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科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作者 王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93-93,共1页
目的在眼病诊断及治疗中开展生物力学研究,为提高诊治的有效性、精准度,提供新的治疗理论与手段。方法采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和理论,在角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结果(1)通过拉伸、膨胀试验,获取人眼角膜基质不同子午... 目的在眼病诊断及治疗中开展生物力学研究,为提高诊治的有效性、精准度,提供新的治疗理论与手段。方法采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和理论,在角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结果(1)通过拉伸、膨胀试验,获取人眼角膜基质不同子午线的应力应变关系,利用GOH模型描述其生物力学行为,优化了软组织材料的本构方程;结合基质内胶原纤维卷曲度分布特性,建立了角膜胶原纤维卷曲本构模型,精确表征角膜超弹性力学行为。(2)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屈光手术后角膜形变及应力的变化,指导手术参数优化;量化生物力学对视觉质量的影响,为屈光术后光学并发症机制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视觉质量 胶原纤维 屈光手术 膨胀试验 应力应变关系 超弹性 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涉技术及眼科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孔怡淳 赵堪兴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0-374,共5页
RNA干涉(RNAi)是将细胞内引入与内源性mRNA编码区某段序列同源的双链RNA(dsRNA),使该mRNA发生特异性降解,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作为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的一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眼科相关领域的研究表明,RNAi对多种眼... RNA干涉(RNAi)是将细胞内引入与内源性mRNA编码区某段序列同源的双链RNA(dsRNA),使该mRNA发生特异性降解,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作为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的一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眼科相关领域的研究表明,RNAi对多种眼科疾病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包括眼科新生血管性疾病、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眼内肿瘤、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等.由于RNAi能够高效地、特异性地抑制体内特定基因的表达,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就RNAi干涉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以及在眼科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涉 RNA 小干涉 基因学 基因沉默 基因疗法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及术中2次应用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梁泽玉 陈松 +3 位作者 何广辉 王俊华 高翔 武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对比并分析术前1次、术前及术中2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intravitreal injection conbercept,IVC)辅助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术中及术... 目的对比并分析术前1次、术前及术中2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intravitreal injection conbercept,IVC)辅助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的不同。方法回顾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确定为严重PDR患者并需行PPV治疗的158例162眼纳入研究。依据IVC次数分为3组:A组为单纯PPV组48例50眼,B组为术前1次IVC组61例63眼,C组为术前及术中2次IVC组49例49眼。3组患眼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所有患眼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名术者完成,统计并分析3组患眼的PPV手术时间、术中严重出血率、术后玻璃体内积血(postoperative vitreous cavity haemorrhage,POVCH)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POVCH发生率、术后不同程度POVCH发生率、术后1个月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后1个月与3个月BCVA提高率。结果 B组、C组的PPV手术时间[(87. 85±12. 37) min、(88. 45±13. 66)min]及术中严重出血发生率(12. 70%、12. 24%)均低于A组[(91. 02±17. 90) min、34. 00%](F=24. 709,P <0. 05;χ~2=11. 330,P <0. 05); C组术后3个月内POVCH发生率及严重出血程度均低于A组、B组(均为P <0. 05); C组术后POVCH出血程度均轻于A组、B组,C组术后1个月BCVA均高于A组、B组,C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BCVA提高率分别高于A组及B组(χ~2=14. 038,P <0. 05;χ~2=11. 076,P <0. 05)。