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变与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定植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孙雁 王兵 +3 位作者 高思楠 窦晓婧 孙超 程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与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 CRE)定植的相关性, 以及术后肠黏膜损伤修复的一般规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以2022年1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天津...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与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 CRE)定植的相关性, 以及术后肠黏膜损伤修复的一般规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以2022年1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肝移植术的40例胆道闭锁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肛拭子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CRE定植组和无CRE定植组。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7 d抽取静脉血检测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比较两组患儿术后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的差异及变化, 初步分析肝移植术后肠黏膜损伤及修复的一般规律。结果无论在CRE定植组还是无CRE定植组, 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水平在术后24 h均达到峰值, CRE定植组术后24 h与术前24 h的D-乳酸[(0.43±0.09)mg/mL比(0.32±0.12)mg/mL]、术后24 h与术后7 d的D-乳酸[(0.43±0.09)mg/mL比(0.22±0.07)mg/mL], 无CRE定植组术后24 h与术前24 h的D-乳酸[(0.32±0.09)mg/mL比(0.23±0.11)mg/mL]、术后24 h与术后7 d的D-乳酸[(0.32±0.09)mg/mL比(0.22±0.11)mg/mL], CRE定植组与无CRE定植组术后24 h的D-乳酸[(0.43±0.09)mg/mL比(0.32±0.09)mg/mL]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E定植组术后24 h与术前24 h的二胺氧化酶[(0.22±0.04)U/L比(0.16±0.05)U/L]、术后24 h与术后7 d的二胺氧化酶[(0.22±0.04)U/L比(0.18±0.06)U/L], 无CRE定植组术后24 h与术前24 h的二胺氧化酶[(0.17±0.01)U/L比(0.13±0.02)U/L]、术后24 h与术后7 d的二胺氧化酶[(0.17±0.01)U/L比(0.15±0.05)U/L], CRE定植组与无CRE定植组术后24 h的二胺氧化酶[(0.22±0.04)U/L比(0.17±0.01)U/L]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前24 h与术后7 d的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水平以及两组之间术前24 h、术后7 d的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作为肠黏膜损伤的敏感指标, 在肝移植围手术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术后24 h内达到峰值;随着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修复, 在术后1周左右接近术前水平。有CRE定植的患儿肝移植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程度较无CRE定植的患儿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 D-乳酸 二胺氧化酶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成像技术评估铁含量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刘莹 王晓楠 +1 位作者 孙彤彤 倪红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9-436,共8页
目的:探讨MR定量磁化率成像(QSM)、R_(2)^(*)成像、快速T_(2)矫正多回波单体素波谱成像(HISTO-MRS)和双能量CT(DECT)等成像技术对铁定量的价值,并探讨不同脂肪含量对铁定量的影响。方法:制备30支不同含铁浓度(0.1~3.0 mg/mL,梯度0.1 mg/... 目的:探讨MR定量磁化率成像(QSM)、R_(2)^(*)成像、快速T_(2)矫正多回波单体素波谱成像(HISTO-MRS)和双能量CT(DECT)等成像技术对铁定量的价值,并探讨不同脂肪含量对铁定量的影响。方法:制备30支不同含铁浓度(0.1~3.0 mg/mL,梯度0.1 mg/mL)水模为纯铁组;对另外3组共90支相应含铁浓度水模分别添加10%、20%和30%脂肪,制备得到铁-脂肪水模(轻脂组、中脂组和重脂组各30支)。分别应用QSM、R_(2)^(*)、HISTO-MRS和DECT技术对每组水模进行扫描,经后处理分别得到水模内的QSM、R_(2)^(*)、R_(2)和虚拟铁含量(VIC)值。应用Pearson和Spearman检验分析各参数值与实际铁浓度的相关性,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添加不同脂肪含量后各项成像技术测得的铁浓度的差异。结果:QSM值与实际铁浓度在0.1~1.1 mg/mL时呈显著正相关(r=0.987,P<0.05);在添加不同含量脂肪后,纯铁组、轻脂组、中脂组和重脂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_(2)^(*)值与实际铁浓度在0.1~1.2 mg/mL时呈显著正相关(r=0.999,P<0.05);在添加不同含量脂肪后,轻脂组、中脂组和重脂组测得的铁浓度均显著高于纯铁组(P<0.05)。