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20年天津市酸雨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梅 祝青林 +1 位作者 朱玉强 姚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6-442,共7页
根据1992—2012年的酸雨观测记录,对天津市近20年的酸雨变化特征及长期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市的降水pH值范围变化较大,1992 2012年的降水pH值在3.30 ~8.80变化,pH值低于5.6的酸性降水出现182次,出现频率21.2%。近20年来... 根据1992—2012年的酸雨观测记录,对天津市近20年的酸雨变化特征及长期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市的降水pH值范围变化较大,1992 2012年的降水pH值在3.30 ~8.80变化,pH值低于5.6的酸性降水出现182次,出现频率21.2%。近20年来天津市降水pH值变化分两个阶段,1992-2002年降水pH年均值呈缓慢升高的趋势,pH值平均年增长率约为0.13 a ~(-1);2003—2012年为降水pH值波动阶段,增长趋势放缓,pH值平均年增长率约为0.11 a ~(-1)。近20年春季降水pH值变化趋势不明显,夏、秋两季降水pH值呈明显增加趋势,夏、秋季是主要影响天津的降水pH值长期变化趋势的季节。大气中SO_2和NO_2的浓度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本地源和周边源都对天津市的降水酸度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酸雨 pH.M-K值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区域鸟类活动的双偏振天气雷达回波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子杭 庄庭 +4 位作者 李建勇 李春 李宗飞 许崇海 史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42-1152,共11页
利用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的宝坻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资料,对探测到的天津区域空中生物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区域空中生物活动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雷达能够探测到的候鸟迁徙回波集中在2月下旬到11月下旬,其中湿地鸟类活... 利用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的宝坻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资料,对探测到的天津区域空中生物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区域空中生物活动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雷达能够探测到的候鸟迁徙回波集中在2月下旬到11月下旬,其中湿地鸟类活动在夏季比较明显,候鸟迁徙活动在2月、11月特别频繁,鸟类回波出现的时刻与日出日落有明显的关联。其中,秋季鸟类活动特征较为明显,回波在反射率产品上呈现明显的类圆形特征,回波强度能达到35 dBz以上;从径向速度产品上可以看出,鸟类飞行时径向速度约在10~27 m·s^(-1);从相关系数(CC)产品上看,鸟类回波的CC整体数值较低,主要分布在0.1~0.8;从差分反射率(ZDR)产品上看,ZDR分布不均匀,最大可达3~5 dB。相比于单偏振天气雷达,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对空中生物回波的识别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 鸟类回波 回波强度 相关系数 差分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2019年中心经过渤海的北上台风统计分析
3
作者 朱男男 王科 +2 位作者 胡田田 赵玉娟 孙晓磊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7,共8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自动站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统计1949—2019年中心经过渤海海域的北上台风,共计25次过程。台风强度统计结果表明44%的台风过程为热带低压,16%为热带风暴,28%为强热带风暴,12%为台风残涡。台风中... 利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自动站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统计1949—2019年中心经过渤海海域的北上台风,共计25次过程。台风强度统计结果表明44%的台风过程为热带低压,16%为热带风暴,28%为强热带风暴,12%为台风残涡。台风中心进入渤海后,48%的台风强度减弱,28%的强度不变,24%的强度增强。中心经过渤海的台风96%出现在7—8月,其中7月中下旬—8月上旬占总数的64%,8月上旬的台风数目最多,占总数的29%。北上台风中心最大风速在10~30 m/s,台风入海后平均风速减弱2 m/s。台风中心最小气压为970 hPa,中心最大气压为1 004 hPa,平均气压为992 hPa。西北路径台风中88%进入渤海后强度减弱,偏北路径台风中87.5%进入渤海后强度不变,东北路径台风中83.3%进入渤海后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台风 统计分析 聚类分析 渤海 预报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雷暴天气场景的航路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方法:以京津冀地区航班运行为例
