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辖区医疗服务能力与资源保障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
1
作者 褚振海 雷笑瑜 +3 位作者 刘超 王子儒 王晓冉 张伟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20期23-27,31,共6页
目的研究天津市各市辖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资源保障水平的差异,了解各辖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天津市16个市辖区医疗服务能力与资源保障水平相关变量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研究对象进... 目的研究天津市各市辖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资源保障水平的差异,了解各辖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天津市16个市辖区医疗服务能力与资源保障水平相关变量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资源保障水平较高的市辖区为南开区、河西区、和平区、滨海新区;中等水平的市辖区为红桥区、河东区、河北区、北辰区、津南区;较低水平的市辖区为武清区、西青区、东丽区、静海区、蓟州区、宝坻区、宁河区。结论16个市辖区之间医疗服务能力与资源保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平衡,各市辖区医疗服务能力与资源保障水平与各市辖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服务能力 资源保障水平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生物传感器在眼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樊倩 王雁 +4 位作者 段学欣 薛茜男 游睿 杨文拓 杨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4-487,共4页
智能生物传感器是全球柔性电子科学的前沿和研究热点,以集成硅基微电路芯片为生物传感器的研发核心,因在医疗和临床环境中可以实现稳定而持续的数据采集、处理和无线传输,从而参与多种器官和组织疾病的监测、诊断、治疗以及随访等而具... 智能生物传感器是全球柔性电子科学的前沿和研究热点,以集成硅基微电路芯片为生物传感器的研发核心,因在医疗和临床环境中可以实现稳定而持续的数据采集、处理和无线传输,从而参与多种器官和组织疾病的监测、诊断、治疗以及随访等而具有特定优势及潜在应用价值。本文针对眼科领域的相关研究、设计用于眼科疾病的智能生物传感器的种类,包括构成材料、结构布局、组装方法,电源和数据处理等诸方面予以综述,尤其对智能生物传感器在眼科疾病监测、诊断及治疗之中的潜在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生物传感器 柔性电子 眼科 可穿戴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脑神经异常支配眼病的分子遗传学与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3
作者 叶京京 王梦迪 史学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234-1239,共6页
先天性脑神经异常支配眼病(CCDDs)为一组先天性、非进行性一条或多条脑神经发育异常或缺失,从而导致的原发或继发脑神经异常支配眼外肌的斜视综合征,可散发或家族遗传,可伴有全身系统异常。近年来随着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遗传学的... 先天性脑神经异常支配眼病(CCDDs)为一组先天性、非进行性一条或多条脑神经发育异常或缺失,从而导致的原发或继发脑神经异常支配眼外肌的斜视综合征,可散发或家族遗传,可伴有全身系统异常。近年来随着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不仅明确了CCDDs的病因是神经源性的眼球运动障碍,也发现了CCDDs的致病基因,包括SALL4、HOXA1、KIF21A、PHOX2A、TUBB3及HOXB1等。针对基因突变影响大脑神经发育从而进一步导致先天性脑神经支配异常性病变发生这一问题,文章回顾了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已知的CCDDs的分子遗传学和神经科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CCDDs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脑神经异常支配眼病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 先天性上睑下垂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 伴有进行性脊柱侧弯的水平注视麻痹 先天性面神经麻痹 MOBIUS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A眼科医院研究生导师队伍及研究生教育现状
4
作者 雷笑瑜 褚振海 +3 位作者 刘德瑾 陈博 王子儒 郝瑞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5期51-55,共5页
目的调查华北A眼科医院研究生导师队伍及研究生教育现状。方法以2018—2022年7家眼科医院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研究生导师的类型与分布情况、研究生导师获得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获奖情况等。结果华北A眼科医院研究生导师数量在7家... 目的调查华北A眼科医院研究生导师队伍及研究生教育现状。方法以2018—2022年7家眼科医院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研究生导师的类型与分布情况、研究生导师获得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获奖情况等。结果华北A眼科医院研究生导师数量在7家医院中并列第5,但博士生导师数量居于末位。华北A眼科医院仅有5个学科拥有博士生导师。华北A眼科医院近5年SCI论文发文数量在7家医院中排名第6,仅为排名第1的华南A眼科机构的近1/6。