结论 PPV术前及术中2次IVC可有效降低PDR患者术后短期(1个月)内POVCH的发生率,减轻POVCH出血程度,改善PDR患者术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康柏西普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内积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田亚宾 马忠旭 +1 位作者 黄婉荣 马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对比植入非对称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SBL-3)与可调节型IOL(accommodating IOL,AIOL;Tetraflex HD)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在我院诊断为单纯性白内障,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 目的对比植入非对称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SBL-3)与可调节型IOL(accommodating IOL,AIOL;Tetraflex HD)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在我院诊断为单纯性白内障,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26例(38眼)为研究对象,其中植入SBL-3 MIOL者18眼为MIOL组,植入Tetraflex HD AIOL者20眼为AIOL组。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检查患者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近视力及远视力矫正下近视力,3个月时使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评估患者斯特列尔比率、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值及客观调节幅度。采用SPSS 18.0分析数据。结果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间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IOL组裸眼近视力及远视力矫正下近视力分别为(0.245±0.079)log MAR、(0.279±0.074)log MAR,均优于AIOL组的(0.303±0.094)log MAR和(0.339±0.077)log MA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时,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得MIOL组和AIOL组斯特列尔比率值分别为0.19±0.29和0.15±0.05,客观调节幅度分别为(2.72±0.49)D和(2.19±0.49)D,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非对称区域折射型MIOL与AIOL在视觉质量方面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 非对称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质量分析系统对不同材质和屈光指数的IOL植入眼视觉质量的评估 被引量:5
5
作者 魏荫娟 宋慧 汤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8-253,共6页
背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联合IOL植入术可降低由晶状体混浊引起的光线散射,但很多IOL植入后的患者主诉眩光或视物模糊。IOL的材质会影响IOL的屈光指数(RI)及光学区设计,从而影响IOL植入眼的散射光值。目的使用光学质量分析系统(O... 背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联合IOL植入术可降低由晶状体混浊引起的光线散射,但很多IOL植入后的患者主诉眩光或视物模糊。IOL的材质会影响IOL的屈光指数(RI)及光学区设计,从而影响IOL植入眼的散射光值。目的使用光学质量分析系统(OQAS)对不同材质和RI的IOL植入眼视觉质量进行评估。方法对2014年3—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因年龄相关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IOL植入术的65例95眼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眼中植入疏水性丙烯酸酯IOL(AR40e组)者32眼,植入疏水性丙烯酸酯IOL(SA60AT组)者30眼,植入亲水性丙烯酸酯IOL(620H组)者33眼。分析的视觉质量指标包括IOL植入眼的裸眼远视力(UCDVA,LogMAR)、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斯特尔比率(SR)、Profilewidth分别在50%和10%的点扩散函数(PSF)和对比度为100%、20%和9%的视力,对3种不同类型IOL植入眼的视觉质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R40e组、SA60AT组和620H组术眼术后1个月裸眼远视力(UCDVA)均≥0.3,且3个组间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LogMAR)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62,P=0.246)。AR40e组、SA60AT组和62014组术眼OSI分别为1.72±1.11、1.89±1.07和2.13±1.13,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8,P=0.045),AR40e组术眼OSI值均明显低于SA60AT组和620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术眼MTFcutoff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01,P=0.192)。AR40e组SR值明显高于SA60AT组和620H组,而50%PSF和10%PSF均明显低于SA60AT组和620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间术眼9%VA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6,P=0.038),其中AR40e组术眼9%VA明显好于SA60AT组和620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R40e组、SA60AT组和620H组术眼OSI与BCDVA间均呈明显负相关(r=-0.275,P=0.041;r=-0.287,P=0.042;r=-0.233,P=0.037)。结论OQAS可客观评估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IOL材质和RI的不同对于IOL植入眼视觉质量有较大影响,在低对比度的环境下影响更明显。疏水性且RI较低的IOL植入眼视觉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眼 眼内晶状体植入 丙烯酸树酯 疏水性和亲水性 散射光 对比敏感度 视力 眼屈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及其视神经损害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尹则琳(综述) 郑日忠(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8-302,共5页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进行性丧失、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病理性眼压增高和眼内血液循环障碍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谷氨酸毒性、一氧化氮(NO)增加和氧化应激等,近年来发现免...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进行性丧失、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病理性眼压增高和眼内血液循环障碍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谷氨酸毒性、一氧化氮(NO)增加和氧化应激等,近年来发现免疫学因素也参与青光眼的发病及其视神经损害,主要的免疫学异常表现有热休克蛋白等自身抗体表达、眼内液及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一些炎性细胞因子的升高等。从体液免疫学、细胞免疫学和细胞因子表达等方面就青光眼及其视神经损害的免疫学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免疫学 自身抗体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视觉发育前关键期视皮层神经元反应特性与突触可塑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史学锋 赵堪兴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8-304,共7页