4
作者 傅宁 宋子豪 徐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595-9603,共9页
航路网络作为民航运输网络的运行载体,承担着保障航空器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任务。当重要航路点因雷暴扰动失效时,易连锁反应至相邻节点最终导致网络性能的显著下降。针对现有复杂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模型未有效考虑雷暴扰动的问题,面向... 航路网络作为民航运输网络的运行载体,承担着保障航空器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任务。当重要航路点因雷暴扰动失效时,易连锁反应至相邻节点最终导致网络性能的显著下降。针对现有复杂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模型未有效考虑雷暴扰动的问题,面向雷暴天气场景,将雷暴扰动特性纳入航路点重要度评估体系,利用博弈论方法对评估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基于引力模型理论改进了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基于博弈论-改进TOPSIS法的节点重要度评估模型,进而采用K中心点算法实现航路点聚类分级。以京津冀地区航班运行为例,对雷暴天气场景下的航路网络节点重要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京津冀航路网络内,南部地区的航路点更易受雷暴天气影响且分布较为密集,该航路网络包含9个重要航路点,当航路网络中的重要航路点因雷暴影响而失效时,会对航路网络性能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提出的基于博弈论-改进TOPSIS法的节点重要度评估模型可以有效识别出雷雨季节或雷暴高发地区航路网络中的重要航路点,从而为雷暴场景下航路网络结构优化与资源配置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航路网络 节点重要度 博弈论-改进TOPSIS法 K-medoids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面相对湿度资料的非均一性检验及订正 被引量:11
5
作者 司鹏 罗传军 +1 位作者 姜罕盛 徐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32-1341,共10页
研究中利用NCEP/DOEAMIP-ⅡReanalysis(R-2)比湿再分析资料和基础观测资料两种参考序列,对天津历史月平均相对湿度数据中存在的非均一性因素进行了检验和订正。结果显示,有9个地面站的相对湿度序列存在显著断点,占台站总数的69%。查阅... 研究中利用NCEP/DOEAMIP-ⅡReanalysis(R-2)比湿再分析资料和基础观测资料两种参考序列,对天津历史月平均相对湿度数据中存在的非均一性因素进行了检验和订正。结果显示,有9个地面站的相对湿度序列存在显著断点,占台站总数的69%。查阅台站元数据得到导致其突变的主要原因是自动站业务化,其次为迁站和仪器变更。从订正量来看,负订正量比例约占96. 3%,其中分布范围在-5.0%~-1.5%,约占总订正量的80%以上。对比分析订正前后月平均相对湿度序列的方差和趋势变化,均一性订正基本修正了非均一性因素造成的突变影响,减缓相对湿度序列长期出现异常偏干的趋势变化。同时,与朱亚妮等(2015)研制的同类数据产品误差分析发现,两类数据的误差平均值较小,但由于一些主观因素影响使得个别台站MAE、SE误差值达到3. 0%以上,造成MAE、SE误差值范围在0~2%的台站比例分别仅在84. 6%和76. 9%及两者以上。从而,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技术手段相对以往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相对湿度 参考序列 均一性检验和订正 可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对天津近60年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事件的增暖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司鹏 梁冬坡 +1 位作者 陈凯华 罗传军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154,共13页
基于天津均一化的逐日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观测数据,以及利用天津区域自动站定时观测气温整合数据对城乡台站的划分结果,研究分析了天津地区1959~2000年、1959~2005年、1959~2012年、1959~2017年4个时段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事件的趋势... 基于天津均一化的逐日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观测数据,以及利用天津区域自动站定时观测气温整合数据对城乡台站的划分结果,研究分析了天津地区1959~2000年、1959~2005年、1959~2012年、1959~2017年4个时段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事件的趋势特点及其变化幅度。结果表明,天津地区的气温增暖是毋庸置疑的,4个时段年平均气温增加幅度分别达1.35℃、1.65℃、1.71℃、2.05℃,其中,冬季上升幅度相对最大,分别为2.45℃、2.82℃、2.55℃、2.86℃。城市化导致的年平均气温增暖幅度在逐年增强,4个时段的增暖贡献分别达3.73%、3.71%、4.73%、5.17%,但对于冬季来说,乡村区域的增暖趋势幅度明显大于城市区域,这一特点在年和季节极端冷事件(TN10p、TX10p)和极端最低气温事件(TNn)中有明显表现。