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盐度下5种中草药对2种水产动物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比较
被引量:
8
1
作者
石洪玥
陆颖
+2 位作者
卢正义
王庆奎
孙学亮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62-165,共4页
采用牛津杯法比较不同盐度(0、1%、2%、3%、4%)下五倍子、石榴皮、诃子、黄芩、乌梅5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5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
采用牛津杯法比较不同盐度(0、1%、2%、3%、4%)下五倍子、石榴皮、诃子、黄芩、乌梅5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5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黄芩和五倍子抑菌作用较强,乌梅抑菌作用较差,而诃子和石榴皮的抑菌作用一般,但石榴皮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较为明显。不同盐度下,5种中草药对这2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有差异。高盐度时,5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MIC较低,均≤25 mg/m L,抑菌效果较好;而低盐度时,各个中草药MIC均在25 mg/m L及以上,抑菌效果较差。在盐度为0时,5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最低,抑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中草药
迟缓爱德华氏菌
嗜水气单胞菌抑菌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氮补充对氮饥饿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达娟
张树林
+1 位作者
王泽斌
李鹏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92-2598,共7页
【目的】探讨氮缺乏及氮补充对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光合色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揭示水华暴发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BG-11全培养基(对照组)和无氮BG-11培养基(处理组)分别培养铜绿微囊藻7 d后,再转移至BG-1...
【目的】探讨氮缺乏及氮补充对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光合色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揭示水华暴发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BG-11全培养基(对照组)和无氮BG-11培养基(处理组)分别培养铜绿微囊藻7 d后,再转移至BG-11全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于不同培养时期测定铜绿微囊藻密度、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氮饥饿处理铜绿微囊藻7 d后,处理组藻密度(2.10×10^7 cell/mL)极显著低于对照组(3.11×10^7 cell/mL)(P<0.01,下同),氮补充144 h后,处理组的藻细胞密度为3.35×10^7 cell/mL,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4.32×10^7 cell/mL);氮缺乏会极显著或显著(P<0.05)抑制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胆蛋白的合成,但抑制作用随氮补充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氮饥饿处理后,处理组铜绿微囊藻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减少64.50μg/L,氮补充144 h后二者相差44.10μg/L,但差异不显著(P>0.05);氮饥饿处理后再恢复氮补充对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速率有明显促进作用,尤其是Fv/Fm在氮补充12 h后开始逐渐提高,至144 h后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氮缺乏会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分裂增殖及正常代谢过程,但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氮补充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在氮补充后,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胆蛋白的含量虽然呈升高趋势,但很难恢复至正常水平。Fv/Fm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氮营养盐缺乏后再补充具有良好的响应作用,可作为营养盐监测的指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氮饥饿
氮补充
光合色素
可溶性蛋白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响应面法优化2种混合绿藻的培养基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其鹏
张树林
+2 位作者
张达娟
李淼淼
王鑫鑫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3-1272,共10页
【目的】优化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2种混合绿藻的培养基,为提高混合绿藻的生长速度及推广应用淡水有益藻类混合培养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BG11培养基中适宜普通小球...
【目的】优化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2种混合绿藻的培养基,为提高混合绿藻的生长速度及推广应用淡水有益藻类混合培养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BG11培养基中适宜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2种混合绿藻增殖的营养盐浓度范围,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显著影响混合绿藻生长的营养因素,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主要营养盐的最佳浓度,并进行混合绿藻培养验证试验。【结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相对适宜混合绿藻生长的7种营养盐浓度范围,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显著影响混合绿藻生长的3个营养因素(分别为Na2CO3、K2HPO4和NaNO3)。响应面法分析结果表明,营养因素中NaNO3与K2HPO4交互作用强,对混合绿藻细胞密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得到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NaNO31600.00 mg/L、K2HPO450.85 mg/L和Na2CO332.39 mg/L。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培养混合绿藻,可显著提高其细胞光合系统PSII最大光能转换效率,混合藻细胞密度最高达36.75×106个/mL,较对照组显著提高24.28%,在整个培养周期内,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细胞密度比基本为1.00∶1.00。【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混合绿藻培养基,能实现混合绿藻的高密度培养,可供大规模推广应用淡水有益藻类混合培养技术时参考;培养2种混合绿藻培养基中的Na2CO3、K2HPO4和NaNO3最佳浓度分别为32.39、50.85和1600.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球藻
斜生栅藻
混合绿藻
响应面法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鲇源异嗜糖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被引量:
2
4
作者
胡秀彩
陆梦莹
+3 位作者
孙敬锋
吕爱军
陈成勋
王晓梅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0期159-162,共4页
从发病鲇鱼体内分离出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SJ-2,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16S rDNA测序以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SJ-2菌株葡萄糖产气、氧化酶、硝酸盐还原为阳性,鸟氨酸脱羧酶、硫化氢为阴性等;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16S rDN...
