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气-氢综合能源系统能碳安全域模型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浩 王丹 +3 位作者 贾宏杰 窦真兰 张春雁 王松岑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3,I0039-I0047,共20页
混氢天然气技术有助于降低系统的碳排放,但掺氢比例的波动可能会给能源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域”模型的电-气-氢综合能源系统低碳安全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含气网掺氢的电-气-氢综合能源系统稳态能流和碳流... 混氢天然气技术有助于降低系统的碳排放,但掺氢比例的波动可能会给能源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域”模型的电-气-氢综合能源系统低碳安全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含气网掺氢的电-气-氢综合能源系统稳态能流和碳流计算模型,并提出了稳态能流与碳流分布式迭代求解算法;其次,定义并建立了考虑多能碳流约束的综合能源系统能碳安全域模型及其评估指标,并给出了能碳安全边界降维可视化求解流程;最后,结合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所提能碳安全域模型可有效反映不同掺氢比例下系统的安全运行状态与低碳运行水平,可为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安全调度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碳排放流 安全域 低碳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耦合能源系统负荷承载碳排放强度及其极限机理研究
2
作者 张帅 王丹 +4 位作者 刘浩 贾宏杰 周天烁 窦真兰 陈洪银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245-4254,I0062-I0069,共18页
能源系统的安全、高效、清洁是当今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传统考虑安全约束的能源系统分析多从能量流的角度开展研究。众所周知,能量流与碳排放流密切相关,以碳排放流的视角对系统的安全监视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鉴于碳流分摊的复杂性,将负... 能源系统的安全、高效、清洁是当今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传统考虑安全约束的能源系统分析多从能量流的角度开展研究。众所周知,能量流与碳排放流密切相关,以碳排放流的视角对系统的安全监视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鉴于碳流分摊的复杂性,将负荷分摊或承载的碳排放量作为安全监视的重点。考虑到能源系统安全分析中不能仅关注碳排放量或者能量变化,两者的结合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上述研究前提需要了解能源系统负荷承载碳排放强度(total load-side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TLCE)及其极限的变化规律和内在机理。该文以电-气耦合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电-气耦合能源系统能流及碳流模型,明确TLCE计算原则;然后,提出系统TLCE及TLCE极限的概念,在系统安全约束下建立了系统TLCE极限模型与计算方法;之后,为完整刻画系统TLCE的变化情况,建立了TLCE曲线模型;最后,设置算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并结合算例提出了低碳供能能力、高供能负荷承担碳排放强度的概念与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耦合能源系统 能量流 碳排放流 负荷承载碳排放强度 极限 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能效-能质-碳效的能源站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方法
3
作者 窦真兰 张春雁 +3 位作者 周天烁 王丹 张帅 陈洪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11,共12页
科学、合理的能源站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方法,对于新型能源体系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评价方法未综合考虑能效-能质-碳效,且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同向性指标的问题,首先,提出基于专家信任传播关系的评价指标筛选方法。然后... 科学、合理的能源站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方法,对于新型能源体系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评价方法未综合考虑能效-能质-碳效,且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同向性指标的问题,首先,提出基于专家信任传播关系的评价指标筛选方法。然后,基于能源站的基本特征,建立了计及能效、能质、碳效、安全、灵活和经济社会效益的能源站规划/运行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基于标准间冲突性相关性-多准则妥协解排序(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vlsekriterijumska optimizacija Ikompromisno resenje,CRITIC-VIKOR)法的能源站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可以量化评估能源站的规划/运行综合效益,明确给出不同方案的排序,并检验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能源站 能量品质 碳效 多指标评价 规划 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区域电-冷-热互联分布式能源站量质协同规划研究
4
作者 窦真兰 张春雁 +3 位作者 张帅 周天烁 王丹 陈洪银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6-987,I0034-I0041,共20页