R_(2)值与实际铁浓度在0.1~0.9 mg/mL时呈显著正相关(r=0.952,P<0.05);在添加不同含量脂肪后,纯铁组、轻脂组、中脂组和重脂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IC值与实际铁浓度在0.1~3.0 mg/mL时呈高度正相关(r=0.662,P<0.05),在1.0~3.0 mg/mL时相关性更显著(r=0.942,P<0.05);在添加不同含量脂肪后,轻脂组、中脂组和重脂组测得的VIC值均明显低于纯铁组(均P<0.05),且随脂肪含量的增加,VIC值逐渐降低。结论:在铁浓度较低(<1.1 mg/mL)时,MRI优于DECT,而铁与脂肪共存时,QSM技术和HISTO-MRS技术比R_(2)^(*)技术更准确,且QSM技术更有优势;在较高铁浓度(>1.1 mg/mL)时,DECT优于MRI,但其准确性受脂肪影响较大,可作为特殊情况下MRI的替代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定量 定量磁化率成像 快速T_(2)矫正多回波磁共振单体素波谱成像 R_(2)^(*)成像 双能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影像组学评估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破裂风险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松 田超 +3 位作者 任涛 曹宸 靳松 夏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CT血管造影(CTA)影像组学评估基底动脉尖动脉瘤(BTA)破裂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33例BTA患者,根据BTA破裂与否分为破裂组(n=39)与未破裂组(n=94),并按7∶3比例划分训练集(n=93)与测试集(n=40)。针对CTA提取BTA影像组学特... 目的观察CT血管造影(CTA)影像组学评估基底动脉尖动脉瘤(BTA)破裂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33例BTA患者,根据BTA破裂与否分为破裂组(n=39)与未破裂组(n=94),并按7∶3比例划分训练集(n=93)与测试集(n=40)。针对CTA提取BTA影像组学特征并筛选其中最优者,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分别利用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RF)、决策树(DT)及K近邻(KNN)算法基于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机器学习(ML)模型,基于Radscore建立Radscore模型;再利用后者联合临床及常规影像学表现建立联合模型。对比分析上述各模型鉴别破裂与未破裂BTA的效能。结果最终选出4个BTA最优影像组学特征,以之建立的LR、RF、DT及KNN 4种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训练集破裂与未破裂BT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0.816、0.817及0.795,在测试集分别为0.795、0.793、0.786及0.824;4种模型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性别、饮酒史、BTA形态及Radscore均为BTA破裂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以之建立临床-常规影像学模型。针对全部133例,联合模型鉴别BTA破裂与未破裂的AUC为0.877,Radscore模型为0.775,而临床-常规影像学模型为0.677,前者明显高于后两者(P均<0.05)。结论CTA影像组学有助于评估BTA破裂风险;联合临床及常规影像学表现可进一步提高其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破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冲击伤影像学评估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
4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骨关节学组 《磁共振成像》编委会 +4 位作者 袁慧书 潘诗农 陈伟 张连阳 夏爽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6,35,共9页
冲击伤是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超压直接作用于机体导致的损伤。近年来,工程事故等爆炸所致的严重四肢冲击伤事件频发。另一方面,现代影像技术发展的不断进步,影像检查在系统性评估四肢皮肤及皮下软组织、肌肉、神经血管及骨与关节的创伤... 冲击伤是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超压直接作用于机体导致的损伤。近年来,工程事故等爆炸所致的严重四肢冲击伤事件频发。另一方面,现代影像技术发展的不断进步,影像检查在系统性评估四肢皮肤及皮下软组织、肌肉、神经血管及骨与关节的创伤程度、临床干预及预后恢复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指导影像学在四肢冲击伤评估中的应用,我们组织我国影像学等相关领域专家编撰本共识,以明确四肢冲击伤的影像诊断标准,并规范相关影像学分级评估原则及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伤 四肢创伤 专家共识 影像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与4D Flow MRI的血流分析方法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任蕾 刘继华 +2 位作者 丁静 郭瑜 夏爽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78,共7页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分析在临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4D flow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4D Flow MRI)都可以实现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可视化和量化。CF...