结论华北A眼科医院研究生导师队伍及研究生教育质量有待提高,需要积极采用现代管理的系统和模式,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 研究生教育 导师数量 导师学术水平 导师专业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清蛋白阳性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与视觉发育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诗巧 郝瑞 张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大脑的复杂功能有赖于其内在神经元及神经网络系统的相互作用,而谷氨酸能投射神经元和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生后视觉系统的发育存在“关键期”,此时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从而影响视觉可塑性。视觉环境的变化... 大脑的复杂功能有赖于其内在神经元及神经网络系统的相互作用,而谷氨酸能投射神经元和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生后视觉系统的发育存在“关键期”,此时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从而影响视觉可塑性。视觉环境的变化会使视皮层之间的神经联系和突触结构发生适应性调整,细胞外基质中的神经周围网在这个过程中被证实发挥重要作用,而其主要包裹的小清蛋白阳性抑制性中间神经元(PV^(+)INs)亦参与了视觉发育关键期可塑性调控。PV^(+)INs为一类表达小清蛋白的中间神经元,存在于大脑各部分。尤其近年来研究发现,特异性调控这类神经元不仅解释了弱视、抑郁症以及自闭症等疾病的潜在治疗机制,还为这些疾病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法。现对PV^(+)INs从起源到视觉发育关键期结束过程中各类调控因素,以及其参与视觉发育可塑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视皮质可塑性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蛋白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视皮层 可塑性 关键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与临床体征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魏树瑾 赵金荣 +4 位作者 张远龙 褚文娟 沈丹 黄薇伊 田璐 《山东医药》 2025年第3期111-115,共5页
目的分析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主观症状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OSDI)与临床体征的关系。方法选择MGD患者42例(84只眼),均进行OSDI问卷调查(包含眼部症状、视觉功能和环境触发因素3个小节),同时检查临床体征[睑板腺分泌物排出能力评分... 目的分析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主观症状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OSDI)与临床体征的关系。方法选择MGD患者42例(84只眼),均进行OSDI问卷调查(包含眼部症状、视觉功能和环境触发因素3个小节),同时检查临床体征[睑板腺分泌物排出能力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睑板腺缺失情况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分析OSDI及其各小节评分与临床体征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GD患者(84只眼)的OSDI评分(35.86±10.48)分,其中眼部症状评分6.00(4.00,8.00)分、视觉功能评分4.00(2.00,6.00)分、环境触发因素评分4.00(3.00,6.00)分;睑板腺分泌物排出能力评分(11.17±2.75)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2.57±1.10)分,睑板腺缺失情况评分(2.52±0.94)分,BUT(6.62±4.31)s,FL评分0.00(0.00,2.00)分。MGD患者(84只眼)OSDI评分与睑板腺分泌物排出能力评分、FL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78、0.305,P均<0.05),与BUT呈负相关关系(r=–0.237,P<0.05);眼部症状评分与睑板腺分泌物排出能力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睑板腺缺失情况评分、BUT、FL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视觉功能评分与睑板腺分泌物排出能力评分、FL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17、0.230,P均<0.05);环境触发因素评分与睑板腺分泌物排出能力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228,P<0.05),与BUT呈负相关关系(r=–0.253,P<0.05)。结论在MGD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结合OSDI评分及各小节评分等主观症状与睑板腺功能、泪膜稳定性及角膜健康状况等客观临床体征综合评估,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功能障碍 眼表疾病指数量表 泪膜破裂时间 角膜 睑板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青少年干眼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田璐 梁忠 +5 位作者 任娅丽 董玉成 王海玉 高博晨 李长蹊 魏树瑾 《山东医药》 2025年第5期41-46,共6页