为探讨分布式能源站(distributed energy station,DES),这一能源系统中的重要能源转换环节,研究其站内规划与多站之间的多能互补特性,并兼顾考虑能量的“数量”与“品质”双重价值属性,将量质协同约束纳入DES规划范畴,为此,该文提出一... 为探讨分布式能源站(distributed energy station,DES),这一能源系统中的重要能源转换环节,研究其站内规划与多站之间的多能互补特性,并兼顾考虑能量的“数量”与“品质”双重价值属性,将量质协同约束纳入DES规划范畴,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多区域电-冷-热互联DES量质协同规划方法。首先,建立DES互联冷管道传输模型;其次,采用能源集线器建立考虑电-冷-热互联协同、新能源接入的DES综合模型;在此之后,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以互联系统总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引入㶲效率约束,构建多区域电-冷-热互联DES量质协同规划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规划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能源站 能源站互联 设备选型与定容规划 运行优化 量质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DT-效用熵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穆云飞 吴志军 +3 位作者 王从善 余晓丹 贾宏杰 张韵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41-53,共13页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IES)参与碳交易时面对碳交易价格、能源价格长期不确定性以及可再生能源短期不确定性的多重冲击,如何在有限的总成本预算下通过优化配置PIES各设备容量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即应对不确定性波动的适应性问题有待进一步研...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IES)参与碳交易时面对碳交易价格、能源价格长期不确定性以及可再生能源短期不确定性的多重冲击,如何在有限的总成本预算下通过优化配置PIES各设备容量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即应对不确定性波动的适应性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提出了基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IGDT)-效用熵的PIES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建立基于能源集线器的多能流与碳交易量耦合模型,用于描述碳交易量与多能流间的耦合关系。接着,建立确定性的PIES优化配置模型,以得到优化配置总成本的基准值,进一步考虑PIES决策者可接受额外投资的能力,以确定总成本预算限额;针对两类不确定性,利用IGDT处理碳交易价格与能源价格的长期不确定性,利用效用熵模拟风光出力的短期不确定性。然后,引入鲁棒性系数描述PIES对不确定性波动的适应性,在总成本不超过预算限额的前提下,建立以最大化鲁棒性系数为目标的优化配置模型,用于提高PIES对不确定性波动的适应性,求解得到总成本预算下的优化配置方案。最后,以中国北方某PIES为例,验证所提PIES优化配置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优化配置 碳交易 不确定性 信息间隙决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随机场景生成及优选技术的分布式能源站选型定容规划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培汀 王丹 +3 位作者 贾宏杰 原凯 宋毅 张梁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8-100,134,共14页
精准地把握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电、热等负荷的不确定性因素,可使规划后的分布式能源站更加经济、稳定地运行。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提出了综合考虑时序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的随机场景生成及优选方法,得到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随机场景... 精准地把握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电、热等负荷的不确定性因素,可使规划后的分布式能源站更加经济、稳定地运行。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提出了综合考虑时序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的随机场景生成及优选方法,得到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随机场景;然后,建立了随机场景下分布式能源站的选型定容规划模型;其次,通过算例,分别将在不同随机场景生成方法下的分布式能源站规划结果与在传统的确定性场景下规划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所提考虑随机场景生成及优选技术的分布式能源站选型定容规划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后,分析了基于综合考虑时序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的随机场景生成及优选方法所规划的能源站运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能源站 时序自相关性 互相关性 场景生成及优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可再生能源集成的综合能源系统熵态计算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宜哲 王丹 +3 位作者 李家熙 贾宏杰 周天烁 刘佳委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172,共11页
