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卉 刘力 刘梅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65-565,共1页
患者 女性.23岁,临床主要表肌为耳鸣伴头痛,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MRI检查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病理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LYMPHOMA 神经系统检查 脑膜异常强化 MRI检查 阳性体征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细胞瘤一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满 崔世民 +1 位作者 靳松 张蕾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27-328,共2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病例报告 鉴别诊断 X线检查 CT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神经母细胞瘤 被引量:2
3
作者 韩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51-351,共1页
嗅神经母细胞瘤(ONB)是少见的源于鼻腔嗅觉受体细胞的神经外胚层肿瘤,发生部位与嗅黏膜分布区一致,包括上鼻甲、鼻中隔上部、鼻根部和筛孔等鼻腔顶部和近中鼻甲外侧壁。CT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可见细微骨质改变,对病变进展有明确提示... 嗅神经母细胞瘤(ONB)是少见的源于鼻腔嗅觉受体细胞的神经外胚层肿瘤,发生部位与嗅黏膜分布区一致,包括上鼻甲、鼻中隔上部、鼻根部和筛孔等鼻腔顶部和近中鼻甲外侧壁。CT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可见细微骨质改变,对病变进展有明确提示意义。肿瘤体积较小时仅局限于鼻腔(改良Kadish分期A期),呈较均匀的等或稍低密度影;体积较大时密度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外胚层 嗅黏膜 上鼻甲 薄层扫描 鼻根部 中鼻甲 外侧壁 大时 内外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细胞瘤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91-91,共1页
中枢神经细胞瘤(CNC)是临床较为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982年,Hassoum等首次通过电子显微镜对2例脑室内肿瘤的组织学形态进行观察。其类似于少突胶质细胞瘤,肿瘤细胞缺乏非典型有丝分裂。无“Homer-Wright玫瑰花形”形成和向成... 中枢神经细胞瘤(CNC)是临床较为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982年,Hassoum等首次通过电子显微镜对2例脑室内肿瘤的组织学形态进行观察。其类似于少突胶质细胞瘤,肿瘤细胞缺乏非典型有丝分裂。无“Homer-Wright玫瑰花形”形成和向成熟神经节细胞演变表现,来源于神经细胞,故命名为中枢神经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中枢 肿瘤 Hasso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勒变性在中枢神经系统的MRI表现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彤 廉宗澂 +6 位作者 崔世民 刘梅丽 李涛 刘力 于薇 张蕾莉 靳松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 回顾沃勒变性及继发跨神经元退变的病理学改变,分析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MRI表现。方法 根据沃勒变性的影像学标准,选择1995~1999年经MRI确诊的沃勒变性患者20例,年龄16~70岁,平均52岁。其中脑梗死11例,脑出血4例,创伤手术后2例,... 目的 回顾沃勒变性及继发跨神经元退变的病理学改变,分析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MRI表现。方法 根据沃勒变性的影像学标准,选择1995~1999年经MRI确诊的沃勒变性患者20例,年龄16~70岁,平均52岁。其中脑梗死11例,脑出血4例,创伤手术后2例,肿瘤术后1例,脑膜瘤1例,脑白质病1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20例患者原发病灶均位于幕上,16例于原发病灶同侧出现条带样连续或不连续长T_1或等T_1、长T_2改变,位于皮质脊髓束通路。FLAIR及DWI扫描均显示高信号病灶。3例仅见原发灶同侧大脑脚萎缩,但未见异常信号。7例见局限性胼胝体萎缩,T_2加权像信号略显增高。2例患者出现交叉性小脑萎缩,示皮质脑桥小脑通路退变。结论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沃勒变性和继发跨神经元退变描述的是分子水平的病理学变化,因变性是沿着已知的神经通路的、且存在特定信号改变,故MRI可在活体中对其进行观察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表现 WALLER变性 神经元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磁共振成像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诊断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刘力 崔世民 刘梅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评价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对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预报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的病理类型及级别,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有效信息。方法对25例不同级别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患者的手术前常规MRI及多体素磁... 目的评价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对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预报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的病理类型及级别,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有效信息。方法对25例不同级别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患者的手术前常规MRI及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根据肿瘤中心、周边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N鄄乙酰天冬氨酸(N鄄acetylaspar鄄tate熏NAA)和胆碱(choline熏Cho)代谢物峰下积分值,计算Cho/NAA比值,分别比较肿瘤中心及周边区域Cho/NAA比值与对侧正常区域的差异(配对秩和检验),以及不同级别肿瘤之间肿瘤中心及周边区域Cho/NAA比值的差异。