因此,在时间尺度上,城市化对天津地区的平均和极端温度增暖影响仍然是较为显著的,并且乡村区域的城市化进程相对城市区域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一化气温数据 气温增暖 极端气温 城市化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HtestsV4软件包对天津1951~2012年逐日气温序列的均一性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司鹏 徐文慧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3-674,共12页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基础气象资料建设专项"研制的中国地面历史基础气象资料及台站元数据,利用RHtest V4软件包对天津1951-2012年的历史气温序列进行了均一性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惩罚最大t检验(PMT)方法对12个地面站逐日平均、最...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基础气象资料建设专项"研制的中国地面历史基础气象资料及台站元数据,利用RHtest V4软件包对天津1951-2012年的历史气温序列进行了均一性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惩罚最大t检验(PMT)方法对12个地面站逐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序列检验得到,迁站是导致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序列突变的主要原因,同类型仪器更换则是导致最高气温序列突变的主要原因,而2005年以后的自动站业务化并没有对天津地区气温序列的均一性造成很大影响。同时,研究中也检验出少部分未知原因的显著间断点,可能是由于观测员的误判或观测仪器翘变等因素造成的历史数据疑误。从订正量来看,逐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序列主要以正偏差订正为主,而最低气温则主要以负偏差订正为主。其中,最高气温序列的分位数匹配(QM)订正量均值最大,90%以上集中在0.1-1.0°C,平均气温序列的QM订正量均值相对最小,90%以上的订正量在-0.7-0.7°C,而最低气温的订正量90%以上集中在-1.5-1.5°C范围中。另外,以Xu et al.(2013)研制的数据集为参照,通过误差分析,发现两类研究得到的年(季节)尺度气温数据具有较高的相符率和一致性,从而可以说明本研究订正后的天津地区1951-2012年逐日气温序列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地区 逐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序列 RHtestsV4软件包 均一性检验和订正 可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流域汛期面雨量预报检验评估
8
作者 庄园煌 陈宏 +3 位作者 梁健 孙密娜 徐姝 韩婷婷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3-472,共10页
基于站点观测资料、国家指导预报(NGWD)、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全球模式、中国气象局北京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CMA_BJ)区域模式和海河流域气象中心(LYK)的主观预报结果,采用平均绝对误差、准确率、模糊评分、TS(ThreatScore... 基于站点观测资料、国家指导预报(NGWD)、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全球模式、中国气象局北京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CMA_BJ)区域模式和海河流域气象中心(LYK)的主观预报结果,采用平均绝对误差、准确率、模糊评分、TS(ThreatScore)评分、漏报率和空报率等6个统计检验指标,对海河流域2023年汛期(6~9月)面雨量预报效果进行评估检验。结果表明:(1)面雨量的预报效果随预报时效(24h、48 h、72 h)延长而逐渐下降。(2)ECMWF预报效果整体上优于其他模式,其次是LYK、NGWD以及CMA_BJ。(3)分析典型个例发现,ECMWF、LYK及NGWD对于24 h预报时效的强降水过程预报质量较好。但是CMA_BJ在强降水过程的等级预报中具有更大的优势,预报等级误差更小,预报结果更接近于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面雨量预报 数值模式 预报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顶辐射冷却驱动的湍流混合对华北平原雾的影响作用
9
作者 田梦 吴彬贵 +4 位作者 廖云琛 杨健博 郭阳 刘海玲 鞠婷婷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0-476,共17页
雾顶辐射冷却是雾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物理过程,它能驱动“自上而下”的湍流混合,因此YSU(Yonsei University)方案中引入了刻画该过程的模块(ysu_topdown_pblmix)。然而,这种“自上而下”的湍流混合对华北平原雾的影响作用尚不清楚。... 雾顶辐射冷却是雾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物理过程,它能驱动“自上而下”的湍流混合,因此YSU(Yonsei University)方案中引入了刻画该过程的模块(ysu_topdown_pblmix)。然而,这种“自上而下”的湍流混合对华北平原雾的影响作用尚不清楚。本文基于葵花-8卫星反演资料、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大气边界层观测塔涡动相关观测,结合大涡模拟结果,分析ysu_topdown_pblmix在华北平原雾模拟中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虽然ysu_topdown_pblmix整体降低了华北平原雾的雾区模拟评分,但它却明显改进了近地层温度、湿度和雾边界层结构的模拟,这得益于雾顶辐射冷却驱动的“自上而下”的湍流混合。然而,目前ysu_topdown_pblmix中的夹卷作用偏强,导致雾顶之上的暖空气过多卷入雾体内部使得雾过快消散。敏感性试验显示,通过减小ysu_topdown_pblmix中的蒸发增强系数可以降低雾顶湍流夹卷强度,从而改善雾区模拟效果。本文研究工作表明,华北平原雾的数值模拟中有必要引入ysu_topdown_pblmix,但需要进一步改进其中的有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模拟 雾顶湍流 ysu_topdown_pblmix模块 大气边界层参数化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河流域极端降水特征及不同重现期降水量估计