综合能源系统(IES)熵态机理与分析方法为面向可再生能源集成的IES能量品质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基础。针对不同的能源系统规模和场景,如何系统性求解大规模能源系统熵态分布是后续系统规划、运行和能量管控等亟须解决的基础问题之一。... 综合能源系统(IES)熵态机理与分析方法为面向可再生能源集成的IES能量品质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基础。针对不同的能源系统规模和场景,如何系统性求解大规模能源系统熵态分布是后续系统规划、运行和能量管控等亟须解决的基础问题之一。在IES熵态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系统熵态分布的计算体系与思路;根据熵增流求解的需要,定义了一些关键计算矩阵与计算列向量;结合IES㶲流模型和熵态网络的定义,考虑能量枢纽(能源站)熵增流转化与分配机制,建立了基于顺序求解和联立求解的IES熵态计算模型,通过算例验证了两种计算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并讨论了两种计算方法的异同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可再生能源 能量品质 熵态 熵增流 㶲流 㶲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站-网损耗分摊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碳排放流计算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曹逸滔 王丹 +3 位作者 贾宏杰 周天烁 李宜哲 张帅泽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23,共10页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碳减排相关研究已成为重中之重,碳排放流能够辨析碳要素的流动。以此为研究背景,提出一种计及站-网损耗分摊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碳排放流计算方法。依据双层结构热力系统等效变换规则,构建电-气-热网络...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碳减排相关研究已成为重中之重,碳排放流能够辨析碳要素的流动。以此为研究背景,提出一种计及站-网损耗分摊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碳排放流计算方法。依据双层结构热力系统等效变换规则,构建电-气-热网络统一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网络损耗实现双向分摊,碳排放流损耗等效至管线两端节点,明确网络损耗对应碳排放责任的主体。针对能源站碳责任的界定问题,在考虑能源站损耗的碳排放流集线器模型基础上,推广至标准化矩阵碳排放流集线器,并采用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碳排放流统一矩阵计算方法,实现站-网损耗分摊下的碳排放流计算和分析。算例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网损的双向分摊和考虑能源站损耗的碳排放流集线器模型使发电侧和用户侧更加公平地承担对应的碳排放责任,分布式多类型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有利于提高全域新能源渗透率,降低站-网综合碳排放流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新能源 碳排放流 网络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转型视角下城市能源系统的形态演化及运行调控 被引量:31
9
作者 贾宏杰 穆云飞 +3 位作者 侯恺 徐宪东 王梓博 余晓丹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49-62,共14页
随着能源转型进程的加速,城市能源系统(UES)的源-网-荷-储角色定位将发生重大转变,系统形态将向着信息物理高度融合、多能源分区互联的方向逐步演化。这一方面为UES的运行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灵活性资源,但同时也给运行调控引入了大量复杂... 随着能源转型进程的加速,城市能源系统(UES)的源-网-荷-储角色定位将发生重大转变,系统形态将向着信息物理高度融合、多能源分区互联的方向逐步演化。这一方面为UES的运行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灵活性资源,但同时也给运行调控引入了大量复杂的不确定性因素,极大制约了UES安全、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从UES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形态演化分析入手,重点阐述了UES未来分区互联化的形态特征,剖析了新形态下UES运行调控面临的挑战,进而从互补潜力分析、运行态势感知、柔性互联控制、可靠性评估与韧性提升4个方面对UES运行调控关键技术展开讨论,并对相关技术问题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能源系统(UES) 分区互联 运行调控 能源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可再生能源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区间化安全域研究(一):概念、建模与降维观测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丹 李思源 +2 位作者 贾宏杰 肖峻 果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88-3203,共16页
未来含可再生能源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可以实现能源低碳高效、可持续利用,但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高,系统也面临更严峻的安全性挑战。现有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安全域模型对于可再生能源随机性影响考虑有待深入。该文将可再生能源随机... 未来含可再生能源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可以实现能源低碳高效、可持续利用,但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高,系统也面临更严峻的安全性挑战。现有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安全域模型对于可再生能源随机性影响考虑有待深入。该文将可再生能源随机性所引起的系统供需不平衡视为一种特殊“N–1故障”,基于区间数学分析理论,提出一种含可再生能源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区间化安全域概念与模型,域内存在一个不受可再生能源随机性影响区域,并分析了其正确性;进而结合工程实际构建实用区间化安全域模型;然后,从实用化不受可再生能源随机性影响区域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构建一种观测变量优化选取的降维投影观测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且两种安全域模型可相互近似替代。同时,通过研究区间化最大供能能力工作点对应各管线段所供应负荷特征,以及与观测变量相关的实用区间化安全边界,探讨了实用化不受可再生能源随机性影响区域的3类增大方法。所提模型可为集成可再生能源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提供一种新的安全分析方法,并为后续安全控制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数学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可再生能源 安全域 实用区间化安全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能源转型的高?综合能源系统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丹 周天烁 +1 位作者 李家熙 贾宏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14-131,共18页
