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X射线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季红
郭振峰
孙丰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02-905,共4页
背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恶性程度高,对放射线敏感,但临床上放射疗法方法各异,合理、有效的放射疗法方案就显得尤其重要。目的探讨X射线对DLBCL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人全身DLBCL细胞...
背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恶性程度高,对放射线敏感,但临床上放射疗法方法各异,合理、有效的放射疗法方案就显得尤其重要。目的探讨X射线对DLBCL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人全身DLBCL细胞系进行常规复苏和培养,将细胞悬液接种后分别暴露于2、4、6、8Gy4种不同剂量的X射线下6、12、24、48h,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未接受X射线照射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DLBCL细胞复苏后生长活跃,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传2~3代细胞生长状态稳定。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和照射时间的延长,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降低,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剂量=45.58,P=0.00;F时间=43.11,P=0.00);而G2-M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剂量i=40.77,P=0.00;F时间=91.91,P=0.00);细胞凋亡指数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剂量=87.36,P=0.00;F时间=37.31,P=0.00)。结论X射线照射将DLBCL细胞阻滞在G2-M期并导致细胞凋亡,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
细胞培养
放射疗法
X射线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Cx43基因在RB细胞中的过表达及其对RB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立
唐罗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0-915,共6页
背景诱导细胞间隙连接蛋白(&)基因在瘤细胞中过表达是全反式维甲酸(ATRA)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重要机制。我们先前的研究已证实,ATRA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增生、分化作用的机制与诱导Cx43过表达有关,但药物作用位点及其对...
背景诱导细胞间隙连接蛋白(&)基因在瘤细胞中过表达是全反式维甲酸(ATRA)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重要机制。我们先前的研究已证实,ATRA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增生、分化作用的机制与诱导Cx43过表达有关,但药物作用位点及其对在体肿瘤组织生长的影响尚未明确。目的研究ATRA对RB细胞中Cx43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无水乙醇将ATRA溶解并配制成浓度为1×10^-2mol/L的溶液,使用前再用细胞培养液配制成不同浓度ATRA液。用含体积分数10%热灭活胎牛血清(FBS)的RPMI-1640培养液常规培养人RB细胞株HXO—RB44,将1×10^5-×10“和1×10^-2mol/L的ATRA分别加至培养基中,分别于添加后2、4、6d采集细胞,分别采用Westernblot法和逆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Cx43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选取15只BALB/c裸鼠,将RB细胞悬液1恤l(含5×10^5个细胞)进行裸鼠右眼前房注射,建立裸鼠眼前房RB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1只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1X10。mol/LATRA组,阴性对照组和1×10^-5mol/LATRA组裸鼠分别行0.5%无水乙醇的生理盐水或1×10^-5mol/LATRA前房注射,每3天1次,共注射3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裸鼠肿瘤生长情况;实验结束时摘除实验眼,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随ATRA作用时间的延长,各组Cx43蛋白表达量(Acx43/AGPDH)均逐渐增加,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1.31,P=0.00;F分组7.66,P=0.00);药物作用后2d1×10^-5mol/LATRA组、作用后4d1×10^-6mol/LATRA组、作用后6d1×10^-7mol/LATRA组Cx43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P〈0.叭;t=2.33,P〈0.05;t=3.12,P〈0.01)。逆转录PCR检测结果显示,随ATRA作用时间的延长,各组Cx43 mRNA表达量(ACx43 mRNA/Aβ-actin)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90.90,P=0.00;F分组=6.86,P=0.00),药物作用后2d1×10^-5mol/LATRA组、作用后4d1×10^-6mol/L ATRA组和1×10^-7mol/LATRA组Cx43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P〈0.01;t=6.31,P〈0.01;t=2.22,P〈0.05)。RB细胞悬液前房注射后6~9d,11眼成功建立裸鼠RB肿瘤模型,造模后20d,空白对照组裸鼠肿瘤长满前房,眼球突出;而同时间点1×10^-5mol/LATRA组肿瘤生长仅占前房的1/2。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空白对照组裸鼠肿瘤细胞充满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而1×10^5-mol/LATRA组裸鼠肿瘤主要在前房生长,后房及玻璃体腔内未见瘤细胞。结论ATRA在转录水平诱导RB细胞中Cx43表达的上调,从而抑制和限制裸鼠前房RB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视网膜母细胞瘤
细胞间隙连接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眼眶和全身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点比较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诗韵
孙丰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6-920,共5页
背景眼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眼眶发病率较高的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由于病例较少,且无相应细胞系建立,系统研究较为困难。目的比较眼眶DLBCL与全身DLBCL临床病理标本的病理学特点和患者预后的异同,探讨将全身DLBCL细胞系用...
