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脑血管病神经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的规划与发展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金环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2,共2页
脑血管病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病残和病死率最高的疾患之一,在我国脑血管病发生率亦呈逐年上升之趋势,已成为国家防控的重点疾病之一。近年来在诸多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中,神经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最为迅速,也是我国目前脑血管病治... 脑血管病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病残和病死率最高的疾患之一,在我国脑血管病发生率亦呈逐年上升之趋势,已成为国家防控的重点疾病之一。近年来在诸多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中,神经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最为迅速,也是我国目前脑血管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重建术 血管成形术 规划发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刀在神经外科应用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宏 尹绍雅 +2 位作者 姚鑫 张延铭 焦德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16-316,共1页
关键词 水刀 神经外科 脑肿瘤 手术治疗 颅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尺分规定位法在急诊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振华 马越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5-709,共5页
目的介绍角尺分规定位法并总结其在神经外科急诊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共33例患者行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术前采用角尺标画实际CT扫描基线、病灶上下界和中心层面,分规通过弦距定位法标画病灶前后界,进而标画... 目的介绍角尺分规定位法并总结其在神经外科急诊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共33例患者行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术前采用角尺标画实际CT扫描基线、病灶上下界和中心层面,分规通过弦距定位法标画病灶前后界,进而标画病灶体表投影,以此针对不同病变采取开颅手术或血肿穿刺引流术;术中记录角尺分规定位法操作时间、与术中实际所见的准确率,以及与校准CT和(或)MRI的误差。结果共33例患者均于术前采用角尺分规定位法准确定位病灶,平均操作时间为(3.70±1.17)min。其中,20例开颅手术患者(急性硬膜外血肿14例、脑叶出血5例、脑转移瘤1例)根据病灶体表投影设计骨窗,并据此骨窗中心找到病灶,定位准确率达100%(20/20);13例血肿穿刺引流术患者(亚急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2例、自发性基底节区和丘脑出血11例)定位靶点后贴体表标记,经CT校准,预设靶点与体表标记之间的平均误差为(3.71±1.62)mm。结论角尺分规定位法仅需角尺和分规工具,操作简便迅速、准确可靠,对于急诊患者的术前定位和手术治疗,该定位方法实用性较强,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症 神经外科手术 立体定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3
4
作者 只达石 刘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3,共2页
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顾名思义是为神经外科医疗服务的应用解剖学,它通过手术显微镜观察神经系统的精细结构,加深神经外科医师对目标区域神经系统结构、生理和病理情况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完成手术,改善手术方式和结果。
关键词 外科解剖学 显微神经 神经系统结构 神经外科医师 手术方式 应用解剖学 显微镜观察 医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神经外科术区感染的若干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楹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44-345,共2页
关键词 感染 神经外科术 神经外科手术 积脓 infection) 筛窦 经口咽入路 鞍区手术 骨瓣 经蝶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刀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36-237,共2页
关键词 水刀 神经外科 动物实验 临床应用 胶质瘤 癫痫 脑膜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50、60年代津京两地神经外科创业概况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克明 赵雅度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91-94,共4页
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神经外科尚属空白,国内仅有关颂涛、赵以成、张查理及张同和等少数外科医师为患者施行过颅脑手术。由于这门自外科和神经内科发展而来的新兴学科需要特殊的手术设备和技术,加之当时的患者尚难以接受颅脑外科手术,... 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神经外科尚属空白,国内仅有关颂涛、赵以成、张查理及张同和等少数外科医师为患者施行过颅脑手术。由于这门自外科和神经内科发展而来的新兴学科需要特殊的手术设备和技术,加之当时的患者尚难以接受颅脑外科手术,即使曾经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专门进修神经外科的赵以成教授,回国后亦鲜有用武之地。大多数医师对这门专业更是知之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创业 颅脑外科手术 外科医师 颅脑手术 手术设备 新兴学科 神经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导航系统辅助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玉山 李建国 +3 位作者 只达石 佟小光 姜伟 李会清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显微镜导航系统对切除颅内微小病变、提高手术疗效及降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1996年10月~2000年10月应用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治疗62例颅内微小病变患者,其中病变位于感觉、运动、语言重要功能区者23例,额叶11例,顶叶10例...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显微镜导航系统对切除颅内微小病变、提高手术疗效及降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1996年10月~2000年10月应用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治疗62例颅内微小病变患者,其中病变位于感觉、运动、语言重要功能区者23例,额叶11例,顶叶10例,颞叶9例,枕叶3例,后颅窝、丘脑各2例,鞍上和多发性占位者各1例。病变直径0.5~1.8cm,<1cm者55例;>1cm者7例,病变均位于皮层下。施行神经外科显微镜导航手术。结果 62例(包括功能区23例)患者均在神经导航系统引导下施行病灶切除手术,导航误差<2mm。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偏瘫、失语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导航系统可促进神经外科手术的微创化,准确指示颅内微小病变的位置和切除范围,降低手术并发症和保护神经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立体定位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第74届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年会见闻及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新进展
