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环氧树脂单向复合材料的吸湿残余应力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黄远 万怡灶 +3 位作者 何芳 王玉林 高智芳 李刚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62,共6页
对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CFL/EP)单向复合材料在湿热环境下吸湿残余应力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了环境温度T=37℃及T=80℃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材料中水分分布,该结果和材料吸湿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也发现碳纤维随... 对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CFL/EP)单向复合材料在湿热环境下吸湿残余应力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了环境温度T=37℃及T=80℃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材料中水分分布,该结果和材料吸湿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也发现碳纤维随机分布模型能更好地模拟复合材料吸湿行为;随后,根据获得的水分分布对随时间变化的吸湿残余应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脂基体长时间吸湿导致的残余应力能够达到很高的水平(30MPa以上),其中纤维间距较小的基体区域以及基体和纤维界面处的应力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而在界面处应力值最高。这种高水平的残余应力在吸湿、脱湿循环下可能导致材料发生疲劳损伤及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ABAQUS 吸湿实验 残余应力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氨蒙脱土/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调湿抗菌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吉会 王志伟 +1 位作者 张子洋 王春芳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7-512,共6页
通过插层聚合方法,制备出银氨蒙脱土/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共聚物复合调湿抗菌材料,并对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构、吸放湿和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复合调湿抗菌材料的结构疏松,表面存在较大孔隙;丙烯酸-丙烯酰胺分子单体... 通过插层聚合方法,制备出银氨蒙脱土/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共聚物复合调湿抗菌材料,并对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构、吸放湿和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复合调湿抗菌材料的结构疏松,表面存在较大孔隙;丙烯酸-丙烯酰胺分子单体经插层聚合成功地引入到蒙脱土层间,层间距扩大为2.143n,m.与聚丙烯酰胺、银氨蒙脱土/聚丙烯酰胺材料相比,银氨蒙脱土/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共聚物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吸放湿容量和吸放湿速度;且对大肠杆菌和藤黄微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抑菌率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丙烯酸钠-丙烯酰胺 复合材料 结构 调湿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导热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封伟 李冬杰 吕鹏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0-97,共8页
柔性导热纳米复合材料在微电子、航空航天、智能驱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综述了以零维纳米粒子、一维纳米纤维和二维纳米片层为填料的柔性导热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了柔性导热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 柔性导热纳米复合材料在微电子、航空航天、智能驱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综述了以零维纳米粒子、一维纳米纤维和二维纳米片层为填料的柔性导热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了柔性导热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纳米填料的分散性差是阻碍柔性导热纳米复合材料发展的重要问题,可采用物理包覆法、偶联剂法、接枝改性等方法对纳米填料进行表面修饰,提高纳米填料的分散性及与基体的结合性,从而提高材料的导热性能;另外完善导热机制的理论研究,建立导热微观模型,可为柔性导热纳米复合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重要依据。开发新型纳米填料,特别是混合填料体系是改善柔性导热纳米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导热 纳米填料 复合材料 导热理论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Cd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毛永强 王继仁 +3 位作者 邓存宝 张浩 毛晶 李娜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09-3213,共5页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Co O/Cd S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其形貌、结构和光吸收性质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在可见光下...