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性脑小血管病八例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嫄 周玉颖 +4 位作者 王盼 李攀 刘丽萍 刘辉 张惠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59-566,共8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例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影像学和神经心理学评分结果,分析其在首诊、随访6及12个月时的认知功能变化特点。结果8例患... 目的探讨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例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影像学和神经心理学评分结果,分析其在首诊、随访6及12个月时的认知功能变化特点。结果8例患者中6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诊断、2例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RASIL)标准。CADASIL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脑梗死(2例)、头晕头痛(1例)、认知功能障碍(3例);CARASIL患者分别以头晕(1例)或认知功能障碍(1例)首诊;头部MRI显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皮质下白质损害。其中,3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4例存在不同程度神经精神行为异常、1例可能有焦虑并伴轻度抑郁。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神经精神行为异常。CADASIL患者主要表现为延迟回忆、视空间能力与执行功能、抽象能力、语言功能、注意力和计算力受损,伴随易激惹、情感淡漠、激越、异常运动行为等神经精神行为障碍;CARASIL患者则以执行功能、定向力(时间、地点)、近记忆力受损更显著,除易激惹、情感淡漠、激越、异常运动行为外,还存在妄想、脱抑制和睡眠障碍。结论CADASIL和CARASIL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展及变化特点各异,其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CADASIL 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认知障碍神经心理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淑玲 石志鸿 +3 位作者 张莹 张婷 王晓丹 纪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112-1114,共3页
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AD)不断深入的研究,AD诊断阶段不断提前。主观认知功能障碍(SCI)是由Reisberg等于1982年首次阐述,指患者主观感受记忆或认知功能下降。其客观检查没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且没有明确的其他疾病。2011年,美国国... 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AD)不断深入的研究,AD诊断阶段不断提前。主观认知功能障碍(SCI)是由Reisberg等于1982年首次阐述,指患者主观感受记忆或认知功能下降。其客观检查没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且没有明确的其他疾病。2011年,美国国立衰老研究院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NIA-AA)将AD临床前期分为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记忆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载脂蛋白E4 神经心理学 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进展:中国学者海外报道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纪 巫嘉陵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785-792,共8页
脑卒中业已成为我国首位致残性疾病、第2位致死性疾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无可争议地成为神经介入领域的最热门话题。本文选择中国学者近3年发表在国外杂志的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4项高质量临床研究,重点介绍其研究... 脑卒中业已成为我国首位致残性疾病、第2位致死性疾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无可争议地成为神经介入领域的最热门话题。本文选择中国学者近3年发表在国外杂志的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4项高质量临床研究,重点介绍其研究方法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切除术 支架 中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恙虫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四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淑敏 于长申 +6 位作者 左芝治 于建楠 乔清 罗雷雷 王巍 吉祥 赵文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03-909,共7页
目的总结恙虫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治疗及预后。方法与结果共4例恙虫病脑炎患者为天津市环湖医院2021年10-11月诊断与治疗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焦痂及淋巴结肿大(4例)、头痛(4例)、恶... 目的总结恙虫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治疗及预后。方法与结果共4例恙虫病脑炎患者为天津市环湖医院2021年10-11月诊断与治疗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焦痂及淋巴结肿大(4例)、头痛(4例)、恶心呕吐(3例)、发热(3例)、皮疹(3例)、精神行为异常(3例);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3例;3例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压力升高3例、白细胞计数增加2例、蛋白定量升高3例、免疫功能异常3例;影像学检查MRI无异常3例,1例表现为双侧枕叶部分脑沟内FLAIR成像呈线样稍高信号影;3例完善脑脊液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均检出恙虫病立克次体。4例明确诊断为恙虫病脑炎,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后痊愈。