背景人类及哺乳动物的视觉发育主要是在生后关键期内完成的,但此期并非是哺乳动物接受视觉经验刺激的最早期。小鼠等哺乳动物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前还存在前关键期。目前,前关键期视皮层神经元的反应特性及突触可塑性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 背景人类及哺乳动物的视觉发育主要是在生后关键期内完成的,但此期并非是哺乳动物接受视觉经验刺激的最早期。小鼠等哺乳动物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前还存在前关键期。目前,前关键期视皮层神经元的反应特性及突触可塑性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目的探讨小鼠前关键期视皮层神经元的反应特性及突触可塑性特点。方法选择生后13~17d的C57BL/6J小鼠48只,分别采用在体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及离体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小鼠视皮层第Ⅳ层神经元的电生理反应。在体记录在小鼠麻醉下进行,在电流钳模式下给予步阶电流刺激,测量其在体膜反应特性。给予最优刺激参数的移动光棒刺激,测量其视觉诱发反应特性。完成在体实验后行离体实验,分别测量神经元离体膜反应特性及白质-第Ⅳ层通路刺激条件下的诱发反应特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4个组,各组雌雄比例分配均匀。每组测定12个细胞,按照刺激频率的不同分别行低频刺激(LFS)和高频刺激[0波脉冲刺激(TBS)]模式训练,按照刺激时序的不同进行突触前一后(pre-post)模式和突触后-前(post—pre)模式训练,在-70mV电压钳制下分别记录训练前后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采用pClmap1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Matlab2008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体成功记录的细胞数为39个,离体记录48个。在体和离体条件下视皮层第Ⅳ层神经元稳态平均发放动作电位(AP)个数分别为1.01±0.03和1.01±0.05,AP阈值分别为(-40.2±3.2)mV和(-39.6+2.0)mV,阈电流水平分别为(126.7±17.4)pA和(129.6±17.5)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P数:t=0.512,P=0.610;AP阈值:t=-1.074,P=0.286;阈电流:t=-0.776,P=0.440)。在体最优视觉刺激条件下平均膜电位峰值幅度为(7.3±4.3)mV,鲜见AP;离体最强通路刺激条件下平均膜电位峰值反应幅度为(6.4±2.8)mV,未见AP,在体与离体记录的平均膜电位峰值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4,P=0.221)。离体条件下,LFS训练前后EPSCs幅度分别为(138.1±51.9)pA和(76.1±34.8)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7,P=0.001),而TBS训练前后EPSCs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6,P=0.466),pre—post训练前后EPSCs幅度分别为(122.4±62.2)pA和(78.55±46.7)pA,postpre训练前后分别为(131.9±48.0)pA和(74.35±30.7)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re—post:t=3.558,P=0.004;post—pre:t=4.283,P=0.001)。结论前关键期小鼠视皮层第Ⅳ层已完成神经回路的基本构建,但神经元的膜反应性以及突触连接仍未成熟。在低频或高频突触前后时序差异性输入条件下,突触功能受到抑制,而在高频输入条件下突触功能得到继续保持。前关键期小鼠视觉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不同于关键期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生长和发育 神经可塑性/生理 突触传递/生理 动作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近交系C57BL小鼠 膜片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人群人眼角膜基质生物力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薛超 王雁 +2 位作者 向尧齐 沈岷 吴迪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08-308,共1页
目的获取近视人群人眼角膜基质的生物力学特性,验证双眼生物力学对称性的假设,探索角膜基质各向异性的特性。方法对SMILE手术取出的角膜基质透镜进行单轴拉伸、蠕变和应力松弛试验。对来自同一个体双眼同一方向的基质透镜和同一个体双... 目的获取近视人群人眼角膜基质的生物力学特性,验证双眼生物力学对称性的假设,探索角膜基质各向异性的特性。方法对SMILE手术取出的角膜基质透镜进行单轴拉伸、蠕变和应力松弛试验。对来自同一个体双眼同一方向的基质透镜和同一个体双眼不同方向的基质透镜分别进行单轴拉伸,分析比较各自的差异。结果近视人群人眼角膜基质透镜低线性区切线模量(LSTM)为(1.32±0.48)MPa,高线性区切线模量(HSTM)为(51.26±8.23)MPa,断裂点应变为0.5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线模量 生物力学特性 应力松弛试验 单轴拉伸 断裂点 线性区 角膜基质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武斌 陈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0-663,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也是成人盲的主要原因之一。DR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激光治疗等不能从根本上治疗DR。近年研究发现应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DR进行细胞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MSCs具有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也是成人盲的主要原因之一。