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研究全新世古环境和海面变化对于预测现代地质环境演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以渤海湾西岸沧州北部为研究区,通过取自第V道贝壳堤附近的3个30 m深钻孔样品的硅藻分析和14 C年代学研究,重建了富硅藻层的古环境...【研究目的】研究全新世古环境和海面变化对于预测现代地质环境演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以渤海湾西岸沧州北部为研究区,通过取自第V道贝壳堤附近的3个30 m深钻孔样品的硅藻分析和14 C年代学研究,重建了富硅藻层的古环境和相对海面。【研究结果】3个钻孔虽硅藻整体稀少,但各存在一层由泥炭及腐殖质灰色黏土组成的富硅藻层,厚10~60 cm,由海向陆方向厚度变薄。其中,DC01孔,7473 cal a BP由海水影响的沼泽环境转为陆相淡水沼泽环境,富硅藻层与下伏沼泽层指示当时的相对海面低于-6.37 m;QX02孔,7513 cal a BP由盐沼环境(Ⅰ带)转为受海水影响的沼泽环境(Ⅱ带)再转为受海水影响的盐沼环境(Ⅲ带),Ⅰ带和Ⅱ带界限处指示相对海平面为-6.68 m;QX01孔,7836 cal a BP由淡水沼泽(Ⅰ带)转为盐沼环境(Ⅱ带),Ⅰ带和Ⅱ带界线指示相对海面为-7.68 m。【结论】海面在7.4~7.8 cal ka BP约350年的时间内上升了近1 m,海水影响到第V道贝壳堤以西,盐沼和淡水沼泽环境是全新世海侵达到最大范围时岸线附近的主要环境类型,因此,在现代海面上升背景下,沼泽化是海岸地区面临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展开更多
文摘【研究目的】研究全新世古环境和海面变化对于预测现代地质环境演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以渤海湾西岸沧州北部为研究区,通过取自第V道贝壳堤附近的3个30 m深钻孔样品的硅藻分析和14 C年代学研究,重建了富硅藻层的古环境和相对海面。【研究结果】3个钻孔虽硅藻整体稀少,但各存在一层由泥炭及腐殖质灰色黏土组成的富硅藻层,厚10~60 cm,由海向陆方向厚度变薄。其中,DC01孔,7473 cal a BP由海水影响的沼泽环境转为陆相淡水沼泽环境,富硅藻层与下伏沼泽层指示当时的相对海面低于-6.37 m;QX02孔,7513 cal a BP由盐沼环境(Ⅰ带)转为受海水影响的沼泽环境(Ⅱ带)再转为受海水影响的盐沼环境(Ⅲ带),Ⅰ带和Ⅱ带界限处指示相对海平面为-6.68 m;QX01孔,7836 cal a BP由淡水沼泽(Ⅰ带)转为盐沼环境(Ⅱ带),Ⅰ带和Ⅱ带界线指示相对海面为-7.68 m。【结论】海面在7.4~7.8 cal ka BP约350年的时间内上升了近1 m,海水影响到第V道贝壳堤以西,盐沼和淡水沼泽环境是全新世海侵达到最大范围时岸线附近的主要环境类型,因此,在现代海面上升背景下,沼泽化是海岸地区面临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