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尹龙 徐翔 +2 位作者 李旭东 武秀生 黄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23-227,共5页
目的观察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65岁以上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74例,分为开颅手术组(26例)和血管内栓塞组(48例)。评价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结果,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访6个月至4... 目的观察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65岁以上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74例,分为开颅手术组(26例)和血管内栓塞组(48例)。评价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结果,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访6个月至4年。结果开颅手术组术后有症状血管痉挛10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因迟发性血管痉挛性脑梗死和脑水肿死亡2例;出院时GOS评分恢复良好19例,较差5例,死亡2例。血管内栓塞组有症状血管痉挛17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迟发性血管痉挛性脑缺血和肺部感染,另1例死于弹簧圈脱出致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死;出院时GOS评分恢复良好33例,较差12例,死亡3例。两组比较GO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临床疗效相似,但由于血管内栓塞是微侵袭治疗,应成为治疗老年动脉瘤的首选。老年动脉瘤患者两种治疗方式术后迟发性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均较高,应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颅内动脉瘤 神经外科手术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脑血管病神经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的规划与发展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金环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2,共2页
脑血管病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病残和病死率最高的疾患之一,在我国脑血管病发生率亦呈逐年上升之趋势,已成为国家防控的重点疾病之一。近年来在诸多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中,神经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最为迅速,也是我国目前脑血管病治... 脑血管病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病残和病死率最高的疾患之一,在我国脑血管病发生率亦呈逐年上升之趋势,已成为国家防控的重点疾病之一。近年来在诸多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中,神经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最为迅速,也是我国目前脑血管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重建术 血管成形术 规划发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疗效分析
3
作者 张海红 白雪亮 +2 位作者 高恺明 刘伟 王红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9-576,共8页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8年7月至2023年8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复合手术的25例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均于术前完善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包括颈部血管超声...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8年7月至2023年8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复合手术的25例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均于术前完善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包括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A或DSA、CT灌注成像(CTP)或灌注成像(PWI)、高分辨率MRI,并在复合手术室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内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实现血管再通,手术成功率为100%(25/25)。术后第1天25例患者行头部CT检查,1例术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7 d内,24例患者行CTP或PWI检查,脑灌注较术前均有所改善;25例患者行头部MRI检查,4例存在脑梗死;24例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或TCD检查,颈内动脉均血流通畅。出院时、术后6个月和1年平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3.36、2.72和2.72分,平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76、0.60和0.60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5);平均随访24.88个月,同侧颈内动脉再狭窄率为16%(4/25),均未发生同侧颈内动脉再闭塞。结论 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技术可行,且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为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血栓形成 颈内动脉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球囊和椭圆囊 支架 多模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刀在神经外科应用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宏 尹绍雅 +2 位作者 姚鑫 张延铭 焦德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16-316,共1页
关键词 水刀 神经外科 脑肿瘤 手术治疗 颅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尺分规定位法在急诊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振华 马越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5-709,共5页
目的介绍角尺分规定位法并总结其在神经外科急诊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共33例患者行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术前采用角尺标画实际CT扫描基线、病灶上下界和中心层面,分规通过弦距定位法标画病灶前后界,进而标画... 目的介绍角尺分规定位法并总结其在神经外科急诊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共33例患者行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术前采用角尺标画实际CT扫描基线、病灶上下界和中心层面,分规通过弦距定位法标画病灶前后界,进而标画病灶体表投影,以此针对不同病变采取开颅手术或血肿穿刺引流术;术中记录角尺分规定位法操作时间、与术中实际所见的准确率,以及与校准CT和(或)MRI的误差。结果共33例患者均于术前采用角尺分规定位法准确定位病灶,平均操作时间为(3.70±1.17)min。其中,20例开颅手术患者(急性硬膜外血肿14例、脑叶出血5例、脑转移瘤1例)根据病灶体表投影设计骨窗,并据此骨窗中心找到病灶,定位准确率达100%(20/20);13例血肿穿刺引流术患者(亚急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2例、自发性基底节区和丘脑出血11例)定位靶点后贴体表标记,经CT校准,预设靶点与体表标记之间的平均误差为(3.71±1.62)mm。结论角尺分规定位法仅需角尺和分规工具,操作简便迅速、准确可靠,对于急诊患者的术前定位和手术治疗,该定位方法实用性较强,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症 神经外科手术 立体定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3