DR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激光治疗等不能从根本上治疗DR。近年研究发现应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DR进行细胞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MSCs具有再生潜能并在视网膜的修复中起作用,但移植后MSCs的生存能力及归巢能力差,降低了其治疗效率。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能促进MSCs的增生并抑制MSCs凋亡。本文就MSCs联合他汀类药物在DR治疗中的应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间充质干细胞 他汀类药物 细胞治疗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角膜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云 于莎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93-1096,共4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目前大量国内外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角膜缘干细胞,并对眼表损害的修复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总结骨髓间充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目前大量国内外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角膜缘干细胞,并对眼表损害的修复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角膜损伤修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角膜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ovue iVue OCT测量角膜厚度的可重复性及其与Pentacam、Visante OCT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苏小连 吴文静 王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40,共6页
背景 角膜厚度测量对角膜屈光手术和眼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Optovue iVue OCT是测量角膜厚度的新型频域OCT,了解其测量角膜厚度的可重复性及其与目前常用的Pentacam、Visante OCT的一致性,有助于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客观评价. 目的 评... 背景 角膜厚度测量对角膜屈光手术和眼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Optovue iVue OCT是测量角膜厚度的新型频域OCT,了解其测量角膜厚度的可重复性及其与目前常用的Pentacam、Visante OCT的一致性,有助于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客观评价. 目的 评价Optovue iVue OCT测量角膜厚度的可重复性,分析其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Visante OCT测量角膜厚度的一致性. 方法 选取45例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的右眼,分别用Optovue iVue OCT、Pentacam、Visante OCT对角膜最薄点、中央点和距角膜中央1 mm的3:00、6:00、9:00、12:00位进行厚度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Optovue iVue OCT 3次测量的可重复性进行分析,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分析Optovue iVue OCT与Pentacam、Visante OCT的一致性;对Optovue iVue OCT所测8个象限的平均角膜厚度进行分析. 结果 Optovue iVue OCT在6个点的3次角膜厚度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6),角膜最薄点、中央点、距角膜中央半径1 mm的3:00、6:00、9:00、12:00位ICC分别为99.92%、99.99%、99.96%、99.99%、99.99%和99.97%;Optovue iVue OCT、Visante OCT、Pentacam在6个点所测的角膜厚度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0.000、0.003、0.002、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Optovue iVue OCT所测6个点角膜厚度值比Pentacarm测量值平均低24.20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0.000、0.003、0.004、0.000),一致性检验差异较大.Optovue iVue OCT测量的角膜厚度与Visante OCT比较,除12:00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外,其余各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447、0.239、1.000、1.000),一致性较好.Pentacam所测角膜厚度值比Visante OCT测量值平均高14.01 μm,除中央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外,其余各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5、0.034、0.017、0.008),一致性较差.Optovue iVue OCT所测8个象限平均角膜厚度颞下象限最薄者23例,占51.11%,上方和鼻上象限最厚者各21例,分别占46.66%. 结论 Optovue iVue OCT测量角膜厚度重复性好,其测量值与Visante OCT一致性好,但与Pentacam测量角膜厚度一致性差异较大,互相替代使用时应慎重.Optovue iVue OCT所测各象限平均角膜厚度大多数颞下象限最薄,鼻上、上方象限较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测量 角膜厚度 近视 Optovue iVue OCT PENTACAM Visante 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手术模拟的眼眶3D打印模型和外科种植体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季中锟 赵云 +1 位作者 于莎莎 赵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2-666,共5页
