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崔雪皓 李筱荣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34-638,共5页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常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功能、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RB的诊断与治疗取得许多新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RB患儿的保眼率及生存率。除了传统的影像学、眼科特检等检查外,...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常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功能、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RB的诊断与治疗取得许多新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RB患儿的保眼率及生存率。除了传统的影像学、眼科特检等检查外,基因诊断近些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开展。本文将重点对RB的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诊断 基因治疗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视野生物反馈训练在黄斑疾病低视力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宋福艳 王少蕊 +2 位作者 胡立影 王林妮 李志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2-826,共5页
临床工作中,很多黄斑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Stargardt病在晚期因新生血管纤维瘢痕化或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受损形成中心暗点,从而出现视力下降、固视不稳定甚至旁中心注视,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心理带来很大困扰。长... 临床工作中,很多黄斑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Stargardt病在晚期因新生血管纤维瘢痕化或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受损形成中心暗点,从而出现视力下降、固视不稳定甚至旁中心注视,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心理带来很大困扰。长期以来,我们对该类患者的康复治疗手段有限,但近年来有不少文献指出,基于微视野计的生物反馈训练有望通过实现大脑皮层可塑性增强神经感觉适应能力,较大程度的利用残余视网膜功能来帮助那些伴中心暗点的低视力人群巩固或建立稳定的中心或旁中心注视,进而提高视力、阅读速度等视功能。为增进对该康复治疗手段的认识,本文将主要从微视野生物反馈训练(microperimetric biofeedback training,MBFT)机制及方案、优选视网膜位点的选择、在黄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前景展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视野计 生物反馈训练 优选视网膜位点 黄斑疾病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氧化应激环境中α-Klotho对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串扰的影响
3
作者 李青博 王佩玉 +2 位作者 胡立影 李筱荣 邵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20-1026,共7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氧化应激环境中过表达α-Klotho(KL)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生、迁移、管腔形成以及紧密连接的影响。方法:将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4-羟壬二酸酯(4HNE)组、4HNE+KL组,... 目的:探讨糖尿病氧化应激环境中过表达α-Klotho(KL)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生、迁移、管腔形成以及紧密连接的影响。方法:将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4-羟壬二酸酯(4HNE)组、4HNE+KL组,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RAW264.7细胞F4/80的表达。制备3组细胞的条件培养基用于培养HUVECs,分为M-NC组、M-4HNE组和M-4HNE+KL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迁移,采用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管腔形成,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闭合蛋白5(Claudin 5)、咬合蛋白(Occludin)、带状闭合蛋白1(ZO 1)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4HNE组RAW264.7细胞F4/80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而4HNE+KL组F4/80荧光强度较4HNE组明显减弱(均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M-NC组,M-4HNE组HUVECs增生显著增加,而M-4HNE+KL组HUVECs增生较M-4HNE组显著下降(均P<0.01)。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M-NC组,M-4HNE组HUVECs迁移显著增强,而M-4HNE+KL组HUVECs迁移较M-4HNE组显著减弱(均P<0.01)。管腔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M-NC组,M-4HNE组HUVECs管腔数显著增加,而M-4HNE+KL组管腔数较M-4HNE组显著下降(均P<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M-NC组,M-4HNE组HUVECs中Claudin 5、Occludin、ZO 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而M-4HNE+KL组Claudin 5、Occludin、ZO 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M-4HNE组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KL通过改变糖尿病氧化应激环境中巨噬细胞激活状态抑制了HUVECs的增生、迁移、管腔形成,并增强了HUVECs的紧密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巨噬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增生 迁移 管腔形成 紧密连接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鼩细菌性角膜炎感染模型的建立及IL-17在模型中的表达
