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近岸海域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师艳丽 张依章 +5 位作者 闫祯 常宝健 张胜 陈振宇 平令文 曹英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95-2001,共7页
浮游动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为研究天津市近岸海域浮游动物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9月在天津市近岸海域设置16个采样点开展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方法对浮游动物多样性进行评价,利用冗余分析... 浮游动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为研究天津市近岸海域浮游动物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9月在天津市近岸海域设置16个采样点开展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方法对浮游动物多样性进行评价,利用冗余分析法(RDA)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分别对浮游动物多样性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天津市近岸海域主要水环境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近岸海域共监测到浮游动物18种,桡足类为主要类群,占浮游动物类群总量的50%;物种数量占比较多的为桡足类幼体(Copepodite larva)、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 affinis)和桡足类无节幼虫[Nauplius larva(Copepoda)];浮游动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优势度指数(C)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1.37、0.71、0.36和1.31;RDA分析表明,悬浮物(SS)浓度与总生物量、D、J、H′均呈负相关,活性磷酸盐浓度与J、H’呈正相关,pH、盐度与C呈负相关,Chla、NH^(+)_(4)-N浓度与C、J呈正相关,DO浓度与C、总生物量呈负相关,石油类浓度与C呈负相关;PCA分析显示,SS、Chla和NH~+-N浓度是影响浮游动物多样性分布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近岸海域 浮游动物 生物多样性指数 水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NA技术在水环境管理中的挑战与优化方向
2
作者 王辰 张依章 +1 位作者 唐常源 闫振广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面对水生态系统胁迫加剧,亟须高效、灵敏、经济的生物调查方法以识别和量化水体物种。环境DNA(eDNA)技术凭借非侵入性、高灵敏度和高效率优势,在水生态评价中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其在水环境管理方面的应用仍面临标准化缺失、结果不确定... 面对水生态系统胁迫加剧,亟须高效、灵敏、经济的生物调查方法以识别和量化水体物种。环境DNA(eDNA)技术凭借非侵入性、高灵敏度和高效率优势,在水生态评价中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其在水环境管理方面的应用仍面临标准化缺失、结果不确定性(如eDNA动态复杂、方法差异显著)及本土数据库不足等挑战。通过综述eDNA技术研究进展,分析其在管理应用中的瓶颈,并探讨优化方向,包括采样与流程革新、假阳性控制、引物优化、数据库完善、eDNA动态机制研究及样品类型选择等。旨在推动eDNA技术向标准化、常规化管理工具转化,为中国水生态管理的精准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生物调查 水生态评价 管理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北方滨海河流降雨前后水化学组成变化及其影响机制
3
作者 吴佳妮 张雯熙 +2 位作者 岳甫均 王浩阳 李思亮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6-785,I0003,共11页
北方滨海地区河流受降雨、闸坝工程及地球关键带过程影响,水化学动态变化复杂,给科学评估滨海河流水环境变化规律提出挑战。本文以渤海湾西岸蓟运河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降雨前后高频样品,分析其离子组成、氢氧同位素组成,探究滨海关键... 北方滨海地区河流受降雨、闸坝工程及地球关键带过程影响,水化学动态变化复杂,给科学评估滨海河流水环境变化规律提出挑战。本文以渤海湾西岸蓟运河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降雨前后高频样品,分析其离子组成、氢氧同位素组成,探究滨海关键带过程及人为调控对河流水化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降雨后河流水体明显富集轻同位素,指示雨水对河流有直接贡献。水化学类型为Na-HCO_(3)-SO_(4)型,经历多次降雨后关键带中盐分输移至河流,导致溶质浓度有所增加,揭示淤泥质滨海关键带中有离子洗脱和地下水补给作用。尽管闸坝有效削弱了海水入侵的影响,然而河口点位较高的TDS和Cl-含量,表明关键带中遗留的盐分长期影响着河口水化学。本研究阐明了北方滨海河流水化学受降雨和关键带过程的综合影响,为理解陆海作用连续体的水环境特征与变化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关键带 水化学 降水 闸坝调控 氢、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市枯水期地表水污染源识别及贡献率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佳孟 闫祯 +2 位作者 平令文 师艳丽 陈振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5,120,共7页