目的设计并制作可用于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手术临床与教学的3D眼眶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在山东文登整骨医院眼科确诊的10例(10眼)眼眶下壁爆裂性骨折患者眼眶CT检查DICOM格式的原始CT数据。使用Mimics软件对二维CT图像依... 目的设计并制作可用于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手术临床与教学的3D眼眶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在山东文登整骨医院眼科确诊的10例(10眼)眼眶下壁爆裂性骨折患者眼眶CT检查DICOM格式的原始CT数据。使用Mimics软件对二维CT图像依次进行阈值选取、区域增长、处理模具、多层编辑修饰等过程,最终获得完整的眼眶爆裂性骨折3D模型,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患者的3D眼眶模型,测量各模型的具体大小,分别将模型与患者的眼眶解剖标志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由高年资眼眶外科医师对打印的眼眶爆裂性骨折模型和外科种植体模型进行模拟手术操作。结果共有10例眼眶下壁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男5例(5眼)、女5例(5眼)。3D模型和外科种植体模型成功设计并打印。全部男性组和女性组眼眶爆裂性骨折3D打印模型与CT测量的眼眶数据基本相吻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由高年资眼眶外科医师在模拟手术室手术环境下向住院医师示范眼眶骨折修复术手术操作,3D打印的眼眶爆裂性骨折模型可成功用于模拟手术操作和教学示范。结论 3D打印的眼眶爆裂性骨折模型能够真实还原患者眼眶损伤情况和眼眶解剖细节,为医师提供了立体直观的术前设计的模型,对了解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波及范围和手术教学模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骨折 3D打印 手术模拟 培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goA在视觉发育期正常猫和斜视性弱视猫视皮层21a区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珍 刘冰 +1 位作者 林锦镛 赵堪兴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8-232,共5页
背景视觉发育可塑性的分子机制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有助于对视觉发育期视功能的异常进行解释和防治,目前轴索生长抑制因子NogoA在视觉发育可塑性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目的观察正常发育猫和斜视性弱视猫视皮层21a区神经元NogoA的表... 背景视觉发育可塑性的分子机制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有助于对视觉发育期视功能的异常进行解释和防治,目前轴索生长抑制因子NogoA在视觉发育可塑性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目的观察正常发育猫和斜视性弱视猫视皮层21a区神经元NogoA的表达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斜视性弱视的发病机制。方法4周龄幼猫1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斜视性弱视组,每组8只。斜视性弱视组手术离断右眼外直肌制备成人工内斜视模型,与正常组在同等视觉环境下饲养1周后进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VEPP100波幅下降及隐含时延长确定为弱视模型制作成功。确定弱视形成后用断颈法处死实验猫,制备猫视皮质区21a区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2个组猫视皮层区的发育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正常组和斜视性弱视组视皮层21a区NogoA的表达并进行定量比较。结果斜视性弱视组猫P—VEPP。隐含时为(108.50±6.95)ms,右眼/左眼P100振幅比值为0.35±0.09,正常组为(98.10±7.07)ms,右眼/左眼P100振幅比值为0.83±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50,P=0.005;t=5.970,P=0.005)。2个组视皮质21a区苏木精-伊红染色表明斜视性弱视组视皮质神经元的数目无明显减少,但神经元细胞质突起变短或消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NogoA阳性细胞均存在于Ⅱ~Ⅵ层,呈棕黄色表达,位于神经元一侧。正常组视皮质21a区Ⅱ~Ⅵ层可见NogoA阳性染色细胞,斜视性弱视组Ⅱ/Ⅲ、Ⅳ、Ⅴ/-Ⅵ区NogoA表达的免疫阳性细胞密度分别为(387.37±2.01)、(354.58±1.85)、(289.68±1.81)个/mm2,明显高于正常组的(161.39±1.98)、(128.93±1.26)、(96.25±1.49)个/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0.400、-201.890、-164.740,P=0.000)。结论NogoA在调控视觉发育敏感期及其可塑性中可发挥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视皮质 免疫组织化学 Nog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损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于莎莎 赵云 汤欣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1-295,共5页
视神经损伤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常用的视神经损伤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和手术两大类。治疗视神经损伤的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血管舒张剂、神经营养因子、钙离子通道阻滞剂、N-甲基-D-天门冬氨酸... 视神经损伤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常用的视神经损伤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和手术两大类。治疗视神经损伤的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血管舒张剂、神经营养因子、钙离子通道阻滞剂、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Rho激动酶抑制剂以及抗氧化剂等。但传统激素和神经营养因子的疗效有限,为此,各国研究者仍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药物。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视神经损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法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近视和散光患者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的早期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28
15