构建量质协同发展的综合能源系统是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传统能流和能效研究只关注能量的“数量”,而忽视不同能量的“质”的差异,无法完全体现能量的价值,应用中存在局限性。提出高?综合能源系统的概念,重点关注综合能源系统... 构建量质协同发展的综合能源系统是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传统能流和能效研究只关注能量的“数量”,而忽视不同能量的“质”的差异,无法完全体现能量的价值,应用中存在局限性。提出高?综合能源系统的概念,重点关注综合能源系统中有效能的输送能力提升问题。基于综合能源系统?流机理模型以及系统能源品质核心参数,探讨了电力、天然气、热力系统、能源站和可再生能源的?流模型,随后深入剖析了高?综合能源系统在规划、运行优化和能量调度、?交易和市场化机制等方面的核心理论框架,并建立典型数学模型示例,同时对未来高?综合能源系统的相关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流 ?势 ?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区域互联协同的分布式能源站设备配置及站间管线规划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丹 孟政吉 +5 位作者 贾宏杰 陈竟成 张聂鹏 张沈习 杜炜 陈宁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34-3743,共10页
通过互联管线在多区域能源站间建立能源通路,可以实现不同区域间能源的互联协同与互补互济,提升系统整体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因此,首先在单一分布式能源站(distributed energy station,DES)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能量损耗的互联电力线... 通过互联管线在多区域能源站间建立能源通路,可以实现不同区域间能源的互联协同与互补互济,提升系统整体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因此,首先在单一分布式能源站(distributed energy station,DES)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能量损耗的互联电力线路模型以及基于热能流的互联热力管道模型,并拓展了考虑互联协同的DES综合模型;其次,研究了一种基于改进P-中位模型的DES选址方法,得到了DES互联管线长度以及沿道路建设的最优路径;最后,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建立了一种考虑多区域互联协同的DES设备配置及管线选型规划方法,实现了DES集成各类设备配置、DES间互联管线的选型规划与多区域系统整体运行优化,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分布式能源站 能源站互联协同 能源站选址 设备配置规划 运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程工业综合能源系统用电灵活性综述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宪东 单文亮 +2 位作者 蔡云帆 余晓丹 贾宏杰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2-1220,共9页
随着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高,灵活性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作为重要电力负荷之一,流程工业用电行为具有较强的多能互济特性,能够有效支撑电力系统灵活运行.然而,与一般居民和商业用户侧综合能源系统不同,流程工业... 随着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高,灵活性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作为重要电力负荷之一,流程工业用电行为具有较强的多能互济特性,能够有效支撑电力系统灵活运行.然而,与一般居民和商业用户侧综合能源系统不同,流程工业用户涉及多能源系统与生产过程的交互,灵活性更为复杂.本文首先从多能源系统耦合分析和能量-物质流模型两个角度介绍了典型流程工业用能特征的描述方式.然后,梳理了流程工业综合能源系统灵活调控的主要手段,包括热电联产系统调度、用电设备直接控制和非用电设备的间接调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面向电力系统需求的流程工业用电灵活性指标及其评估方法.考虑到不同工业用户的特征差异和协同潜力,给出了依托负荷聚合商的多用户聚合交易框架,以及用户、电力系统和市场的交易流程.最后,对灵活性分析领域待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运行 用电灵活性 流程工业 多用户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可再生能源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区间化安全域研究(二):全维观测与域的几何特征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丹 李思源 +2 位作者 贾宏杰 果营 肖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7809-7820,共12页
安全域法是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安全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域形态观测与优化作为其研究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后续域应用的基础。从域整体出发,如何在不降维前提下对其进行观测,以及实现域几何特征优化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基于系列文章第1部分... 安全域法是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安全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域形态观测与优化作为其研究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后续域应用的基础。