定量解析污染源是有效控制水污染的基础,研究综合利用数理统计、GIS空间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CA-APCS-MLR)等方法,提出了一种数据预处理方式,对2018-2020年延安市地表水系内49个采样点的23项水质关键指... 定量解析污染源是有效控制水污染的基础,研究综合利用数理统计、GIS空间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CA-APCS-MLR)等方法,提出了一种数据预处理方式,对2018-2020年延安市地表水系内49个采样点的23项水质关键指标进行污染源及其贡献率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污染源以营养物污染(54.02%)及重金属污染(17.97%)为主,营养物污染对各水质指标的平均贡献率(52.70%)大于重金属污染(47.30%),营养物污染主要对延安市东北部影响较大,重金属污染对延河、秀延河上游地区影响较大。相比原始数据预处理方法的分析结果,该结果更具有地区代表性,可对延安市地表水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持,为地表水水质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水质 污染源识别 PCA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枯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软件预测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蓉 郝璐 +5 位作者 袁洪福 何桂梅 邓天龙 杜彪 龚丽 岳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1,共9页
常用的多元分析模型评价指标尚缺乏评价近红外分析软件多项重要预测性能指标的能力,成为近红外光谱仪预测性能以及实际近红外应用中模型适用性评价的痛点。为此,旨在发展一种近红外定量分析软件预测性能的评价方法。以近红外测定汽油烯... 常用的多元分析模型评价指标尚缺乏评价近红外分析软件多项重要预测性能指标的能力,成为近红外光谱仪预测性能以及实际近红外应用中模型适用性评价的痛点。为此,旨在发展一种近红外定量分析软件预测性能的评价方法。以近红外测定汽油烯烃浓度为研究对象,收集了192个国Ⅵ汽油样品,包括92#、95#和98#;采集其近红外光谱;按照GB/T 30519-2014测定其烯烃浓度作为参考值,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多元分析软件(1种是偏最小二乘(PLS)建模软件,另1种是非PLS的软件),建立了两个校正模型。研究发现,与参考值相比,PLS模型对低浓度样品预测值呈正偏差,高浓度的呈负偏差,即“均值化”现象。常用的模型预测性能评价指标尚不能评价模型预测值的均值化程度,也不能评价:(1)预测值与参考值偏差大于参考方法再现性的样本占比,(2)模型泛化能力。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4项新评价指标包括均值化指数(AE)、预测偏差超限值样本占比(Ratio)、异常样本预测偏差(DAS)和孤立样品预测偏差(DIS)。综合常用的评价指标和新评价指标(共12项),对仪器选型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软件预测性能的评价、实际近红外分析应用中模型适用性的评价均具有实际意义,对近红外分析学术研究也具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多元分析模型评价 近红外分析软件评价 汽油烯烃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抗生素分布规律与去除效应 被引量:3
6
作者 肖菲菲 李海明 +4 位作者 香宝 王洪良 梁美婷 贾游丽 张洪阁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7-237,共11页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中抗生素普遍存在,且种类繁多,然而当前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对抗生素去除效果的研究相对有限,不同处理工艺的效果有所差异,这使得系统分析和评估各种处理工艺的实际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分...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中抗生素普遍存在,且种类繁多,然而当前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对抗生素去除效果的研究相对有限,不同处理工艺的效果有所差异,这使得系统分析和评估各种处理工艺的实际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系统中抗生素检出的种类、浓度水平特征及常规污水处理工艺对抗生素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中主要抗生素种类包括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及β-内酰胺类,含量水平在ng/L~μg/L,但不同地区农村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对抗生素的去除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和波动特征,去除效果因抗生素种类而异,出水中抗生素浓度普遍在ng/L级别,其中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在抗生素去除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去除率,达到73.0%~90.8%,平均去除率为85.0%,该工艺对磺胺类抗生素(甲氧苄啶除外)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去除效果较好,而对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弱;人工湿地系统对抗生素的去除效果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去除率波动较大,为19.7%~98.5%,在适宜温度等条件下去除率较高,土壤渗滤系统对抗生素去除率介于50.0%~75.0%,2种处理工艺在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去除方面具有优势,但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去除效果较差。研究揭示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在处理常见抗生素方面的潜力和局限,为未来优化处理工艺、提高抗生素去除率、保护水环境质量和公共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新污染物 抗生素 含量水平 处理工艺 去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动力条件对浅水型湖泊脱氮效率的影响及参数优化