从发病鲇鱼体内分离出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SJ-2,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16S rDNA测序以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SJ-2菌株葡萄糖产气、氧化酶、硝酸盐还原为阳性,鸟氨酸脱羧酶、硫化氢为阴性等;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16S rDNA序列,测序获得片段大小为1 401 bp,与Aeromonas allosaccharophila模式菌株ATCC51208序列相似性达99.64%;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分离菌与Aeromonas allosaccharophila自然聚为一支,最终判定SJ-2菌株为异嗜糖气单胞菌(A.allosaccharophila)。人工腹腔注射斑马鱼死亡率达100%,病鱼呈现体色变白、腹水等症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头孢克肟、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左氟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磺胺异唑、复方新诺明等耐药。首次报道鲇源异嗜糖气单胞菌的分子鉴定与药敏特性,旨在为该病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鲇
异嗜糖气单胞菌
16S
RDNA
系统发育树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盐度下5种中草药对2种水产动物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比较
被引量:
8
1
作者
石洪玥
陆颖
卢正义
王庆奎
孙学亮
机构
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
天津市
晨辉饲料有限公司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62-165,共4页
基金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编号:15JCZDJC33600
15JCZDJC34000)
+2 种基金
天津市水产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编号:ITTFRS2017004
ITTFRS2017003)
天津市种业科技重大专项(编号:16ZXZYNC00120)
文摘
采用牛津杯法比较不同盐度(0、1%、2%、3%、4%)下五倍子、石榴皮、诃子、黄芩、乌梅5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5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黄芩和五倍子抑菌作用较强,乌梅抑菌作用较差,而诃子和石榴皮的抑菌作用一般,但石榴皮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较为明显。不同盐度下,5种中草药对这2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有差异。高盐度时,5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MIC较低,均≤25 mg/m L,抑菌效果较好;而低盐度时,各个中草药MIC均在25 mg/m L及以上,抑菌效果较差。在盐度为0时,5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最低,抑菌效果最好。
关键词
盐度
中草药
迟缓爱德华氏菌
嗜水气单胞菌抑菌
抑菌效果
分类号
S94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S941.4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氮补充对氮饥饿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达娟
张树林
王泽斌
李鹏英
机构
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92-2598,共7页
基金
天津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ITTFRS2017015)
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项目(TD13-5089)
文摘
【目的】探讨氮缺乏及氮补充对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光合色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揭示水华暴发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BG-11全培养基(对照组)和无氮BG-11培养基(处理组)分别培养铜绿微囊藻7 d后,再转移至BG-11全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于不同培养时期测定铜绿微囊藻密度、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氮饥饿处理铜绿微囊藻7 d后,处理组藻密度(2.10×10^7 cell/mL)极显著低于对照组(3.11×10^7 cell/mL)(P<0.01,下同),氮补充144 h后,处理组的藻细胞密度为3.35×10^7 cell/mL,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4.32×10^7 cell/mL);氮缺乏会极显著或显著(P<0.05)抑制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胆蛋白的合成,但抑制作用随氮补充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氮饥饿处理后,处理组铜绿微囊藻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减少64.50μg/L,氮补充144 h后二者相差44.10μg/L,但差异不显著(P>0.05);氮饥饿处理后再恢复氮补充对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速率有明显促进作用,尤其是Fv/Fm在氮补充12 h后开始逐渐提高,至144 h后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氮缺乏会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分裂增殖及正常代谢过程,但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氮补充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在氮补充后,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胆蛋白的含量虽然呈升高趋势,但很难恢复至正常水平。Fv/Fm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氮营养盐缺乏后再补充具有良好的响应作用,可作为营养盐监测的指示指标。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氮饥饿