结果与对侧正常区域Cho/NAA比值(0.68±0.19)相比,肿瘤中心(4.50±4.94)和周边区域(1.07±0.39)Cho/NAA比值明显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中心Cho/NAA比值,低级别肿瘤组为(2.17±0.88),高级别组(6.22±5.86);肿瘤周边区域Cho/NAA比值,低级别组为(0.84±0.22),高级别组(1.23±0.4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直观的活体代谢检查技术,对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病理级别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随着该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必将成为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神经上皮 磁共振成像 胆碱 天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于脑桥小脑角的听神经鞘瘤
7
作者 韩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590-590,共1页
听神经鞘瘤是发生于脑桥小脑角(CPA)和(或)内耳道(IAC)的最常见肿瘤,约占该区域肿瘤的80%。肿瘤来源于包绕前庭神经的胶质神经细胞-施万细胞鞘交界区(近内耳门处),可仅位于内耳道,呈圆柱形;可向内侧脑桥小脑角池生长,形成内耳道... 听神经鞘瘤是发生于脑桥小脑角(CPA)和(或)内耳道(IAC)的最常见肿瘤,约占该区域肿瘤的80%。肿瘤来源于包绕前庭神经的胶质神经细胞-施万细胞鞘交界区(近内耳门处),可仅位于内耳道,呈圆柱形;可向内侧脑桥小脑角池生长,形成内耳道-脑桥小脑角占位效应;可仅位于脑桥小脑角而不侵犯内耳道。前两种类型早期即出现听力障碍,第3种类型症状出现较晚,多为耳鸣、眩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小脑角 内耳道 听神经鞘瘤 内耳门 均匀密度影 肿瘤来源 占位效应 囊性变 听力障碍 交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8
作者 韩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0-30,共1页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WHOⅠ级)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良性肿瘤,属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范畴。1988年由Daumas-Duport等首次命名。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好发于大脑皮质,颞叶最为多见,其次为额叶,基底节、脑室、脑干、小...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WHOⅠ级)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良性肿瘤,属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范畴。1988年由Daumas-Duport等首次命名。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好发于大脑皮质,颞叶最为多见,其次为额叶,基底节、脑室、脑干、小脑、透明隔和胼胝体等亦有报道,肿瘤生长缓慢,临床主要表现为难治性癫,预后良好,术前明确诊断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靳松 崔世民 +4 位作者 田超 阎世鑫 高满 杨天昊 戴伟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经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筛选的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对比剂总剂量为60~100ml,注射流率3.5~4.0ml/s;成像包括原始横断面图像和重建最大密度投...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经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筛选的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对比剂总剂量为60~100ml,注射流率3.5~4.0ml/s;成像包括原始横断面图像和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容积显示及CT仿真内窥镜图像。依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离术临床试验标准犤轻度狭窄(1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99%),闭塞(100%)犦,比较CT血管造影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49例共98支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正常者12支,轻度狭窄26支,中度狭窄32支,重度狭窄19支,闭塞9支;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总符合率为96.94%(95/98),其中闭塞和重度狭窄符合率为100%(28/28),轻度和中度狭窄符合率分别为96.15%(25/26)和93.75%(30/32)。CT血管造影能够较好地显示血管腔内的粥样硬化斑块,依靠CT值可区分钙化斑块、纤维斑块及软斑块,钙化斑块的CT测量值为(489±113)HU,纤维斑块(51±19)HU,软斑块(6±28)HU。结论CT血管造影检查不仅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有较高的直观性和准确性,而且能更为直观、确切地评价粥样硬化斑块,有望取代脑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颅内动脉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阎世鑫 韩彤 +6 位作者 刘力 田超 范一木 黄楹 刘梅丽 靳松 崔世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29-433,共5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计算机体层血管造影术(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评价颅内动脉瘤更为合理且准确的方法。方法1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其中86例行CTA检查... 目的比较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计算机体层血管造影术(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评价颅内动脉瘤更为合理且准确的方法。方法1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其中86例行CTA检查,22例行MRA检查,9例行CTA和MRA联合检查。结果MRA检查的56个动脉瘤中直径≥5mm者27个,与脑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达96.30%(26/27);直径<5mm者29个,诊断符合率为37.93%(11/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14,P=0.000)。CTA检查的110个动脉瘤中直径≥2mm者104个,与脑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达96.15%(100/104);直径<2mm者6个,诊断符合率为16.67%(1/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59,P=0.000)。结论MRA及CTA在一定条件下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能力与脑血管造影相当,尤其是CTA检查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能够降低费用,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1
