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天津高温大曲微生物菌群多样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羊羊 尹亚格 +6 位作者 吴雨甍 李继齐 李昂 杨珍 杜子平 王华威 杜丽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34,共7页
以贵州高温大曲为对照,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天津高温大曲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贵州高温大曲相比,天津高温大曲的细菌群落物种丰富度较大且多样性更高,而真菌群落相反。两个高温大曲样品的共有优势细菌属为海洋芽孢杆菌属(... 以贵州高温大曲为对照,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天津高温大曲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贵州高温大曲相比,天津高温大曲的细菌群落物种丰富度较大且多样性更高,而真菌群落相反。两个高温大曲样品的共有优势细菌属为海洋芽孢杆菌属(Oceanobacillus)、克罗彭斯特菌属(Kroppenstedtia)、枝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共有优势真菌属为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红曲霉属(Monascus)、曲霉属(Aspergillus)、丝衣霉属(Byssochlamys)。而天津高温大曲还含有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两个特有优势细菌属,以及毕赤酵母属(Pichia)和根霉属(Rhizopus)两个特有优势真菌属。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天津高温大曲的微生物菌群结构,为后续天津高温大曲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天津高温大曲 细菌菌群多样性 真菌菌群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聂志强 王敏 郑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46-350,共5页
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各自独特的生产工艺,发酵过程涉及的微生物种类较多,赋予了传统发酵食品特有的风味与功能。近年来,随着传统发酵食品生产的现代化和产业化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 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各自独特的生产工艺,发酵过程涉及的微生物种类较多,赋予了传统发酵食品特有的风味与功能。近年来,随着传统发酵食品生产的现代化和产业化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宏基因组学、基因芯片和实时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微生物基因序列信息为基础,主要用于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的研究,由于它们具有工作量小、重现性高等优点,近年来已经较广泛地用于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的研究中。本文综述这3种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介绍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规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食品 宏基因组学 基因芯片 实时定量PCR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食醋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3
作者 聂志强 汪越男 +1 位作者 郑宇 王敏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7期1-6,共6页
采用传统酿造工艺的传统食醋,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而且是一种健康的功能食品。传统食醋的酿造过程靠经验控制,酿造微生物经过自发地在生产原料中富集,形成了复杂的群落结构。传统酿造工艺经过上千年的改良和传承,酿造微生物不断地发生... 采用传统酿造工艺的传统食醋,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而且是一种健康的功能食品。传统食醋的酿造过程靠经验控制,酿造微生物经过自发地在生产原料中富集,形成了复杂的群落结构。传统酿造工艺经过上千年的改良和传承,酿造微生物不断地发生着驯化,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菌群结构,不同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可能是造成不同食醋风味迥异的原因。近年来,各国科研人员对食醋的传统酿造工艺机制展示出了浓厚的兴趣,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传统食醋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醋 微生物群落 功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转化法合成L-半胱氨酸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周昌平 寇广会 +1 位作者 徐庆阳 陈宁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275-278,共4页
以DL-2-氨基-△2-噻唑啉-4-羧酸(DL-ATC)为转化底物,采用来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TS1138的L-半胱氨酸合成酶系对DL-ATC进行生物转化合成L-半胱氨酸.对转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TS1138菌株合成L-半胱氨酸的最适转化条件;反应温度为4... 以DL-2-氨基-△2-噻唑啉-4-羧酸(DL-ATC)为转化底物,采用来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TS1138的L-半胱氨酸合成酶系对DL-ATC进行生物转化合成L-半胱氨酸.对转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TS1138菌株合成L-半胱氨酸的最适转化条件;反应温度为42~44℃,转化时间为2.5 h,底物质量浓度为6g/L,酶源细胞浓缩倍数为5倍.动力学研究表明,TS1138菌株L-半胱氨酸合成酶系的米氏常数(Km)为7.1 997 mmol/L,最大初反应速度Vmax=41.6629 mmol/(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ATC L-半胱氨酸 微生物转化法 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白干香型白酒制曲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风味成分的关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冰涛 范恩帝 +7 位作者 李泽霞 张煜行 张志民 郭亚伟 姜东明 陈叶福 肖冬光 郭学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7-16,共10页