氮补充
光合色素
可溶性蛋白
叶绿素荧光参数
Keywords
Microcystis aeruginosa
nitrogen starvation
nitrogen recovery
pigment
soluble protei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分类号
S663.4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响应面法优化2种混合绿藻的培养基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其鹏
张树林
张达娟
李淼淼
王鑫鑫
机构
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3-1272,共10页
基金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22ZYCGSN00260)
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2020ZD06,2021KJ110)
天津市淡水养殖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养殖水环境调控岗位项目(ITTFRS2021000-009)。
文摘
【目的】优化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2种混合绿藻的培养基,为提高混合绿藻的生长速度及推广应用淡水有益藻类混合培养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BG11培养基中适宜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2种混合绿藻增殖的营养盐浓度范围,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显著影响混合绿藻生长的营养因素,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主要营养盐的最佳浓度,并进行混合绿藻培养验证试验。【结果】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相对适宜混合绿藻生长的7种营养盐浓度范围,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显著影响混合绿藻生长的3个营养因素(分别为Na2CO3、K2HPO4和NaNO3)。响应面法分析结果表明,营养因素中NaNO3与K2HPO4交互作用强,对混合绿藻细胞密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得到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NaNO31600.00 mg/L、K2HPO450.85 mg/L和Na2CO332.39 mg/L。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培养混合绿藻,可显著提高其细胞光合系统PSII最大光能转换效率,混合藻细胞密度最高达36.75×106个/mL,较对照组显著提高24.28%,在整个培养周期内,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细胞密度比基本为1.00∶1.00。【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混合绿藻培养基,能实现混合绿藻的高密度培养,可供大规模推广应用淡水有益藻类混合培养技术时参考;培养2种混合绿藻培养基中的Na2CO3、K2HPO4和NaNO3最佳浓度分别为32.39、50.85和1600.00 mg/L。
关键词
普通小球藻
斜生栅藻
混合绿藻
响应面法
培养基
Keywords
Chlorella vulgaris
Scenedesmus obliquus
mixed green algae
response surfaceme thodology
culture medium
分类号
S917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鲇源异嗜糖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被引量:
2
4
作者
胡秀彩
陆梦莹
孙敬锋
吕爱军
陈成勋
王晓梅
机构
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0期159-162,共4页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16JCZDJC33500
15JCZDJC34000
+1 种基金
15JCZDJC335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272692)
文摘
从发病鲇鱼体内分离出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SJ-2,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16S rDNA测序以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SJ-2菌株葡萄糖产气、氧化酶、硝酸盐还原为阳性,鸟氨酸脱羧酶、硫化氢为阴性等;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16S rDNA序列,测序获得片段大小为1 401 bp,与Aeromonas allosaccharophila模式菌株ATCC51208序列相似性达99.64%;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分离菌与Aeromonas allosaccharophila自然聚为一支,最终判定SJ-2菌株为异嗜糖气单胞菌(A.allosaccharophila)。人工腹腔注射斑马鱼死亡率达100%,病鱼呈现体色变白、腹水等症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头孢克肟、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左氟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磺胺异唑、复方新诺明等耐药。首次报道鲇源异嗜糖气单胞菌的分子鉴定与药敏特性,旨在为该病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鲇
异嗜糖气单胞菌
16S
RDNA
系统发育树
药敏试验
分类号
S941.429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盐度下5种中草药对2种水产动物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比较
石洪玥
陆颖
卢正义
王庆奎
孙学亮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氮补充对氮饥饿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张达娟
张树林
王泽斌
李鹏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响应面法优化2种混合绿藻的培养基
王其鹏
张树林
张达娟
李淼淼
王鑫鑫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鲇源异嗜糖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胡秀彩
陆梦莹
孙敬锋
吕爱军
陈成勋
王晓梅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