作者 韩彤 郭军 +7 位作者 刘力 刘卉 白旭 雷静 郝妮娜 郭迎 刘梅丽 崔世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11-219,共9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脑肿瘤尤其是胶质瘤分级及与其他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27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肿瘤患者的手术前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胶质瘤76例(包括Ⅰ、Ⅱ级36例,Ⅲ级20例,Ⅳ级20例);转移...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脑肿瘤尤其是胶质瘤分级及与其他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27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肿瘤患者的手术前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胶质瘤76例(包括Ⅰ、Ⅱ级36例,Ⅲ级20例,Ⅳ级20例);转移瘤20例;脑膜瘤20例;脑原发性淋巴瘤8例;血管外皮细胞瘤3例。于局部脑血容量图中确定肿瘤最大灌注区,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比较不同类型肿瘤灌注曲线的特点;并计算最大局部脑血容量,经与对侧正常脑白质参考点校正获得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比较各级别胶质瘤、转移瘤、淋巴瘤瘤内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以及Ⅲ、Ⅳ级胶质瘤和转移瘤瘤周水肿区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结果(1)胶质瘤Ⅰ、Ⅱ级,Ⅲ级和Ⅳ级患者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测值分别为1.38±0.74、2.65±1.07和3.22±1.57,三者间差异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H=36.688,P<0.001);灌注量以Ⅰ、Ⅱ级胶质瘤最低,Ⅳ级最高。(2)脑原发性淋巴瘤内呈低或等灌注,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测值(1.50±1.05)与Ⅲ、Ⅳ级胶质瘤(间变性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虽然转移瘤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测值(2.34±1.97)与Ⅲ、Ⅳ级胶质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类肿瘤瘤周水肿区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Ⅲ、Ⅳ级胶质瘤高于转移瘤(u=2.538,P<0.05)。(4)轴外肿瘤(脑膜瘤及血管外皮细胞瘤)于脑血容量图中呈明显高灌注,于对比剂首过信号强度-时间曲线上显示为首过期后MRI信号强度-时间曲线不易回到基线水平,提示其微循环血管因缺乏血-脑屏障导致对比剂快速渗漏进入组织间隙。结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可以揭示肿瘤内血管分布状况,量化病变部位的血管生成,为临床提供病理生理学信息。肿瘤内和肿瘤周围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变化可对胶质瘤分级及胶质瘤与转移瘤、淋巴瘤和轴外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血液灌注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栓塞的CT、MRI、DSA诊断 被引量:8
12
作者 戴伟英 靳松 +4 位作者 崔世民 张蕾莉 刘梅丽 闫世鑫 高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3期218-219,共2页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栓塞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11例经临床确诊的静脉窦栓塞患者 ,全部行DSA检查 ,10例行CT扫描 ,MRI检查 9例 ,MRA检查 7例。结果 CT平扫诊断不明确 ,4例增强后 ,2例可见Delta征。MR检查可见静脉窦血管流空消失 ,其...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栓塞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11例经临床确诊的静脉窦栓塞患者 ,全部行DSA检查 ,10例行CT扫描 ,MRI检查 9例 ,MRA检查 7例。结果 CT平扫诊断不明确 ,4例增强后 ,2例可见Delta征。MR检查可见静脉窦血管流空消失 ,其内可见高信号的血栓形成。 11例DSA均提示窦未显影或显影不良。结论 MRI、MRA、DSA联合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栓塞 窦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 MRI DS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颅内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卉 崔世民 +1 位作者 刘梅丽 韩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颅内囊性病变中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脑脓肿及囊性坏死性脑肿瘤(单发囊性转移瘤、神经上皮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5月-2006年5月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50例颅内囊性病...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颅内囊性病变中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脑脓肿及囊性坏死性脑肿瘤(单发囊性转移瘤、神经上皮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5月-2006年5月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50例颅内囊性病变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表皮样囊肿10例、蛛网膜囊肿10例、脑脓肿10例、单发囊性转移瘤8例及神经上皮肿瘤12例,均进行常规MRI平扫及DWI检查,生成DWI图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观察囊变区信号特征并测量该区的表观扩散系数值。