6
作者 只达石 刘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3,共2页
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顾名思义是为神经外科医疗服务的应用解剖学,它通过手术显微镜观察神经系统的精细结构,加深神经外科医师对目标区域神经系统结构、生理和病理情况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完成手术,改善手术方式和结果。
关键词 外科解剖学 显微神经 神经系统结构 神经外科医师 手术方式 应用解剖学 显微镜观察 医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高恺明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01-210,共10页
研究背景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临床罕见,破裂出血后果严重。本文回顾分析12例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患者(共13个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预后,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2012... 研究背景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临床罕见,破裂出血后果严重。本文回顾分析12例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患者(共13个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预后,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2012年6月治疗的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共13个动脉瘤,约占同期颅内动脉瘤总病例数的0.19%(12/6467),平均年龄54岁。动脉瘤形态以囊状居多(10个),梭形少见(3个);分别位于小脑前下动脉起始部即小脑前下动脉基底动脉交界处(3个)、内听道前段(3个,均位于小脑前下动脉第一分叉部)、内听道段(3个)和内听道后段(4个);动脉瘤直径平均为3.90mm。其中3例(4个动脉瘤)行外科手术治疗[动脉瘤夹闭术(2例)、孤立术(1例)],其余9例均行血管内治疗(动脉瘤栓塞术2例、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3例、动脉瘤和载瘤动脉闭塞术4例)。术后并发症包括面瘫(1例)、吞咽困难伴饮水呛咳(1例)和双眼对侧视野缺损(1例);平均随访36.41个月,Glasgow预后分级3分1例、4分2例、5分9例,均达良好标准。结论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临床罕见,外科手术治疗者需综合评价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治疗适应证,从而选择最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小脑 显微外科手术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神经外科术区感染的若干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楹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44-345,共2页
关键词 感染 神经外科术 神经外科手术 积脓 infection) 筛窦 经口咽入路 鞍区手术 骨瓣 经蝶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刀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36-237,共2页
关键词 水刀 神经外科 动物实验 临床应用 胶质瘤 癫痫 脑膜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瑞发 赵克明 +2 位作者 刘瑞云 王旗 李清云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外科手术 术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例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成 张遇 黄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52-653,657,共3页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自1995年至2000年应用MRI及显微外科技术,对80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疗效。结果:肿瘤位于颈段者28例,占35%,位于胸段者36例,占45%,位于腰段者10例,占12.5%,位于骶段者6例,占7.5%;72...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自1995年至2000年应用MRI及显微外科技术,对80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疗效。结果:肿瘤位于颈段者28例,占35%,位于胸段者36例,占45%,位于腰段者10例,占12.5%,位于骶段者6例,占7.5%;72例肿瘤全部切除,占90%,8例肿瘤大部分切除,占10%。出院时,运动功能障碍84.5%得以改善,感觉障碍改善率为75.3%,术后肌功能改善率为86.7%,自发性疼痛消失率为89.5%。结论:椎管内肿瘤以良性为多,手术效果良好,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MRI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50、60年代津京两地神经外科创业概况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克明 赵雅度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91-94,共4页
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神经外科尚属空白,国内仅有关颂涛、赵以成、张查理及张同和等少数外科医师为患者施行过颅脑手术。由于这门自外科和神经内科发展而来的新兴学科需要特殊的手术设备和技术,加之当时的患者尚难以接受颅脑外科手术,... 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神经外科尚属空白,国内仅有关颂涛、赵以成、张查理及张同和等少数外科医师为患者施行过颅脑手术。由于这门自外科和神经内科发展而来的新兴学科需要特殊的手术设备和技术,加之当时的患者尚难以接受颅脑外科手术,即使曾经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专门进修神经外科的赵以成教授,回国后亦鲜有用武之地。大多数医师对这门专业更是知之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创业 颅脑外科手术 外科医师 颅脑手术 手术设备 新兴学科 神经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导航系统辅助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玉山 李建国 +3 位作者 只达石 佟小光 姜伟 李会清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显微镜导航系统对切除颅内微小病变、提高手术疗效及降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1996年10月~2000年10月应用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治疗62例颅内微小病变患者,其中病变位于感觉、运动、语言重要功能区者23例,额叶11例,顶叶10例...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显微镜导航系统对切除颅内微小病变、提高手术疗效及降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1996年10月~2000年10月应用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治疗62例颅内微小病变患者,其中病变位于感觉、运动、语言重要功能区者23例,额叶11例,顶叶10例,颞叶9例,枕叶3例,后颅窝、丘脑各2例,鞍上和多发性占位者各1例。病变直径0.5~1.8cm,<1cm者55例;>1cm者7例,病变均位于皮层下。施行神经外科显微镜导航手术。结果 62例(包括功能区23例)患者均在神经导航系统引导下施行病灶切除手术,导航误差<2mm。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偏瘫、失语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导航系统可促进神经外科手术的微创化,准确指示颅内微小病变的位置和切除范围,降低手术并发症和保护神经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立体定位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第74届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年会见闻及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新进展
14