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分析在临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4D flow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4D Flow MRI)都可以实现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流可视化和量化。CFD是基于医学影像通过求解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来计算血流,具有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但依赖模型设定及管壁边界条件假设。4D Flow MRI能够直接测量体内的真实血流,但采集时间较长,分辨率和精度有限。本文旨在综述CFD和4D Flow MRI各自优势与局限性,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以及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计算流体力学 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VT与TVT-O不同位置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李伟君 周沂 +3 位作者 吴建辉 陈丽华 刘海英 翟丽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1,89,共7页
目的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模拟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ence,SUI)常见吊带手术: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吊带(Tension-free vaginal tape,TVT)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吊带(Tension-free vaginal tape-obturator,TVT-O),评估它... 目的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模拟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ence,SUI)常见吊带手术: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吊带(Tension-free vaginal tape,TVT)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吊带(Tension-free vaginal tape-obturator,TVT-O),评估它们在尿道不同位置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一名无盆底疾病女性的磁共振(MRI)图像构建盆腔几何模型。将老年阴道组织薄弱认定为组织刚度降低,施加腹压模拟valsalva运动并分别在尿道近端、中远端、远端放置TVT与TVT-O,得出力学数据。结果尿道近端的吊带会导致α角与膀胱颈位移小于正常值。“漏斗”现象在吊带位于尿道近端与中远端时消失,位于尿道远端时依然存在;不同位置吊带与尿道之间的压强大小关系为:近端>中远端>远端。结论尿道近端(30%)的吊带容易导致尿道过紧,引起术后并发症;尿道远端(80%)的吊带治疗效果不佳;尿道中远端(60%)的吊带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尿道中远端放置TVT应该作为老年女性SUI手术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TVT TVT-O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盆腔MRI评估全年龄段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骨盆几何构型
7
作者 马璐阳 赵玉娇 +3 位作者 张程 冀晓东 黄黎香 沈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9-514,共6页
目的:基于盆腔MRI探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骨盆几何构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经临床诊断为POP的100例女性患者(POP组)以及年龄相匹配的100例盆底功能正常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行盆腔MRI检... 目的:基于盆腔MRI探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骨盆几何构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经临床诊断为POP的100例女性患者(POP组)以及年龄相匹配的100例盆底功能正常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行盆腔MRI检查。分别在横轴、冠状、矢状和斜矢状位T 2WI图像上测量骨盆形态参数,包括骨盆入口横径、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耻骨弓角度、骨盆入口前后径、产科结合径、中平面前后径、下正中平面前后径、出口矢状径及骨盆前、后区面积,分析两组之间骨盆形态学参数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POP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年龄与独立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OP组的骨盆入口横径、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耻骨弓角度、下正中平面前后径、出口矢状径、骨盆前区和骨盆后区的面积值更高(P均<0.05)。在矫正了年龄、体重指数(BMI)、产次和绝经状态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盆前区面积(OR=1.002,P<0.001)和骨盆后区面积(OR=1.002,P<0.001)是P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与年龄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OP患者具有独特的骨盆几何构型,主要表现为较大的骨盆前区和骨盆后区面积,且与年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骨盆几何构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对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MRI评分的附加价值
