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有焦虑、抑郁症状患者无痛苦消化内镜检查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清 姚宏昌 +1 位作者 邹江 丁志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5期1279-1280,共2页
目的探讨无痛苦内镜在伴有焦虑、抑郁性神经症状患者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伴有焦虑、抑郁性神经症状合并消化系统症状患者30例,分为无痛苦内镜组和普通内镜组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内镜检查完成情... 目的探讨无痛苦内镜在伴有焦虑、抑郁性神经症状患者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伴有焦虑、抑郁性神经症状合并消化系统症状患者30例,分为无痛苦内镜组和普通内镜组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内镜检查完成情况,术中恶心、躁动等不适,舒适满意度,愿意复诊率。结果两组患者胃镜操作时间、患者反应、舒适满意率、愿意复诊率间差剐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痛苦内镜检查对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率,活检阳性率,避免漏诊,对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病情恶化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抑郁症状 无痛苦消化内镜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马桂凤 姚宏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5-196,共2页
目的 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在消化性溃疡中的地位及帕罗西丁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我院 5 2例 ,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 >2 0分 ,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 >14分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帕罗西丁组 2 6例 ... 目的 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在消化性溃疡中的地位及帕罗西丁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我院 5 2例 ,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 >2 0分 ,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 >14分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帕罗西丁组 2 6例 ,帕罗西丁 10~ 2 0mg,每日晨服 ,雷尼替丁 15 0mg ,2次 d;对照组 2 6例 ,口服雷尼替丁15 0mg ,2次 d。两组疗程均为 4周。 结果 帕罗西丁组溃疡愈合率为 88 5 % ,对照组为 5 7 7%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帕罗西丁组治疗 4周后抑郁、焦虑等躯体和精神症状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 0 0 1)。结论 精神、心理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帕罗西丁对其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焦虑 抑郁 帕罗西丁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华建平 马桂凤 +3 位作者 李春会 李俊美 邴玉芝 张秋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02-604,607,共4页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疗效。方法 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成两组,34例给予替比夫定600mg/d治疗,30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持续治疗48周。观察治疗后病毒学、生化学、凝血酶原时间及Child-Pugh计分等变...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疗效。方法 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成两组,34例给予替比夫定600mg/d治疗,30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持续治疗48周。观察治疗后病毒学、生化学、凝血酶原时间及Child-Pugh计分等变化情况。结果替比夫定组患者血清HBV DNA对数值在治疗前为(5.35±0.58)log10拷贝/ml,在治疗后12、24、36、48w时血清HBV DNA下降值依次为(1.88±0.84)log10拷贝/ml,(2.11±0.84)log10拷贝/ml,(2.17±0.74)log10拷贝/ml,(2.36±0.57)log10拷贝/ml,相比拉米夫定组下降值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24周时ALT、AST明显下降,Alb、TBil、PT及Child-Pugh积分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于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48周内即能快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使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同时可以改善肝功能及Child-Pugh积分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抗抑郁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华建平 马桂凤 张秋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7期1422-1423,共2页
目的观察联合抗抑郁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的疗效。方法符合IBS罗马Ⅱ诊断标准HAMD≥20分者5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思密达,3g,3次/d。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百优解20mg/d,并辅... 目的观察联合抗抑郁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的疗效。方法符合IBS罗马Ⅱ诊断标准HAMD≥20分者5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思密达,3g,3次/d。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百优解20mg/d,并辅以精神心理支持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治疗后2、4周行HAMD,SCL-90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总分及SCL-90各因子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有效率为30.77%,两组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抗抑郁药在改善患者心理障碍的同时确能缓解胃肠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 结肠疾病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多糖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邴玉芝 姚宏昌 李俊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93-394,共2页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单纯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B组68例,应用TAE+香菇多糖联合治疗。结果:肿瘤减小率A组为133%,B组为54...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单纯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B组68例,应用TAE+香菇多糖联合治疗。结果:肿瘤减小率A组为133%,B组为544%(P<001)。AFP降低率,A组为104%,B组为231%(P<001)。结论:TAE+香菇多糖联合治疗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T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治疗 原发性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自新 姚宏昌 朱立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992-992,共1页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奥美拉唑 药物疗法 疗效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菲康对慢性腹泻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华建平 马桂凤 张秋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4-195,共2页
目的 探讨培菲康 (Bifico)对慢性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 6 2例慢性腹泻患者 ,按随机抽样法将病人分为 2组 ,分别给予培菲康、思密达治疗 ,疗程 2周 ,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及大便常规。疗效判断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 经治... 目的 探讨培菲康 (Bifico)对慢性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 6 2例慢性腹泻患者 ,按随机抽样法将病人分为 2组 ,分别给予培菲康、思密达治疗 ,疗程 2周 ,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及大便常规。疗效判断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 经治疗后培菲康组的总有效率为 93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90 3% ,两者具有可比性。结论 慢性腹泻大多数因肠道菌群失调所致。培菲康具有提供营养 ,增强机体免疫力 ,阻止条件致病菌及毒素对肠粘膜上皮的粘附 ,调整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 ,是治疗慢性腹泻的有效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腹泻 培菲康 疗效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诊断与治疗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邴玉芝 姚宏昌 李俊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8期1352-1353,共2页
关键词 腹膜假性黏液瘤 诊断与治疗 阑尾黏液囊肿 囊腺瘤 低度恶性 腹腔内 性疾病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utz-Jeghers综合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俊美 谢立群 姚宏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6-248,共3页