结论恙虫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若出现皮疹、肝功能异常等多系统受累,特别是在恙虫病流行季节,有农田劳作史或郊外活动史,均应考虑恙虫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林斑疹伤寒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 脑炎 宏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激素水平与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任宁 朱虹 +2 位作者 胡静仪 陈荣杰 徐小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6-271,共6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抑郁和焦虑等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共46例帕金森病患者(男性27例,女性19例)均于停用抗帕金森病药物12h后空腹采集肘静脉血,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醇、孕酮和睾酮水平,汉密尔顿抑郁...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抑郁和焦虑等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共46例帕金森病患者(男性27例,女性19例)均于停用抗帕金森病药物12h后空腹采集肘静脉血,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醇、孕酮和睾酮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抑郁和焦虑症状。结果 46例患者中14例(30.43%)诊断为可能的抑郁症(HAMD评分8~19分),5例(10.87%)诊断为确定的抑郁症(HAMD评分≥20分);9例(19.57%)诊断为可能的焦虑症(HAMA评分7~13分),7例(15.22%)诊断为确定的焦虑症(HAMA评分≥14分)。女性帕金森病患者体重指数高于男性[(26.93±1.29)kg/m2对(23.99±1.51)kg/m2;t=6.872,P=0.000],血清雌二醇[(46.29±17.87)pmol/L对(129.64±32.34)pmol/L;t=10.080,P=0.000]、孕酮[0.99(0.67,1.18)nmol/L对1.30(0.86,2.04)nmol/L;Z=-2.722,P=0.006]和睾酮[(0.38±0.17)nmol/L对(13.52±5.41)nmol/L;t=10.538,P=0.000]均低于男性。女性帕金森病患者体重指数与HAMA评分呈负相关(r=-0.591,P=0.020),血清雌二醇水平与HAMD评分(r=-0.558,P=0.031)和HAMA评分(r=-0.675,P=0.006)呈负相关,血清睾酮水平与HAMA评分呈正相关(r=0.674,P=0.006);男性帕金森病患者仅血清睾酮水平与HAMD评分(r=-0.450,P=0.031)和HAMA评分(r=-0.507,P=0.013)呈负相关。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和焦虑等非运动症状常见,女性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越低、抑郁症状越严重,体重指数和血清雌二醇水平越低、血清睾酮水平越高、焦虑症状越严重;男性患者血清睾酮水平越低、抑郁和焦虑症状越严重。故性激素替代治疗可能成为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性腺甾类激素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肌炎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雅静 岳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3-541,共9页
皮肌炎的临床特征是皮肤改变和骨骼肌炎症反应,亦可累及其他器官。发病机制包括易感基因、环境应激源、免疫和非免疫诱发机制。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进行性近端肌无力、皮疹或二者兼有,以及肌外表现,如心脏异常、间质性肺病和恶性肿瘤... 皮肌炎的临床特征是皮肤改变和骨骼肌炎症反应,亦可累及其他器官。发病机制包括易感基因、环境应激源、免疫和非免疫诱发机制。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进行性近端肌无力、皮疹或二者兼有,以及肌外表现,如心脏异常、间质性肺病和恶性肿瘤。辅助检查包括肌炎自身抗体、肌酶谱、肌电图。针对皮肤损害,予以抑制光敏感药物和抗疟药;合并肌肉受累时系统性激素治疗是一线方案;免疫抑制剂常用于难治性皮肌炎或激素出现不良反应时的添加治疗;其他治疗方法还包括钙调磷酸酶抑制药、环磷酰胺、生物制剂、Janus激酶抑制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自身抗体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免疫抑制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初始药物治疗对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玉旺 董萌 +3 位作者 陈学姣 王敏 李欣 陈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初始药物治疗方案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3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按照初始治疗药物分为左旋多巴组(87例)和非左旋多巴组(47例)。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初始药物治疗方案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13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按照初始治疗药物分为左旋多巴组(87例)和非左旋多巴组(47例)。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及药物种类计算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和39项帕金森病调查表(PDQ⁃39)评价运动症状、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依据左旋多巴负荷试验前后UPDRSⅢ评分计算最大改善率;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运动症状、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左旋多巴负荷试验最大改善率与初始药物治疗之间的线性数量关系。结果与非左旋多巴组相比,左旋多巴组患者MMSE评分(Z=⁃3.200,P=0.001)、MoCA评分(Z=⁃2.736,P=0.006)、左旋多巴负荷试验最大改善率(t=⁃2.411,P=0.018)更高,而PDQ⁃39评分更低(t=2.631,P=0.010)。其中左旋多巴负荷试验最大改善率(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222,P=0.008)、MMSE评分(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278,P=0.001)、MoCA评分(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241,P=0.005)与左旋多巴初始治疗存在正向线性回归关系,PDQ⁃39评分与左旋多巴初始治疗存在负向线性回归关系(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235,P=0.006),而UPDRSⅢ评分与初始治疗无关(P=0.697)。结论帕金森病初始治疗药物的选择对运动症状进展无影响,但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可从左旋多巴初始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多巴胺激动剂 初始治疗(非MeSH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人工智能:知识引导与数据挖掘联合驱动 被引量:11
