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秸秆梯度厌氧发酵耦合热解机制解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智 孙溪悦 +2 位作者 颜蓓蓓 李健 陈冠益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1-550,共10页
厌氧发酵和热解是生物质处置与利用的主流技术,各具优势.但厌氧发酵周期较长、转化效率低,沼渣处置难,可持续发展受限;热解气化产物复杂、气体热值低.基于此,本研究将热解工艺作为下游沼渣的处置方式以提高原料利用率,并通过发酵时间的... 厌氧发酵和热解是生物质处置与利用的主流技术,各具优势.但厌氧发酵周期较长、转化效率低,沼渣处置难,可持续发展受限;热解气化产物复杂、气体热值低.基于此,本研究将热解工艺作为下游沼渣的处置方式以提高原料利用率,并通过发酵时间的梯度控制缩短工艺周期,进而提出生物质适度厌氧发酵耦合热解的新思路.结果表明,厌氧发酵中前期具有较快的产甲烷效率,前5 d的平均每日甲烷产量可达24.43 mL/(g TS),而中后期的工艺效率相对较低,这为梯度厌氧发酵耦合热解工艺提供了契机.此外,适度厌氧发酵对玉米秸秆起到一定解聚作用,有利于促进沼渣热解过程的传热传质;而随着发酵梯度的进一步增加,其结构解聚的促进作用将不能弥补有机质降解对热解气收率产生的负向作用.从耦合系统总能量收率方面来看,随着发酵梯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后趋于平稳趋势.当发酵梯度为12 d时,耦合系统总能量收率达到9.60 MJ/(kg TS),与后续发酵梯度下耦合系统总能量收率差异并不显著(9.24~9.49 MJ/(kg TS)),但前者的工艺周期更短.因此,综合时间成本等因素,玉米秸秆适度厌氧发酵(发酵12 d)耦合热解系统呈现最佳工艺性能.该方案下可达到较高的总能量收率,同时获得25.33%质量转化率、24.39%的CO_(2)排放率以及39.76%的碳效率,可为生物质清洁、高效的处置与利用提供潜在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系统 厌氧发酵 热解 能量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油金属水热原位加氢提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颜蓓蓓 王建 +2 位作者 刘彬 陈冠益 程占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83-1795,F0002,共14页
水热液化技术可以将秸秆等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为生物油,生物油提质可制备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但生物油成分复杂,研发适宜的提质方法与工艺是当前的热点。金属水热原位加氢提质是一种新兴生物油提质技术,具有原料适应性广、... 水热液化技术可以将秸秆等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为生物油,生物油提质可制备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但生物油成分复杂,研发适宜的提质方法与工艺是当前的热点。金属水热原位加氢提质是一种新兴生物油提质技术,具有原料适应性广、成本低和效率高等优势,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水热加氢提质原理、金属水热原位加氢最新研究进展及相关数值模拟方法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目前金属水热原位加氢提质过程活性氢和氢气作用机制尚不明晰;明确加氢催化剂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的相互作用是制备高效加氢催化剂的关键;集总动力学和分子模拟等方法是金属水热原位加氢提质技术在理论计算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待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生物油 水热液化 金属水解 原位加氢脱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塑料处置与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孙昱楠 张帆 +7 位作者 李建园 张闳楠 李宁 穆兰 程占军 颜蓓蓓 陈冠益 侯立安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2-196,共15页
塑料制品是制造业的重要产品类型,产业发展质量与经济社会息息相关;在现阶段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合理处置并利用废塑料对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塑料制品种类更加丰富,相应处置技术及应用挑战不断更新,与产业高质量... 塑料制品是制造业的重要产品类型,产业发展质量与经济社会息息相关;在现阶段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合理处置并利用废塑料对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塑料制品种类更加丰富,相应处置技术及应用挑战不断更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严格的环保要求相叠加,凸显了系统梳理废塑料处置与利用研究进展的迫切性。本文就废塑料处置与利用技术体系进行了细致分类,主要从废塑料的机械处置、能源与资源转化、再生循环利用、处置与利用新技术4个方面阐明了技术特点、适用条件、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经验、针对相关技术应用挑战,提出了从源头减量并鼓励再生塑料使用、强化废塑料分类回收力度、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等应对建议,以期为我国废塑料清洁处置与回收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塑料 处置与利用 能源化 资源化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低热值燃气无焰燃烧的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颜蓓蓓 刘晓芸 +1 位作者 周生权 陈冠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2-374,共13页