目的调查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青少年干眼症(DED)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的临床防控措施提供支持。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12岁以上的中学生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信息、生活方式及眼... 目的调查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青少年干眼症(DED)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的临床防控措施提供支持。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12岁以上的中学生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信息、生活方式及眼部健康状况资料,根据《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制定的DED诊断标准最终明确调查对象是否发生DED。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调查对象DE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调查对象1039例,其中DED 227例、非DED 812例。DED患者与非DED者的性别、年龄、屈光不正、户外活动时间、睡眠时间、眼部外伤史、过敏性结膜炎或鼻炎史及近半年眼部用药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屈光不正(OR=3.486,P<0.05)和眼部外伤史(OR=3.238,P<0.05)是DE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甘南地区青少年DED的患病率较高。屈光不正和眼部外伤史是甘南地区青少年DE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屈光不正 眼部外伤 流行病学 青少年 甘南藏族自治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惟 陈松 +6 位作者 王继明 段红涛 孔佳慧 王月欣 董蒙 毕雪 宋建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4期365-370,共6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UC-MSC)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和鉴定以及向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神经损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足月妊娠剖宫产健康胎儿的脐带,剔除动静脉后采用贴... 目的研究人脐带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UC-MSC)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和鉴定以及向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神经损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足月妊娠剖宫产健康胎儿的脐带,剔除动静脉后采用贴壁法分离得到UC-MSC,选用20%FBS血清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经传代培养、流式细胞检测后,用神经分化培养基诱导UC-MSC分别向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分化,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以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UC-MSC呈贴壁生长,倒置显微镜可见细胞呈形态相对均一的梭形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生长或旋涡状生长。流式细胞检测表明这些细胞表达CD105(SH2)、CD73(SH3)及CD90等MSC标志物;不表达CD34、CD45、CD11b和CD19。经神经干细胞分化诱导后,细胞开始聚集形成大小不等的细胞簇形成悬浮的细胞团;RT-PCR及免疫荧光检测表明,其NSE和Neuro D1阳性细胞分别达(87.3±14.7)%、(72.6±11.8)%。经神经元细胞分化诱导后,细胞呈神经元样的突起,细胞胞体饱满、折光性明显变强;RT-PCR及免疫荧光检测表明,其MAP2和NF-M阳性细胞分别达(43.1±10.3)%、(69.4±19.5)%。结论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UC-MSC能向神经细胞分化,可能作为DR神经损伤的细胞移植治疗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神经元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客观视觉质量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晶 尹双 +2 位作者 刘丽昆 赵帅 马忠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52-455,460,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的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患者的客观视觉质量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5例(136眼),...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的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患者的客观视觉质量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5例(136眼),其中,双焦点IOL组23例(34眼),景深延长型IOL组21例(33眼),三焦点IOL组17例(30眼),单焦点IOL组24例(39眼)。测量四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远、中、近视力及矫正远、中、近视力,并绘制四组患者IOL离焦曲线,同时问卷调查四组患者的视觉满意度及脱镜率。结果同一时间点,四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及术后矫正远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同一时间点,四组患者术后裸眼中视力、裸眼近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景深延长型IOL组和三焦点IOL组患者术后裸眼中视力均优于双焦点IOL组和单焦点IOL组(均为P<0.05),单焦点IOL组与双焦点、三焦点以及景深延长型IOL组患者术后裸眼近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景深延长型IOL组与双焦点和三焦点IOL组患者术后裸眼近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单焦点和景深延长型IOL组患者术后视觉干扰情况少于双焦点和三焦点IOL组,双焦点和三焦点IOL组患者术后眼部不适症状均少于单焦点和景深延长型IOL组,景深延长型IOL组患者术后眼部不适症状少于单焦点IOL组,双焦点、三焦点和景深延长型IOL组患者术后视力主观感受优于、配戴老视眼镜情况均少于单焦点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植入双焦点、三焦点、景深延长型IOL均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的全程视力,植入三焦点IOL和双焦点IOL术后部分患者存在轻度视觉不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期儿童眼科局麻手术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沈丹 褚文娟 +1 位作者 黄薇伊 史宝欣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3-47,共5页
