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的双酚A水生态阈值研究
1
作者 焦永杰 王越 +2 位作者 张晓惠 童银栋 陈红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9-584,共6页
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DD)法对双酚A在水环境中的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基于18个物种的28条毒性数据,分别进行了正态分布与逻辑斯谛分布模型拟合,计算双酚A的水生态阈值。结果表明,通过构建SSD曲线得到双酚A的保护95%物种浓度,即5%物种危害... 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DD)法对双酚A在水环境中的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基于18个物种的28条毒性数据,分别进行了正态分布与逻辑斯谛分布模型拟合,计算双酚A的水生态阈值。结果表明,通过构建SSD曲线得到双酚A的保护95%物种浓度,即5%物种危害浓度(HC5)为1.861μg/L,小于欧盟、美国现有的水环境基准值以及中国生活饮用水基准值。这可能与当前双酚A的管控和检测能力有关。本研究为建立双酚A地表水环境生态保护基准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参考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物种敏感度分布 水生态风险阈值 HC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条件综合指数的天津市臭氧污染影响因素贡献评估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敏姣 温娟 +4 位作者 尹立峰 张雷波 孙蕊 冯真真 李怀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424,共9页
利用2017—2021年天津市近地面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浓度(O_(3)_8 h)浓度和同时期气象数据,基于统计学方法构建天津市本地化O_(3)气象条件综合指数,并据此评估气象和人为影响因素对O_(3)浓度和超标天数的贡献情况。研究表明:基于日最... 利用2017—2021年天津市近地面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浓度(O_(3)_8 h)浓度和同时期气象数据,基于统计学方法构建天津市本地化O_(3)气象条件综合指数,并据此评估气象和人为影响因素对O_(3)浓度和超标天数的贡献情况。研究表明:基于日最高气温、海平面气压、平均风速、相对湿度、边界层厚度、短波辐射通量可以较好地建立O_(3)气象条件综合指数,与实况O_(3)浓度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86(P<0.01),高于任何单一气象要素对O_(3)浓度的影响;基于该指数评估,2017—2021年天津市O_(3)浓度呈先升后降趋势,2021年较2017年下降15.9%,其中人为因素贡献了O_(3)浓度下降的10.0%,气象因素贡献了5.9%。O_(3)超标天数变化与浓度变化趋势一致,且超标天数中以轻度污染为主。2018年轻度污染占比高是导致该年O_(3)超标天数最高的主要原因;2021较2017年天津市O_(3)超标天数减少了36 d,其中气象条件导致的超标天数减少20 d,人为因素导致的超标天数减少16 d。对导致不同污染等级超标天数变化的影响要素分析显示,气象条件是导致O_(3)轻度污染天数减少的主要因素,而人为管控措施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中度污染天数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指数 O_(3) 气象因素 人为影响贡献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FLOW的地下水污染数值模拟及预测研究——以天津市某化工厂地块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克静 焦永杰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6期161-164,共4页
针对愈加严重的地下水污染环境问题,以保护周边水体环境、深层地下水环境及人体健康为目标,以天津市某化工厂地块为例,应用FEFLOW软件对研究区地下水流及溶质运移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地下水中苯的污染风险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00... 针对愈加严重的地下水污染环境问题,以保护周边水体环境、深层地下水环境及人体健康为目标,以天津市某化工厂地块为例,应用FEFLOW软件对研究区地下水流及溶质运移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地下水中苯的污染风险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00年,该地块地下水中苯污染范围垂直方向未穿透潜水隔水层底板,不会对深层的承压水产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FLOW软件 地下水污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水环境区域补偿办法及其实施效果
4
作者 李莉 宋兵魁 +2 位作者 李泽利 李旭冉 高锴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1期185-186,共2页
本文介绍了天津市水环境区域补偿办法的考核指标设置及评价方法,分析了各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管理效果。办法的实施对落实水污染防治属地管理责任、调动各区水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性、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强化流域上下游"同保共治... 本文介绍了天津市水环境区域补偿办法的考核指标设置及评价方法,分析了各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管理效果。办法的实施对落实水污染防治属地管理责任、调动各区水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性、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强化流域上下游"同保共治"的协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管理 区域补偿办法 考核指标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风险的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天乐 张彦 +3 位作者 王治民 贾琪 周爽 刘福德 《中国环境监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4-22,共9页
