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密相CO_(2)管道泄漏压力响应及低温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明 王海锋 +6 位作者 胡其会 殷布泽 王一飞 柳歆 贾启运 丛思琦 杨腾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71,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超临界/密相CO_(2)在管道泄漏过程中的压力响应和温度变化,基于自行设计的高压CO_(2)管道泄漏实验装置,探讨压力响应、温降特性和相态变化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低温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 mm口径纯CO_(2)的压降曲线有明... 为进一步了解超临界/密相CO_(2)在管道泄漏过程中的压力响应和温度变化,基于自行设计的高压CO_(2)管道泄漏实验装置,探讨压力响应、温降特性和相态变化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低温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 mm口径纯CO_(2)的压降曲线有明显的2个阶段,且密相泄放存在明显的压力平台,N 2会明显提高泄放速率;相同截面上温度呈现“上热下冷”的分布特征,管道轴线方向,泄放端温降相对最严重;从相态变化角度看,超临界CO_(2)泄漏没有明显两相区,但对于密相而言,管道底部的CO_(2)会经历密相、液相、过热液相、气液两相、气相的相态转变过程。研究结果可为管道泄放安全运行以及规避断裂风险等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管道泄漏 压力响应 低温规律 相态变化 超临界/密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管道放空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腾 李玉星 +7 位作者 王海锋 衣华磊 柳歆 胡其会 殷布泽 列斯别克·塔拉甫别克 丛思琦 路建鑫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01-107,共7页
由于CO_(2)具有较强的节流效应,超临界CO_(2)管道放空过程在管道内会形成低温区域,低于三相点可能生成干冰堵塞管道,甚至引发钢管低温脆断。设计1套超临界CO_(2)管道节流放空装置,研究不同初始温度条件下CO_(2)管道泄放过程中压降、温... 由于CO_(2)具有较强的节流效应,超临界CO_(2)管道放空过程在管道内会形成低温区域,低于三相点可能生成干冰堵塞管道,甚至引发钢管低温脆断。设计1套超临界CO_(2)管道节流放空装置,研究不同初始温度条件下CO_(2)管道泄放过程中压降、温降及相态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管道泄放过程中,管道底部流体温度明显低于管道顶部流体温度,泄放过程中管内流体径向温差较大(如8.9 MPa、40℃工况时,最大径向温差达42℃);在初始压力几乎一样的情况下,工况2(初始压力8.88 MPa、初始温度33.5℃)初始温度虽大于工况1(初始压力8.8 MPa、初始温度26.5℃)初始温度,但2个工况最低温度都可达-70℃,这说明放空过程中管内最低温度不仅与初始温度有关,与初始温压条件下充装量及充装量差异引起的相变历程、相变吸热量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为预防CO_(2)管道放空干冰堵塞或冻伤管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二氧化碳 管道放空 泄放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微量水和氧气的CO_(2)输送管道的腐蚀环路模拟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海山 王海锋 +5 位作者 张明 刘亮 胡丽华 柳歆 韩立国 李贺涛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6,共7页
管道输送是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链条中CO_(2)运输环节最经济高效的方式之一。采用深水多相流动态腐蚀评价系统,开展了含微量水及氧气杂质条件下的气相CO_(2)输送管道的腐蚀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气相CO_(2)中微量水的存在会使管... 管道输送是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链条中CO_(2)运输环节最经济高效的方式之一。采用深水多相流动态腐蚀评价系统,开展了含微量水及氧气杂质条件下的气相CO_(2)输送管道的腐蚀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气相CO_(2)中微量水的存在会使管道发生较为严重的腐蚀,微量氧气的加入会加剧腐蚀。因此,对于气相CO_(2)输送管道,应严格限定流体中的水及氧气含量,以控制碳钢输送管道的内部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输送管道 微量水 氧气 腐蚀环路试验装置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骨干网络的漏磁小缺陷信号检测方法
4
作者 唐建华 张鑫 +2 位作者 刘金海 刘海超 卢进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77,共9页
漏磁内检测是管道内检测的核心技术,对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输至关重要。管道长期处于地下或深海,复杂的环境导致管道表面存在许多小缺陷。由于小缺陷可利用信息有限,传统的深度学习缺陷检测方法识别小缺陷难以获得满意的检测结果。提出了... 漏磁内检测是管道内检测的核心技术,对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输至关重要。管道长期处于地下或深海,复杂的环境导致管道表面存在许多小缺陷。由于小缺陷可利用信息有限,传统的深度学习缺陷检测方法识别小缺陷难以获得满意的检测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骨干网络的漏磁小缺陷信号检测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名为背景压缩的数据增强方法,以压缩背景信号进而增强小缺陷关键特征。其次,设计一种自适应的正负样本分配策略,以改善小缺陷在区域候选网络中正负样本分配不均匀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种小缺陷多分支高分辨率特征提取网络,利用多分支复合结构获得高分辨率特征进行特征融合,以提高网络对小缺陷纹理信息的利用率。以试验场管道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方法是有效的,检测精度达90.3%,与最好结果相比,mAP提升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磁内检测 深度学习 缺陷检测 正负样本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