目的调查学龄期儿童眼科局麻手术术前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天津市某眼科医院首次行眼科手术的140例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Wong-... 目的调查学龄期儿童眼科局麻手术术前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天津市某眼科医院首次行眼科手术的140例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中文版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学龄期患儿术前焦虑评分平均为(34.57±8.20)分,得分范围23.33~58.33分,术前焦虑发生率为57.9%。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既往麻醉经历、术前操作性疼痛Wong-Baker评分、家长特质焦虑评分是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学龄期患儿眼科局麻手术术前焦虑发生率较高,低学龄、操作性疼痛感较高、没有或既往痛苦麻醉经历的患儿更容易出现术前焦虑,其家长的高焦虑特质也会影响患儿术前焦虑心理,应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以改善患儿心理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焦虑 学龄期儿童 眼科手术 局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初级视皮层神经元视觉训练相关的方位调制特性可塑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芳 史学锋 +4 位作者 许丽敏 张腾月 王嘉星 宁玉贤 赵堪兴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1-604,共4页
目的方位调制特性是V1区神经元最显著的特性之一,方位调制特性的发育具有视觉经验依赖的可塑性,本研究旨在定量测定和分析关键期后期幼猫V1区神经元由配对光栅视觉训练诱发的方位调制特性的可塑性变化。方法 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技术,... 目的方位调制特性是V1区神经元最显著的特性之一,方位调制特性的发育具有视觉经验依赖的可塑性,本研究旨在定量测定和分析关键期后期幼猫V1区神经元由配对光栅视觉训练诱发的方位调制特性的可塑性变化。方法 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技术,观察轻微麻醉和完全麻痹状态下3只幼猫初级视皮层V1区28个神经元的最优方位和方位选择指数(orientation selection index,OSI),采用非最优方位的高频配对光栅视觉训练13m in,观察训练后神经元最优方位偏移方向和偏移度大小,比较训练前后OSI的大小。结果 视觉训练后,最优方位在86%(24/28)的神经元中偏向训练刺激的方向(正偏离),在14%(4/28)的神经元中偏离训练刺激的方向(负偏离),平均偏移度为7.978°(SD=7.463°)。训练后OSI(0.199±0.096)较训练前OSI(0.159±0.07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9,P<0.05)。结论 在发育关键期后期幼猫的初级视皮层,神经元具有明显的方位调制特性,感受野内非最优方位参数的光栅训练,通过高频配对刺激诱发的短时程突触传递效能可塑性变化的方式介导了神经元的方位调制特性的修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视皮层 方位调制 光栅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皮层锥体神经细胞被动膜特性随视觉发育的变化
12
作者 王蕊 史学锋 +2 位作者 程文博 张腾月 赵堪兴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06-909,914,共5页
目的 研究Wistar大鼠初级视皮层第Ⅱ/Ⅲ层锥体神经元被动膜特性在视觉发育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出生后14~60 d的Wistar大鼠,采用正常饲养和完全黑暗饲养两种方式,将其按视觉发育的不同阶段各分为五组(P13-15组、P... 目的 研究Wistar大鼠初级视皮层第Ⅱ/Ⅲ层锥体神经元被动膜特性在视觉发育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出生后14~60 d的Wistar大鼠,采用正常饲养和完全黑暗饲养两种方式,将其按视觉发育的不同阶段各分为五组(P13-15组、P16-20组、P25-27组、P30-35组、P55-60组),在离体脑片上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视觉发育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饲养条件下神经元被动膜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 P13-15组与P25-27组在正常饲养条件下的时间常数分别为(28.79±6.68)ms、(21.51±4.64)ms,在暗饲养条件下分别为(38.71±6.04)ms、(19.13±7.35)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13-15组中暗饲养的时间常数明显大于正常饲养(28.79±6.6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25-27组中暗饲养与正常饲养的时间常数分别为(19.13±7.35)ms、(21.51±4.64)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饲养条件下,P13-15组与P16-20组的膜电阻分别为(131.03±40.78)MΩ、(100.47±22.94)M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P〈0.05),P30-35组与P55-60组的膜电阻分别为(82.38±20.43)MΩ、(66.25±18.93)M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时间常数和膜电阻具有正相关关系(r=0.275,P〈0.05)。结论 正常和暗饲养两种条件下,大鼠初级视皮层第Ⅱ/Ⅲ层锥体神经元的被动膜特性都具有随视觉发育而逐渐下降的趋势,受视觉经验的影响较小,进而推测年龄是影响被动膜特性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膜特性 时间常数 膜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视觉诱发电位(SVEP)对成年野生型C57BL/6J小鼠客观视力评估的可靠性