近年来,重大突发水环境事件时有发生,并呈现复杂态势。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层面和各级地方政府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能够及时、迅速地处理突发性水环境事件。但是,由于突发水环境事件污染物具有复杂性和环境残留性,应急处理... 近年来,重大突发水环境事件时有发生,并呈现复杂态势。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层面和各级地方政府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能够及时、迅速地处理突发性水环境事件。但是,由于突发水环境事件污染物具有复杂性和环境残留性,应急处理处置工作还应该考虑水生态环境风险。因此,该研究对突发水环境事件污染物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基于特定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技术方法,获取目标水体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建立生态安全阈值,并在跟踪监测的同时开展暴露评估,预测生态系统及生物体可能受到的潜在威胁,提出基于生态风险的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优化策略,加强在应急处置工作当中对生态风险的考量,将风险评价数据作为应急决策工作的影响因素之一,以期为中国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水环境事件 应急管理 生态风险评价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Pm_(2.5)和CO_(2)的协同控制效益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敏姣 李燃 +4 位作者 李怀明 尹立峰 张雷波 王荫荫 郭洪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14-1619,1624,共7页
基于WRF-CAMx模型模拟天津市“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Pm_(2.5)浓度改善的贡献,利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CO_(2)减排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协同效益指数评估污染防治措施对Pm_(2.5)浓度改善和CO_(2)减排的协同效... 基于WRF-CAMx模型模拟天津市“十三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Pm_(2.5)浓度改善的贡献,利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CO_(2)减排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协同效益指数评估污染防治措施对Pm_(2.5)浓度改善和CO_(2)减排的协同效益。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主要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中,散煤治理、工业锅炉改燃并网和供热锅炉改燃并网措施对Pm_(2.5)浓度改善的贡献最为明显,分别使Pm_(2.5)浓度下降18.3%、13.6%、11.1%;工业锅炉改燃并网、钢铁企业退出、清洁能源利用措施对CO_(2)减排效果最为明显,分别减排834.71万、699.31万、300.05万t。综合来看,以工业锅炉改燃并网和钢铁企业退出措施对Pm_(2.5)浓度改善和CO_(2)减排的协同效益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控制 大气污染 温室气体 WRF-CAMx模型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煤焦化企业无组织废气环境与健康影响评价
7
作者 孟洁 王静 +9 位作者 肖咸德 荆博宇 马波 张志扬 王健壮 刘英会 李玮 耿静 翟增秀 韩萌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91,共13页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焦炭生产国,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排名第二,且废气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无组织排放控制压力大。分析行业无组织废气成分与来源及环境、健康评价可为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有力依据。该文选取华北地区...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焦炭生产国,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排名第二,且废气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无组织排放控制压力大。分析行业无组织废气成分与来源及环境、健康评价可为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有力依据。该文选取华北地区的典型焦化企业为研究对象,采集128组无组织排放样点,利用静电场轨道高分辨质谱、离子色谱和离子迁移谱技术进行无机和有机组分测定,分析行业工艺段的臭氧生成潜势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基于US EPA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计算物质毒理学指标对人体的健康风险,采用气味强度分析、臭气浓度测定与韦伯费希纳定律,评价无组织排放异味污染水平、建立气味轮廓图和强度-浓度关系曲线,利用理论臭气浓度分析及SPSS相关性分析以获得厂区主要气味组分。结果表明:(1)调研企业排放总浓度范围0.351~73.376 mg/m^(3),污染物种类主要包括芳香化合物、卤代物、烷烯烃和硫化物等,氨和硫化氢是行业企业排放的重要无机物;(2)臭氧生成潜势范围14.72~20.09 mg/m^(3),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范围4.92~10.74 mg/m^(3),贡献较大包括芳香化合物、烷烯烃和醛类;(3)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较大,萘、溴甲烷、苯、乙醛、四氯乙烯、1,3-丁二烯和乙腈的非致癌风险不可接受,而苯、二氯甲烷、氯乙烯是引起致癌风险的主要因子;(4)工艺段气味轮廓图的气味词包括焦油气味、臭鸡蛋味、烂白菜气味、燃烧气味、焦糊气味、煤气味和橡胶气味;(5)厂内臭气浓度排放水平12~724,建立厂内无组织污染的气味强度与臭气浓度的拟合曲线,确定“厂内无明显异味”量化指标及指标值为臭气浓度值不超过70;(6)主要气味组分包括硫化氢、异丁醛、甲基萘、苯并异噻唑、乙酸甲酯、呋喃和氯化苦等。