7
作者 杨毅 唐常源 +3 位作者 邓天龙 张依章 唐颖栋 段利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3-1180,共8页
水动力调控作为生态退化浅水湖泊的有效修复手段备受关注,但如何优化水动力条件以实现最佳修复效果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南宁市某浅水湖泊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其划分为无水力联系的试验区和对照区,开展为期36 d的原位对比试验;... 水动力调控作为生态退化浅水湖泊的有效修复手段备受关注,但如何优化水动力条件以实现最佳修复效果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南宁市某浅水湖泊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其划分为无水力联系的试验区和对照区,开展为期36 d的原位对比试验;试验区利用流量为100 m^(3)/h的循环水泵实现水体的水平与垂直循环,而对照区保持静止状态,系统探讨了水动力条件对浅水型湖泊理化指标及氮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静态对照区相比,试验期间(0~36 d)试验区水体电导率(EC)和溶解氧浓度的波动范围减小,COD_(Mn)降低,表层水NH_(4)^(+)-N浓度平均值增加了1.83倍,底层水NO_(3)^(-)浓度平均值下降幅度达45.09%,水体总氮(TN)浓度平均值减少了24.84%。2)水动力循环打破了试验区原有的好氧层-兼性层-厌氧层分层结构,形成以循环模式为特征的动态系统。该系统通过促进表层与底层水体及营养盐的交换,显著增强了硝化-反硝化耦合脱氮过程,有效抑制氮素的过度累积,从而改善湖泊水质与生态环境。3)基于污染物降解速率,提出了计算研究区达到预期脱氮效率时最佳循环流量所需的关键参数,如试验区水深、面积、TN浓度等,为水动力调控提供了量化依据。本研究揭示了水动力管理在浅水型湖泊水质改善中的关键作用,为水生态系统修复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循环 富营养化 浅水型湖泊 氮迁移转化 脱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标准曲线法检测车用汽油中甲醇和乙醇
8
作者 何桂梅 袁洪福 +5 位作者 李蓉 郝璐 邓天龙 杜彪 岳欣 龚丽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0-880,共11页
采用不同厂家生产的4种92^(#)汽油和4种95^(#)汽油配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甲醇汽油样品、乙醇汽油样品和甲醇-乙醇汽油样品,分别作为定标样本集A和验证样本集B。参考标准方法DB13/T 5029—2019和GB/T 33648—2017,采用甲醇和乙醇羟基(O—H... 采用不同厂家生产的4种92^(#)汽油和4种95^(#)汽油配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甲醇汽油样品、乙醇汽油样品和甲醇-乙醇汽油样品,分别作为定标样本集A和验证样本集B。参考标准方法DB13/T 5029—2019和GB/T 33648—2017,采用甲醇和乙醇羟基(O—H)中红外光谱特征峰(3200~3600 cm^(-1)),结合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甲醇和乙醇质量浓度标准曲线,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中红外光谱标准曲线测定甲醇和乙醇质量浓度的最大预测相对偏差绝对值分别32.6%和31.0%,此方法不仅不适用于检测含醇汽油样品中的甲醇和乙醇,且存在仪器现场适应性差的问题。采用光谱投影法从汽油近红外光谱中提取甲醇和乙醇光谱分量,结合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一种无需多元分析建模的近红外光谱检测含醇汽油中甲醇和乙醇质量浓度的方法,甲醇和乙醇质量浓度最大预测相对偏差绝对值分别为1.9%和6.2%,预测相对偏差平均值分别为1.3%和2.9%;对于甲醇-乙醇汽油溶液,甲醇和乙醇浓度预测相对偏差平均值均为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甲醇 乙醇 近红外光谱 中红外光谱 定标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扑草净水环境质量基准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9
9
作者 郑磊 杨文龙 +2 位作者 董亮 李琳琳 张依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825-3831,共7页
