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眶壁爆裂性骨折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学兵 印志娴 +1 位作者 刘钢 赵绰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435-435,共1页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整复眶壁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  60例眶壁骨折中 ,眶下壁骨折 2 8例 ,眶内壁骨折 2 0例 ,内下壁复合骨折 12例 ,均采用经鼻内窥镜手术整复。 结果  41例复视中 3 8例显效 ,2例有效 ,1例无效。 17例眼球内陷...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整复眶壁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  60例眶壁骨折中 ,眶下壁骨折 2 8例 ,眶内壁骨折 2 0例 ,内下壁复合骨折 12例 ,均采用经鼻内窥镜手术整复。 结果  41例复视中 3 8例显效 ,2例有效 ,1例无效。 17例眼球内陷、复视中 16显效 ,1例有效 (眼球内陷矫正良好 ,复视未能消失 )。 2例仅眼球内陷术后双眼突出度对称 (显效 )。总有效率 98 3 % ( 59 60 )。 结论 经鼻内窥镜行眶壁骨折整复术 ,无面部伤口 ,视野清晰 ,对周围组织损伤轻 ,疗效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骨折 鼻内窥镜手术 鼻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科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金玲 翟翔 刘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96-198,共3页
气管切开术可以减少上呼吸道生理死腔和呼吸道阻力,有助于吸痰和机械通气的实施,是抢救危重症患者、建立人工呼吸通道不可或缺的手段。神经科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排痰障碍极易发生阻塞性或中枢性呼吸障碍,是早期气管切开的绝对... 气管切开术可以减少上呼吸道生理死腔和呼吸道阻力,有助于吸痰和机械通气的实施,是抢救危重症患者、建立人工呼吸通道不可或缺的手段。神经科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排痰障碍极易发生阻塞性或中枢性呼吸障碍,是早期气管切开的绝对适应证。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PDT)与开放式气管切开术(open tracheostomy,OT)比较,可以明显降低气管切开的风险和并发症,具有简单、快速和微创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插管法 气管内 重症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神经元炎引起眩晕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钢 翟翔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08-309,共2页
关键词 前庭神经元炎 眩晕病 鉴别诊断 常见疾病 治疗原则 上呼吸道感染史 中枢神经系统 迷路炎 前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气管切开手术方法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翟翔 张金玲 +1 位作者 刘钢 林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76-77,共2页
脑出血或脑梗死复发并发肺感染患者再次行气管切开术时,以原切口气管环下方造瘘手术难度相对较小、危险性低且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尤其适用于甲状腺体积较大患者;术前存在气管狭窄患者,推荐在原气管环造瘘处剔除瘢痕组织,放置8号带气囊气... 脑出血或脑梗死复发并发肺感染患者再次行气管切开术时,以原切口气管环下方造瘘手术难度相对较小、危险性低且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尤其适用于甲状腺体积较大患者;术前存在气管狭窄患者,推荐在原气管环造瘘处剔除瘢痕组织,放置8号带气囊气管套管,扩张气管。术后切口部位出血或渗血,以油纱条或碘仿填塞止血24~48h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脑出血 脑梗死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前庭自旋转试验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何京川 翟翔 +2 位作者 米悦 张金玲 刘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7-481,共5页
目的分析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osterior circutalio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PCTIA)患者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前庭功能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对41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 目的分析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osterior circutalio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PCTIA)患者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前庭功能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对41例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PCTIA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VAT检查,以水平、垂直测试的增益、相移、水平非对称指标出现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评定为试验阳性。结果 PCTIA组和对照组VAT测试前庭功能高频中枢性损害(增益增高)者分别为25例(62.5%,25/40,有1例未完成检查)和5例(1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7.09,P<0.01);PCTIA组和对照组VAT测试前庭功能高频中枢性和外周性损害(不同频率段既有增益增高又伴有增益减低)并存者分别为10例(25%)和0例(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8.78,P<0.01)。结论 PCTIA患者VAT检查可表现为单纯的增益增高或不同频率段既有增益增高又伴有增益减低,可提示其病变位于中枢或外周,VAT对PCTIA患者前庭系统损伤的定位评估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自旋转试验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后循环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前庭功能分析及治疗效果评估 被引量:9
6
作者 罗婷 李海艳 于焕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VM)患者的前庭功能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VM组)及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前庭功能相关检查,包括冷热试验、摇头试验、前庭自旋转试验,并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查结... 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VM)患者的前庭功能并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VM组)及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前庭功能相关检查,包括冷热试验、摇头试验、前庭自旋转试验,并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对VM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及预防,并以视觉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VM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VM组患者冷热试验异常15例(37.5%),摇头试验异常13例(32.5%),前庭自旋转异常10例(25%),其中32例(80%)患者至少一项前庭功能试验结果异常;对照组冷热试验异常2例(5%),摇头试验异常1例(2.5%),前庭自旋转异常1例(2.5%);VM组水平半规管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患者用药后头痛、头晕的VAS评均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80%VM患者出现前庭功能异常,前庭外周功能及前庭中枢功能均有损害,前庭低频功能损伤较高频功能受损多见;药物治疗可明显缓解VM患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眩晕 前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