作者 赵伟 王雁 +4 位作者 李华 窦瑞 张佳媚 李浏洋 危平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9-354,共6页
背景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已广泛用于屈光不正的矫正,但是关于SMILE对不同程度屈光不正,尤其对不同程度近视及散光矫正后的早期临床效果评估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和比较SMILE矫正低、中、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 背景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已广泛用于屈光不正的矫正,但是关于SMILE对不同程度屈光不正,尤其对不同程度近视及散光矫正后的早期临床效果评估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和比较SMILE矫正低、中、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早期稳定性及术眼角膜恢复特点。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5—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拟行SMILE手术的近视患者108例195眼。根据临床近视分类标准将患眼分为低度近视组(≤-3.00D)、中度近视组(〉-3.00~-6.00D)和高度近视组(〉-6.00D),其中低度近视组39例57眼,中度近视组38例76眼,高度近视组31例62眼,所有术眼均接受SMILE手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行裸眼视力(UCVA)(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屈光度、眼压、眼前节和角膜地形图检查,比较各组间术眼的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等效球镜度(SE)、可预测性和稳定性。结果术后3个月时,低、中、高度近视组术眼UCVA(LogMAR)〈0.1者分别占100%、97.1%和92.8%;所有术眼术后BCVA均达到术前BCVA;低、中、高度近视组术眼残余SE分别为(-0.07±0.16)、(-0.05±0.20)和(-0.08±0.27)D;低、中、高度近视组术眼的残余SE在±0.5D间者分别占100%、98.7%和93.6%,所有术跟残余SE均在±1.0D内。低、中、高度近视组术眼实际矫正sE均随着术前预计矫正sE的增加而增加(r=0.942、0.959、0.957,均P〈0.001)。结论SMILE矫正低、中及高度近视均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早期稳定性。低度近视眼术后1周以内角膜创伤恢复时间较中度、高度近视眼略慢;少数高度近视眼在SMILE术后3个月表现出轻度屈光度回退,而中度近视眼SMILE矫正的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手术 角膜激光手术/方法 准分子激光/治疗用途 视力 安全性 可预测性 稳定性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眼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后角膜光学质量的客观评估 被引量:17
16
作者 徐路路 王雁 +4 位作者 吴雅楠 吴文静 李晓晶 窦瑞 张佳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5,共7页
背景目前评价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角膜光学质量的方法多基于单一的散射、衍射或像差因素,因此不能对角膜光学质量进行全面和客观评价,而调制传递函数(MTF)及斯特列尔比(SR)综合了上述多因素评价方法,是评... 背景目前评价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角膜光学质量的方法多基于单一的散射、衍射或像差因素,因此不能对角膜光学质量进行全面和客观评价,而调制传递函数(MTF)及斯特列尔比(SR)综合了上述多因素评价方法,是评估术后角膜光学质量方法学的研究方向。 目的利用角膜MTF及SR客观分析SMILE术后术眼在明视和暗视环境下(分别为3 mm和6 mm瞳孔直径)角膜光学质量的变化。 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和术眼手术前后自身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接受SMILE的患者32例63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记录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有效性指数(术后UCVA/术前BCVA);分别于上述时间点对术眼行电脑验光和综合验光仪验光,记录手术前后术眼屈光度变化;采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定3 mm和6 mm瞳孔直径下不同空间频率(10、20、30、40、50和60 c/d)角膜前表面MTF和SR值,并测定术眼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以评估术眼SMILE手术前后角膜光学质量变化。 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UCVA(LogMAR)≥0.8者分别为59、62和63眼,分别占93.65%、98.41%和100%,术眼上述时间点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104±0.128、1.126±0.145和1.158±0.208。术眼术后3个月等效球镜度和柱镜度均在正常范围。术眼术后各时间点3 mm瞳孔直径垂直及水平子午线各空间频率下MTF值较术前均明显增加,6 mm瞳孔直径下垂直子午线10、20、30和40 c/d空间频率MTF值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6 mm瞳孔直径下水平子午线各空间频率MTF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眼术后各时间点3 mm及6 mm瞳孔直径下的SR与术前相比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各时间点3 mm瞳孔直径下SR均大于相应的6 mm瞳孔直径下S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眼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3 mm及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前表面RMS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 mm瞳孔直径:F=1.348,P=0.184;6 mm瞳孔直径:F=1.990,P=0.137)。 结论SMILE手术可有效改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术后角膜光学成像质量,术眼术后明视环境下较暗视环境下角膜光学质量改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光学质量 激光角膜手术 准分子激光/治疗用途 近视 调制传递函数 斯特尔比率 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晶状体悬韧带观察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被引量:14