背景眼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眼眶发病率较高的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由于病例较少,且无相应细胞系建立,系统研究较为困难。目的比较眼眶DLBCL与全身DLBCL临床病理标本的病理学特点和患者预后的异同,探讨将全身DLBCL细胞系用于眼眶DLBCL研究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4-2009年天津市眼科医院及天津市肿瘤医院DLBCL患者的组织病理标本18例,其中眼眶来源3例,全身来源15例,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跟踪随访,并绘制生存曲线。对患者的病理切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20、CD79α、CD45RO、CD10、BCL-6、mum-1、Ki-67、survivin的表达,比较眼眶DLBCL与全身DLBCL间上述检测结果的异同。结果眼眶DLBCL和全身DLBCL的病理检查结果均显示以中心母细胞型为主,符合DLBCL的诊断。眼眶DLBCL与全身DLBCL的组织标本CD20、CD79ct、CD45RO、Ki-67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7、0.442、1.000、1.000、0.442)。根据CD10、BCL-6、mum-1对眼眶DLBCL和全身DLBCL两组病例进行免疫分型,结果显示3例眼眶DLBCL均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型,其中2例标本BCL-6和mum-1均为阳性表达,CD10为阴性表达,另1例BCL.6、mum-1和CD10均为阴性表达;15例全身DLBCL中,GCB型者7例,CDIO表达均为阳性,6例标本BCL.6表达阴性;非GCB型8例,其中3例标本对CD10和BCL-6均呈阴性表达,5例标本对BCL.6和mum-1均呈阳性表达,而对CDIO呈阴性表达。眼眶DLBCL和全身DLBCL患者的生存曲线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结论眼眶DLBCL与全身DLBCL的病理特点、特异标志物表达特点和预后结果均无明显差别,其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分期较接近,因此全身DLBCL细胞系可用于眼眶DLBCL的体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眼眶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X射线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季红
郭振峰
孙丰源
机构
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天津市眼科研究所、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
北辰
医院
眼科
天津市
第一中心
医院
眼科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02-905,共4页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9JCYBJC10500)
文摘
背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恶性程度高,对放射线敏感,但临床上放射疗法方法各异,合理、有效的放射疗法方案就显得尤其重要。目的探讨X射线对DLBCL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人全身DLBCL细胞系进行常规复苏和培养,将细胞悬液接种后分别暴露于2、4、6、8Gy4种不同剂量的X射线下6、12、24、48h,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未接受X射线照射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DLBCL细胞复苏后生长活跃,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传2~3代细胞生长状态稳定。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和照射时间的延长,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降低,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剂量=45.58,P=0.00;F时间=43.11,P=0.00);而G2-M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剂量i=40.77,P=0.00;F时间=91.91,P=0.00);细胞凋亡指数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剂量=87.36,P=0.00;F时间=37.31,P=0.00)。结论X射线照射将DLBCL细胞阻滞在G2-M期并导致细胞凋亡,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
细胞培养
放射疗法
X射线
细胞周期
凋亡
Keywords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treatment
Cell culture
Radiotherapy
X-ray
Cell cycle
Apoptosis
分类号
R733.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Cx43基因在RB细胞中的过表达及其对RB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立
唐罗生
机构
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天津市眼科研究所、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南
大学
湘雅二
医院
眼科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0-915,共6页
文摘
背景诱导细胞间隙连接蛋白(&)基因在瘤细胞中过表达是全反式维甲酸(ATRA)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重要机制。我们先前的研究已证实,ATRA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增生、分化作用的机制与诱导Cx43过表达有关,但药物作用位点及其对在体肿瘤组织生长的影响尚未明确。目的研究ATRA对RB细胞中Cx43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无水乙醇将ATRA溶解并配制成浓度为1×10^-2mol/L的溶液,使用前再用细胞培养液配制成不同浓度ATRA液。用含体积分数10%热灭活胎牛血清(FBS)的RPMI-1640培养液常规培养人RB细胞株HXO—RB44,将1×10^5-×10“和1×10^-2mol/L的ATRA分别加至培养基中,分别于添加后2、4、6d采集细胞,分别采用Westernblot法和逆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Cx43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选取15只BALB/c裸鼠,将RB细胞悬液1恤l(含5×10^5个细胞)进行裸鼠右眼前房注射,建立裸鼠眼前房RB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1只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1X10。