8
作者 马璐阳 赵玉娇 +7 位作者 张程 张智景 张晓萌 周彦岐 冀晓东 黄黎香 程悦 沈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引入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MRI评分中对于诊断附件肿块性质的附加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76例附件肿块患者(90个病灶)的资料,均行盆腔平扫+增强MRI检查。所有病灶... 目的:探讨引入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MRI评分中对于诊断附件肿块性质的附加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76例附件肿块患者(90个病灶)的资料,均行盆腔平扫+增强MRI检查。所有病灶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交界性与恶性均归为恶性。两位影像医师独立进行O-RADS MRI评分,第三位医师评估影像特征(病变整体最大径、实性成分最大径、病变体积)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的平均值(ADCmean)。收集临床指标(年龄、绝经状态、CA199、CA125、HE4),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良恶性组的差异。分别建立一般特征模型和综合模型(一般特征+ADCmean),比较诊断效能,根据最优模型调整O-RADS MRI评分4分病变的恶性风险评估。结果:两位医师O-RADS MRI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76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绝经状态、CA199、CA125、HE4、病变大小(病变整体最大径、实性成分最大径、病变体积)、ADCmean差异显著(P<0.05)。综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优于一般特征模型,分别为0.969和0.955。根据综合模型调整后,15个O-RADS-MRI评分4分的病变升级为5分(10个恶性+5个交界性),4分恶性率由81.8%降至42.9%(P<0.05)。结论 :DWI可提高附件病变性质的诊断效能,ADC整合到O-RADS MRI评分中能够降低4分病灶的恶性风险,为O-RADS MRI评分临床应用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90微球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术前肝血管评估——钇-90微球放射栓塞系列回顾(三) 被引量:6
9
作者 贾中芝 赵添 +3 位作者 王斯妮 郑丽丽 谢双双 王维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51-1159,共9页
钇-90(^(90)Y)放射栓塞的潜在风险是在灌注微球过程中意外发生非靶血管栓塞。因此,术前采用肝动脉造影的方法来仔细确认有无潜在风险的动脉和血管交通尤其重要。完整的术前肝血管评估包括选择性肝动脉造影、预防性栓塞有导致^(90)Y微球... 钇-90(^(90)Y)放射栓塞的潜在风险是在灌注微球过程中意外发生非靶血管栓塞。因此,术前采用肝动脉造影的方法来仔细确认有无潜在风险的动脉和血管交通尤其重要。完整的术前肝血管评估包括选择性肝动脉造影、预防性栓塞有导致^(90)Y微球异位栓塞风险的动脉和确定继发于肿瘤病理性动静脉瘘产生的肝肺分流。本文将讨论^(90)Y栓塞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引起非靶血管栓塞的相关动脉解剖以及如何评估这些血管的风险,预防非靶血管栓塞发生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90 放射栓塞 动脉造影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90微球的剂量计算——钇-90微球放射栓塞系列回顾(四)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中芝 谢双双 +2 位作者 郑丽丽 王斯妮 王维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5,共5页
精确的钇-90(^(90)Y)微球剂量对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至关重要,这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剂量的计算主要基于不同的^(90)Y载体:玻璃微球(TheraSpheres)或树脂微球(SIR-Spheres)。玻璃微球的剂量是以肝脏预期的辐射剂量和微球能够均... 精确的钇-90(^(90)Y)微球剂量对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至关重要,这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剂量的计算主要基于不同的^(90)Y载体:玻璃微球(TheraSpheres)或树脂微球(SIR-Spheres)。玻璃微球的剂量是以肝脏预期的辐射剂量和微球能够均匀分布于整个肝脏的假设为基础计算的,而树脂微球的剂量是以微球非均匀分布于整个肝脏的假设为基础计算的,这种非均匀分布的程度取决于正常肝脏被肿瘤组织取代的程度。许多其他因素也可能会潜在影响^(90)Y微球的治疗剂量。本综述将介绍^(90)Y微球剂量的计算方法,以及为了获得最大疗效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发生而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90 剂量 肺分流百分数 肿瘤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90微球放射栓塞与传统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手术不可切除肝细胞性肝癌的系统性评价及荟萃分析——钇-90微球放射栓塞系列回顾(六)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斌 贾中芝 +1 位作者 谢双双 王维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2-908,共7页