从域整体出发,如何在不降维前提下对其进行观测,以及实现域几何特征优化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基于系列文章第1部分所构建实用区间化安全域(practical interval security region,PISR)模型,在全维视角下,建立实用区间化全维半径(practical interval full-dimensional radius,PIFR)解析与数值模型,并比较分析2种模型的应用特点。进而提出一种基于数值模型的PISR全维观测方法。基于PIFR模型,构建全维PISR均衡程度与可再生能源随机性影响程度指标对域的几何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并建立能量枢纽关键元件扩容成本指标衡量其优化成本。进而提出一种基于PIFR的PISR几何特征多目标优化方法。最后,结合测试算例,对系统安全域开展全维观测与几何特征优化分析,验证所提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比较2种PIFR求解模型,并针对域缺陷,通过改变系统参数,即关键元件扩容,给出域几何特征多目标优化方案集并分析,实现了全维视角下域形态优化。所提方法拓宽了含可再生能源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安全信息获取途径,并为后续规划、运行等应用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可再生能源 实用区间化安全域 全维观测 几何特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区综合能源微网架构及低碳运行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穆云飞 吴志军 +2 位作者 郭浩辰 贾宏杰 王成山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121,共11页
在推行煤炭清洁开采、构建绿色低碳循环能源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当前煤矿区能源的孤立开发方式和以煤炭发电、电网供电为主的供能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需要构建综合能源微网以增强煤矿区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并控制碳排放量。本文讨论了煤... 在推行煤炭清洁开采、构建绿色低碳循环能源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当前煤矿区能源的孤立开发方式和以煤炭发电、电网供电为主的供能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需要构建综合能源微网以增强煤矿区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并控制碳排放量。本文讨论了煤矿区综合能源微网应用的基本需求及天然优势,提出了一种煤矿区综合能源微网架构并分析了蕴含的新能源发电、储能、伴生能源利用、多能耦合转换、能量优化调度等发展要素;建立了煤矿区的物质流‒能量流‒碳流枢纽模型,实现了针对典型煤矿区的综合能源微网碳能协同低碳运行优化。结果表明,将综合能源微网应用于煤矿区,能够发挥风、光、瓦斯、空气热、涌水热等资源优势并进行高效整合利用,储能装置则进一步提高供能与负荷需求的匹配度,充分降低煤矿区的电网购电量与用电碳排放量;煤矿区碳能协同低碳运行优化过程考虑了各类设备的碳能耦合关系,支持制定低碳经济的运行策略。煤矿区综合能源微网架构及碳能协同低碳运行优化,可为煤矿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理念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综合能源微网 物质流‒能量流‒碳流枢纽模型 碳能协同 低碳运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零碳建筑的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
16
作者 陈志君 李智革 +2 位作者 覃惠玲 何承瑜 王丹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2-551,共10页
为实现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目标,提出一种面向零碳供电所的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分析外部政策、技术发展、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及社会认知等影响因素,构建包含清洁能源发电、终端负荷用电、建筑系统等8类一级指标和42个二级指标的综合... 为实现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目标,提出一种面向零碳供电所的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分析外部政策、技术发展、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及社会认知等影响因素,构建包含清洁能源发电、终端负荷用电、建筑系统等8类一级指标和42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指标权重计算方面,结合熵权法与改进CRITIC法,更加全面地挖掘指标的信息无序性、数据离散程度和相关性等特征,采用平均差均值比替代标准差衡量指标变异性,降低数据分布偏倚的影响。方案评价方面,引入耦合协调度改进传统VIKOR法,通过量化指标间协同效应实现决策过程的优化。通过对中国南方地区某零碳供电所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验证了改进CRITIC法处理指标数据分布偏倚的优势,以及改进VIKOR法反映指标协同效应的优势,并针对较差方案提出改进措施。研究结果为推动零碳供电所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电力系统低碳化路径优化提出了可操作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碳供电所 多维度综合评价 平均差均值比 改进CRITIC法 耦合协调度 改进VIKO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池寿命损耗的园区综合能源电/热混合储能优化配置 被引量:42
17
作者 郭明萱 穆云飞 +3 位作者 肖迁 贾宏杰 余晓丹 何伟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66-75,共10页