mol/LATRA组,阴性对照组和1×10^-5mol/LATRA组裸鼠分别行0.5%无水乙醇的生理盐水或1×10^-5mol/LATRA前房注射,每3天1次,共注射3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裸鼠肿瘤生长情况;实验结束时摘除实验眼,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随ATRA作用时间的延长,各组Cx43蛋白表达量(Acx43/AGPDH)均逐渐增加,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1.31,P=0.00;F分组7.66,P=0.00);药物作用后2d1×10^-5mol/LATRA组、作用后4d1×10^-6mol/LATRA组、作用后6d1×10^-7mol/LATRA组Cx43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P〈0.叭;t=2.33,P〈0.05;t=3.12,P〈0.01)。逆转录PCR检测结果显示,随ATRA作用时间的延长,各组Cx43 mRNA表达量(ACx43 mRNA/Aβ-actin)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90.90,P=0.00;F分组=6.86,P=0.00),药物作用后2d1×10^-5mol/LATRA组、作用后4d1×10^-6mol/L ATRA组和1×10^-7mol/LATRA组Cx43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P〈0.01;t=6.31,P〈0.01;t=2.22,P〈0.05)。RB细胞悬液前房注射后6~9d,11眼成功建立裸鼠RB肿瘤模型,造模后20d,空白对照组裸鼠肿瘤长满前房,眼球突出;而同时间点1×10^-5mol/LATRA组肿瘤生长仅占前房的1/2。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空白对照组裸鼠肿瘤细胞充满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而1×10^5-mol/LATRA组裸鼠肿瘤主要在前房生长,后房及玻璃体腔内未见瘤细胞。结论ATRA在转录水平诱导RB细胞中Cx43表达的上调,从而抑制和限制裸鼠前房RB肿瘤的生长。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视网膜母细胞瘤
细胞间隙连接
动物模型
Keywords
All trans retinoic acid
Retinoblastoma
Connexin
Animal model
分类号
R739.7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眼眶和全身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点比较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诗韵
孙丰源
机构
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天津市眼科研究所、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
第一中心
医院
眼科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6-920,共5页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9JCYHJC10500)
文摘
背景眼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眼眶发病率较高的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由于病例较少,且无相应细胞系建立,系统研究较为困难。目的比较眼眶DLBCL与全身DLBCL临床病理标本的病理学特点和患者预后的异同,探讨将全身DLBCL细胞系用于眼眶DLBCL研究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4-2009年天津市眼科医院及天津市肿瘤医院DLBCL患者的组织病理标本18例,其中眼眶来源3例,全身来源15例,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跟踪随访,并绘制生存曲线。对患者的病理切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20、CD79α、CD45RO、CD10、BCL-6、mum-1、Ki-67、survivin的表达,比较眼眶DLBCL与全身DLBCL间上述检测结果的异同。结果眼眶DLBCL和全身DLBCL的病理检查结果均显示以中心母细胞型为主,符合DLBCL的诊断。眼眶DLBCL与全身DLBCL的组织标本CD20、CD79ct、CD45RO、Ki-67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7、0.442、1.000、1.000、0.442)。根据CD10、BCL-6、mum-1对眼眶DLBCL和全身DLBCL两组病例进行免疫分型,结果显示3例眼眶DLBCL均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型,其中2例标本BCL-6和mum-1均为阳性表达,CD10为阴性表达,另1例BCL.6、mum-1和CD10均为阴性表达;15例全身DLBCL中,GCB型者7例,CDIO表达均为阳性,6例标本BCL.6表达阴性;非GCB型8例,其中3例标本对CD10和BCL-6均呈阴性表达,5例标本对BCL.6和mum-1均呈阳性表达,而对CDIO呈阴性表达。眼眶DLBCL和全身DLBCL患者的生存曲线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结论眼眶DLBCL与全身DLBCL的病理特点、特异标志物表达特点和预后结果均无明显差别,其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分期较接近,因此全身DLBCL细胞系可用于眼眶DLBCL的体外研究。
关键词
肿瘤
眼眶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Keywords
Neoplasm
Orbit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Pathology
Immunochemistry
分类号
R739.7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X射线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季红
郭振峰
孙丰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Cx43基因在RB细胞中的过表达及其对RB生长的抑制作用
李立
唐罗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眼眶和全身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点比较
李诗韵
孙丰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