10
作者 庄园煌 陈宏 +1 位作者 孙密娜 梁健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88,共11页
基于1961-2022年逐日站点降水观测资料,选取年最大降水量序列(annual maximum, AM)和超门限峰值序列(peak over threshold, POT),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河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统计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过去62 a,海河流域有54个... 基于1961-2022年逐日站点降水观测资料,选取年最大降水量序列(annual maximum, AM)和超门限峰值序列(peak over threshold, POT),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河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统计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过去62 a,海河流域有54个站的年最大日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有79个站点表现出减少的趋势。从单个气象站点来看,年最大降水量的最大值发生的时间大多集中于20世纪60-70年代,且以汛期(7、8月)居多。进一步利用多种极值分布方法、L-矩法和K-S检验等方法,发现广义极值(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GEV)、广义帕累托(generalized Pareto, GP)极值分布函数分别能够较好拟合AM和POT序列。比较不同重现期水平下的降水量,发现AM序列及其对应的GEV分布能够更好地模拟海河流域极端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极端降水 L-矩法 K-S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城区一次γ中尺度短时暴雨的热动力环境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莹 董畅 +3 位作者 易笑园 王艳春 张文龙 徐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8-411,共14页
利用睿图-短期预报子系统的精细化预报结果、地面加密自动站、多普勒雷达、FY-4A卫星的逐5 min可见光云图以及北京探空等资料,对2018年7月22日发生在天津城区的一次突发性γ中尺度短时暴雨的热动力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 利用睿图-短期预报子系统的精细化预报结果、地面加密自动站、多普勒雷达、FY-4A卫星的逐5 min可见光云图以及北京探空等资料,对2018年7月22日发生在天津城区的一次突发性γ中尺度短时暴雨的热动力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发生在500 hPa副热带高压控制范围内,是由城区孤立风暴造成的一次局地强降水过程,具有范围小(不足20 km)、生命史短(1~2 h)、雨强大(62.4 mm·h^(-1))、中尺度边界层环境复杂等特点。暴雨是在上游降水系统的冷池边界还远离天津城区时,由城市热岛、上游冷池出流前的边界层弱冷空气、系统性东北风和午后逐渐形成的中尺度海风共同作用造成的。下垫面水平热力差异及地表能量平衡的结果导致天津中心城区形成较为显著的热岛效应,热岛强度达2~4℃,与热岛效应伴随的城市热岛暖低压的形成与发展导致城区形成中尺度辐合中心。上游降水产生的中尺度高压(上游降水区)和天津城市热岛暖低压(下游非降水区)之间的气压梯度导致冷池前沿形成了一支超越冷池出流边界而率先到达天津城区的一支北风,这支边界层弱冷空气与系统性东北风、海风在城市热岛暖低压作用下均向城区汇合,进一步增强了城区辐合中心的强度及维持时间。垂直方向上,沿城区的纬向、经向分别形成了两个方向相反的、非对称的中尺度次级环流,其上升支正好位于天津城区。上游冷池出流前中尺度锋区东移造成的水汽集中以及热岛效应伴随的局地热量累积使城区逐渐发展为高湿高能区,且垂直方向上不稳定度增强,为局地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中尺度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中尺度短时暴雨 城市热岛 冷池 海风 中尺度辐合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技术的气象大数据共享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8
12
作者 雷鸣 陈凯华 +3 位作者 武国良 李庆博 李宝桐 姜罕盛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25,共6页