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Co O/Cd S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其形貌、结构和光吸收性质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在可见光下考察Co O/Cd S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o O/Cd S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显著高于Cd S纳米颗粒,100 min后亚甲基蓝降解率达到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气相沉积法 CoO/CdS纳米复合材料 光催化降解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导电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湘锋 杨志强 +2 位作者 刘峰 路会冉 许鑫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1-33,37,共4页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并显现出超强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导电性能,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介绍了高强导电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详细阐述了各类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归纳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并显现出超强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导电性能,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介绍了高强导电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详细阐述了各类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归纳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环氧树脂 力学性能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湘锋 刘同兴 +2 位作者 刘晓敬 衣鹏 窦艳鹏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24,共3页
分别讨论了空心玻璃微珠(HGB)的添加量对聚丙烯(PP)和硅烷偶联剂KH550对PP/HGB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HBG的添加量和KH550改性HGB都能增加复合材料复合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但损耗角正切轻微减小。
关键词 聚丙烯 空心玻璃微珠 硅烷偶联剂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功能化离聚物与含环氧基团增容剂协同改性聚乳酸 被引量:3
7
作者 马轶莲 胡浩东 +3 位作者 丁营利 陈相见 崔亮 张坤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70-1879,共10页
针对聚乳酸脆性严重的问题,以羟基功能化离聚物作为增韧剂,与含环氧基团助剂增容剂协同配合,采用熔融反应共混的方法,制备高韧性聚乳酸(PLA)基多元共混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针对聚乳酸脆性严重的问题,以羟基功能化离聚物作为增韧剂,与含环氧基团助剂增容剂协同配合,采用熔融反应共混的方法,制备高韧性聚乳酸(PLA)基多元共混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深入表征分析,比较了环氧大豆油(ESO)、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GDE)和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AX8900)三元共聚物的协同增容增韧效果。结果表明,增容效果与助剂环氧基团含量和位置密切相关,通过调控环氧基团的含量和位置而呈现不同的增韧改性效果:适量AX8900的加入可有效改善共混体系的韧性,有利于获得均衡的力学性能,最优冲击密度高于12 kJ/m^(2),拉伸强度在40 MPa以上。而ESO容易导致交联发生,从而限制了增韧效率;PEGDE因增容效果较差主要呈现增塑作用,导致拉伸强度降低。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环氧助剂与含羟基聚合物协同改性PLA共混体系的内在机理,为开发高性能生物基PLA材料提供了参考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反应共混 增韧改性 离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锡薄钢板在功能饮料中的腐蚀行为(英文) 被引量:15
8
作者 夏大海 宋诗哲 +2 位作者 王吉会 毕慧超 韩哲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应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结合扫描电镜(SEM)、能量散射X射线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等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镀锡薄钢板在功能饮料中的腐蚀过程并探讨了腐蚀机制.结果表明:浸泡前期,EIS低频阻抗模值的增... 应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结合扫描电镜(SEM)、能量散射X射线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等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镀锡薄钢板在功能饮料中的腐蚀过程并探讨了腐蚀机制.结果表明:浸泡前期,EIS低频阻抗模值的增加与前31h镀锡薄钢板表面形成的腐蚀产物膜有关;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EIS低频阻抗模值有所下降,这与腐蚀产物膜的部分脱落以及暴露的基底金属碳钢的腐蚀有关.