9
作者 佟小光 焦德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98-400,共3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医师协会 脑血管疾病 外科治疗 见闻 新进展 年会 简介 创建 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培养及分化鉴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暌 王红云 +2 位作者 何乐 张亚卓 王忠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建立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分化鉴定的方法。方法分离不问孕龄(13- 18d)SD胎鼠脑室下区、中脑及海马等部位组织,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N-2 添加剂的DMEM培养基中悬浮培养,形成神经球体后撤除生长因子... 目的建立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分化鉴定的方法。方法分离不问孕龄(13- 18d)SD胎鼠脑室下区、中脑及海马等部位组织,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N-2 添加剂的DMEM培养基中悬浮培养,形成神经球体后撤除生长因子,经消化传代于含胎牛血清培养基中贴壁生长。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原代细胞特异性标记巢蛋白、神经元标记微管蛋白-β、胶质细胞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以及少突胶质细胞标记半乳糖脑苷的表达。结果胎鼠脑组织不同部位均可分离出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可以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孕龄13d与18d胎鼠产生神经干细胞球体的能力不同,前者优于后者。结论 (1)胚胎大鼠脑内不同部位来源的组织生成神经干细胞球体数量和质量基本相同,但是不同胎龄的鼠脑组织产生神经干细胞球体的能力有所差异。(2)神经干细胞具有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神经系统 细胞 培养的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浅动脉引导的筋膜间隙翼点入路面神经分支保护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佟小光 刘暌 +1 位作者 王宏 李庆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通过尸头显微解剖探讨经筋膜间隙翼点入路手术过程中面神经分支的保护方法。方法于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5例尸头共30侧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脉分支,观察颞浅动脉、颧弓与面神经颞支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面神经分支在颞肌筋膜间隙的走行方... 目的通过尸头显微解剖探讨经筋膜间隙翼点入路手术过程中面神经分支的保护方法。方法于手术显微镜下解剖15例尸头共30侧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脉分支,观察颞浅动脉、颧弓与面神经颞支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面神经分支在颞肌筋膜间隙的走行方式;验证以颞浅动脉额颞支为解剖标志经筋膜间隙翼点入路手术的安全性,以及保护面神经颞支及其分支的可行性与注意事项。选择50例患者以颞浅动脉额颞支为解剖标志,经筋膜间隙翼点入路施行神经外科手术,观察手术后患者面神经颞支的损伤情况。结果30侧面神经颞支及其分支均位于颞浅动脉额颞支与颧弓上缘之间的颞肌筋膜间隙脂肪层内(即第1层和第2层脂肪垫内)。面神经颞支分支数为(4.00±1.80)支,面神经额支上缘距颞浅动脉额颞支下缘(4.70±2.60)mm;所有面神经颞支主干均与颞浅动脉主干相伴行,8侧位于颞浅动脉分支前方5mm之内,22侧位于颞浅动脉分支前方5~10mm;颞浅动脉额颞支29侧为单发,余1侧为双干。50例患者以颞浅动脉额颞支为解剖标志经筋膜间隙翼点入路施行手术,手术中均可显露颞浅动脉及其额颞支,无一例发生面神经分支损伤。结论以颞浅动脉及其分支作为翼点入路手术中的解剖标志,可及时地切开筋膜间隙,保护面神经颞支及其分支,达到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之目的;并可保护颞浅动脉及其分支,减少手术创伤和保护局部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局部 筋膜 颞动脉 面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德晨 只达石 张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90-92,共3页
关键词 神经保护作用 孕激素 雌激素 脑创伤 性激素水平 循环血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机制 性别差异 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疗效分析
13
作者 张海红 白雪亮 +2 位作者 高恺明 刘伟 王红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9-576,共8页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8年7月至2023年8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复合手术的25例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均于术前完善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包括颈部血管超声...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8年7月至2023年8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复合手术的25例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均于术前完善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包括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A或DSA、CT灌注成像(CTP)或灌注成像(PWI)、高分辨率MRI,并在复合手术室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内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实现血管再通,手术成功率为100%(25/25)。术后第1天25例患者行头部CT检查,1例术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7 d内,24例患者行CTP或PWI检查,脑灌注较术前均有所改善;25例患者行头部MRI检查,4例存在脑梗死;24例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或TCD检查,颈内动脉均血流通畅。出院时、术后6个月和1年平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3.36、2.72和2.72分,平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76、0.60和0.60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5);平均随访24.88个月,同侧颈内动脉再狭窄率为16%(4/25),均未发生同侧颈内动脉再闭塞。