针对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IES)储能容量优化配置问题,为提升PIES规划-运行经济性,提出了考虑电池寿命损耗的PIES电/热混合储能优化配置方法。首先,构建了适用于PIES规划问题的电池寿命损耗模型,用于量化评估电池寿命损耗;进而,在考虑PIES... 针对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IES)储能容量优化配置问题,为提升PIES规划-运行经济性,提出了考虑电池寿命损耗的PIES电/热混合储能优化配置方法。首先,构建了适用于PIES规划问题的电池寿命损耗模型,用于量化评估电池寿命损耗;进而,在考虑PIES多能互补特性基础上,引入电池置换成本体现电池寿命损耗的长期影响,以电/热混合储能投资置换成本与运行成本等年值最低为目标函数,建立了PIES电/热混合储能容量双层优化配置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文中混合储能配置方法对系统规划-运行经济性、电池使用寿命的提升效果,并比较分析了电/热混合储能与单一储能对系统规划-运行经济性和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电池寿命损耗 电热混合储能 优化配置 储能容量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能碳流约束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双层博弈扩展规划 被引量:23
18
作者 曹逸滔 王丹 +2 位作者 贾宏杰 雷杨 李家熙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22,共11页
随着能源和环境的问题逐渐受到社会重视,碳减排已经成为各类系统规划问题的研究要素,综合能源系统以其多能耦合的独特性对减排提效有着重要作用。以此为研究背景,提出一种考虑碳约束的双层Nash-Stackelberg博弈扩展规划方法。依据比例... 随着能源和环境的问题逐渐受到社会重视,碳减排已经成为各类系统规划问题的研究要素,综合能源系统以其多能耦合的独特性对减排提效有着重要作用。以此为研究背景,提出一种考虑碳约束的双层Nash-Stackelberg博弈扩展规划方法。依据比例分摊原则建立系统线路碳流率和节点碳势计算模型,构建了考虑多能碳流约束的电网公司、天然气公司和能源站三大主体的规划收益模型,采用了不动点迭代的双层Nash-Stackelberg博弈规划方法,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博弈模型,并引入Kriging元模型提高寻优效率。算例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博弈规划满足了市场三大主体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多能碳流约束的引入有利于引导投资方增加绿电设备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碳约束 扩展规划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设备变工况特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被引量:32
19
作者 陈晚晴 穆云飞 +2 位作者 贾宏杰 魏炜 何伟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51-958,共8页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egionalintegrated energysystem,RIES)调度方案的经济性受不同能源转换设备模型参数准确性的影响。传统静态能源集线器(energy hub,EH)模型将设备效率视为常数,忽略了设备效率随负载率变化的变工况特性,影响到设备...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egionalintegrated energysystem,RIES)调度方案的经济性受不同能源转换设备模型参数准确性的影响。传统静态能源集线器(energy hub,EH)模型将设备效率视为常数,忽略了设备效率随负载率变化的变工况特性,影响到设备模型的准确性,进而降低了RIES调度方案经济性。为考虑设备变工况特性对系统优化调度方案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设备变工况特性的RIES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基于静态EH模型,建立一种动态EH(dynamicenergy hub,DEH)模型,可对能源转换设备运行效率进行修正;进而,基于DEH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设备变工况特性的RIES优化调度方法;最后,针对一个典型的RIES进行优化调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由于考虑了设备变工况特性,提高了设备模型准确度,减小了调度方案的成本预测误差,为RIES提供了更为合理且经济的调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能源集线器 变工况特性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建设时序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多阶段规划 被引量:52
20
作者 曹严 穆云飞 +3 位作者 贾宏杰 余晓丹 宋毅 吴奎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6815-6827,共13页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ark-leve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PIES)的工程建设往往分为多期,但目前PIES的规划未考虑系统建设时序,并假设在整个规划周期内负荷水平保持不变,造成了规划前期冗余配置、超前投资,后期设备容量短缺、供能质量下...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ark-leve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PIES)的工程建设往往分为多期,但目前PIES的规划未考虑系统建设时序,并假设在整个规划周期内负荷水平保持不变,造成了规划前期冗余配置、超前投资,后期设备容量短缺、供能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PIES的经济效益。因此,提出一种考虑建设时序的PIES多阶段规划方法。将规划周期分成若干个阶段,随着园区负荷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每个规划阶段期初增加设备投入,以满足长时间尺度下负荷增长的需求。首先,建立各能量生产、转换、储存单元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计及投资、运行和维护费用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以每个规划阶段的设备运行和功率平衡为约束,建立PIES的多阶段规划模型,并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算法进行求解,得到各规划阶段的最优配置方案。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多阶段规划方法在提升园区供能经济性、促进光伏消纳等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多阶段规划 建设时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