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颅底脊索瘤切除术后生活质量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卢醒 张晓晨 +3 位作者 于焕新 翟翔 杭伟 刘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颅底脊索瘤切除术后生活质量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2016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手术的14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采用36条简明健康状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颅底脊索瘤切除术后生活质量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2016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手术的14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采用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手术后生活质量,采用Point‑Biserial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究SF‑36评分及其各维度评分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相关分析显示,SF‑36评分中躯体健康总分之躯体疼痛维度评分与头痛(r=‑0.998,P=0.043)、复视(r=‑0.999,P=0.032)、视力障碍(r=‑0.998,P=0.037)、海绵窦症状(r=‑0.997,P=0.047)、肿瘤次全切除或大部切除(r=‑0.998,P=0.038)呈负相关,与术后放射治疗(r=0.998,P=0.038)、全斜坡型肿瘤(r=0.998,P=0.036)、肿瘤体积>20 cm3(r=0.999,P=0.035)呈正相关。结论脊索瘤患者可存在术前头痛、复视、视力障碍、海绵窦症状以及术中肿瘤次全切除或大部切除的特征,可降低内镜下经鼻或经口入路手术后生活质量,临床对此类患者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颅底 生活质量 神经内窥镜检查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内镜联合血管内治疗在复杂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强 翟翔 +3 位作者 刘钢 佟小光 安兴伟 马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1-757,共7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联合血管内治疗在复杂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9例内镜下经鼻入路颅底肿瘤切除术联合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肿瘤切除程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测量标准...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联合血管内治疗在复杂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9例内镜下经鼻入路颅底肿瘤切除术联合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肿瘤切除程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测量标准评估术后疗效;随访期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估术后神经功能预后;同时记录肿瘤复发或进展情况,以及血管内治疗相关并发症如出现假性动脉瘤、自发性脑出血、脑梗死等。结果9例患者中4例术前经DSA确认供体动脉或颈内动脉破裂,其中1例术前进行弹簧圈栓塞,1例术中提前置入颈动脉导管鞘,1例术中行颈内动脉弹簧圈栓塞成功止血,1例术中行覆膜支架植入成功止血;4例术中经DSA确认颈内动脉破裂;1例术后即刻DSA确认颈内动脉破裂者行颈内动脉弹簧圈栓塞成功止血。肿瘤全切除率为8/9。随访时间32.00(25.00,48.5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进展。末次随访时GOS评分均为4~5分,均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1例经免疫治疗的复发性鼻咽癌患者颈内动脉岩骨段覆膜支架植入术后3个月支架远端再次出现假性动脉瘤,遂行颈外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成功止血,且术后无并发症;余8例未出现假性动脉瘤、自发性脑出血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脑梗死。结论血管内治疗有助于内镜下经鼻入路颅底肿瘤切除术前评估颅底肿瘤与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阻断供体动脉,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治疗大血管破裂,也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疗效和安全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内窥镜检查 颈内动脉 破裂 栓塞 治疗性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颅底手术并发严重鼻出血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强 于焕新 +3 位作者 杭伟 翟翔 刘钢 亢建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4-270,共7页
目的总结经鼻内镜颅底手术后严重鼻出血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与结果选择2007年2月至2018年1月经鼻内镜颅底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鼻出血的患者共12例,经内镜下电凝止血术(7例)、DSA辅助内镜下电凝止血术(1例)、DSA辅助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3... 目的总结经鼻内镜颅底手术后严重鼻出血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与结果选择2007年2月至2018年1月经鼻内镜颅底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鼻出血的患者共12例,经内镜下电凝止血术(7例)、DSA辅助内镜下电凝止血术(1例)、DSA辅助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3例)和DSA辅助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联合内镜下电凝止血术(1例)等外科手术治疗,11例成功止血、1例死亡;平均随访(17.21±3.42)个月,无复发。结论经鼻内镜颅底手术后鼻出血主要发生于术后>7~14d,手术方式与出血部位和责任动脉有关。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效果良好,且无严重并发症;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患者可通过内镜下电凝止血术联合动脉栓塞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颅底 鼻出血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鼻漏影像学特点及鼻内镜修补术 被引量:4
4
作者 翟翔 张金玲 刘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685-689,共5页
目的总结垂体腺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鼻漏影像学特点和鼻内镜修补术经验。方法共23例垂体腺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鼻漏患者,脑脊液鼻漏均发生于垂体腺瘤术后1~5年,常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头部MRI检查、脑池造影CT动态扫描和鼻内镜检查,... 目的总结垂体腺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鼻漏影像学特点和鼻内镜修补术经验。方法共23例垂体腺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鼻漏患者,脑脊液鼻漏均发生于垂体腺瘤术后1~5年,常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头部MRI检查、脑池造影CT动态扫描和鼻内镜检查,明确漏口位置后行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漏口较大患者使用肌肉填塞,再使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漏口较小患者直接使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蝶窦内填塞明胶海绵和碘仿纱条。结果本组患者共住院3~5周,其中20例行1次鼻内镜修补术、2例行2次鼻内镜修补术、1例行3次鼻内镜修补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所有患者均未再出现脑脊液鼻漏。结论垂体腺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鼻漏的主要原因是术后残留肿瘤组织生长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由于肿瘤大部分位于鞍内,适用于鼻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手术安全且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脑脊液鼻漏 手术后并发症 内窥镜检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颅内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翟翔 张金玲 +2 位作者 李红君 施展 刘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30-733,共4页