镀锡薄钢板在功能饮料中浸泡24天后其表面的腐蚀产物膜由外层的富锡层和内层的富铁层组成,XPS结果表明其成分主要是Sn(Ⅱ)/Sn(Ⅳ)与柠檬酸阴离子及Fe(Ⅲ)与柠檬酸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其腐蚀类型主要是功能饮料中的有机酸对镀锡薄钢板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锡薄钢板 功能饮料 腐蚀机制 电化学阻抗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扫描探针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掺杂二氧化钛复合薄膜制备及光吸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周艳军 何芳 +2 位作者 王玉林 黄远 万怡灶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35-1837,1841,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和溶胶-凝胶两种方法在石英基体上制备了纯TiO2薄膜,并通过离子注入及溶胶掺杂方法分别对TiO2薄膜进行Ge掺杂改性。利用XRD、XPS及UV-Vis对两种TiO2复合薄膜的晶相结构、原子化学态以及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磁... 采用磁控溅射和溶胶-凝胶两种方法在石英基体上制备了纯TiO2薄膜,并通过离子注入及溶胶掺杂方法分别对TiO2薄膜进行Ge掺杂改性。利用XRD、XPS及UV-Vis对两种TiO2复合薄膜的晶相结构、原子化学态以及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法制得TiO2薄膜为锐钛矿相,Ge离子注入引起复合薄膜的锐钛矿相消失,且该相600℃退火后并未得到恢复;经过退火后Ge在磁控溅射TiO2薄膜中以Ge单质存在。溶胶-凝胶法Ge掺杂复合薄膜中存在锐钛矿相TiO2和Ge晶相,Ge在薄膜表面以Ge和GeO2形式存在。两种掺杂方法制得的复合薄膜紫外-可见光吸收边均发生了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离子注入 TIO2复合薄膜 Ge 光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电纺超细纤维膜构建人工血管材料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文轩 张红 袁晓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96-1400,共5页
以右旋糖酐(DEX)为芯、聚乙二醇-b-聚(L-丙交酯-co-ε-己内酯)(PELCL)为壳,采用同轴电纺技术制备DEX/PELCL超细纤维膜.在该电纺纤维内芯分别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并以此构建双层超细纤维膜人工血... 以右旋糖酐(DEX)为芯、聚乙二醇-b-聚(L-丙交酯-co-ε-己内酯)(PELCL)为壳,采用同轴电纺技术制备DEX/PELCL超细纤维膜.在该电纺纤维内芯分别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并以此构建双层超细纤维膜人工血管支架.28 d的释放结果表明,VEGF和PDGF-bb均表现出突释现象,含有肝素的VEGF样品释放量有所下降.大鼠腹主动脉移植实验结果表明,载有VEGF和PDGF-bb的超细纤维膜可以用于构建双层人工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电纺 超细纤维 控制释放 生长因子 人工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负载氧化镍纳米颗粒多孔硬碳球的制备及其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远航 王志远 +3 位作者 师春生 刘恩佐 何春年 赵乃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8-276,共9页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粒径为90-130 nm的多孔硬碳球,并通过浸渍与煅烧的方法制备了硬碳球均匀负载纳米氧化镍颗粒(~10 nm)复合材料.硬碳球的表面官能团和内部的微孔保证了氧化镍颗粒在硬碳上的均匀分布.在100 m Ah·g^(-1)的电流密度下...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粒径为90-130 nm的多孔硬碳球,并通过浸渍与煅烧的方法制备了硬碳球均匀负载纳米氧化镍颗粒(~10 nm)复合材料.硬碳球的表面官能团和内部的微孔保证了氧化镍颗粒在硬碳上的均匀分布.在100 m Ah·g^(-1)的电流密度下,复合材料电极首次充电比容量高达764 m Ah·g^(-1);在100 mAh·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个周期后电极充电比容量保持在777 mAh·g^(-1),容量保持率为101%;800 mAhg^(-1)电流密度下电极的充电比容量达380 mAh·g^(-1),显示复合材料电极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硬碳的表面官能团和内部微孔为氧化镍提供了优先形核位点,保证了二者的牢固结合,使复合材料获得了'协同效应',从而使复合电极具备更短的锂离子扩散路径、更高的电导率和更多的锂离子脱嵌位点.这种方法还可用于制备硬碳/其他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 水热法 浸渍 表面官能团 循环性能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喷涂一步合成黑色二氧化钛复合涂层
12
作者 张立宪 梁砚琴 +3 位作者 王绍丹 卢红 刘爱峰 魏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为实现黑色纳米TiO_2有效负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本研究提出了脉冲激光溅射喷涂的方法。在石英玻璃基底上一步制备了非晶分子筛和金红石型TiO_2纳米晶的黑色复合涂层,表征了复合涂层表面形貌,测定了复合涂层粉末的光谱吸收性能、物相结... 为实现黑色纳米TiO_2有效负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本研究提出了脉冲激光溅射喷涂的方法。在石英玻璃基底上一步制备了非晶分子筛和金红石型TiO_2纳米晶的黑色复合涂层,表征了复合涂层表面形貌,测定了复合涂层粉末的光谱吸收性能、物相结构、化学价态以及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涂层为2~5μm球体堆积成的多孔结构,在整个可见光区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脉冲激光溅射喷涂过程中,分子筛高温熔融急冷转变为非晶态结构,TiO_2则由锐钛矿型转变为金红石型;其中Ti^(4+)离子部分被还原为Ti^(3+)离子,缩小了禁带宽度。