13
作者 田璐 郭雅图 +1 位作者 张伟 王玉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评价扫描视觉诱发电位(sweep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VEP)对成年野生型C57BL/6J小鼠客观视力评估的可靠性。方法选取6只鼠龄32~33 d的正常野生型C57BL/6J小鼠,雌雄不限,麻醉小鼠将记录电极(2 mm直径的钨电极)放置在λ缝旁3 mm的... 目的评价扫描视觉诱发电位(sweep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VEP)对成年野生型C57BL/6J小鼠客观视力评估的可靠性。方法选取6只鼠龄32~33 d的正常野生型C57BL/6J小鼠,雌雄不限,麻醉小鼠将记录电极(2 mm直径的钨电极)放置在λ缝旁3 mm的左皮质(受刺激右眼的对侧),深度为皮层下400μm,额部的针状电极作为参考电极,尾部的针状电极作为接地电极,记录过程中遮盖左眼(未受刺激眼),屏幕放置在小鼠眼前20 cm处,视野范围为100°(水平)×82°(垂直),平均亮度为25 cd·m^(-2);采用垂直方向的正弦波光栅刺激,刺激对比度为100%,包括11个空间频率,时间频率为1 Hz;整个扫描过程需要12 s(11 s空间频率+1 s预适应),数据的误差值稳定后取其平均值。分别记录左右眼对应的视皮层VEP波形。不同刺激频率给予20次刺激,每眼重复测量3~4次,取其平均值,左右眼交替试验。以空间频率对数作为x轴,经离散傅里叶分析所得反应振幅为y轴建立坐标系,选取临近噪点的4个有效测定点行线性回归,回归曲线外推法至振幅为0处的空间频率即为推断的客观视力。结果空间频率为0.05 c·deg^(-1)时,SVEP提示N100波振幅达到峰值。随着逐步增加刺激空间频率,SVEP振幅降低﹑潜伏期延迟,空间频率为0.65 c·deg^(-1)时视皮层电反应几乎无法与噪点区分;6只小鼠右眼空间频率视力为(0.56±0.04)c·deg^(-1),左眼为(0.50±0.04)c·deg^(-1),两眼空间频率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眼空间频率视力为(0.53±0.03)c·deg^(-1)。结论可以使用SVEP评估小鼠客观视力,此方法与行为方法测得的视力相近,但SVEP评估小鼠视力结果更为客观精确,所需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频率视力 视觉皮层 扫描视觉诱发电位 图形视觉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中度干眼症患者双通道技术检测获取的视觉质量参数变化 被引量:16
14
作者 孙龙格 马忠旭 马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轻中度干眼症患者双通道技术检测获取的视觉质量参数变化,探讨其视觉质量是否受影响。方法选择轻度干眼症患者31例(轻度组)和中度干眼症患者25例(中度组),并将正常人(24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基于双通道技术的OQAS-Ⅱ系统检测3组... 目的观察轻中度干眼症患者双通道技术检测获取的视觉质量参数变化,探讨其视觉质量是否受影响。方法选择轻度干眼症患者31例(轻度组)和中度干眼症患者25例(中度组),并将正常人(24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基于双通道技术的OQAS-Ⅱ系统检测3组受试者自然状态下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SR)、客观散射指数(OSI)视觉质量参数,同时检测3组受试者在15 s不眨眼过程中的OSI动态变化,获取此动态过程OSI均值及标准差(SD-OSI)。比较3组MTF cut off、SR、OSI、OSI均值和SD-OSI,并分析各组OSI与MTF cut off、SR、年龄的相关性,OSI均值与年龄、无表麻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的相关性。结果中度组MTF cut off、SR较轻度组、对照组低(P均<0.05)。轻度组、中度组OSI、OSI均值、SD-OSI较对照组高,且中度组OSI均值、SD-OSI较轻度组高(P均<0.05)。3组OSI与MTF cut off、SR均呈负相关,对照组的OSI、OSI均值与年龄呈正相关,但在轻度组、中度组无相关性。3组OSI均值与BUT及SchirmerⅠ均无相关性。结论双通道技术检测发现干眼症患者视觉质量参数发生变化,其视觉质量受到影响,且中度较轻度干眼症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泪膜 散射 视觉质量 像差 双通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SMILE术后视觉质量与光学调制传递函数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旭 王雁 +1 位作者 徐路路 王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34-837,共4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光学调制度传递函数(MTF)特点,并探究术后裸眼视力(UCVA)、对比敏感度功能(CSF)与MTF的关系。方法:横断面选取2015-06/11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SMILE手术矫正近视患者34例68眼,术后...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光学调制度传递函数(MTF)特点,并探究术后裸眼视力(UCVA)、对比敏感度功能(CSF)与MTF的关系。方法:横断面选取2015-06/11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SMILE手术矫正近视患者34例68眼,术后眼部情况稳定3mo以上且术后残余屈光度均小于±0.50D。