结论 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技术可行,且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为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血栓形成 颈内动脉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球囊和椭圆囊 支架 多模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c-myc内含子结合蛋白1与c-myc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立军 张文治 +3 位作者 只达石 黄楹 苏心 黄慧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93-397,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胶质细胞过程中c-myc内含子结合蛋白1(MIBP1)基因与c-myc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从孕16d胚胎鼠脑组织中分离神经干细胞,以专用培养基IMDM(含有B27添加剂,重组人上皮生长因子、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L...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胶质细胞过程中c-myc内含子结合蛋白1(MIBP1)基因与c-myc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从孕16d胚胎鼠脑组织中分离神经干细胞,以专用培养基IMDM(含有B27添加剂,重组人上皮生长因子、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L-谷氨酸和黄体酮)进行培养。应用胶原及含10%胎牛血清、抗生素的分化培养基,诱导细胞向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方向分化,第1天细胞贴壁启动分化,第7天明显分化,第14天进入终末分化。经过振荡处理,进一步得到纯化星形胶质细胞,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方法鉴定细胞分化。分别提取分化前及分化后第1、7和14天神经干细胞的RNA,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中MIBP1与c-myc基因的表达,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物,应用图像分析仪对电泳条带进行定量分析,观察两基因在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结果在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MIBP1基因表达逐渐增强,其中未分化神经干细胞为(63.53±11.97)%,培养第1、7和14天表达率分别为(70.04±16.10)%、(79.09±15.40)%和(99.65±0.54)%。而c-myc基因表达呈逐渐降低,未分化神经干细胞为(99.76±7.62)%;培养第1、7和14天表达率分别为(75.20±12.33)%、(45.65±10.11)%和(33.31±4.34)%。两基因分别与相应未分化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01)。星形胶质细胞纯化前后MIBP1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在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胶质细胞的过程中MIBP1基因表达逐渐增强,同时c-myc基因表达受到抑制。提示MIBP1基因与胶质细胞的分化过程相关,可能通过抑制c-myc基因的表达而实现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神经系统 基因 myc 细胞分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介入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9
15
作者 焦德让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神经介入治疗 并发症 医师 常见 神经影像学 展神经 神经外科 脑血管病 疾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对液压冲击伤后神经细胞内钙超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武俏丽 黄慧玲 +3 位作者 李庆国 王辰 张文治 苏心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液压冲击伤模型神经细胞伤后不同时间细胞内游离钙超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液压冲击伤模型伤后24 h和48 h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并检测细胞内游离钙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损伤后,神经细胞肿胀,体积增...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液压冲击伤模型神经细胞伤后不同时间细胞内游离钙超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液压冲击伤模型伤后24 h和48 h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并检测细胞内游离钙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损伤后,神经细胞肿胀,体积增大,突起回缩,细胞内游离钙表达水平升高,于伤后24 h达峰值水平,至伤后48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高于对照组(均P<0.01)。经牛磺酸治疗后,神经细胞肿胀明显改善,接近正常细胞大小,突起回缩程度减轻,细胞内游离钙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均P<0.01),且各时间点均低于创伤组(P<0.01),以伤后1 h牛磺酸治疗48 h组效果最佳,细胞内游离钙表达水平接近正常值水平(P>0.05)。结论牛磺酸对液压冲击伤模型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尤以伤后1 h予以牛磺酸并维持治疗48 h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牛磺酸 脑损伤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对培养胎鼠大脑神经干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苏心 张文治 吴剑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protein,Aβ)对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Aβ140组(Aβ140浓度为0.01、0.05、0.1、1、5、10、20μmolL),分别培养60h,测定神经干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O)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免疫...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protein,Aβ)对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Aβ140组(Aβ140浓度为0.01、0.05、0.1、1、5、10、20μmolL),分别培养60h,测定神经干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O)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培养物Bcl2、Bax表达情况;培养60h后,改变培养条件,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72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培养物微管相关蛋白(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量的变化。结果Aβ140作用神经干细胞60h后,培养液中NO含量增高,LDH活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随着Aβ140浓度不断增高,Bcl2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Bax含量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神经干细胞分化后,MAP2、GFAP阳性细胞量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β可导致神经干细胞的细胞毒性增加,细胞膜完整性降低,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Β蛋白 神经元 干细胞 一氧化氮 乳酸脱氢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尹龙 徐翔 +2 位作者 李旭东 武秀生 黄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23-227,共5页