脉冲激光溅射喷涂技术实现了黑色纳米TiO_2快速负载,且在全光谱和可见光条件下仍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激光 溅射喷涂 黑色TiO2 纳米材料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明胶共混体系的静电纺丝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瑾 赵玉平 +1 位作者 张伟 袁晓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1-395,共5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乳酸乙醇酸(PLGA)/明胶(Gt)的复合超细纤维,考察了溶液浓度、电压及流速对纤维形貌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明胶比例的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和干湿态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溶液浓度0.12g/mL,电压7.5kV,流速0.8mL/h条件下...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乳酸乙醇酸(PLGA)/明胶(Gt)的复合超细纤维,考察了溶液浓度、电压及流速对纤维形貌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明胶比例的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和干湿态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溶液浓度0.12g/mL,电压7.5kV,流速0.8mL/h条件下,所得PLGA/Gt复合纤维直径较小,粗细较均匀且缺陷少.含有明胶的复合纤维直径远小于PLGA单纺纤维直径,明胶的加入降低了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了膜的亲水性.经PBS浸泡后,复合膜的弹性得到加强.明胶质量分数为5%和10%时,纤维直径分布较窄,当明胶的质量分数增加至15%时,纤维的直径分布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酸 明胶 静电纺丝 复合纤维 形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E-g-MAH增韧改性PA6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振宏 王静江 +2 位作者 唐雄峰 张吉图 袁晓燕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研究了接枝马来酸酐的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对增韧改性尼龙6(PA6)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g-MAH含量的增加,PA6的拉伸模量和强度及弯曲模量和强度均有所下降,但冲出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显著提高;增韧改性后PA6断面形貌明... 研究了接枝马来酸酐的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对增韧改性尼龙6(PA6)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E-g-MAH含量的增加,PA6的拉伸模量和强度及弯曲模量和强度均有所下降,但冲出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显著提高;增韧改性后PA6断面形貌明显成韧性断裂,且其熔体流动速率随POE-g-MAH含量增加而下降;当POE-g-MAH质量分数为25%时,增韧PA6的综合性能最佳,可用作PA柔性管材专用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6 增韧 POE-G-MAH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法制备可共载水溶和脂溶药物的壳聚糖季铵盐乙醇脂质体的载药性能表征(英文) 被引量:13
15
作者 梁晓飞 胡晶莹 +2 位作者 陈复华 李宗海 常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97-902,共6页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可包载脂溶性和水溶性药物的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OQCMC)乙醇脂质体,研究了OQCMC乙醇高分子脂质体的相图、粒径和电位、对药物的包封及释放能力及共载水溶性和脂溶性荧光染料后的细胞内递送能力.结果表明:OQCM...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可包载脂溶性和水溶性药物的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OQCMC)乙醇脂质体,研究了OQCMC乙醇高分子脂质体的相图、粒径和电位、对药物的包封及释放能力及共载水溶性和脂溶性荧光染料后的细胞内递送能力.结果表明:OQCMC上长链季铵盐分子的取代度和共乳化剂乙醇的加入量对相图中微乳区域的面积影响不大;微乳液法可制备包载水溶性长春新碱(VCR)、脂溶性消炎痛(IMC)或二者共载的OQCMC载药微球,微球粒径为(52.40±0.55)nm,分布均匀;微乳液体系对VCR的最大载药率为22.7%,对IMC的最大载药率为20.1%,二者共载时,VCR的最大载药率为12.2%,IMC的最大载药率为10.0%;载药微球对药物具有缓控释功能.OQCMC乙醇高聚物脂质体可有效地包载荧光染料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水溶性)和尼罗红(脂溶性),并将二者递送到卵巢癌HO8901细胞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表面活性剂 纳米颗粒 药物递送 微乳液 乙醇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钛合金生物学及机械性能评述 被引量:10
16
作者 胡欣 魏强 +1 位作者 李长义 张连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57-60,共4页