4
作者 王岚 李妍 +2 位作者 孙子雯 李玉婷 胡竹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建立树鼩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感染模型,并观察IL-17在模型中的表达,初步探讨IL-17在树鼩细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接触镜辅助的角膜划痕法建立树鼩细菌性角膜炎模型。在进行接种后第1、4、7、14d使用前段... 目的:建立树鼩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感染模型,并观察IL-17在模型中的表达,初步探讨IL-17在树鼩细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接触镜辅助的角膜划痕法建立树鼩细菌性角膜炎模型。在进行接种后第1、4、7、14d使用前段照相、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对模型感染症状进行评估,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在相应时间点进行取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树鼩角膜组织中IL-17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IL-1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树鼩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模型造模成功率为96%、100%,树鼩细菌性角膜炎临床表现、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和组织病理改变规律相吻合。IL-17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在树鼩角膜中与角膜炎症的严重情况一致。结论:采用接触镜辅助的角膜划痕法可成功建立更接近人细菌性角膜炎自然感染病程的树鼩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IL-17参与树鼩细菌性角膜炎发生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树鼩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正确运用t检验——t检验的基本概念与前提条件 被引量:8
5
作者 高飞 刘媛媛 +1 位作者 李长平 胡良平 《四川精神卫生》 2020年第3期211-216,共6页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t检验的基本概念与前提条件(涉及实验设计和t分布两个方面)。t分布和t检验的适用场合包括:①估计符合某些条件时定量指标的参考值范围;②直线回归分析中个体因变量Y值的容许区间计算;③估计定量指标总体均数的置信区间...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t检验的基本概念与前提条件(涉及实验设计和t分布两个方面)。t分布和t检验的适用场合包括:①估计符合某些条件时定量指标的参考值范围;②直线回归分析中个体因变量Y值的容许区间计算;③估计定量指标总体均数的置信区间;④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包括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某些参数的假设检验;⑤定量资料均值的假设检验,此时,严格地说,t检验仅适用于以下三种实验设计类型,即单组设计、配对设计和成组设计。在实际运用中,应正确辨析定量资料所取自的实验设计类型并检查资料的参数检验条件;若属于其他情形(参见前述提及的多种场合),一般都应有相应的统计学理论为依据(即可以证明问题中涉及的统计量服从t分布),否则,就可能属于滥用或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本 T分布 T检验 假设检验 参数检验 区间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电脑验光仪对1138例中国儿童青少年屈光度测量的一致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金成成 杜蓓 +1 位作者 魏瑞华 张洪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09-1117,共9页
目的:比较两种电脑验光仪在近视筛查中对中国学龄期儿童屈光度测量的一致性。方法:应用拓普康RM-8900和天乐RM-9000电脑验光仪对从天津东丽区四所中小学分层抽样得到的6~16岁学生测定非睫状肌麻痹下的屈光度。运用Sperman相关分析和Blan... 目的:比较两种电脑验光仪在近视筛查中对中国学龄期儿童屈光度测量的一致性。方法:应用拓普康RM-8900和天乐RM-9000电脑验光仪对从天津东丽区四所中小学分层抽样得到的6~16岁学生测定非睫状肌麻痹下的屈光度。运用Sperma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法评价两种方法测量球镜度、柱镜度和等效球镜度的一致性,同时分析两种方法测量的散光轴向差异分布情况。结果:研究最终纳入1138例患者2276眼,平均年龄10.49±2.66岁。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天乐RM-9000测量的球镜度(r=0.958,P<0.0001)、柱镜度(r=0.769,P<0.0001)和等效球镜度(r=0.962,P<0.0001)均与拓普康RM-8900测量结果高度相关。Bland-Altman分析表明,天乐RM-9000测定的球镜度比拓普康RM-8900显著偏向远视(P<0.0001),平均差异为0.44 D(标准差:0.37;95%置信区间:-0.27,1.16),其中95%置信区间内最大球镜度差值的绝对值(1.13 D)超出临床误差可接受范围(-0.50^+0.75D);然而,两种方法测定的柱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平均差异为-0.01 D(标准差:0.31;95%置信区间:-0.62,0.61),其中95%置信区间内最大柱镜度差值的绝对值(0.62 D)在临床误差可接受范围(-0.50^+0.75D)内。两种仪器测定的柱镜轴向差异在20°以内的比例在柱镜度≤-0.25 D的散光眼中达到84.6%(1503/1777),而这一比例在柱镜度≤-0.75 D的散光眼(n=885)中升高至96.4%(853/885)。