目的评价钇-90(90Y)微球经动脉放射栓塞(TARE)相对于传统的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性肝癌(HC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检索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 Register(CENTRAL)和EMBASE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7年3... 目的评价钇-90(90Y)微球经动脉放射栓塞(TARE)相对于传统的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性肝癌(HC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检索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 Register(CENTRAL)和EMBASE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7年3月文献,辅以手工检索查找相关文献。将纳入文献的数据合并后,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TARE组和TACE组。提取总生存率、1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肿瘤治疗反应率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8篇为观察性研究,2篇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计1 572例患者,TARE组488例,TACE组1 084例。采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TARE组的1年PFS(RR=1.26,95%CI 1.05,1.51,P=0.01)、3年生存率(RR=3.08,95%CI 1.86,5.12,P<0.001)优于TACE组。1年生存率、肿瘤反应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较于TACE,TARE可显著提高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1年PFS和3年生存率。接受TARE治疗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AC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90 放射栓塞 肝细胞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90微球在治疗不可切除且其它治疗方法失败的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应用——钇-90微球放射栓塞系列回顾(八)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草叶 郑扬 +2 位作者 胡红杰 谢双双 王维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07-1114,共8页
目的评价钇-90(^(90)Y)微球治疗手术不可切除且其他方法治疗失败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Pub Med/Medline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至2017年6月发表的文献,辅以手工检索有关ICC的综述以及临床型研究文章中所引用的... 目的评价钇-90(^(90)Y)微球治疗手术不可切除且其他方法治疗失败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Pub Med/Medline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至2017年6月发表的文献,辅以手工检索有关ICC的综述以及临床型研究文章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提取的数据包括总体生存时间(OS)、疾病控制率、^(90)Y微球栓塞治疗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各项数据,之后对以上各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共有10个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计患者296例。所有患者均为手术不可切除的ICC,其中大部分(69.9%)为其他治疗包括化疗、手术或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等失败者,只有6.4%未接受任何其他治疗,23.7%未说明是否在^(90)Y微球之前接受过其他治疗。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是14.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是16.3个月,3个月的疾病控制率是87.9%,其中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疾病稳定率分别为5.8%、29.0%和53.1%。^(90)Y微球治疗后共有18(18.9%)例患者的肿瘤降级,17例成功进行了手术切除治疗,1例进行了肝移植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道及胆囊疾病(15.3%)、腹水(8.7%)、胸水(3.8%)、消化道溃疡(2.3%)、放射性肝病(2.2%)和肺栓塞(0.5%)。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劳(56.3%)、腹痛(45.1%)、恶心(32.2%)、厌食(20.6%)、呕吐(14.2%)和发热(12.7%)。结论本系统分析研究显示,^(90)Y微球放射栓塞在治疗手术不可切除且其它治疗失败的ICC时,可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和提高疾病控制率,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不良反应轻,因而有希望成为一种治疗ICC的新补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钇-90 玻璃微球 树脂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放射学会和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关于植入性胎盘谱系疾病MRI检查的联合声明及临床病例解读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玉娇 尤丛 沈文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17-927,共11页
