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动车尾气颗粒物采样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启钧 吴琳 +2 位作者 毛洪钧 李东 滕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9-84,共6页
机动车尾气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对机动车尾气颗粒物的采样测试方法及应用进行综述,总结台架测试、底盘测功机测试、隧道测试、遥感测试、公路测试和车载测试等6种采样测试方法的优缺点,阐述国内... 机动车尾气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对机动车尾气颗粒物的采样测试方法及应用进行综述,总结台架测试、底盘测功机测试、隧道测试、遥感测试、公路测试和车载测试等6种采样测试方法的优缺点,阐述国内外在采样测试方法上的进展和不足,并展望机动车尾气颗粒物采样测试方法的未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尾气 颗粒物 采样测试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际道路测试的大型客车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会松 吴琳 +6 位作者 魏宁 张衍杰 马超 毛洪钧 尹建道 李彭辉 李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7-1032,共6页
应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天津市4辆大型客车(国Ⅲ、国Ⅳ、国Ⅴ柴油车和国Ⅴ液化天然气车)进行了实际道路尾气排放测试。结果表明,3辆柴油车CO、NOx、总碳氢化合物(THC)和颗粒物(PM)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3.435、6.431、0.131、0.324... 应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天津市4辆大型客车(国Ⅲ、国Ⅳ、国Ⅴ柴油车和国Ⅴ液化天然气车)进行了实际道路尾气排放测试。结果表明,3辆柴油车CO、NOx、总碳氢化合物(THC)和颗粒物(PM)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3.435、6.431、0.131、0.324g/km,天然气车CO、NOx、THC和PM的排放因子分别为1.240、17.451、6.535、0.003g/km。总体看来,3辆柴油车的污染物排放速率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而降低,与其相比,天然气车的CO和PM排放速率相对较低,而NOx和THC排放速率较高;4辆大型客车各污染物排放速率在加速工况下排放速率最高,怠速工况下排放速率最低。随着国Ⅳ柴油车行驶速度从0~<20km/h提高到80~<100km/h,尾气温度逐渐上升,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对NOx的削减率可从41.8%升高到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排放测试系统 大型客车 排放因子 选择性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甜味剂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淋溶行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铃 冯碧婷 +2 位作者 周萌 胡宏伟 孙红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50-657,共8页
人工甜味剂(artificial sweeteners)是一类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蔗糖替代品,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个人护理品和饲料中,但是大多数人工甜味剂在人和动物体内几乎不被代谢而随尿液和粪便直接进入环境。在天津污水河沿线及甜味剂厂附近不... 人工甜味剂(artificial sweeteners)是一类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蔗糖替代品,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个人护理品和饲料中,但是大多数人工甜味剂在人和动物体内几乎不被代谢而随尿液和粪便直接进入环境。在天津污水河沿线及甜味剂厂附近不同深度土层中检测到安赛蜜、糖精、甜蜜素和三氯蔗糖。为探讨人工甜味剂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及其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应用土柱淋溶实验研究了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在2种土壤中的淋溶行为,并观测了人工甜味剂淋溶对土柱淋出液的溶解性有机质(DOM)、pH以及电导率(EC)的影响。结果表明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在2种土壤中表现出较强的移动性,超过87%的甜味剂均被淋出,只有不到13%的甜味剂被土壤截留或损失,因此对地下水具有较大的风险。安赛蜜和三氯蔗糖能够促进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溶出,但对淋出液的pH和电导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甜味剂 土壤 淋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尾气遥感技术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滕杰 《绿色科技》 2015年第5期207-208,共2页
指出了对汽车尾气的监控、控制尾气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是一项极为重要且迫切的工作。介绍了对一种汽车尾气检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阐述了主要的工作原理、优点及检测的内容,提出了使用汽车尾气遥感技术时所需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汽车 尾气 遥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回收吸附剂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5
作者 张冬梅 李东 滕杰 《绿色科技》 2015年第4期211-214,共4页
简单介绍了吸附法油气回收工艺流程,重点论述了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中吸附剂的研究现状,对不同类型吸附剂的制备及改性进行了综述与比选,并对吸附剂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开发高性能活性炭及其他新型材料吸附剂用于油气回收... 简单介绍了吸附法油气回收工艺流程,重点论述了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中吸附剂的研究现状,对不同类型吸附剂的制备及改性进行了综述与比选,并对吸附剂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开发高性能活性炭及其他新型材料吸附剂用于油气回收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回收 吸附法 吸附工艺 吸附剂 新型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