从生物学和力学性能角度出发,评述了生物医用钛合金实现特定生理功能需具有不同性能要求。以硬组织替代、介入性治疗钛合金及口腔修复用钛合金在生物学性能要求上的不同和在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方面的差异为例,结合医用钛合金设计制造的... 从生物学和力学性能角度出发,评述了生物医用钛合金实现特定生理功能需具有不同性能要求。以硬组织替代、介入性治疗钛合金及口腔修复用钛合金在生物学性能要求上的不同和在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方面的差异为例,结合医用钛合金设计制造的具体实例,阐明了钛合金生物医用功能需求的多样性,为钛合金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分类与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学性能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对钛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世敏 杨贤金 +2 位作者 崔振铎 朱胜利 魏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8-11,共4页
为了提高钛表面的生物活性,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钛表面制备了含有钙磷的多孔二氧化钛陶瓷层。研究了施加电压对多孔微弧氧化层的平均孔径、表面粗糙度、相成分、钙磷含量以及Ca/P原子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弧氧化电压的升高,平均孔... 为了提高钛表面的生物活性,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钛表面制备了含有钙磷的多孔二氧化钛陶瓷层。研究了施加电压对多孔微弧氧化层的平均孔径、表面粗糙度、相成分、钙磷含量以及Ca/P原子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弧氧化电压的升高,平均孔径、表面粗糙度、膜层中钙磷含量以及Ca/P原子比都逐渐增大,膜层的相成分由锐钛矿逐渐向金红石转变,并且膜层中逐渐有羟基磷灰石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微弧氧化 陶瓷层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双亲性葡聚糖中空纳米囊泡包载亲水性药物及释放 被引量:4
18
作者 龙丽霞 原续波 +3 位作者 钱小敏 柳朝永 张志华 盛京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0-515,共6页
亲水性药物包载是缓释纳米微粒制备的难点,通过共透析胆固醇改性葡聚糖和聚乳酸得到表面多糖修饰的中空纳米囊泡,在透析过程中以氯化钆溶液代替水相,所得纳米囊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热失重分析测试,证明氯化钆可包载于中空纳米囊泡... 亲水性药物包载是缓释纳米微粒制备的难点,通过共透析胆固醇改性葡聚糖和聚乳酸得到表面多糖修饰的中空纳米囊泡,在透析过程中以氯化钆溶液代替水相,所得纳米囊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热失重分析测试,证明氯化钆可包载于中空纳米囊泡的亲水性内核,且在纳米囊泡壁形成微孔道.将此纳米囊对亲水性药物头孢拉定反透析,药物通过微孔道扩散进入内核得到载药纳米囊.药物释放研究表明,纳米囊泡使亲水性药物持续释放24,h以上,具有缓慢释放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双亲性葡聚糖 中空纳米囊 亲水性药物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理论的电化学噪声谱数据解析及其在局部腐蚀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夏大海 宋诗哲 王吉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69-1577,共9页
将混沌理论引入电化学噪声(EN)谱的数据解析,对有机涂层失效过程和应力腐蚀过程的EN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关联维数表征局部腐蚀过程,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分析了环氧酚醛/镀锡薄钢板失效过程的EN特征,通过计算涂覆镀锡薄钢板腐蚀过程... 将混沌理论引入电化学噪声(EN)谱的数据解析,对有机涂层失效过程和应力腐蚀过程的EN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关联维数表征局部腐蚀过程,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分析了环氧酚醛/镀锡薄钢板失效过程的EN特征,通过计算涂覆镀锡薄钢板腐蚀过程的电化学电位噪声(EPN)谱特征,发现EPN对应的关联维数值随着局部腐蚀程度的加剧有增加的趋势。采用混沌相空间重构理论分析了304不锈钢应力腐蚀过程的电流噪声谱,利用关联维数表征应力腐蚀过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应力腐蚀初期其相空间轨迹呈圆球形,应力腐蚀后期则变为椭圆形。研究结果表明,当裂纹萌生和扩展时,关联维数值增大,表明电化学噪声信号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电化学 混沌 电化学噪声 涂层实效 应力腐蚀开裂 局部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环境防护型薄膜评述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丹 魏强 +1 位作者 刘海 刘圣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8-32,共5页
空间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航天器的使用寿命和性能造成严重威胁。提高航天器表面材料抵抗空间环境作用的能力一直是空间技术开发工作的重点关注问题。目前,表面薄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航天器热控涂层、光学器件等方面的空间防护。针... 空间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航天器的使用寿命和性能造成严重威胁。提高航天器表面材料抵抗空间环境作用的能力一直是空间技术开发工作的重点关注问题。目前,表面薄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航天器热控涂层、光学器件等方面的空间防护。针对航天器在空间原子氧环境、空间等离子体环境、空间污染环境中的空间环境效应问题,详细介绍了相应空间环境防护薄膜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制备方法。在地面空间模拟实验和飞行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些防护薄膜的空间环境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空间环境防护薄膜应具备的综合性能,提出复杂型薄膜的开发和空间环境防护薄膜标准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薄膜 原子氧 等离子体 空间污染 制备方法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