随着气象数据的不断增长及气象服务现代化要求的提升,原有省级CIMISS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业务需求。为了解决系统动态扩展能力不足、实时查询性能低下等问题,分别利用分布式网格存储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以及分布式文件系统和NAS技术,构建... 随着气象数据的不断增长及气象服务现代化要求的提升,原有省级CIMISS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业务需求。为了解决系统动态扩展能力不足、实时查询性能低下等问题,分别利用分布式网格存储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以及分布式文件系统和NAS技术,构建基于分布式技术的气象大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实现结构化数据和半/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共享和管理,并实现与CIMISS系统无缝对接。实践证明,该方案能极大提升CIMISS系统的数据存储能力,且并发响应能力强。相同条件下,查询性能提升22倍以上,能够有效满足未来气象业务对数据服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共享 CIMISS 分布式数据库 分布式文件系统 关系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1-2016年天津地区降水的多尺度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敏 任建玲 +4 位作者 易笑园 徐梅 年飞翔 勾志竟 李文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4-159,共6页
基于1901—2016年天津地区降水观测数据及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Centre,GPCC)、英国英吉利大学(Climate Rearsch Unit,CRU)研制的两套格点化月降水数据,利用taylor统计、时间变率、Ensemble Empirical Mod... 基于1901—2016年天津地区降水观测数据及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Centre,GPCC)、英国英吉利大学(Climate Rearsch Unit,CRU)研制的两套格点化月降水数据,利用taylor统计、时间变率、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等多种方法,分析了不同降水资料在天津的适用性,进而分析天津地区百年降水的多时间尺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901—2016年GPCC比CRU降水数据更适用于天津地区。(2)天津地区1901—2016年降水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趋势,时间变率呈"南正北负"的分布特征,其线性趋势较弱。(3)从天津降水距平百分率来看,其北部低于南部。(4)从多尺度变化来看,天津地区降水距平百分率南北部的年际变化较为相似,年代际变化存在差异性;趋势项表明天津南、北部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均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但北部的增幅弱于天津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间降水序列 GPCC数据 CRU数据 EEMD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气象大数据快显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4
作者 雷鸣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6,25,共6页
随着气象数据不断迈向海量的大数据范畴,原有省级CIMISS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为了解决系统实时查询性能低下、动态扩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GBase、MySQL、MongoDB、HBase等不同的数据库,针对不同的气象数据特征进行分库存储,构建大数据... 随着气象数据不断迈向海量的大数据范畴,原有省级CIMISS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为了解决系统实时查询性能低下、动态扩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GBase、MySQL、MongoDB、HBase等不同的数据库,针对不同的气象数据特征进行分库存储,构建大数据分布式存储数据中心,并利用并行计算技术针对数据服务显示功能进行增速。实践证明,该方案不但能与CIMISS无缝衔接,而且还极大提升数据的查询显示速度,且并发响应能力强,时间跨度越大查询优势则越明显。与CIMISS相比,整体系统查询速度平均提升了860%,能够有效地满足气象业务和科研的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共享 CIMISS 分布式数据库 MUSIC 关系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对深圳气温变化的贡献 被引量:30
15
作者 司鹏 李庆祥 +1 位作者 李伟 殷红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6,共7页
采用经均一性检验的深圳及其周围台站的地面温度资料和NCEP/DOE AMIP-ⅡReanalysis(R-2)再分析温度数据,通过鲁棒回归(M估计)对气温趋势进行拟合,分析了1967—2005年和1979—2005年两个时间段城市热岛效应对温度的影响,利用再分析数据... 采用经均一性检验的深圳及其周围台站的地面温度资料和NCEP/DOE AMIP-ⅡReanalysis(R-2)再分析温度数据,通过鲁棒回归(M估计)对气温趋势进行拟合,分析了1967—2005年和1979—2005年两个时间段城市热岛效应对温度的影响,利用再分析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的差异估计了1979年以来城市化对气温增暖的贡献。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30a里,深圳城市化对当地气温增暖贡献非常显著:1979年以来,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年平均气温增暖0.243℃.(10a)-1,占深圳总体增暖的36.3%;与再分析资料对比得到的城市化对深圳年平均气温增暖的贡献达到0.315℃.(10a)-1,大于分析观测资料得到的结果,占总体增暖的47.1%。说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导致深圳城市气候增暖的重要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贡献分析 M(鲁棒)估计 深圳气候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1841年以来均一化最高和最低气温日值序列的构建 被引量:12