植入性胎盘谱系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PAS)与孕产妇不良母体结局高度相关,如产后严重大出血、围产期子宫切除术、邻近器官受损和死亡等。2020年美国腹部放射学会(SAR)联合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ESUR)发布了针对PAS疾病的共识... 植入性胎盘谱系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PAS)与孕产妇不良母体结局高度相关,如产后严重大出血、围产期子宫切除术、邻近器官受损和死亡等。2020年美国腹部放射学会(SAR)联合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ESUR)发布了针对PAS疾病的共识,规范检查流程、标准化图像采集、图像解读及报告细节,旨在提高对PAS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此共识声明中提出诊断PAS的7种特异性MRI征象,包括T_(2)WI上胎盘内低信号带、胎盘/子宫膨出、T_(2)WI上胎盘后低信号线消失、子宫肌层变薄/中断、膀胱壁中断、胎盘局部外生团块和胎盘床异生血管,并推荐使用结构化报告。本文对共识中推荐的PAS的MRI征象进行详细解读,并结合临床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总结PAS的MRI诊断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性胎盘 磁共振成像 胎盘疾病 结构化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偶发肾脏肿块的管理--美国放射学院(ACR)偶发病变委员会白皮书 被引量:1
14
作者 Brian R.Herts Stuart G.Silverman +11 位作者 Nicole M.Hindman Robert G.Uzzo Robert P.Hartman Gary M.Israel Deborah A.Baumgarten Lincoln L.Berland Pari V.Pandharipande 居胜红 龙莉玲 沈文 孙应实 姚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偶发病变委员会(Incidental Findings Committee,IFC)发布了针对CT偶发性肾脏肿块的管理建议。这些建议更新了美国放射学院杂志(JACR)2010年发布的关于肾上腺、肾脏、肝脏及胰腺偶发病... 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偶发病变委员会(Incidental Findings Committee,IFC)发布了针对CT偶发性肾脏肿块的管理建议。这些建议更新了美国放射学院杂志(JACR)2010年发布的关于肾上腺、肾脏、肝脏及胰腺偶发病变管理白皮书的肾脏部分内容。肾脏亚组委员会(包括6位腹部放射学家和1位泌尿科医师)制订这份管理流程。这些建议结合已发表的文献和专家意见,通过非正式的反复协商达成共识。文中每张流程图描述需要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随访或转诊治疗的肾脏肿块的影像特征。我们的目的是对偶发性肾脏肿块的管理提供指导建议,从而改善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肾脏小肿块 囊肿 BOSNIAK分级 偶发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斑块狭窄度及颅内斑块总数与复发性卒中相关:基于高分辨血管壁成像的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乌格木尔 王慧颖 夏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381-387,共7页
目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是与复发性卒中相关的潜在因素,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病变,少有研究同时对颅内斑块数进行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脑斑块特征与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缺血性卒中... 目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是与复发性卒中相关的潜在因素,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病变,少有研究同时对颅内斑块数进行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脑斑块特征与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将其分为首次卒中组与复发性卒中组。患者均行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并对颅内斑块数及责任斑块特征(如斑块面积、斑块体积、斑块负荷、狭窄程度、强化率等)进行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与复发性卒中患者独立相关的因素。结果:共106例患者(男65例,女41例,平均(58±12)岁)纳入分析,其中48例患者为复发性卒中,58例患者为首次卒中。相对于首次卒中组患者,复发性卒中患者的年龄更大((62±9)岁vs.(55±13)岁,P=0.03),糖尿病患者比例更高(58.3%vs.37.9%,P=0.04),责任斑块狭窄度更高(72.73%vs. 61.36%,P=0.02),具有更多的颅内斑块(5个斑块vs. 4个斑块,P=0.01)。责任斑块的其他HR-VWI特征在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校正临床因素(年龄和糖尿病)后,责任斑块的狭窄度(OR 1.47每增加10%;95%CI 1.08~2.00;P=0.01)和颅内斑块总数(OR 1.34;95%CI 1.08~1.67;P=0.01)是与复发性卒中患者独立相关的影像学特征。联合以上因素可将AUC值提高至0.71,高于任一单独变量的AUC值。结论:更为狭窄的责任斑块和更多的颅内斑块与复发性卒中独立相关。对患者进行全脑血管壁成像可协助临床优化识别具有高复发风险的卒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KI技术对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皮层微结构改变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晓茜 郭莹 +1 位作者 李彤彤 倪红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2-1129,共8页