选择田间使用量大的扑草净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扑草净在南四湖流域地表水中的空间分布,推导了扑草净的水质基准,通过定性与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评估了扑草净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南四湖流域28个地表水采样点中扑草净浓度为0~667.7ng/L,平均值... 选择田间使用量大的扑草净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扑草净在南四湖流域地表水中的空间分布,推导了扑草净的水质基准,通过定性与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评估了扑草净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南四湖流域28个地表水采样点中扑草净浓度为0~667.7ng/L,平均值为69.2ng/L.搜集筛选了15种水生生物慢性毒性数据,利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出扑草净的水质基准为82.4ng/L.使用商值法评估南四湖流域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扑草净生态风险最高区域位于NS09,主要来源是地表径流与雨水冲刷.采用联合概率曲线法进一步分析生态风险,发现南四湖水体中扑草净对1%~5%的水生生物产生危害的概率为11.2%~6.4%.总体来看,南四湖流域扑草净的生态环境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扑草净 空间分布 水质基准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云水库周边小流域大气氮磷沉降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海涛 王晓燕 +3 位作者 黄静宇 黄洁钰 南哲 任佳雪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9-1431,共13页
大气沉降是氮磷元素进入水体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解密云水库水源地周边大气氮磷沉降特征,选取土门西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设置降水、降尘自动采样器进行为期一年(2019年9月—2020年8月)的大气沉降收集,分析大气干、湿沉降中不同形态氮磷... 大气沉降是氮磷元素进入水体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解密云水库水源地周边大气氮磷沉降特征,选取土门西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域,设置降水、降尘自动采样器进行为期一年(2019年9月—2020年8月)的大气沉降收集,分析大气干、湿沉降中不同形态氮磷通量逐月和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估算大气氮磷沉降对小流域及密云库区氮磷输入的贡献.结果表明:①土门西沟小流域大气氮、磷年沉降通量分别为38.393和1.952 kg/(hm^(2)·a),氮磷干湿沉降通量季节性变化显著.②湿沉降受气象(降雨量、温度、降雨时间间隔)等因素影响,氮磷沉降通量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温度升高、降雨时间间隔变长均会使氮磷湿沉降浓度增大,而降雨量大小与大气湿沉降通量直接相关.③干沉降受物质来源及气象等因素影响,氮磷沉降通量呈夏冬季高、春秋季低的特点,其中风向、风速是影响大气氮磷干沉降的重要因子.④经计算,土门西沟小流域大气氮、磷沉降贡献分别为1339.90和1.50 kg/a,分别占其氮、磷输出贡献的28.57%和0.39%,若不考虑空间差异性,预计大气沉降直接落入密云水库总氮(TN)和总磷(TP)的沉降量分别为551.18和28.02 t.研究显示,大气沉降是密云库区周边面源污染综合管理的重要一环,未来应引起足够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门西沟 氮磷沉降 影响因素 输出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TDS模型对长时间序列水质变化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海涛 汪成成 +4 位作者 宋梦来 丁晗 任秋茹 任佳雪 王玉秋 《中国环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1期268-276,共9页
评估地表水水质变化和趋势,准确把握从上游流域到下游接收水体的水质成分的质量或负荷信息对于水资源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近年来,伴随水质数据集长度的增加、统计方法的提升、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改进,一系列统计方法用于探索和分析水质... 评估地表水水质变化和趋势,准确把握从上游流域到下游接收水体的水质成分的质量或负荷信息对于水资源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近年来,伴随水质数据集长度的增加、统计方法的提升、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改进,一系列统计方法用于探索和分析水质趋势和通量变化.时间、流量和季节加权回归模型(WRTDS)因其相对复杂和灵活性的特点,不断发展成为了长时间序列水质趋势分析的主要工具.本文围绕WRTDS模型在水质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总结了WRTDS模型基本原理(浓度/通量和归一化流量浓度/通量的估计)和发展状况,梳理了当前水质趋势和通量估计的方法和应用,汇总了WRTDS模型在长时间序列水质变化和趋势中应用情况和与其他模型对比情况.分析了WRTDS模型目前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我国实际水环境问题,展望了未来WRTDS模型可结合流域模型、遥感反演、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拓展和延伸,以期更好地指导未来流域水环境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TDS模型 浓度 通量 水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两栖爬行动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2
作者 史娜娜 郭宁宁 +3 位作者 刘高慧 王琦 韩煜 肖能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806-3821,共16页