研究显示,焦化企业无组织污染排放水平较高,对环境和健康影响较大,厂内异味明显,为保障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应优先控制推焦过程无组织排放,重点关注管道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化行业 排放特征 环境影响 健康风险 异味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0年天津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宏观生态状况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征云 李莉 +2 位作者 罗航 张彦敏 江文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6,共9页
基于国产资源三号卫星数据,以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单一/综合土地覆被动态度、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及生境质量指数等为指标,分析了2015—2020年天津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宏观生态状况变化.结果表明:2015—2020年期间,天津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覆... 基于国产资源三号卫星数据,以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单一/综合土地覆被动态度、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及生境质量指数等为指标,分析了2015—2020年天津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宏观生态状况变化.结果表明:2015—2020年期间,天津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覆被转类指数为82.68%,土地覆被状况指数由68.47%上升至69.66%,生态系统综合功能增强;生境质量指数由0.6066提升至0.6323,宏观生态状况转好,生物多样性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土地覆被 生境质量 宏观生态状况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ZH7的分离鉴定及脱氮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宗政 孟珠 +4 位作者 焦永杰 闫慧娟 左梓涵 张晶 吴志国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1,共8页
从养殖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功能的菌株ZH7,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将菌株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bacter sp.)。研究不同环境因素(碳源、碳氮比、温度、pH、摇床转速、NaCl浓度)对菌株生... 从养殖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功能的菌株ZH7,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将菌株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bacter sp.)。研究不同环境因素(碳源、碳氮比、温度、pH、摇床转速、NaCl浓度)对菌株生长及脱氮性能的影响,并在最佳条件下,探究菌株在单一氮源和混合氮源中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性能。结果表明:ZH7可以乙酸钠为碳源,在C/N为12~16、温度30℃、摇床转速180 r/min、pH 7~9的条件下对氨氮(NH_(4)^(+)-N)和硝酸盐氮(NO_(3)^(-)-N)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5%以上。混合氮源条件下(氨氮和硝酸盐氮),菌株会优先利用氨氮。氮源去除过程符合Compertz模型,菌株对氨氮的最大去除速率明显高于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R_(m)分别为12.61、7.17和7.23 mg/(L·h)。菌株ZH7具有高效的脱氮能力,可作为生物脱氮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 异养硝化 好氧反硝化 生物脱氮 含氮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某建设用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旗 焦永杰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6期127-130,共4页
以天津某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污染识别,共布设土壤采样点22个、地下水监测井6个,送检土壤样品72个、地下水样品7个,检测分析了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类型以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块土壤及地下水中各项检测指标的检出值均小于筛选... 以天津某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污染识别,共布设土壤采样点22个、地下水监测井6个,送检土壤样品72个、地下水样品7个,检测分析了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类型以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块土壤及地下水中各项检测指标的检出值均小于筛选值;该地块环境风险可接受,不属于污染地块,满足未来开发为公共设施用地的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相关单位应实施必要的环境管理措施做好地块后期管理工作,禁止可能造成地块污染的人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块 土壤污染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制药企业污水站VOCs废气和恶臭排放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翟增秀 崔焕文 +4 位作者 王亘 翟友存 王静 马波 邹克华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9-557,共9页