16
作者 司鹏 郭军 +5 位作者 赵煜飞 王冀 曹丽娟 王敏 王琪 冯婧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6-152,共17页
长期连续的日值观测资料是研究百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变化特征的重要基础支撑。目前中外由于缺乏可靠的逐日百年尺度气候资料,使得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极端气候变化规律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收集整理的日最高... 长期连续的日值观测资料是研究百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变化特征的重要基础支撑。目前中外由于缺乏可靠的逐日百年尺度气候资料,使得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极端气候变化规律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收集整理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观测资料,构建北京1841-2019年气温日值序列。首先,通过数据质量控制剔除原始基础资料中因人工观测、仪器故障及数字化过程造成的错误数据;其次,采用标准化序列法对北京气象观测站1951年以前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序列进行了插补;最后,利用惩罚最大t检验(PMT)和惩罚最大F检验(PMFT)对插补后的日值序列进行均一性检验,并采用分位数匹配法(QM)对检验得到的因迁站和仪器变更导致的统计显著断点进行订正,由此建立了北京百年均一化气温日值序列。分析表明,构建的北京百年逐日气温序列的年代变化特点与美国伯克利地球研发中心的月平均地表温度数据(Berkeley EarthMonthly)、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的全球月平均地表温度数据(CRUTS4.03)以及美国国家气候资料中心的全球历史气候数据(GHCNV3)具有一致性。从趋势变化来看,基于构建的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序列统计得到1911-2019年北京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趋势为0.154±0.018℃/(10 a)(95%不确定性水平估计),与中国区域气温趋势变化速度基本一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构建的北京百年尺度日最高和最低气温序列能够为极端气候变化领域提供新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尺度 日值序列 均一化 最高和最低气温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里关及西宁PM_(10)和多环芳烃谱分布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汤莉莉 牛生杰 +4 位作者 樊曙先 乜虹 高润祥 金赛花 杨关盈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6-243,共8页
为了研究青海瓦里关和西宁PM10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于2007年5月24日~6月1日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瓦里关大气本底站和青海气象台进行了观测并各采集7组气溶胶样品,分析了PM10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和多环芳烃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青海瓦里关和西宁PM10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于2007年5月24日~6月1日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瓦里关大气本底站和青海气象台进行了观测并各采集7组气溶胶样品,分析了PM10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和多环芳烃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瓦里关PM10日均浓度为24.85μg.m-3,粒径分布呈三模态;西宁PM10日均浓度为65.25μg.m-3,呈明显双模态。瓦里关积聚态颗粒物质量百分比大于西宁观测点。瓦里关PM10中多环芳烃含量远低于同季节西宁地区,浓度值为8.38ng.m-3;高分子量的PAHs主要集中在细颗粒上,而粗颗粒上低分子量PAHs相对较多。两地区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均为单峰分布。后向轨迹分析表明,瓦里关PM10中PAHs污染与西宁市以及黄河河谷工业带方向的输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 瓦里关 多环芳烃 谱分布 PM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双偏振雷达反演雨滴谱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宗飞 肖辉 +1 位作者 姚振东 冯亮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5-295,共11页