基于遥感和野外调查数据,研究北京市两栖爬行动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北京记录两栖爬行动物2纲3目10科17属22种,其中,保护物种15种,占物种总数的68.19%。物种分布整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空间特征,西北部山区丰富度... 基于遥感和野外调查数据,研究北京市两栖爬行动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北京记录两栖爬行动物2纲3目10科17属22种,其中,保护物种15种,占物种总数的68.19%。物种分布整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空间特征,西北部山区丰富度和相对多度较大,门头沟和延庆物种丰富度最大(14种),占调查物种总数的66.67%,优势种为中国林蛙、黑斑侧褶蛙、中华蟾蜍和山地麻蜥;门头沟、怀柔、房山分布了全市71.54%的种群数量;200—500 m海拔段物种丰富度最高(18种),主要生境为森林灌丛;物种数在6种以上的网格有11个,包括大滩、怀九河、百花山、拒马河、密云水库等。总体来看,物种种类和数量相较之前呈现减少趋势,而土地用途转换具有重要影响。1980—2018年,建设用地表现出以东西城为核心向外围扩张的趋势,侵占的农田占生态系统总转换面积的42.85%;城六区和平原区的主要物种为黑斑侧褶蛙和中华蟾蜍,少有中国林蛙分布。进一步分析两栖动物1500 m的迁徙距离内,森林灌丛和农田为主要的生境类型,城市扩张侵占了部分农田;同时,污染物的排放引起水体水质下降,特别是北运河水系,造成两栖动物的繁殖率降低和栖息地破坏。目前,北京市各类保护地虽覆盖两栖爬行动物种类的90.91%和数量的60.45%,但在怀柔宝山镇白河上段、密云水库来水的潮河上段辛庄桥、平谷洳河大兴庄镇-峪口镇等地,仍然存在较大的保护空缺。对此,建议开展长期定位观测,构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并探索建立高强度土地利用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从而实现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爬行动物 分布格局 生境 土地利用 海拔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CC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31
13
作者 马占云 任佳雪 +5 位作者 陈海涛 姜华 高庆先 刘舒乐 严薇 李照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50-2558,共9页
2021年8月6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AR6)发布,针对气候系统变化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AR6以更强有力的证据进一步确定了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事实,人类活动对气候... 2021年8月6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AR6)发布,针对气候系统变化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AR6以更强有力的证据进一步确定了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事实,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影响的信号更为清晰.本文总结了历次IPCC评估报告,并从气候现状、未来可能的气候状态、风险评估和区域适应气候变化信息以及减缓未来气候变化4个方面对AR6进行系统梳理.结果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对大气、海洋、冰冻圈和生物圈的影响前所未有,引发了全球许多地区的极端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未来若温室气体排放没有显著减少,到2100年全球地表温度将至少升高2.1℃;如若人类影响得到有效改善,在最低排放情景(SSP1-1.9)中,2055年将变为负碳,到21世纪末气温开始再次下降.减少CH4等其他污染物可以为全球气候治理争取时间,并改善空气质量.建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应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聚焦模式开发和应用及与各工作组之间的衔接,加快短寿命气候强迫(SLCFs)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研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的科技支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AR6) 人类活动 科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县两栖动物多样性及海拔分布格局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高慧 饶定齐 +3 位作者 史娜娜 付刚 高晓奇 肖能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93-2604,共12页