结论:天乐RM-9000电脑验光仪测量的球镜度相比于Topcon RM-8900结果显著偏向远视,两种仪器对于柱镜度及柱镜轴向的测量一致性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致性 电脑验光仪 屈光度 拓普康 天乐 筛查 中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超声乳化吸出术后非手术眼房水及血清中TNF-α、IL-1β表达变化与该眼角膜知觉敏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杨瑞波 于笛 +2 位作者 牟芃玥 刘雪梅 赵少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01-80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术后不同时间点兔非手术眼房水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变化与该眼角膜知觉敏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白兔...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术后不同时间点兔非手术眼房水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变化与该眼角膜知觉敏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白兔分为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实验组25只,空白对照组15只。实验组:一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根据术后取材时间分为术后1 d、3 d、7 d、14 d、21 d共5组,每组5只动物。空白对照组:按照对应取材时间也分为5组,每组3只动物。术后观察并记录各组兔双眼的结膜充血、角膜混浊及前房炎症反应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兔血清TNF-αmRNA和IL-1β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房水中TNF-α、IL-1β蛋白浓度,角膜知觉计测量角膜知觉敏感度。结果实验组非手术眼与空白对照组双眼在不同时间点,结膜充血、角膜混浊及前房炎症反应级别均为0级。术后1 d、3 d、7 d、14 d,实验组兔血清TNF-αmRNA和IL-1βmRNA表达水平均较基线值升高,术后7 d达高峰(TNF-αmRNA相对表达量为14.95±0.89,IL-1βmRNA相对表达量为7.56±0.46),之后逐渐下降,术后21 d降至术前水平。实验组各相邻取材时间点两两比较,血清TNF-αmRNA和IL-1β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3 d、7 d、14 d,非手术眼房水TNF-α和IL-1β蛋白浓度均较基线值升高,其中峰值出现于术后7 d[TNF-α蛋白浓度为(162.34±5.71)ng·L^-1,IL-1β蛋白浓度为(16.68±0.74)ng·L^-1],之后逐渐下降,术后21 d降至术前水平。实验组相邻取材时间点两两比较,非手术眼房水TNF-α和IL-1β蛋白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3 d、7 d、14 d,非手术眼角膜知觉敏感度较基线值升高,于术后7 d角膜知觉敏感度最高;之后角膜知觉敏感度逐渐下降,术后21 d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实验组非手术眼相邻时间点两两比较,角膜知觉敏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实验兔第一眼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早期,非手术眼角膜知觉敏感度升高,该变化可能与该眼房水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表达的动态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知觉敏感度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腺腺样囊性癌的分期及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简天明 孙丰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87-1191,共5页
泪腺腺样囊性癌是泪腺最常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多种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应用,泪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模式发生较大转变。一方面,临床分期逐步完善,以新的分期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得到规范化应用;另一方面,... 泪腺腺样囊性癌是泪腺最常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多种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应用,泪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模式发生较大转变。一方面,临床分期逐步完善,以新的分期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得到规范化应用;另一方面,在质子放疗、中子放疗、经动脉细胞减容化疗等新辅助治疗的支持下,保眼手术逐渐增多,局部复发率和转移率逐渐降低,无病生存期获得延长,但还需要长期观察。本文就近年来国际上泪腺腺样囊性癌相关方面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腺样囊性癌 分期 手术 质子放疗 经动脉细胞减容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活方式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胡立影 李志清 +4 位作者 高飞 于荣国 王林妮 邢东军 李筱荣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评估和分析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发病的生活方式。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9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PCV患者113例(113眼)作为PCV组,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行老年性... 目的评估和分析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发病的生活方式。