结果(1)表皮样囊肿在扩散加权成像显示为高信号,其表观扩散系数图显示为低或稍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测量值为(0.92±0.12)×10-3mm2/s,蛛网膜囊肿扩散加权成像显示为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呈高信号,测量值为(3.09±0.21)×10-3mm2/s;两组表观扩散系数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78,P=0.000)。(2)脑脓肿之囊变区于扩散加权成像显示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呈低及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测量值为(0.52±0.08)×10-3mm2/s;单发囊性转移瘤和神经上皮肿瘤之囊变区在扩散加权成像上显示为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显示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测量值为(2.35±0.41)×10-3mm2/s,与脑脓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39,P=0.000)。结论不同颅内囊性病变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上的表现特点及病灶囊变区表观扩散系数测量值的变化,具有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脑疾病 囊肿 脓肿 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扩散张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皮质脊髓束与肌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崔世民 韩彤 +4 位作者 刘力 张云亭 刘梅丽 张蕾莉 靳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2-189,共8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脑肿瘤患者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tract,CST)损伤对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技术,并将DTI与功能磁共振成像...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脑肿瘤患者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tract,CST)损伤对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技术,并将DTI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Rimaging,fMRI)相结合,对脑梗死和脑肿瘤引起的皮质脊髓束损伤进行定位诊断,并观察皮质脊髓束损伤对患者肢体肌力的影响。对40例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72h)和113例脑肿瘤患者行MRI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其中部分患者再行增强扫描和fMRI检查。收集全部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原始数据,然后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并将患侧皮质脊髓束的病理性改变对肢体肌力的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梗死区各向异性(FA)阈值为(0.336±0.065),对侧半球正常白质区FA阈值为(0.705±0.069),梗死白质区FA值显著低于健侧,两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5.823,P<0.001)。(2)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显示,脑梗死和脑肿瘤患者病变侧皮质脊髓束受压、变形、移位,部分断裂。(3)脑梗死皮质脊髓束损伤患者的肢体肌力降低率为67.50%(27/40),脑肿瘤为16.81%(19/11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6.096,P<0.0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 磁共振成像技术 皮质脊髓束 肌力 CST 脑肿瘤 锥体束 脑梗塞 肌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结核瘤的CT及MRI诊断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满 崔世民 +2 位作者 陈林根 张蕾莉 靳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肺结核 颅内结核瘤 临床表现 脑脊液检查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血管畸形的DSA分析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靳松 崔世民 +5 位作者 张蕾莉 刘梅丽 闫世鑫 戴伟英 范一木 焦德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评价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栓塞治疗价值。方法  16例脊髓血管畸形病人做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 ,确诊后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根据DSA显示的异常血管的部位、形态、分布和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将其分为三型 ... 目的 评价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栓塞治疗价值。方法  16例脊髓血管畸形病人做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 ,确诊后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根据DSA显示的异常血管的部位、形态、分布和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将其分为三型 :髓内动静脉畸形 4例 ;髓周动静脉瘘 4例 ;硬脊膜动静脉瘘 8例。栓塞治疗后 ,13例获得较满意效果 ,2例无变化。在 2个月至 3年的随访期间 ,13例临床症状有改善。结论 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可靠依据 ,可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脊髓血管畸形 血管造影 栓塞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军 崔世民 +4 位作者 刘梅丽 韩彤 刘力 雷静 郭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SWI特点,并与常规MRI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MRI扫捕显示,23例患者中20例呈单发病灶,4例伴海绵状血管瘤;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SWI特点,并与常规MRI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MRI扫捕显示,23例患者中20例呈单发病灶,4例伴海绵状血管瘤;3例为多发病灶。