目的:采用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皮层微结构的改变特征。方法:前瞻性搜集47例aMCI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NC)进行结构像和扩散序列功能像扫描,利用FreeSurfer软件基于皮层分析方法比较两组受试者灰质DKI... 目的:采用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皮层微结构的改变特征。方法:前瞻性搜集47例aMCI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NC)进行结构像和扩散序列功能像扫描,利用FreeSurfer软件基于皮层分析方法比较两组受试者灰质DKI参数的差异,包括平均扩散系数(MD)、径向扩散系数(RD)、轴向扩散系数(Ad)、各向异性分数(FA)、峰度各向异性(KFA)、平均峰度系数(MK)、径向峰度系数(RK)和轴向峰度系数(AK)。采用Spearman方法对DKI参数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参数值对aMCI的诊断效能。结果:与NC组相比,aMCI组多脑区的MD、RD、Ad值显著上升(P<0.05);FA、KFA、RK、MK值显著下降(P<0.05);NC组与aMCI组的AK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岛回的MD值(r=-0.510,P<0.001)、左侧岛回的Ad值(r=-0.494,P<0.001)、左侧颞下回的RD值(r=-0.539,P<0.001)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左侧额中回上部的KFA值(r=0.480,P<0.001)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右侧中央前回的KFA值诊断aMCI的AUC最大(AUC=0.794)。结论:aMCI患者存在皮层微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基于皮层分析DKI参数的改变反映了aMCI患者皮层微结构的受损特征。KFA值对aMCI具有最佳诊断效能,可能成为新型影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扩散峰度成像 磁共振成像 皮层微结构 扩散系数 峰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肝再生评估中的研究
17
作者 王旭阳 谢双双 沈文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6-1290,共5页
肝脏极强的再生能力是肝部分切除术和小肝移植术强有力的依赖,术前残肝或移植肝大小及肝功能的准确预估对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术前规划中临床主要基于肝脏体积测量和肝功能化验对术后结局进行预估。随着各种功能磁共振成像序列... 肝脏极强的再生能力是肝部分切除术和小肝移植术强有力的依赖,术前残肝或移植肝大小及肝功能的准确预估对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术前规划中临床主要基于肝脏体积测量和肝功能化验对术后结局进行预估。随着各种功能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出现,其定量的肝脏微观特征变化与组织的病生理变化相对应,为肝再生过程评估提供了新方法。现对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肝再生评估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再生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笑天 王慧颖 +6 位作者 赵玉娇 赵雨蒙 秦佳明 张程 陈丽华 夏爽 沈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预测肾功能受损方面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5月单侧肾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肾动脉CTA图像,评估肾动脉斑块特征(狭窄程度、斑块最大厚度、斑块面...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预测肾功能受损方面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5月单侧肾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肾动脉CTA图像,评估肾动脉斑块特征(狭窄程度、斑块最大厚度、斑块面积、斑块体积、斑块负荷、动脉重塑和钙化)及肾皮质厚度差值(Cortical thickness difference,CTD)。使用有限元软件评估血流动力学参数时间平均壁剪切力(Time-averaged wall shear stress,TAWSS)及跨病变壁剪切力比(Wall shear stress ratio,WSSR)。测量并比较不同WSSR组间斑块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肾皮质厚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04例患者。狭窄处TAWSS高于狭窄前TAWSS和狭窄后TAWSS(P均<0.001),狭窄前TAWSS高于狭窄后TAWSS(P<0.001)。高WSSR组的狭窄程度、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比例均高于低WSSR组(P=0.019、P=0.008、P=0.011)。WSSR与狭窄程度(r=0.028,P=0.020)和斑块负荷(r=0.028,P=0.020)呈正相关。斑块负荷(OR=1.764;95%CI 1.008~8.087;P=0.047)和高WSSR(OR=3.047;95%CI 1.123~8.262;P=0.029)是与高CTD独立相关的影像学因素。二者联合预测高CTD的AUC为0.72。结论:WSSR和斑块特征可能是肾动脉狭窄后反映肾功能指标的重要参数,斑块负荷和高WSSR可以预测肾功能的受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ixon Quant定量评估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脂肪和铁含量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李慧宇 陶征征 +2 位作者 马亚杰 张钰玲 季倩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94-1500,共7页