色斑息肉综合征 (Peutz-JeghersSyndromePJS)是一种少见的多发性息肉综合征 ,是以皮肤粘膜色素斑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特征的胃肠错构瘤。目前认为PJS具有癌变倾向。
关键词 PEUTZ-JEGHERS综合征 胃肠息肉 错构瘤 LKB1 多发性息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506通过调控层粘连蛋白γ1抑制结肠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祖彩华 刘涛 张国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279-2283,共5页
目的:研究micro RNA-506(miR-506)对结肠癌细胞的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靶基因的确定。方法:将人结肠癌SW480细胞分为5组,细胞对照组、过表达miR-506组及其空载体对照组、抑制miR-506组及其空载体对照组。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 目的:研究micro RNA-506(miR-506)对结肠癌细胞的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靶基因的确定。方法:将人结肠癌SW480细胞分为5组,细胞对照组、过表达miR-506组及其空载体对照组、抑制miR-506组及其空载体对照组。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活性,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生物信息学预测、荧光报告载体实验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miR-506下游靶基因。结果:过表达miR-506组,SW48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减少,活性降低和集落形成数减少。层粘连蛋白γ1(LAMC1)是mi R-506的潜在靶基因,过表达miR-506组,LAMC1 mRNA和LAMC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减少。结论:LAMC1为mi R-506的直接靶基因,miR-506通过抑制LAMC1的表达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miRNA-506 层粘连蛋白γ1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R/BB环状拟似物AS-1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再灌注后肝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杨 王勇强 +3 位作者 张国梁 王兵 崔尧丽 王玉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目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常常合并肝损伤,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1β, IL-1β)是参与该过程的重要炎性因子。文中通过制备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肝组织损伤相关指标,研究IL-1β通路重要信号分子髓样分化因子88( mye-loid... 目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常常合并肝损伤,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1β, IL-1β)是参与该过程的重要炎性因子。文中通过制备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肝组织损伤相关指标,研究IL-1β通路重要信号分子髓样分化因子88(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gene 88, Myd88)的Toll IL-1受体同源区域(Toll IL-1 recptor homology, TIR)/BB环状拟似物氢化肉桂基-L-缬氨酰吡咯烷( hydrocinnamoyl-L-valyl pyrrolidine , AS-1)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再灌注后肝损伤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组(模型组)、创伤失血性休克联合AS-1复苏组( AS-1组)、创伤失血性休克联合溶剂复苏组(溶剂组)、对照组。模型组、AS-1组、溶剂组钳夹胫骨致骨折,股动脉放血将平均动脉压(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降至30mmHg(1mmHg=0.133kPa),维持于30~40mmHg 1h,以血液及林格溶液按比例于30min内匀速回输;AS-1组复苏前予AS-1(160 mg/kg);溶剂组复苏前予等比例溶剂;对照组无处理。模型组、AS-1组、溶剂组大鼠复苏后3 h,对照组保留插管2.5 h后隔3 h,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活性及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含量,测肝左叶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活性并光镜下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AS-1组、溶剂组大鼠血清ALT、AST活性,IL-1β、TNF-α含量,肝组织MPO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病理损伤明显;与模型组、溶剂组比,AS-1组大鼠上述指标均降低(P<0.05),而模型组、溶剂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R/BB环状拟似物AS-1可通过减少IL-1β、TNF-α含量,减少肝组织内中性粒细胞聚集来减轻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再灌注后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复苏 肝损伤 缺血再灌注 TIR BB环状拟似物A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Caspase-1/GSDMD信号轴介导肝细胞焦亡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莎莎 刘钰 +3 位作者 王朝阳 杨爽 张国梁 蔡金贞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7,共10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Gasdermin D(GSDMD)信号轴介导肝细胞焦亡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I 2 h组、IRI 6 h组、IRI 12 h组、...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Gasdermin D(GSDMD)信号轴介导肝细胞焦亡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I 2 h组、IRI 6 h组、IRI 12 h组、甘草酸(GA)+Sham组和GA+IRI 12 h组(每组8只);将AML12细胞大致均匀地分为Sham组、IRI 12 h组、GA+Sham组和GA+IRI 12 h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中IL-1β和IL-6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比较各组小鼠肝脏缺血病理学评分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HMGB1的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和AML12细胞中HMGB1、Caspase-1、GSDMD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I后各组小鼠血清中ALT、AST、IL-1β、IL-6水平,以及小鼠肝组织中的IL-1β、IL-6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均为P<0.05),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与Sham组比较,IRI后各组小鼠肝脏缺血病理学评分和肝细胞凋亡率均升高(均为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RI后HMGB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多,且在2~12 h内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多。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在体内和在体外,与Sham组比较,IRI 12 h组HMGB1、Caspase-1和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与IRI 12 h组比较,GA+IRI 12 h组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Caspase-1和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肝细胞可能通过释放HMGB1激活Caspase-1/GSDMD通路,从而触发肝细胞发生焦亡,导致肝脏IRI,而通过GA抑制HMGB1的胞外释放可减轻肝脏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 细胞焦亡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 GSDMD 甘草酸 炎症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m-1、RON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尚丽丽 张国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Pim-1、RON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18例贲门正常组织、21例贲门肠上皮化生组织、56例贲门癌组织中Pim-1及RON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贲门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Pim-1... 目的:探讨Pim-1、RON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18例贲门正常组织、21例贲门肠上皮化生组织、56例贲门癌组织中Pim-1及RON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贲门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Pim-1、RON在贲门正常组织、贲门肠上皮化生组织及贲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8.1%、78.6%和11.1%、33.3%、66.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m-1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无关(P>0.05),RON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二者在贲门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085,P>0.05)。结论:Pim-1及RON可能参与贲门癌的发生发展,对贲门癌的诊疗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 Pim-1原癌基因蛋白 RON蛋白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