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热法制备ZrO_(2)催化甘油酯交换反应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娜美 李芳 +2 位作者 安华良 薛伟 赵新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48,共11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rO_(2)催化剂,用于催化甘油(GLY)与碳酸二甲酯(DMC)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甘油酯(GC)。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N_(2)等温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脱附(TPD)等手段对ZrO_(2)催化剂进行...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rO_(2)催化剂,用于催化甘油(GLY)与碳酸二甲酯(DMC)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甘油酯(GC)。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N_(2)等温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脱附(TPD)等手段对ZrO_(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rO_(2)催化性能高度依赖于其表面中强碱性位点密度,当焙烧温度为600℃时,所制备的ZrO_(2)-600催化剂表面中强碱性位点密度较大;在反应温度90℃下反应90 min, GLY转化率为96.1%,GC选择性为86.2%。重复使用第3次时,由于ZrO_(2)表面碱性位点密度减小、孔道坍塌以及部分ZrO_(2)样品溶解在DMC中,GLY转化率和GC选择性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碳酸甘油酯 酯交换 ZrO_(2)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反应器中炔烃的选择性催化半加氢反应研究进展
2
作者 肖明慧 张月成 赵继全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0-522,共13页
炔烃选择性催化半加氢反应与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生产密切相关,传统上多采用间歇工艺进行,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反应效率低下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微通道反应器技术的进步使得以连续工艺进行炔烃选择性催化半加氢反应成为可能,有望从根... 炔烃选择性催化半加氢反应与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生产密切相关,传统上多采用间歇工艺进行,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反应效率低下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微通道反应器技术的进步使得以连续工艺进行炔烃选择性催化半加氢反应成为可能,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间歇工艺所存在的问题。鉴于此,总结微通道反应器的类型以及相同反应器类型下催化剂的类别,对近年来微通道反应器中炔烃选择性催化半加氢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微通道反应器包括催化毛细管反应器、填充床反应器、蜂窝反应器、独体反应器等,在炔烃选择性催化半加氢反应中的应用促进了石化领域生产技术与工艺的进步。总之,设备的微型化、过程的集成化是顺应可持续发展与高技术发展的需要,微通道反应器技术作为化工过程强化的一种新技术,在化学、化工、能源、环境等领域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反应器 炔烃 选择性半加氢 连续工艺 多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LiMn_(2)O_(4)膜电极构建及其提锂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帆 纪志永 +6 位作者 汪婧 郭志远 方嘉炜 郭小甫 赵颖颖 刘杰 袁俊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18,共7页
实现盐湖卤水、地热水、海水等溶存态锂资源的高效提取对于满足强劲的锂产品市场需求至关重要。电化学吸附是一种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提锂技术,极具发展前景。本工作基于LiMn_(2)O_(4)材料,通过分别掺入常规氧化石墨烯(CGO)、低缺陷氧化... 实现盐湖卤水、地热水、海水等溶存态锂资源的高效提取对于满足强劲的锂产品市场需求至关重要。电化学吸附是一种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提锂技术,极具发展前景。本工作基于LiMn_(2)O_(4)材料,通过分别掺入常规氧化石墨烯(CGO)、低缺陷氧化石墨烯(LDGO)和大片径氧化石墨烯(LGO),制备CGO-LiMn_(2)O_(4)、LDGO-LiMn_(2)O_(4)和LGO-LiMn_(2)O_(4)膜电极,并对其提锂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不同氧化石墨烯(GO)的掺入均有利于提升膜电极的提锂容量、提锂速率及对Li^(+)的选择性;掺入LGO的膜电极表现出最优的提锂性能,提锂容量达到35.29 mg/g,提锂速率达1.044 mg/(g·min),镁锂分离系数高达588.30。结合分析与表征认为,GO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可为膜电极表面提供更多的“有效锂离子”,使得提锂容量有效提升;同时,阳离子嵌入GO片层后固定层间距,进而阻挡大半径离子进入,使得其对Li^(+)的选择性提高;因LGO具有更大的片径和更高的石墨化度,使得对应膜电极的导电性更好,整体提锂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锰酸锂 选择性 电化学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Zn改性H-MOR分子筛催化二甲醚羰基化合成乙酸甲酯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彤 邬长城 +3 位作者 赵梓淇 李芳 薛伟 王延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83-993,共11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金属改性M/H-MOR(M=Cu、Fe、Zn、Cu-Fe、Cu-Zn或Cu-Fe-Zn)分子筛,用于催化二甲醚(DME)羰基化合成乙酸甲酯反应。采用EDXRF、XRD、N2等温吸附-脱附、NH3-TPD和Py-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对Cu-Fe-Zn/H-MOR催化...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金属改性M/H-MOR(M=Cu、Fe、Zn、Cu-Fe、Cu-Zn或Cu-Fe-Zn)分子筛,用于催化二甲醚(DME)羰基化合成乙酸甲酯反应。