8
作者 巫嘉陵 韩建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医疗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面向临床需求,结合医师临床经验,依靠人工智能技术计算、分析和决策能力,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精确的智能辅助。目前医疗人工智能基于知识引导和数据驱动两大类方法,各有优缺点。将知识引导... 医疗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面向临床需求,结合医师临床经验,依靠人工智能技术计算、分析和决策能力,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精确的智能辅助。目前医疗人工智能基于知识引导和数据驱动两大类方法,各有优缺点。将知识引导型和数据驱动型人工智能结合,利用各自优势,有望突破医疗人工智能的应用瓶颈,推进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创新。本文概述知识引导与数据挖掘联合驱动的医疗人工智能应用进展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学 知识 数据科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信息的帕金森病智能辅助诊断与治疗进展
9
作者 刘培培 巫嘉陵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39,共5页
医工融合正逐渐成为帕金森病临床诊疗新模式,智能辅助诊断与治疗越来越受临床医师的关注,其中视频技术以其操作简便、无需穿戴的优势备受青睐。视频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可以发现帕金森病早期症状特征,量化帕金森病症状,还可实现帕金森病远... 医工融合正逐渐成为帕金森病临床诊疗新模式,智能辅助诊断与治疗越来越受临床医师的关注,其中视频技术以其操作简便、无需穿戴的优势备受青睐。视频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可以发现帕金森病早期症状特征,量化帕金森病症状,还可实现帕金森病远程医疗。本文综述视频技术智能辅助帕金森病诊断与治疗进展并展望未来应用前景,以促进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视频-音频媒体 远程医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酰胆碱酯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昊 李旭东 +4 位作者 彭丹涛 焦劲松 李延峰 于普林 纪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933-936,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神经变性病,其典型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神经炎性斑(亦称老年斑)和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常累及胆碱能系统,其中丁酰胆碱酯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与进展过程中...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神经变性病,其典型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神经炎性斑(亦称老年斑)和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常累及胆碱能系统,其中丁酰胆碱酯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与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丁酰胆碱酯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丁酰胆碱酯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上肢康复机器人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壮 王轶钊 +4 位作者 丘世因 刘源 石巍 巫嘉陵 明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1,共7页
随着医工融合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康复需求的提高,智能化上肢康复机器人因可为脑卒中患者提供高强度、高重复性主动康复训练,恢复上肢运动功能,实现脑神经重塑等作用,成为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研究热门,但目前大多数上肢康复机器人系统仍处于... 随着医工融合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康复需求的提高,智能化上肢康复机器人因可为脑卒中患者提供高强度、高重复性主动康复训练,恢复上肢运动功能,实现脑神经重塑等作用,成为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研究热门,但目前大多数上肢康复机器人系统仍处于实验室研发或临床验证阶段。本文总结国内外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比不同类型机器人的优势与不足,展望上肢康复机器人发展趋势,为促进其临床转化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运动障碍 上肢 机器人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致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倩 赵文娟 +2 位作者 洪雁 邹璇 安中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21-625,共5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的慢病毒,可以使感染者罹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亦称艾滋病),大部分HIV感染患者需终身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缺血性卒中是HIV感染的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有多种发病机制,如机会性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的慢病毒,可以使感染者罹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亦称艾滋病),大部分HIV感染患者需终身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缺血性卒中是HIV感染的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有多种发病机制,如机会性感染、心源性栓塞、HIV感染相关血管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等。本文结合近年HIV感染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和研究进展,拟对每种病因分型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HIV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