1、Ki-67、survivin的表达,比较眼眶DLBCL与全身DLBCL间上述检测结果的异同。结果眼眶DLBCL和全身DLBCL的病理检查结果均显示以中心母细胞型为主,符合DLBCL的诊断。眼眶DLBCL与全身DLBCL的组织标本CD20、CD79ct、CD45RO、Ki-67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7、0.442、1.000、1.000、0.442)。根据CD10、BCL-6、mum-1对眼眶DLBCL和全身DLBCL两组病例进行免疫分型,结果显示3例眼眶DLBCL均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型,其中2例标本BCL-6和mum-1均为阳性表达,CD10为阴性表达,另1例BCL.6、mum-1和CD10均为阴性表达;15例全身DLBCL中,GCB型者7例,CDIO表达均为阳性,6例标本BCL.6表达阴性;非GCB型8例,其中3例标本对CD10和BCL-6均呈阴性表达,5例标本对BCL.6和mum-1均呈阳性表达,而对CDIO呈阴性表达。眼眶DLBCL和全身DLBCL患者的生存曲线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结论眼眶DLBCL与全身DLBCL的病理特点、特异标志物表达特点和预后结果均无明显差别,其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分期较接近,因此全身DLBCL细胞系可用于眼眶DLBCL的体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眼眶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