选取3家典型制药企业的污水站为研究对象,解析其VOCs和恶臭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企业污水站VOCs废气排放浓度和物质种类存在一定共性和差异,共检出140种VOCs,VOCs总浓度范围在0.075—51.67 mg·m^(−3)之间,乙醇、乙酸乙酯、乙酸... 选取3家典型制药企业的污水站为研究对象,解析其VOCs和恶臭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企业污水站VOCs废气排放浓度和物质种类存在一定共性和差异,共检出140种VOCs,VOCs总浓度范围在0.075—51.67 mg·m^(−3)之间,乙醇、乙酸乙酯、乙酸、二氯甲烷、甲苯、氯仿等普遍存在于3家企业,且浓度较高.污水站恶臭污染严重,排气筒出口臭气浓度范围在5495—41686之间,超出《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规定的臭气浓度排放限值,主要挥发性恶臭物质为含氧有机物,但具体物质差异较大,A企业辛醛OAV最高;B企业四氢呋喃OAV最高;C企业OAV较高的则为乙醛和正戊醛.3家企业的污水站废气处理工艺对恶臭处理效果不佳,提出了制药行业污水站恶臭废气处理工艺选择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企业 污水站 挥发性有机物 (VOCs) 恶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污染地块有机物质组成特征与异味物质识别 被引量:1
12
作者 翟增秀 李伟芳 +3 位作者 李佳音 杨伟华 肖咸德 王静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农药污染地块异味问题凸显,准确识别异味物质是地块治理修复的重要科学依据.采用顶空-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对有机磷农药污染地块土壤中的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检测,综合检出物质的嗅觉阈值、浓度水平、检出率及挥发性等4个指标,... 农药污染地块异味问题凸显,准确识别异味物质是地块治理修复的重要科学依据.采用顶空-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对有机磷农药污染地块土壤中的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检测,综合检出物质的嗅觉阈值、浓度水平、检出率及挥发性等4个指标,通过综合评分法进行异味物质筛选,并结合异味物质的气味安全等级提出有机磷农药污染地块优控异味物质.结果表明,有机磷农药污染地块共检出有机污染物354种,其中以烷烯烃、苯系物、卤代烃、含氧有机物以及硫化物为主(占比之和在90%以上).通过综合评分法筛选出47种潜在异味物质,包括10种含氧有机物、9种含硫有机物、16种芳香化合物、9种卤代烃、2种含氮化合物和1种其他物质(O,O,O-三乙基硫代磷酸酯).根据47种潜在异味物质气味安全等级评价结果,将气味安全等级为A级的8种物质(乙硫醇、三甲胺、戊醛、四氢呋喃、乙醛、甲硫醇、异丙苯和甲硫醚)列为有机磷污染地块优先控制异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污染地块 有机污染物 异味物质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的工业园区废水溯源及预警体系构建
13
作者 黄新平 赵骞 +4 位作者 陈建华 马蕊 赵磊 王娜予 张彦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4-242,共9页
工业园区企业废水中通常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以生物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处理效能会造成显著影响。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已经被广泛用来表征水体中污染物的特性,并示踪其来源。因此,建立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的工业园... 工业园区企业废水中通常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以生物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处理效能会造成显著影响。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已经被广泛用来表征水体中污染物的特性,并示踪其来源。因此,建立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的工业园区废水溯源及预警体系对工业园区污水排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某工业园区废水来源示踪和监管需求,采用Umi(React+Ant Design)前端技术和Golang语言后端架构(结合MySQL数据库),建立以三维荧光光谱特征为基础,涵盖其他特征指标,如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紫外光谱、阴阳离子特征等的工业园区废水溯源和预警体系,实现对园区污水排放的精细化管控。该系统旨在实现废水排放数据的高效管理、存储与查询,从而支持废水来源的精准示踪和监管。系统构建后,采集了3个工业园区10家典型企业的外排废水及管网混合废水,通过分析其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及其他理化指标,对所构建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发现不同企业废水特征明显,混合管网废水的三维荧光光谱采用平行因子法解析后,仍然能找到原始废水的三维荧光特征峰,构建的废水溯源和预警体系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工业废水 来源示踪 环境“DNA” 预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掺杂生物炭催化过硫酸钠降解土壤中酚类污染物:性能与活化机理
14
作者 梁高磊 牟桉永 +4 位作者 任更波 温娟 周滨 焦永杰 马小东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5-1195,共11页