X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参数能够完成雨滴谱反演,但是由于X波段雷达波长较短,降水观测时存在较大的衰减,本文采用自适应约束算法进行反射率和差分反射的衰减订正。通过对雨滴模型的散射模拟以及对雨滴谱进行Gamma谱拟合,建立了雨滴谱参数... X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参数能够完成雨滴谱反演,但是由于X波段雷达波长较短,降水观测时存在较大的衰减,本文采用自适应约束算法进行反射率和差分反射的衰减订正。通过对雨滴模型的散射模拟以及对雨滴谱进行Gamma谱拟合,建立了雨滴谱参数与双偏振雷达目标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和雨滴谱参数相互之间的关系,用于进行雨滴谱反演。将雨衰减订正前后的雷达目标参数进行雨滴谱反演并与实测雨滴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反演雨滴谱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演雨滴谱,并且经过订正后反演得到的雨滴谱在浓度、尺度和谱形上都优于订正前的反演结果,通过对距离高度扫描和平面位置扫描数据进行雨滴谱反演,可以得到雨滴谱参数的垂直结构和水平分布,可用以进行降水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衰减订正 雨滴谱反演 GAMMA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对中国东北部气温增暖的贡献检测 被引量:28
19
作者 司鹏 李庆祥 李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21,共9页
作者采用中国均一化历史气温数据集(CHHT),从1954—2005年、1979—2005年两个时间段,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东北部区域城—乡台站气温序列的变化趋势,分离出城市热岛的影响,进而就城市热岛对中国气温增暖的贡献程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近50... 作者采用中国均一化历史气温数据集(CHHT),从1954—2005年、1979—2005年两个时间段,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东北部区域城—乡台站气温序列的变化趋势,分离出城市热岛的影响,进而就城市热岛对中国气温增暖的贡献程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近50多年来,中国东北部气温增暖显著,区域年平均最低、平均、最高气温分别约上升了2.11℃、1.59℃、1.13℃。对此,城市热岛的贡献程度,无论是1954年以来还是1979年以来均很小,即使影响最为显著的年/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对其贡献也均不到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增暖 城市热岛贡献 M(鲁棒)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多源海冰密集度融合资料研制试验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雷 徐宾 +3 位作者 廖志宏 师春香 徐梅 孙玫玲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3-715,共13页
为了发展一套全球多源海冰密集度逐日融合资料,以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EUMETSAT)海洋海冰应用中心(OSI SAF)海冰密集度数据、中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NSMC)的MWRI和VIRR全球海冰密集度数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的NISE海冰密集... 为了发展一套全球多源海冰密集度逐日融合资料,以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EUMETSAT)海洋海冰应用中心(OSI SAF)海冰密集度数据、中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NSMC)的MWRI和VIRR全球海冰密集度数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的NISE海冰密集度数据、美国国家冰中心(NIC)的IMS北半球海冰数据为观测数据源,以ERA-Interim模式数据为背景场,采用以下方案开展融合试验。首先,对各数据源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其次,以OSI SAF海冰密集度数据为基准,采用概率密度函数(PDF)匹配方法订正其他卫星资料的系统误差;然后,根据订正后的误差生成超级观测场;最后,利用STMAS方法将超级观测场和作为背景场的ERA-Interim海冰密集度数据进行融合,生成全球逐日0.25°分辨率海冰密集度融合试验数据。通过与国际广泛使用的OISST、OSTIA海冰密集度数据对比,评估融合试验产品的质量。结果表明:融合方案中的PDF方法通过调整非基准资料的概率密度分布,实现非基准资料和基准资料概率密度分布一致,从而使3种海冰密集度卫星资料系统误差均显著减小;STMAS方法能够将超级观测场和背景场进行有效融合,生成融合试验产品;风云卫星数据的使用提高了融合数据生产的自主可控能力;同时,融合方案考虑了卫星数据源的时效性、获取的稳定性等因素。融合产品与OISST和OSTIA海冰密集度数据的空间分布在南、北极均高度吻合,相关系数均超过0.985,与OISST和OSTIA的偏差分别为−1.170%和0.276%,融合试验产品整体偏差介于两种资料之间,反映了试验产品系统误差较小的良好特性。可见,融合方案能够满足实时业务需要,融合试验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密集度 融合 全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