在明视觉下,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测量UCVA,用CSV-1000E测量CSF。用WaveScan测量全眼的波前像差,经Matlab编程,将像差进行公式转换成MTF,取3、6、12、18c/d四频区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在3、6、12、18c/d频区,CSF值分别为:63.19±3.18、110.25±5.22、57.65±3.76、16.15±1.04;MTF值分别为:0.80±0.02、0.56±0.03、0.30±0.02、0.19±0.02。在6、12、18c/d频区,UCVA与CSF具有相关性(r=0.548、0.337、0.324,P<0.01、=0.005、0.007);而在18c/d频区,CSF与MTF具有相关性(r=0.241,P=0.048)。结论:SMILE手术矫正后光学质量(MTF)的变化规律不同于视觉质量的变化规律,不同于视力和对比敏感度,虽然屈光系统发生像差等变化,但最终手术对全眼CSF无影响,说明视神经大脑通路对视觉质量具有补偿作用。计算MTF对评价手术后光学质量的判断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近视 对比敏感度 调制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HMGB1在常见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永莹 李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3-817,共5页
高迁移率蛋白家族(high mobility group box,HMGB)因其在电泳中的高迁移率而得名,其中对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的研究最为深入。研究表明,胞外HMGB1作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高迁移率蛋白家族(high mobility group box,HMGB)因其在电泳中的高迁移率而得名,其中对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的研究最为深入。研究表明,胞外HMGB1作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参与多种常见眼部疾病——干眼、角膜病、青光眼、葡萄膜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组织损伤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对疾病的愈合产生负性影响。沉默胞外HMGB1的功能有望成为这些眼科疾病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就胞外HMGB1在常见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 炎症反应 免疫学 D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芯片在眼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樊倩 王雁 +4 位作者 段学欣 薛茜男 游睿 杨文拓 杨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78-981,共4页
器官芯片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兴前沿科学,它利用微流控技术构建以模拟人体组织和器官功能为目标的集成微系统,可以为药物筛选和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估以及其他多种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更接近人体真实生理和病理条件的低成本研究模型。器... 器官芯片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兴前沿科学,它利用微流控技术构建以模拟人体组织和器官功能为目标的集成微系统,可以为药物筛选和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估以及其他多种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更接近人体真实生理和病理条件的低成本研究模型。器官芯片不仅可以模拟人体目标器官的三维微环境,而且具备样品消耗少、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多功能集成、精度高、自动化和便携等优点,拥有简化采集标本及诊断流程,助力提高医疗效果的巨大潜力。目前,微流控器官芯片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心脏、肾脏、肝脏、肺脏以及血管等全身多个器官组织相关芯片产品陆续研发成功。眼科领域的器官芯片研究目前集中在角膜相关疾病、视网膜及脉络膜疾病等。本文就器官芯片在眼科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芯片 眼科 微流控技术 微生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后早期双眼形觉剥夺对大鼠视觉传导通路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崔欣 汤欣 史学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双眼形觉剥夺对大鼠视觉传导通路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50只8 d龄健康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双眼形觉剥夺组与正常对照组。两组均在正常光照环境下饲养(12 h白天/黑夜交替环境),于视觉发育关键期后期(生...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双眼形觉剥夺对大鼠视觉传导通路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50只8 d龄健康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双眼形觉剥夺组与正常对照组。两组均在正常光照环境下饲养(12 h白天/黑夜交替环境),于视觉发育关键期后期(生后38-44 d)利用眼电生理诊断系统观察比较两组大鼠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中P100波潜时及振幅的差异,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两组大鼠视皮层单个神经元固有膜特性值的差异。