本研究聚焦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PS-AOPs)在酚类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以K^(+)掺杂的生物炭作为非均相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PS)实现对土壤中的酚类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结果表明,在K^(+)掺杂量为5%时,苯酚的降解效率可达98.8%,而未... 本研究聚焦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PS-AOPs)在酚类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以K^(+)掺杂的生物炭作为非均相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PS)实现对土壤中的酚类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结果表明,在K^(+)掺杂量为5%时,苯酚的降解效率可达98.8%,而未掺杂的生物炭活化PS对苯酚的降解率仅为16.6%。掺杂K^(+)的生物炭活化PS也可用于高效降解2,4-二氯酚和双酚A,降解率分别达到92.6%和95.4%。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和探针分子实验的研究,发现K^(+)的引入显著增强了硫酸根自由基(SO_(4)^(-)·)、羟基自由基(·OH)和单线态氧(1O_(2))的生成,从而提高了活化PS降解酚类污染物的性能。本研究为采用PS-AOPs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掺杂生物炭 过硫酸盐 催化 自由基 有机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养-硫自养协同工艺深度脱氮性能及机制
15
作者 王宏 张超 +1 位作者 李海波 杜康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1,共8页
通过异养-硫自养协同工艺解决传统深度脱氮工艺碳源投加量大、成本高、运行不稳定的问题。结果表明:HRT=3 h,NO_(3)^(-)-N负荷为2.70 mg/(L·h),添加外源碳源为7 mg/L时,出水NO_(3)^(-)-N低于最低检测限,且没有NO_(2)^(-)-N积累;在... 通过异养-硫自养协同工艺解决传统深度脱氮工艺碳源投加量大、成本高、运行不稳定的问题。结果表明:HRT=3 h,NO_(3)^(-)-N负荷为2.70 mg/(L·h),添加外源碳源为7 mg/L时,出水NO_(3)^(-)-N低于最低检测限,且没有NO_(2)^(-)-N积累;在异养-硫自养协同条件下,硫自养反硝化细菌(Sulfuritalea、Thiobacillus和Methyloversatilis)相对丰度增加且与兼养反硝化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增强,硫歧化细菌(Treponema)相对丰度减少且与其他菌的相互作用关系减弱,是出水SO_(4)^(2-)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脱氮 硫自养反硝化 硫歧化 微生物共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桥水库大型水生植物现状调查与分析
16
作者 江文渊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28-134,共7页
选择12处采样点,于2021年夏季至2022年春季对于桥水库大型水生植物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调查频次为每季度1次,共4期。调查共采集到水生植物19种,分属14科17属,以水鳖科为主,占4期调查物种总数的15.79%。第一期至第四期水生植物的平均密... 选择12处采样点,于2021年夏季至2022年春季对于桥水库大型水生植物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调查频次为每季度1次,共4期。调查共采集到水生植物19种,分属14科17属,以水鳖科为主,占4期调查物种总数的15.79%。第一期至第四期水生植物的平均密度分别为27.77、3.99、2.59、6.83株/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60.80、150.13、46.89、58.87 g/m^(2)。芦苇和欧菱属于区域内土著水生植物,共在4个采样点采集到芦苇,在3个采样点采集到欧菱。芦苇为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中均出现的优势种,菹草为第一期、第三期、第四期中均出现的优势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计算结果均为第一期最高,第四期最低,第二期高于第三期。Pielou均匀度指数计算结果则为第四期最高,第三期最低,第二期高于第一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桥水库 大型水生植物 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强化含水层介质Fenton降解PNP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超 张东国 +6 位作者 张晓雪 牛远 袁英 汪洋 唐军 鹿豪杰 李娟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07-2916,共10页
为解决Fenton技术在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原位修复中铁基材料难注入、降低二次污染的问题,并拓宽适用的pH范围.以含水层介质(aquifer medium,简称“AM”)中的铁矿物为铁源,综合考虑区域地下水系统分区、地质类型和地质时代,采集京津冀5处典... 为解决Fenton技术在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原位修复中铁基材料难注入、降低二次污染的问题,并拓宽适用的pH范围.以含水层介质(aquifer medium,简称“AM”)中的铁矿物为铁源,综合考虑区域地下水系统分区、地质类型和地质时代,采集京津冀5处典型地区浅层含水层介质,以天然还原剂/配体-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简称“AA”)为强化试剂,构建了AM/AA/H_(2)O_(2)体系,并探究该体系对硝基苯酚(PNP)的降解效能以及环境pH对PNP降解的影响,同时揭示了AM/AA/H_(2)O_(2)体系降解污染物的机制.结果表明:①五处含水层介质主要为长石类介质和碳酸盐类介质,表面都均匀分布了一定量的铁矿物,且以长石类介质催化H_(2)O_(2)分解降解PNP效果较好.②抗坏血酸可显著促进含水层介质催化H_(2)O_(2)分解降解PNP,反应40 h内PNP的去除率最高可在89.00%以上(TOC的去除率为84.03%),与未加抗坏血酸的体系相比提升了6.82倍.③降解PNP的主要功能自由基为·OH,是由液相中经抗坏血酸络合的铁离子催化H_(2)O_(2)分解产生的.④与传统Fenton体系相比,抗坏血酸可有效拓宽AM/H_(2)O_(2)体系适用的pH范围,初始pH在5~10的范围内对PNP的降解无显著影响.研究显示,AM/AA/H_(2)O_(2)体系在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原位修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介质 抗坏血酸 地下水 FENTON氧化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填埋场覆盖膜破损及其环境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彦君 杨惠媛 +2 位作者 刘宏 刘玉强 徐亚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0-174,共5页