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9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PCV患者113例(113眼)作为PCV组,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行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及陪同家属8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详细病史,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电子产品使用频率、是否进行有氧运动、生活态度是否积极、夫妻关系是否和谐及精神是否压抑等生活方式。使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PCV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CV组和对照组间吸烟史、是否进行有氧运动、生活态度是否积极、夫妻关系是否和谐及精神是否压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中,PCV组和对照组间吸烟史、是否进行有氧运动及生活态度是否积极仍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吸烟、不进行有氧运动及生活态度不积极是PCV的潜在危险因素,戒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及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助于降低PCV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屈光状态儿童应用盐酸环喷托酯滴眼后1 h内等效球镜度与瞳孔直径达到稳定所需时间及变化幅度的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成成 裴茹霞 +6 位作者 杜蓓 王希莲 刘桂华 金楠 韩丁 刘琳 魏瑞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46-95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屈光状态儿童应用盐酸环喷托酯(cyclopentolate hydrochloride,CH)滴眼后1 h内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与瞳孔直径(pupil diameter,PD)达到稳定所需时间及变化幅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9月首次于天... 目的探讨不同屈光状态儿童应用盐酸环喷托酯(cyclopentolate hydrochloride,CH)滴眼后1 h内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与瞳孔直径(pupil diameter,PD)达到稳定所需时间及变化幅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9月首次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视光门诊就诊,拟诊断为屈光不正,需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的患儿56例100眼。根据末次测量的SE将患儿分为3组:(1)近视组(40眼):SE<-0.50 D;(2)正视组(29眼):-0.50 D≤SE≤+0.50 D;(3)远视组(31眼):SE>+0.50 D。在第一滴CH滴眼前和滴眼后1 h内,由同一名研究人员分别应用自动电脑验光仪(精度0.13 D)和红外瞳孔计(精度0.01 mm)监测SE和PD的动态变化,每5 min监测1次,共计13次。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确定不同屈光状态组SE与PD达到稳定所需时间;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屈光状态组SE和PD变化幅度差异;通过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寻找SE及PD变化幅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近视组在第一滴CH滴眼30 min之后(包括30 min),SE峰值与各观察时间点SE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差值均不超过0.04 D;正视组在第一滴CH滴眼30 min之后(包括30 min),SE峰值与各观察时间点SE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差值均不超过0.13 D;远视组在第一滴CH滴眼35 min之后(包括35 min),SE峰值与各观察时间点SE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差值均不超过0.07 D。总体上,95眼(95%)在第一滴CH滴眼后1 h内SE峰值与SE在第一滴CH滴眼后35 min时的测量值之间差异不超过0.25 D。近视组在第一滴CH滴眼后55 min内(包括55 min),PD峰值与各观察时间点PD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在55 min时差异(0.07 mm)无临床意义;正视组在第一滴CH滴眼后55 min内(包括55 min),PD峰值与各观察时间点PD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在55 min时差异(0.05 mm)无临床意义;远视组在第一滴CH滴眼后55 min内(包括55 min),PD峰值与各观察时间点PD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在55 min时差异(0.06 mm)无临床意义。总体上,86眼(86%)在第一滴CH滴眼后1 h内PD峰值与PD在第一滴CH滴眼后55 min时的测量值之间差异不超过0.10 mm。Pearson双变量线性相关分析显示,SE变化幅度与眼轴长度(r=-0.445,P<0.001)、年龄(r=-0.225,P=0.024)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末次SE(r=0.543,P<0.001)、初始SE(r=0.297,P=0.003)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性别(r=0.113,P=0.262)、眼压(r=-0.142,P=0.158)均无相关性。PD变化幅度与初始PD(r=-0.583,P<0.001)呈显著负相关,与年龄(r=-0.008,P=0.933)、性别(r=0.005,P=0.957)、眼压(r=-0.139,P=0.167)、眼轴长度(r=-0.020,P=0.843)、末次PD(r=-0.003,P=0.979)均无相关性。本研究全程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H用于6~15岁儿童时,SE早于PD达到稳定。睫状肌麻痹验光无需等到瞳孔充分散大,可在第一滴CH滴眼35 min后进行。CH对于年龄小和远视的儿童睫状肌麻痹作用更强,对于初始瞳孔越小的儿童瞳孔散大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环喷托酯 等效球镜度 瞳孔直径 相关影响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