共135例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患者中3例发生颅内感染,分别为毛霉菌感染(1例)、脑脓肿(1例)和细菌感染(1例)。经感染灶清除术辅助抗真菌药物或抗生素治疗,随访2年,2例脑脊液鼻漏或颅内感染未复发、1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鼻内镜脑脊液鼻漏... 共135例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患者中3例发生颅内感染,分别为毛霉菌感染(1例)、脑脓肿(1例)和细菌感染(1例)。经感染灶清除术辅助抗真菌药物或抗生素治疗,随访2年,2例脑脊液鼻漏或颅内感染未复发、1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发生颅内并发症罕见,需要相关科室协作共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鼻漏 内窥镜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于焕新 李海艳 刘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58-461,共4页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治疗的16例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结果 16例患者均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治疗的16例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结果 16例患者均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其中13例(13/16)经首次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即成功,2例(2/16)经再次修补术成功,1例(1/16)改行开颅手术方修补成功。术后1例出现颅内感染,予头孢曲松后痊愈。平均随访12个月,无肿瘤和脑脊液鼻漏复发。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蝶窦 脑脊液鼻漏 内窥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重视内镜颅底手术的鼻部并发症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4-156,共3页
内镜颅底手术并发症种类繁多,其中鼻部并发症可长期或终身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角度了解内镜颅底手术的鼻部解剖学特点、适应证范围、并发症种类、发病原因,以及预防与治疗方法,对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大有裨益... 内镜颅底手术并发症种类繁多,其中鼻部并发症可长期或终身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角度了解内镜颅底手术的鼻部解剖学特点、适应证范围、并发症种类、发病原因,以及预防与治疗方法,对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大有裨益;同时还应积极推进内镜颅底外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提倡多学科融合合作,提高手术技术水平,从而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颅底 手术后并发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自旋转试验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康复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13
8
作者 米悦 张金玲 +1 位作者 何京川 张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4-101,共8页
目的分析前庭神经炎患者前庭自旋转试验的特征表现及临床意义,以及在前庭康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共42例前庭神经炎患者,分别以增益、相移、非对称性偏向作为前庭自旋转试验的评价参考指标。结果本组42例患者... 目的分析前庭神经炎患者前庭自旋转试验的特征表现及临床意义,以及在前庭康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共42例前庭神经炎患者,分别以增益、相移、非对称性偏向作为前庭自旋转试验的评价参考指标。结果本组42例患者增益降低占73.81%(31/42)、相移延迟占61.90%(26/42)、非对称性偏向占19.05%(8/42),与对照组相比,增益降低(χ~2=17.890,P=0.000)和相移延迟(χ~2=12.446,P=0.00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非对称性偏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920)。康复治疗3个月后,前庭自旋转试验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增益降低与相移延迟基本恢复至正常值范围,增益降低(χ~2=8.005,P=0.005)和相移延迟(χ~2=8.400,P=0.004)发生率较单纯药物治疗组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庭自旋转试验可用于分析前庭神经炎患者的高频区间半规管功能状态,有助于前庭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价;于前庭神经炎早期施行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炎 前庭功能试验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容积与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的相关性
9
作者 张少杰 王瑢 +1 位作者 李海艳 冯汝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487-3491,共5页
目的分析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上颌窦容积、中鼻道容积、上颌窦骨壁厚度的临床特征,探讨上颌窦容积与真菌球型上颌窦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4例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病例组)和31例正常人(正常组)进行CT扫描,采用3D应用软件放大镜技... 目的分析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上颌窦容积、中鼻道容积、上颌窦骨壁厚度的临床特征,探讨上颌窦容积与真菌球型上颌窦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4例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病例组)和31例正常人(正常组)进行CT扫描,采用3D应用软件放大镜技术测量出病例组与正常组的双侧上颌窦骨壁厚度,应用Volume处理软件各层面积叠加计算出各组上颌窦容积、中鼻道容积,并计算出中鼻道/上颌窦容积比,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与正常组的上颌窦骨壁厚度、中鼻道容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936、2.107,均P <0.05)。而上颌窦容积、中鼻道/上颌窦容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双侧上颌窦骨壁厚度、上颌窦容积相比较,患侧上颌窦骨壁厚度更大,上颌窦容积更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914、2.028,均P <0.05)。而中鼻道容积、中鼻道/上颌窦容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上颌窦容积与上颌窦骨壁厚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157,P=0.310;上颌窦容积与中鼻道容积Pearson相关系数为-0.076,P=0.622。结论上颌窦容积解剖学基础可能与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的发生有关,真菌感染时容易在容积更小的一侧形成真菌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球 上颌窦容积 上颌窦骨壁厚度 中鼻道容积 中鼻道/上颌窦容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