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疼痛治疗现状 被引量:17
1
作者 贺永进 吕丹 +2 位作者 王准 蒋文臣 栾静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03-704,共2页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成分的痛苦体验。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根据病理生理学机制可以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混合性疼痛。慢性疼痛的治疗主要包括微创介入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成分的痛苦体验。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根据病理生理学机制可以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混合性疼痛。慢性疼痛的治疗主要包括微创介入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疼痛医学是多学科交汇的学科,慢性疼痛的治疗是多元化的,应根据发病机制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拟对慢性疼痛的治疗现状进行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解剖及其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丽梅 郑宝森 +2 位作者 张志利 喻文立 杜洪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31-540,共10页
背根神经节是感觉通路的初级神经元,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阶段起着关键作用,背根神经节因而成为疼痛治疗的重要靶点。近年来,对背根神经节解剖细节的掌握及其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背根神经节解剖及其... 背根神经节是感觉通路的初级神经元,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阶段起着关键作用,背根神经节因而成为疼痛治疗的重要靶点。近年来,对背根神经节解剖细节的掌握及其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背根神经节解剖及其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分子和通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解剖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疗效不佳原因分析
3
作者 张景卫 王准 +2 位作者 杜焕民 徐卫国 贺永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57-763,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突出物摘除术(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疼痛科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431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入组病人均采用...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突出物摘除术(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疼痛科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431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入组病人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行腰椎间盘突出物摘除、神经根松解减压术。术后12个月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手术效果。根据末次随访手术效果情况,将病人分为效果良好组(307例)和效果不佳组(12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至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优175例,良132例,可85例,差39例,优良率71.23%,临床总体有效率90.95%。与术前比较,优良组术后3天及术后1、3、6、12个月时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及GAD-7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体重指数、突出物钙化、终板炎、相邻节段突出、精神因素,均为造成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人体重指数、突出物钙化、终板炎、相邻节段突出、精神因素,是影响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TESSYS技术 影响因素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144
4
作者 于生元 万有 +20 位作者 万琪 马柯 王家双 卢振和 刘延青 刘小立 刘慧 刘若卓 邓列华 李焰生 陈向军 陈军 张达颖 郑宝森 赵华 常建民 黄东 傅志俭 熊东林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61-167,共7页
一、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 一、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3])。二、流行病学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病理性疼痛 NEURALGIA 中国专家共识 疼痛持续时间 痛觉超敏 中枢敏化 加巴喷丁 阿片类药物 神经介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栾静 王琦 +3 位作者 吕丹 王准 杜洪印 贺永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50-756,共7页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疼痛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观察组选取61~80岁老年病人72例,平均年龄(68.3±5.6)岁,其中男34例,...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疼痛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观察组选取61~80岁老年病人72例,平均年龄(68.3±5.6)岁,其中男34例,女38例,ASA分级I或II级;对照组选取40~60岁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41例,平均年龄(53.7±4.8)岁,其中男16例,女25例,ASA分级I或II级。明确诊断后两组均进行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腰椎间盘突出物摘除、黄韧带及后纵韧带成型、神经根松解减压。于术前1天和术后3天及1、3、6、12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两组病人的腰部及患肢疼痛程度;于术前1天和术后12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病人功能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评价腰痛情况;术后12月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Mac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损伤、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l天相比,两组病人除术后3天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无变化,余各时间点腰痛及患肢痛VAS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病人ODI评分及JOA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病人Mac分级优良率分别为80.5%(33/41)及77.8%(56/7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同时点VAS评分、ODI评分、JOA指数及术后12个月时Mac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中年病人疗效相近,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注射多柔比星与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大鼠后肢行为学影响的比较
6
作者 李丽梅 陈军 +7 位作者 郑宝森 王慧星 张志利 孙薇 杨帆 王晓亮 喻文立 杜洪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178,共7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注射多柔比星与多柔比星脂质体(pegylated liposome doxorubicin,PLD)对成年大鼠后肢行为学的影响,探讨多柔比星脂质体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镇痛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注射多柔比星与多柔比星脂质体(pegylated liposome doxorubicin,PLD)对成年大鼠后肢行为学的影响,探讨多柔比星脂质体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镇痛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3):生理盐水组(Vehicle组)、隐形脂质体组(Liposome组)、0.2%多柔比星组(DOX组)及0.2%多柔比星脂质体组(PLD组)。各组均采用经皮椎间孔注射方法,于大鼠左侧L4~5、L5~6椎间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隐形脂质体注射液、0.2%多柔比星及0.2%多柔比星脂质体10μl。分别于注药前及注药后1天、3天、5天、7天、14天、21天、28天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并观察注药后大鼠后肢的运动情况。注药后3天,DOX组和PLD组随机各抽取3只大鼠,观察多柔比星自发荧光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显示,DOX组和PLD组大鼠注药侧DRG内均可见大量红色多柔比星自发荧光分布。与Vehicle组和Liposome组相比,DOX组注药后1周内、PLD组注药后2周内MWT值下降,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后呈逐渐上升趋势,至注药后28天增高最明显(P<0.05);DOX组和PLD组注药后1天TWL值下降,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时点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注药后28天,DOX组轻微跛行率为30%,其余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正常。结论:经皮椎间孔注射0.2%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大鼠背根神经节能够产生和多柔比星相似的镇痛作用,且不影响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脂质体 背根神经节 自发荧光 行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