海拔梯度综合了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是影响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重要环境因子,两栖动物多样性及其海拔分布格局一直是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全面掌握云南澜沧县两栖动物多样性现状及海拔分布格局,在调查并掌握澜沧... 海拔梯度综合了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是影响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重要环境因子,两栖动物多样性及其海拔分布格局一直是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全面掌握云南澜沧县两栖动物多样性现状及海拔分布格局,在调查并掌握澜沧县两栖动物多样性本底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地貌和生境的不同,在澜沧县99个10km×10km有效网格中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45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置3—5条样线,于2016—2017年开展野外调查。调查共发现两栖动物1842只,隶属于2目9科30属60种,以树蛙科为主,占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28.3%,其中云南纤树蛙(Gracixalus yunnanensis)为新种,清迈泽陆蛙(Fejervarya qingmaiensis)为中国新纪录种;调查到中国特有种有15种,三有保护动物有25种,受威胁物种有19种,其中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4种,易危物种14种;澜沧县两栖动物在海拔600—2400m范围内均有分布,其中,在海拔1800—2000m之间的范围内调查到的两栖动物物种数目和多度均较高,其次是在海拔1600—1800m和1200—1400m范围内;本次调查记录到的两栖动物物种数是历史记录物种数的3倍,属数比历史记录多了1倍,铃蟾科为新记录科;丰富度较高的网格尤其是丰富度在20以上的网格均处于中高海拔,海拔相对较低和较高的网格丰富度相对较低;两栖动物多样性科、属、种的丰富度在海拔梯度上分布格局不太一致,种丰富度的海拔分布格局大体呈双峰型,是由包括平均降水量、平均温度和植被覆盖指数等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各因子与物种丰富度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平均降水量>平均海拔=平均温度>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样线距离水域的平均距离>植被类型数量。研究摸清了澜沧县两栖动物的多样性状况,分析了两栖动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为澜沧县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海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氮氧同位素的南四湖硝酸盐来源解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凌郡鸿 张依章 +2 位作者 曹英杰 李旭 赵光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00-3106,共7页
选取南水北调东线受水湖南四湖为研究对象,运用δ^(15)N-NO_(3)^(-)、δ^(18)O-NO_(3)^(-)同位素示踪技术和水化学分析方法,阐明了研究区水化学及不同形态氮分布特征,揭示了氮的转化过程,分析了硝酸盐来源,基于MixSIAR模型,对研究区水... 选取南水北调东线受水湖南四湖为研究对象,运用δ^(15)N-NO_(3)^(-)、δ^(18)O-NO_(3)^(-)同位素示踪技术和水化学分析方法,阐明了研究区水化学及不同形态氮分布特征,揭示了氮的转化过程,分析了硝酸盐来源,基于MixSIAR模型,对研究区水体中各硝酸盐来源贡献比例进行了定量识别.结果表明:南四湖无明显温跃层,水体呈碱性,水化学类型以SO_(4)^(2-)-Na^(+)型为主.下级湖中的氮以硝态氮为主,随着水体自净及沉积物吸附,浓度逐渐降低,入湖河流污染特征与湖水一致.研究区湖水硝酸盐形成过程以硝化作用为主,水体中的硝酸盐来源生活污水>土壤有机氮>合成化肥>大气沉降,基于MixSIAR源解析模型分析,贡献比例分别为51.3%、23.7%、16.4%、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同位素 硝酸盐 源解析 南四湖 MixSI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区周边河流氨氮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6
作者 师艳丽 张萌 +5 位作者 陈明 冯兵 万禀颢 王启沛 吴俊伟 陈振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96-1501,共6页
为探究赣南离子型稀土尾矿对周边不同流域水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定南县岭北镇月子河流域和龙头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3个水文期的连续监测数据,分析特征污染物氨氮的时空分布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解析其主要污染物及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 为探究赣南离子型稀土尾矿对周边不同流域水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定南县岭北镇月子河流域和龙头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3个水文期的连续监测数据,分析特征污染物氨氮的时空分布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解析其主要污染物及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体丰、枯、平水期pH平均值分别为5.47、4.73、5.38,水质酸化明显;氨氮平均值分别为6.28、6.02、6.07 mg/L,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限值3倍以上;研究区岭北矿区东南部氨氮浓度最高,中东部最低,距离稀土矿区越远,水中氨氮浓度越低;3个水文期水体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均为氨氮。即使经过地表水和地下水稀释作用,离子型稀土矿区所在流域水体中氨氮仍长期稳定保持在高位水平,建议水体氨氮污染控制应优先考虑矿区土壤吸附态氨氮污染拦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氨氮 时空分布 水污染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