17
作者 武斌 吴迪 +5 位作者 周臻 何广辉 王健 徐志刚 陈松 李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3-457,共5页
背景在临床上晶状体悬韧带的状态对于决定白内障的手术方式非常重要。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是术前观察晶状体悬韧带状态的重要方法。目的探讨UBM观察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悬韧带情况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 背景在临床上晶状体悬韧带的状态对于决定白内障的手术方式非常重要。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是术前观察晶状体悬韧带状态的重要方法。目的探讨UBM观察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悬韧带情况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于2015年1—6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纳入拟行白内障摘出术且晶状体悬韧带情况不明的白内障患者130例130眼,包括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59例59眼和外伤性白内障患者71例71眼。所有术眼术前均行UBM检查,记录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情况和范围,与术中探查的悬韧带情况进行对比,比较2种检查方法显示的悬韧带异常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结果UBM检查可见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睫状体前旋及晶状体与睫状体间成一定距离,悬韧带的回声清晰。白内障合并PACG患者UBM图像可显示眼前节结构的典型PACG解剖形态,晶状体赤道部与睫状体接触,悬韧带回声欠清晰。UBM检查与术中探查的悬韧带异常情况一致(Kappa系数=0.952),2种检测显示的悬韧带异常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2种检查均有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75眼中1眼的悬韧带异常位置不能比较,占所有受检眼的0.77%;UBM检查所示悬韧带异常范围与手术记录完全一致者8眼,占全部受检眼的6.15%。2种检查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相差1个钟点范围者35眼,占全部受检眼的26.92%,相差2个钟点范围者27眼,占20.77%,相差3个钟点范围者4眼,占3.08%。2种检查均显示悬韧带异常的74眼中,UBM检查悬韧带异常方向与手术探查结果平均相差(1.36~1.29)个钟点,外伤性白内障的28眼平均相差(1.14±1.10)个钟点,合并PACG的36眼平均相差(1.64±1.48)个钟点。结论UBM可准确观察和定位晶状体悬韧带的异常,其对外伤性白内障的观察效果优于白内障合并PACG者,在对白内障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中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风险预见方面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诊断成像 超声检查法 悬韧带/检查 白内障/手术 眼科仪器 准确性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ILE与LASIK矫正低中度散光效果的矢量分析和比较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佳媚 王雁 +3 位作者 陈晓琴 李晓晶 徐路路 窦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2-437,共6页
背景小切口角膜微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无准分子激光虹膜跟踪技术,故矫正散光的效果存在争议,了解其矫正近视散光的效果将对临床有-定的指导意义。目的探讨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矫正低中度... 背景小切口角膜微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无准分子激光虹膜跟踪技术,故矫正散光的效果存在争议,了解其矫正近视散光的效果将对临床有-定的指导意义。目的探讨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矫正低中度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分别接受SMILE的患者51例95眼及同期接受FS—LASIK的低中度近视散光患者40例69眼,SMILE组与FS—LASIK组间术前球镜度、柱镜度和等效球镜度(sE)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眼于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均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进行显然验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测量及角膜地形图测量。利用矢量分析法计算2种手术方式术前及术后残余散光的分布情况,并选取矫正指数(cI)、成功指数(IOS)、误差角(AofE)和变平指数(FI)等指标评价散光的矫正效果,以安全性指数、有效性指数作为评价视力恢复程度的指标,对2个组间疗效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对术前Kappa角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SMILE组术后球镜度、柱镜度和sE分别为(0.003±0.106)、(-0.063±0.126)和(-0.029±0.101)D,FS.LASIK组分别为(0.112±0.212)、(-0.091±0.142)和(0.067±0,198)D,SMILE组术后球镜度和SE均明显低于FS—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28、-3.197,均P〈0.05)。矢量计算结果显示,SMILE组术后以顺规散光为主,而Fs.LASIK组术后则以斜轴散光为主,SMILE组术后cI和FI均明显低于FS—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51、-3.126,均P〈0.05),SMILE组术后cI略低于1,而FS—LASIK组术后cI略高于1。SMILE组IOS和AofE小于FS—LASIK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57,P=0.119;Z=-1.923,P=0.054)。2个组中术眼术后的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MILE组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与术前Kappa角的偏移量均呈负相关(r=-0.258、-0.257,均P〈0.05)。结论SMILE和FS-LASIK均能有效矫正低中度近视散光,术后均能达到预期视力。SMILE手术切口的愈合反应轻于FS—LASIK,故术后残余散光轴向偏差小。