作者 佟小光 焦德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98-400,共3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医师协会 脑血管疾病 外科治疗 见闻 新进展 年会 简介 创建 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外科治疗
15
作者 韩艳庆 刘清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848-851,共4页
偏头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头痛症状之一,呈反复发作,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甚至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发生。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症状,而且存在诸多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为彻底治愈偏头痛,国内外学... 偏头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头痛症状之一,呈反复发作,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甚至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发生。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症状,而且存在诸多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为彻底治愈偏头痛,国内外学者在偏头痛的外科治疗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在解剖学研究和临床疗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偏头痛的发生与4个压迫点有关,分别为眶上区、耳颞区、枕神经区和鼻内,通过对压迫点进行松解手术,可以达到治愈或缓解疼痛之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减压术 外科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外科原则: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检查
16
作者 范一木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6-90,共5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因此,一旦明确诊断即应迅速对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载瘤动脉和邻近颅内结构的关系等进行全面评价,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影像学检查 颅内动脉瘤破裂 外科 全面评价 颅内结构 载瘤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
17
作者 姚鑫 孙梅 +4 位作者 杨玉山 焦德让 秦进喜 李庆彬 只达石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干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10例脑干血管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34.4岁。所有患者均经CT和MRI检查确诊为脑干血管畸形。有6例患者行DSA检查,但无异常发现。病变位于桥脑者... 目的 探讨脑干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10例脑干血管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34.4岁。所有患者均经CT和MRI检查确诊为脑干血管畸形。有6例患者行DSA检查,但无异常发现。病变位于桥脑者6例,桥脑中脑结合部者3例,桥脑延髓结合部者1例。结果 10例患者平均在出血后第34 d行开颅手术,其中经后颅窝中线小脑下蚓部第四脑室入路5例,于枕下乙状窦后经小脑外侧入路4例,经颞下切开天幕入路1例。术后病理学检查报告:毛细血管扩张症6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动静脉畸形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获改善,有6例患者获得随访,最长随访时间6年。最短1年,无再出血。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干血管畸形患者安全有效,通过切除畸形的脑干血管可防止再次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脑干 神经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国军 王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9-62,共4页
采用标准经翼点入路手术夹闭52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Glasgow预后分级恢复良好者47例(90.38%)、轻残3例(5.77%)、中残2例(3.85%)。表明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塞 治疗性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手术治疗初次介入栓塞术后复发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戈 孙杨 +1 位作者 刘洁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75-580,共6页
目的探讨初次介入栓塞术后复发动脉瘤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5例初次介入栓塞术后复发动脉瘤患者,动脉瘤分别位于前交通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MCA,2例),颈内动脉海... 目的探讨初次介入栓塞术后复发动脉瘤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5例初次介入栓塞术后复发动脉瘤患者,动脉瘤分别位于前交通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MCA,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1例)、床突上段(2例)和后交通段(5例),基底动脉(2例),小脑后下动脉(PICA,2例);5例为巨大动脉瘤(直径>25 mm),3例为大动脉瘤(直径10~25 mm),7例为小动脉瘤(直径<10 mm);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外科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7例行单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7例行血管搭桥术,包括颈外动脉⁃桡动脉⁃M2搭桥术(2例)、颞浅动脉(STA)⁃M4搭桥术(1例)、枕动脉⁃PICA搭桥术(2例)和STA⁃大脑后动脉(PCA)P2搭桥术(2例);1例行颈内动脉开口缩窄术。术后13例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1例(例6)夹闭术后出现脑梗死,1例(例11)STA⁃PCA搭桥术后11个月死于肺部感染。结论介入栓塞术后复发动脉瘤手术难度较高,推荐在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搭桥术方面均有足够经验的医疗中心进行,血管搭桥术是处理复杂复发动脉瘤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复发 栓塞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导引导管在大血管闭塞急诊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雷雷 赵建斌 魏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9-874,共6页
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是经严格筛选的急性大血管闭塞一线治疗方案,是提高预后良好率的有效方法。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球囊导引导管因其近端血流阻断作用,可以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增加首次再通率,减少远端血栓逃逸风险,但目前球囊导引... 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是经严格筛选的急性大血管闭塞一线治疗方案,是提高预后良好率的有效方法。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球囊导引导管因其近端血流阻断作用,可以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增加首次再通率,减少远端血栓逃逸风险,但目前球囊导引导管在急诊机械取栓术中应用仍受限。本文综述球囊导引导管的临床应用进展,以为其在急诊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栓切除术 球囊导引导管(非MeSH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