中国的垃圾填埋场目前多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进行覆盖,已建成的填埋场均存在不同程度覆盖膜破损现象。采用填埋气泄漏可视化检测技术对中国东部某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开展覆盖膜完整性检测,揭示了覆盖膜破损特征及破损成因,明确了... 中国的垃圾填埋场目前多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进行覆盖,已建成的填埋场均存在不同程度覆盖膜破损现象。采用填埋气泄漏可视化检测技术对中国东部某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开展覆盖膜完整性检测,揭示了覆盖膜破损特征及破损成因,明确了破损点泄漏量,评估了其温室效应影响,梳理了国内外填埋场覆盖层监管相关管理规定和措施。结果表明:尖锐物体应力损伤导致的破损是填埋场覆盖膜破损的主要类型,粗放施工、监管机制不足、维护管理不到位是造成填埋场覆盖膜破损的主要原因。破损点的甲烷泄漏量约为817.2 m^(3)/d,约合每年向大气环境释放温室气体超过4 900 t CO_(2)-eq。完善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填埋场覆盖膜完整性的监管,是控制填埋场温室气体排放和推进固废处置设施碳减排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填埋场 覆盖膜破损 温室气体 甲烷 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车尾气VOCs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鑫 荆博宇 +2 位作者 吴琳 刘可欣 毛洪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9-78,共10页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来源之一,深入了解机动车尾气VOCs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其污染治理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台架试验和车载测试是研究尾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的关键方法,该文主要综述了机动车尾气VOCs的...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来源之一,深入了解机动车尾气VOCs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其污染治理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台架试验和车载测试是研究尾气污染物排放特征的关键方法,该文主要综述了机动车尾气VOCs的实验研究进展,阐述了不同测试方法下的机动车尾气VOCs排放特征,对比了不同研究得到的VOCs排放因子及组分特征,包括燃料与车辆类型、排放标准、运行工况、启动方式、累计行驶里程及燃油组分等不同因素对VOCs排放的影响,并提出OVOCs组分的分析测定、机动车驾驶行为减排和生物质燃料的应用是未来研究重点关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机动车尾气 排放因子 组分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中污染物释放及恶臭污染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彦君 陈竞尧 +2 位作者 杨惠媛 王建兵 邹克华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8-245,共8页
生活垃圾初期降解主要发生在生活垃圾产生到被妥善处置之前,初期降解过程中伴随产生的气态和液态污染物可直接进入环境,影响居民生活环境.为了明确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中的污染情况,结合我国生活垃圾基本组成开展实验室模拟试验,分析... 生活垃圾初期降解主要发生在生活垃圾产生到被妥善处置之前,初期降解过程中伴随产生的气态和液态污染物可直接进入环境,影响居民生活环境.为了明确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中的污染情况,结合我国生活垃圾基本组成开展实验室模拟试验,分析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中不同途径产生的污染物的释放特征及其恶臭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垃圾中约20%的氮元素和硫元素在初期降解过程以气体或渗滤液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其中,CO_(2)是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中最主要的气态污染物,约占总累积产气量的43%;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产生量较少,但种类复杂,其中乙醇的体积分数最大,约占VOCs总体积分数的85%.渗滤液产生率较低(约30.94 mL/kg,以湿垃圾计),但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和硫酸盐的浓度远超GB 8978—1996《污水排放综合标准》限值.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中理论臭气浓度达205.14,甲硫醚和乙醇是重要的典型恶臭物质.研究显示,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产生的气态污染物主要包括CO_(2)和VOCs,渗滤液中污染物浓度远超相关污染排放限值,由VOCs导致的恶臭污染达到3级臭气强度.因此,为了降低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建议缩短生活垃圾清运的时间,并重点关注乙醇和甲硫醚等恶臭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初期降解 释放特征 恶臭污染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