SMILE术后散光呈欠矫趋势,术者可根据经验适当增加散光矫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外科手术 飞秒激光 近视 散光 矢量分析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微透镜取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矫治近视术后角膜上皮的重塑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侯杰 王雁 +2 位作者 雷玉琳 郑秀云 张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04-1108,共5页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治近视后角膜上皮会发生重塑效应,主要表现为上皮厚度的变化,目前关于单一步骤的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后角膜上皮厚度变化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探讨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治近视后角膜上皮会发生重塑效应,主要表现为上皮厚度的变化,目前关于单一步骤的经角膜上皮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后角膜上皮厚度变化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探讨TransPRK矫治近视术后角膜光学区内不同区域上皮厚度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在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行TransPRK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43例43眼,术前等效球镜度为一1.25- -6.25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应用频域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对患者角膜0~2、2~5及5~6mm范围内的上皮厚度进行测量,研究术后不同时间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屈光度、切削深度、光学区大小以及角膜非球面性变化(Q值)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角膜中央上皮厚度分别为(52.37±3.42)、(53.97±4.33)、(51.03±4.11)、(55.14±5.46)和(56.68±5.09)p,m,术后3个月与6个月角膜上皮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角膜0~2、2~5及5~6mm范围内角膜上皮厚度较术前分别增厚(3.69±4.23)、(5.19±3.88)和(6.23±3.91)tx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角膜上皮厚度与屈光度和Q值变化量均呈正相关,与光学区大小呈负相关(均P〈0.05);2-5mm区和5~6mm区上皮厚度变化与切削深度均呈正相关(r=0.380、0.383,均P〈O.05),而中央区角膜上皮厚度与切削深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TransPRK术后角膜光学区内上皮增厚的分布呈“负透镜式”的变化,越接近光学区周边增厚越显著,上皮厚度变化量受屈光度、切削区大小及切削深度的影响,且这种不均匀增厚会影响角膜的非球面特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掩藏个性化手术应该达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准分子激光 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角膜上皮 Q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ILE与FS-LASIK术后散射变化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路路 王雁 +1 位作者 刘洋辰 吴文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背景 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是一种新的微创无瓣屈光矫治手术方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预测性,但目前有关其术后视觉质量的研究尚少.了解SMILE术后散射的变化情况对于评估其术后视觉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对比分析SM... 背景 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是一种新的微创无瓣屈光矫治手术方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预测性,但目前有关其术后视觉质量的研究尚少.了解SMILE术后散射的变化情况对于评估其术后视觉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对比分析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矫治近视及近视散光后术眼眼内散射光计量值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拟行SMILE和FS-LASIK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68例127眼,其中SMILE组35例64眼,FS-LASIK组33例63眼,使用C-Quant散射光计量仪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测量散射光计量值,比较2个组术眼术后不同时间眼内散射光计量值的改变,并分析2种手术因素与术眼眼内散射光计量值的关系.结果 FS-LASIK组术后1周、1个月时散射光计量值分别为(1.03±0.19)D和(0.95±0.16)D,明显高于术前的(0.88±0.1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2),而SMILE组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散射光计量值分别为(0.98±0.16)、(0.95±0.14)和(0.94±0.16)D,与术前的(0.91±0.15)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个组间术眼散射光计量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77,P=0.781).术后不同时间点FS-LASIK组散射光计量值的变化量均高于SMILE组(F分组=14.798,P<0.001),术后1周时2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1个月、6个月SMILE组术眼眼内散射光计量值的变化量与切削比均呈负相关(R^2=0.123、0.145、0.098,均P<0.05).结论 SMILE手术前后术眼内散射光计量值变化不明显,而FS-LASIK术后眼内散射光计量值增加,尤以早期最为显著.2种手术后的散射光计量值随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 近视 近视散光/手术 视觉质量 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