生物质、生活垃圾、低品位煤等原料通过厌氧发酵、热解气化等技术可制备燃气。这既能处理固体废弃物、清洁利用煤,又能产生可利用的燃气,具有能源和环保的双重效益。但制得的燃气热值低、组成复杂、不可燃组分多,且组成受原料、工艺影... 生物质、生活垃圾、低品位煤等原料通过厌氧发酵、热解气化等技术可制备燃气。这既能处理固体废弃物、清洁利用煤,又能产生可利用的燃气,具有能源和环保的双重效益。但制得的燃气热值低、组成复杂、不可燃组分多,且组成受原料、工艺影响变化较大,采用传统燃烧方式存在点火困难、燃烧不稳定、污染物不易控制等问题。无焰燃烧是一种低氧条件下的温和燃烧模式,污染物排放量低、燃烧效率高,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因此,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GRI Mech 3.0和涡耗散概念(EDC)模型,通过湍流与化学反应的耦合计算,对3种低热值燃气无焰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实验数据验证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模拟实际燃烧器中的无焰燃烧。随后对沼气、生物质气化气、煤气化气进行无焰燃烧数值模拟研究,包括温度场、组分场、OH自由基分布和污染物排放等,并通过对燃烧器的改进成功实现了生物质气化气和煤气化气的无焰燃烧。结果表明,生物质气化气、煤气化气在进行无焰燃烧时温度分布比天然气、沼气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反应区结构更大,且NO_(x)接近“零排放”;CO_(2)的稀释对于无焰燃烧有促进作用;CH_(4)成分的存在会改变反应区及OH分布,使温度分布更加趋于不均匀。将3种低热值燃气无焰燃烧横向对比发现,即便输入功率一样,燃气热值越低,炉膛整体温度越低,但烟气量更大,因此应加强烟气的余热利用,增大系统的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焰燃烧 MILD燃烧 数值模拟 低热值燃气 氮氧化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技术处理抗生素菌渣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周腾 宋英今 +5 位作者 颜蓓蓓 陶俊宇 穆兰 裴乐庚 曾雅美 陈冠益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1-1430,共10页
文章首先介绍了抗生素菌渣的组成、性质、危害和处理现状,总结了水热技术的定义、原理以及控制参数;然后阐述了水热技术在去除菌渣中残留抗生素、抗性基因和稳定重金属方面等的无害化作用,讨论了水热后的菌渣作为厌氧发酵原料、肥料、... 文章首先介绍了抗生素菌渣的组成、性质、危害和处理现状,总结了水热技术的定义、原理以及控制参数;然后阐述了水热技术在去除菌渣中残留抗生素、抗性基因和稳定重金属方面等的无害化作用,讨论了水热后的菌渣作为厌氧发酵原料、肥料、固体燃料、生物油和生物炭的资源化应用;最后根据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若干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前景,以期为水热技术处理抗生素菌渣的发展与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技术 抗生素菌渣 热化学处理 无害化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菌渣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冠益 刘环博 +2 位作者 李健 颜蓓蓓 董磊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9-473,共15页
抗生素菌渣是制药企业在生产抗生素类药物时,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作为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其产量大、含水率高、含氮、硫量高、残留抗生素的特点,使其具有巨大的环境危害性.抗生素菌渣的科学、无害处理是医药固废领域的热点难... 抗生素菌渣是制药企业在生产抗生素类药物时,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作为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其产量大、含水率高、含氮、硫量高、残留抗生素的特点,使其具有巨大的环境危害性.抗生素菌渣的科学、无害处理是医药固废领域的热点难题.本文系统阐述了抗生素菌渣的类型、性质和危害,详细综述了目前主流的各类热化学处理技术和非热化学处理技术,重点对包括焚烧技术、水热技术和热解气化技术等在内的热化学处理技术进行了系统归纳,汇总分析其技术特点、环境影响、应用瓶颈及研究进展.同时,对抗生素菌渣处理的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和展望,提出烘焙技术消除其生物危险性的处理理念,建立健全相关安全标准与法律规范,以更好地降低抗生素菌渣潜在的环境风险并实现资源利用,解决抗生素类药物生产工艺的后顾之忧,促进我国制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菌渣 热化学 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乙醇-四氢呋喃混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洋亦 王跃 +3 位作者 陈诗旭 金超 刘海峰 尧命发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3-200,共8页
在一台6缸增压柴油机上开展了无水乙醇、四氢呋喃(THF)与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影响的研究,所用燃料为纯柴油、体积分数为15%THF和85%柴油的柴油-THF混合燃料及10%乙醇、5%THF和85%柴油的柴油-乙醇-THF混合燃料.结果表明:添加5... 在一台6缸增压柴油机上开展了无水乙醇、四氢呋喃(THF)与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影响的研究,所用燃料为纯柴油、体积分数为15%THF和85%柴油的柴油-THF混合燃料及10%乙醇、5%THF和85%柴油的柴油-乙醇-THF混合燃料.结果表明:添加5%THF可以明显改善柴油-乙醇混合燃料的互溶性,添加THF使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增加,有效热效率降低;而柴油-乙醇-THF混合燃料的有效热效率略低于原机;THF的加入导致NO_(x)排放增加了8%,CO排放增加了5%,HC排放增加2%,碳烟排放降低25%;柴油-乙醇-THF混合燃料与柴油相比碳烟排放降低了38%,CO排放降低了7%,但是NO_(x)排放增加了16%,HC排放增加了9%.13工况加权结果表明,柴油-乙醇-THF混合燃料的排放和有效热效率较柴油-THF混合燃料更好.添加少量THF不仅能够实现柴油-乙醇燃料稳定互溶,而且较柴油-THF混合燃料获得更优的排放和燃油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乙醇 四氢呋喃 助溶剂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