目的:应用mDixon Quant定量评估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腺各部位的脂肪含量和铁含量。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9月-2023年12月确诊的糖尿病前期组(n=30)和T2DM组(n=63)患者,T2DM组又根据患病时间分为≤5年组(DMa组,n=31)和>5年... 目的:应用mDixon Quant定量评估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腺各部位的脂肪含量和铁含量。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9月-2023年12月确诊的糖尿病前期组(n=30)和T2DM组(n=63)患者,T2DM组又根据患病时间分为≤5年组(DMa组,n=31)和>5年组(DMb组,n=32);同时纳入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腹部mDixon Quant序列扫描,获得胰头、胰体、胰尾的脂肪分数(FF)值和R2^(*)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胰腺各部位FF值及R2^(*)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偏相关分析比较各参数值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相关参数鉴别各组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前期组、DMa组内胰腺各部位FF值和R2^(*)值无显著差异;DMb组胰头和胰尾、胰体和胰尾FF值和R2^(*)值均具有显著差异(P均<0.05),且胰尾部FF值和R2^(*)值均最高。对照组、前期组、DMa组与DMb组之间胰腺各部位FF值和R2^(*)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除DMa组与DMb组外,任意两组间胰腺各部位FF值和R2^(*)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校正BMI后,胰头、胰体、胰尾FF值和R2^(*)值与FPG、2h OGTT、HbA1c均呈正相关(r均>0.300,P均<0.001);胰腺FF值和R2^(*)值呈显著正相关(r=0.675,P<0.001)。ROC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分对照组与前期组、前期组和T2DM组时,胰腺各部位FF值和R2^(*)值的诊断效能均较高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mDixon Quant可无创、定量评估不同病程T2DM患者胰腺脂肪含量和铁含量。糖尿病前期及T2DM患者均存在胰腺脂肪含量和铁含量的增加,随着病程进展二者分布不均,胰尾部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糖尿病前期 2型糖尿病 脂肪含量 铁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听觉中枢的fMRI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夏爽 祁吉 +1 位作者 尹建忠 薛永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12-1316,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与正常听力者的听皮质频率敏感性排列结构的差异;双侧听皮质中枢半球优势的变化;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皮层下区听觉传导通路的变化。方法20例正常志愿者和20例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分别采集T1WI、GR... 目的探讨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与正常听力者的听皮质频率敏感性排列结构的差异;双侧听皮质中枢半球优势的变化;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皮层下区听觉传导通路的变化。方法20例正常志愿者和20例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分别采集T1WI、GREEPI及3DGRET1WI影像。采用组块式方法分别随机给予500Hz,4000Hz两种纯音刺激,每种刺激重复2次。所有图像均经AFNI进行后处理,统计阈值概率设定为P<10-5,激活范围阈值设定为半径5mm,体积300mm3的连续激活区域考虑为有意义激活区。结果正常听力者和单侧耳聋病人给予单耳500Hz,4000Hz刺激时,二者对于听皮质激活容积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听力者给予单耳刺激表现为对侧半球优势,半球激活容积比分别为7.56,6.02(右耳刺激);2.56,5.11(左耳刺激)。而单侧耳聋病人则表现为同侧半球优势,半球激活容积比分别为0.62,0.69(左侧耳聋,右耳刺激);0.96,0.83(右侧耳聋,左耳刺激)。结论正常听力者对500Hz和4000Hz的频率刺激激活区的位置存在差别。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失去了听觉中枢的频率敏感性空间排列结构。单侧耳聋病人表现为同侧半球优势。500Hz对正常听力者和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的听皮质激活范围明显大于4000Hz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耳聋 听皮质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半球优势 频率敏感性空间排列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