目的观察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65岁以上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74例,分为开颅手术组(26例)和血管内栓塞组(48例)。评价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结果,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访6个月至4... 目的观察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65岁以上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74例,分为开颅手术组(26例)和血管内栓塞组(48例)。评价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结果,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访6个月至4年。结果开颅手术组术后有症状血管痉挛10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因迟发性血管痉挛性脑梗死和脑水肿死亡2例;出院时GOS评分恢复良好19例,较差5例,死亡2例。血管内栓塞组有症状血管痉挛17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迟发性血管痉挛性脑缺血和肺部感染,另1例死于弹簧圈脱出致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死;出院时GOS评分恢复良好33例,较差12例,死亡3例。两组比较GO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临床疗效相似,但由于血管内栓塞是微侵袭治疗,应成为治疗老年动脉瘤的首选。老年动脉瘤患者两种治疗方式术后迟发性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均较高,应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颅内动脉瘤 神经外科手术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神经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苏心 张文治 王新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致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至第7天的NSCs分组如下,对照组:正常培养的NSCs;损伤组:...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致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至第7天的NSCs分组如下,对照组:正常培养的NSCs;损伤组:NSCs+A1β-40;BDNF保护组:NSCs+A1β-40+BDNF;BDNF预保护组:NSCs+BDNF预培养48 h后+A1β-40。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培养物微管相关蛋白(MAP-2)。透射电镜观察上述各组NSCs超微结构变化。结果BDNF保护组和BDNF预保护组LDH、NO、NOS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损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MAP-2、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DNF保护组NSCs分化为神经元倾向优于损伤组;超微结构观察,BDNF保护组细胞发生凋亡情况少于损伤组,且BDNF预保护组细胞生长优于BDNF保护组。结论BDNF能拮抗Aβ1-40对NSCs的细胞毒作用;预先加入BDNF与NSCs共培养,其保护作用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干细胞 淀粉样Β蛋白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雷波 刘清军 +1 位作者 王金环 翟国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14-718,共5页
目的对比微血管减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133例> 75岁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行微血管减压术(MVD组,80例)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组,53例,包括脉冲射频术38例、立体定向伽马刀放射治... 目的对比微血管减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133例> 75岁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行微血管减压术(MVD组,80例)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组,53例,包括脉冲射频术38例、立体定向伽马刀放射治疗10例、针灸治疗5例),McGill疼痛问卷(MPQ)评价疼痛缓解程度,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价生活质量,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面部感觉迟钝、头痛、恶心呕吐、肺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完全性面瘫、听力缺失、运动障碍等。结果 MVD组患者79例(98.75%)疼痛完全缓解、1例(1.25%)疼痛部分缓解,非手术治疗组8例(15.09%)疼痛完全缓解、33例(62.26%)疼痛部分缓解、12例(22.64%)疼痛无缓解,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41,P=0.000)。随访55.80(35.74,63.48)个月,MVD组复发率低于非手术治疗组[8.75%(7/80)对35.85%(19/53);χ~2=16.558,P=0.000],生活质量优于非手术治疗组[WHOQoL-100评分(27.82±2.10)分对(22.19±7.22)分;t=1.202,P=0.039]。两组患者术后面部感觉迟钝、头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肺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完全性面瘫、听力缺失、运动障碍等并发症少见,无一例死亡,其中,MVD组术后面部感觉迟钝发生率低于非手术治疗组[8.75%(7/80)对86.79%(46/53);χ~2=81.005,P=0.000]。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因此建议除非无法耐受全身麻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应首选微血管减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显微外科手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