结果双眼形觉剥夺组PVEP中P100波的潜时值为(95.67±14.67)ms,与正常对照组的(83.66±10.82)ms相比明显延长(P=0.002);双眼形觉剥夺组PVEP中P100的振幅为(3.02±1.02)μ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7.42±1.65)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双眼形觉剥夺组与正常对照组视皮层神经元细胞的膜电容分别为(50.01±15.86)pF和(45.18±19.09)pF,膜电阻分别为(58.85±14.15)MΩ和(55.84±12.03)MΩ,时间常数值分别为(43.60±12.09)ms和(37.52±10.84)ms,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生后早期双眼形觉刺激不足对视觉传导通路信号传递有延迟作用,但对视皮层单个神经元细胞的固有电生理学特性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双眼形觉剥夺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固有膜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嵴发育异常相关眼病
19
作者 李晶 马忠旭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神经嵴是一个动态的胚胎干细胞群体,在眼部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神经嵴与周围的神经外胚层、表面外胚层和中胚层相互作用,发育成眼球及其附属器的多种组织结构,包括角膜基质及内皮、小梁网、虹膜基质、睫状肌、玻璃体和脉络膜血管、M... 神经嵴是一个动态的胚胎干细胞群体,在眼部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神经嵴与周围的神经外胚层、表面外胚层和中胚层相互作用,发育成眼球及其附属器的多种组织结构,包括角膜基质及内皮、小梁网、虹膜基质、睫状肌、玻璃体和脉络膜血管、Müller细胞等。眼部神经嵴细胞迁移和发育异常会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眼部疾病,包括影响眼前段的疾病,如Axenfeld-Rieger综合征、Peters异常、无虹膜、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和指甲-髌骨综合征,以及影响眼后段的缺陷性疾病,如CHARGE综合征和鳃-眼-面综合征,此外还有一些罕见的神经嵴疾病的眼部异常,如Waardenburg综合征、Treacher-Collins综合征和Char综合征等。在这里我们将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的眼部相关疾病做一综述,探讨与神经嵴迁移和发育相关的基因,以及这些基因的突变和缺陷如何导致眼部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嵴 神经嵴发育异常相关眼病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ZKY001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上皮缺损的疗效
20
作者 高华 祝磊 +10 位作者 徐建江 陶黎明 董燕玲 陈陆霞 晋秀明 李贵刚 吴护平 赵平 陈蔚 李小羿 史伟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888-1894,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ZKY001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上皮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期临床研究。选取2022-03-15/11-14全国12家三甲医院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患者,采用区组随机...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ZKY001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上皮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Ⅱ期临床研究。选取2022-03-15/11-14全国12家三甲医院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的方法按照1∶1∶1比例将患者178例178眼随机分为三组:安慰剂组(给予ZKY001模拟滴眼液治疗)60例60眼,0.002%ZKY001滴眼液组59例59眼,0.004%ZKY001滴眼液组59例59眼。各组患者接受研究药物每次1滴,每天4次,使用4 d。观察各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角膜上皮缺损面积较基线改善百分比,角膜上皮缺损区首次完全愈合时间,角膜上皮缺损首次愈合人数,眼部不适(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等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变化。结果:三组患者角膜上皮缺损首次愈合时间、在不同的随访点三组角膜上皮缺损面积较基线改善百分比、首次愈合人数百分比均无差异(均P>0.05)。但从数值上看,0.002%ZKY001组(67.87±21.688 h)、0.004%ZKY001组(61.48±22.091 h)角膜上皮缺损首次愈合时间较安慰剂组短(68.85±20.851 h)。在D1上午,0.004%ZKY001滴眼液组的角膜缺损面积较基线改善的百分比与安慰剂组的数值差值达到最大,且在后续的随访点保持着数值差值的优势。试验组在不同随访点的角膜上皮缺损区首次愈合人数较安慰剂组多。眼部不适改善方面:试验组较安慰剂组的VAS评分总分值降低多,以异物感评分、疼痛感评分降低为主,在D3时0.004%ZKY001滴眼液组对异物感的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7)。安全性方面: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低(9.0%),且三组间相似。结论: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使用ZKY001滴眼液可改善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改善术后因角膜上皮缺损引起的不适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切除术 ZKY001滴眼液 角膜上皮的缺损修复 缓解不适 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