采用EDXRF、XRD、N2等温吸附-脱附、NH3-TPD和Py-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对Cu-Fe-Zn/H-MOR催化二甲醚羰基化反应进行了反应条件优化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金属改性对Brönsted酸中心在分子筛八元环(8-MR)和十二元环(12-MR)内的分布存在显著的影响;除Cu-Fe/H-MOR和Fe/H-MOR外,其余改性分子筛的12-MR内Brönsted酸量均大幅度降低;特别是Cu-Fe-Zn/H-MOR催化剂,其12-MR内酸中心数量仅为91μmol/g,这是其稳定性优异的主要原因;在200℃、1.5 MPa、原料气MHSV为2400 mL/(gcat·h)条件下,DME转化率在反应1 h时即可达35.7%,反应4 h时达到最高42.9%;反应30 h时DME转化率为22.9%,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二甲醚 乙酸甲酯 羰基化 催化剂 丝光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对Cu-Zn-Al催化乙酸甲酯加氢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梓淇 车现坤 +3 位作者 王志苗 李芳 薛伟 王延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3,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Zn-Al催化剂,采用XRD、N 2等温吸附-脱附、SEM、H2-TPR、XPS和ICP-OE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发现,Zn的加入降低了Cu-Zn-Al催化剂颗粒的团聚程度,提高了活性中心Cu组分的分散度。并且Zn含量的改变可以影响Cu...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Zn-Al催化剂,采用XRD、N 2等温吸附-脱附、SEM、H2-TPR、XPS和ICP-OE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发现,Zn的加入降低了Cu-Zn-Al催化剂颗粒的团聚程度,提高了活性中心Cu组分的分散度。并且Zn含量的改变可以影响Cu组分的价态分布,进而影响其催化性能。当n(Cu)/n(Zn)=2/3时,n(Cu^+)/n(Cu 0)为1.04,Cu-Zn-Al对乙酸甲酯(MA)加氢反应具有最优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为240℃、反应压力为3.0 MPa、n(H 2)/n(MA)=20的最优条件下,Cu-Zn-Al催化乙酸甲酯反应中乙酸甲酯转化率为98.8%,甲醇和乙醇选择性分别为99.4%和98.7%。对Cu-Zn-Al催化剂进行300 h寿命测试,乙酸甲酯转化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甲醇和乙醇选择性则分别保持在99%和9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乙酸甲酯 加氢 Cu-Zn-Al催化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拉曼光谱对钙、镁、氯离子水化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乔梦丹 李非 +3 位作者 王美玲 朱含钰 张宇 袁俊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0,共10页
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298 K下,密度为1.0 g/cm^(3)的水溶液中Ca^(2+),Mg^(2+),Cl^(-)的水化现象,得到了相应离子周围水分子的微观分布情况.发现在钙离子周围,水分子以其氧离子去靠近中心离子;而在氯离子周围,水分子则以其中的一个... 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298 K下,密度为1.0 g/cm^(3)的水溶液中Ca^(2+),Mg^(2+),Cl^(-)的水化现象,得到了相应离子周围水分子的微观分布情况.发现在钙离子周围,水分子以其氧离子去靠近中心离子;而在氯离子周围,水分子则以其中的一个氢原子去靠近中心离子.通过分析三种离子的径向分布函数、配位数曲线、水化数、水化半径,发现Ca^(2+)的水化数和水化半径均大于Mg^(2+),即Ca^(2+)的水合能力比Mg^(2+)强.与以往研究结果相比,本文计算所得的自扩散系数更接近实验所得结果.为了使模型更好的代表真实水溶液体系,本文还应用分子动力学和拉曼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aCl水溶液.分子动力学研究发现随着浓度的升高,CaCl溶液中Ca^(2+),Cl^(-)的配位数分别呈降低趋势.同时,随着浓度的升高,Ca,Cl^(-)的自扩散系数也呈现降低的趋势.作者推断这是由于浓度的升高,加剧了离子的微观反向运动造成的.拉曼光谱法研究发现随着水溶液中CaCl浓度的升高,溶液中的氢键网络结构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溶液中Ca^(2+)与Cl^(-)形成的直接接触离子对的数量开始大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水合作用 分子动力学模拟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氮杂脲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与修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冉冉 赵继全 张宏宇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73-80,共8页
介绍了6-氮杂脲嘧啶类化合物的直接合成方法。叙述了其骨架结构中N杂原子的烷基和芳基化、C5位直接C—H键官能团化或修饰,包括溴化、氟甲基化、氰甲基化、烷基化、芳基化、氨甲基化和烷氧基化研究所取得的进展。提出了未来该领域研究方向。
关键词 6-氮杂脲嘧啶 合成 生物活性 光催化 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党宝颖 高达阳 +1 位作者 李敬德 吴飞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30,共5页
锂硫电池因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而有望成为下一代储能体系,但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等技术难题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二维金属有机骨架(MOFs)兼具二维材料和MOFs材料的双重优势,在锂硫电池研究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综述了当前... 锂硫电池因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而有望成为下一代储能体系,但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等技术难题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二维金属有机骨架(MOFs)兼具二维材料和MOFs材料的双重优势,在锂硫电池研究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综述了当前二维MOFs及其衍生材料在锂硫电池正极、夹层和隔膜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金属有机骨架 二维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