T_1WI呈点状或片状稍低信号改变,T_2WI呈短条形或条形低信号改变;增强扫捕呈明显放射状线样强化改变。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于静脉期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及引流静脉,SWI可见扩张的髓静脉和粗大的引流静脉,与MRI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相比,其病灶显示范围更全面、广泛,且图像更加清晰。结论 SWI诊断脑静脉性血管畸形快捷、无创,可替代全脑血管造影作为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筛查及手术前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脑静脉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和^11C-PIB PET显像对后部皮质萎缩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帅 岳伟 +6 位作者 卢昊 宋冬晶 范小红 蔡莉 王颖 柳净 纪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23-630,共8页
研究背景后部皮质萎缩作为一种以皮质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进展性神经变性病,具有临床少见、发病较早、临床表现特殊、早期MRI表现不典型等特点,明确诊断困难。本研究对MRI表现不明显的后部皮质萎缩患者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和1... 研究背景后部皮质萎缩作为一种以皮质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进展性神经变性病,具有临床少见、发病较早、临床表现特殊、早期MRI表现不典型等特点,明确诊断困难。本研究对MRI表现不明显的后部皮质萎缩患者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和11C-匹兹堡复合物B(11C-PIB)PET显像,探讨PET显像在后部皮质萎缩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例MRI无明显顶枕叶皮质萎缩的后部皮质萎缩患者,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和画钟测验评价认知功能,18F-FDG PET和11C-PIB PET显像观察大脑后部皮质葡萄糖代谢和灌注情况。结果神经心理学测验提示5例患者书写能力、计算力、视空间能力、执行功能均明显受损并色觉测试异常。MRI检查后皮质萎缩评分左侧0~2分、平均1分,右侧0~1分、平均0.80分;内侧颞叶萎缩评分左侧1~3分、平均1.80分,右侧1~4分、平均2分;脑室扩大评分左侧1~2分、平均1.80分,右侧1~2分、平均1.60分。18F-FDG PET显示,双侧颞顶枕联合区皮质、楔前叶和扣带回葡萄糖代谢显著降低,额叶和皮质下结构少量降低;11C-PIB PET可见双侧额颞顶枕联合区皮质放射性11C-PIB滞留、小脑皮质廓清。结论对于MRI显示顶枕叶皮质萎缩不明显的后部皮质萎缩患者,18F-FDG PET联合11C-PIB PET显像具有一定早期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大脑皮质 萎缩 神经心理学测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卉 方江雨 韩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46-452,共7页
目的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价值,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和(或)闭塞提供脑血流灌注变化的影像学证据。方法共76例行单侧颞浅动脉-大脑中... 目的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价值,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和(或)闭塞提供脑血流灌注变化的影像学证据。方法共76例行单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患者,分别于术前1个月和术后1周内行头部MRI常规和DSC-PWI检查,观察手术前后基底节区层面(搭桥近端)和半卵圆中心层面(搭桥远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 TTP)]。结果术后患侧基底节区层面(搭桥近端)和半卵圆中心层面(搭桥远端)r CBF均较术前升高(P=0.000,0.001);仅基底节区层面r CBV较术前升高(P=0.021);基底节区层面和半卵圆中心层面r MTT(P=0.000,0.000)和r TTP(P=0.000,0.000)均较术前降低。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可以改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灌注。DSC-PWI能够完成对脑缺血区域血流动力学的评价,是评价手术疗效和动态观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最佳无创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重建术 颞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超 闫世鑫 +1 位作者 崔世民 靳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88-90,共3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以其极高的空间分辨力,一直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此项技术存在侵袭性,检查费用高且时间长,以及1%的并发症发生率等缺陷。近年来,随着16层螺旋CT检查技术的发展。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以其极高的空间分辨力,一直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此项技术存在侵袭性,检查费用高且时间长,以及1%的并发症发生率等缺陷。近年来,随着16层螺旋CT检查技术的发展。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的影像质量明显提高,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mutiple plane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透视(volume rendering,VR)和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等重建方法提供二维和三维图像,从而清晰地显示动脉瘤自身的形态及其周围解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诊断 临床价值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ENDOSCOPY 螺旋CT血管造影 并发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