大曲在中国白酒酿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决定白酒品质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对大曲中微生物与风味成分关系的研究仍然较少。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HTS)对老白干香型大曲中的微生物测序,同时采... 大曲在中国白酒酿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决定白酒品质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对大曲中微生物与风味成分关系的研究仍然较少。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HTS)对老白干香型大曲中的微生物测序,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检测制曲过程中风味成分的组成和变化,绘制风味成分热图。通过计算微生物与风味成分之间和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绘制可视化网络图。结果显示,老白干大曲中共发现78个细菌属和54个真菌属,优势细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优势真菌属为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和曲霉属(Aspergillus);5-15 d是风味物质高产期,30-120 d是重要酯类物质的合成期;在制曲过程中,对风味成分贡献较大的核心微生物群为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海洋杆菌属(Oceanobacillus)、假丝酵母属(Candida)。通过对老白干香型白酒制曲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明确了对风味成分贡献较大的菌属,进而达到帮助提高白酒品质、改善大曲标准化生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白干香型 大曲 微生物多样性 风味成分 核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白干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菌群及其与微量成分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马冰涛 范恩帝 +5 位作者 李泽霞 张煜行 张志民 陈叶福 肖冬光 郭学武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33,40,共15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老白干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测序,并对得到的有效数据进行α、β多样性分析,得到310个细菌属和59个真菌属,其中优势细菌属为Lactobacillus、Pediococcus和Weissella,优势真菌属为Saccharomycopsis、Issat...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老白干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测序,并对得到的有效数据进行α、β多样性分析,得到310个细菌属和59个真菌属,其中优势细菌属为Lactobacillus、Pediococcus和Weissella,优势真菌属为Saccharomycopsis、Issatchenkia、Rhizopus、Trichosporon、Candida和Aspergillus。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并定量酒醅中的微量成分,对检测到的微量成分进行热图绘制。结果表明:0~3 d是微量成分种类增加的一个小高峰;3~14 d微量成分种类变化较小,大部分微量成分含量增加;14~21 d大量酯类物质合成;21~30 d微量成分增速逐渐减小。通过计算微生物与微量成分之间和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得到对微量成分具有一定贡献老白干酒酿造核心微生物群为:Lactobacillus、Bacillus、Fusarium、Staphylococcus和Thelebo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白干香型 酒醅 微生物多样性 微量成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群落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夏梦雷 杨帆 +3 位作者 陆锴 王頔 郑宇 王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传统发酵食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历史悠久,生产方式多采用自然接种,部分食品的生产工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最终质量与发酵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微生物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从基因水平上揭示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 传统发酵食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历史悠久,生产方式多采用自然接种,部分食品的生产工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最终质量与发酵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微生物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从基因水平上揭示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系统阐明其发酵机理。该文综述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群落中的应用研究,对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宏基因组、宏转录组测序等研究方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及其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各分析技术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旨在为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群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技术 传统发酵食品 微生物群落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 宏转录组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逆元件及其在高效微生物细胞工厂构建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常瀚文 郑鑫铃 +2 位作者 骆健美 王敏 申雁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34,共22页
微生物作为重要的细胞工厂,其应用时经常面临的各种胁迫条件严重制约细胞活力和生产性能。大量文献证明,微生物的胁迫耐受性是受到胞内多个代谢途径和生理系统调控的复杂表型。那么,挖掘和应用增强菌株胁迫耐受性的抗逆元件是构建高效... 微生物作为重要的细胞工厂,其应用时经常面临的各种胁迫条件严重制约细胞活力和生产性能。大量文献证明,微生物的胁迫耐受性是受到胞内多个代谢途径和生理系统调控的复杂表型。那么,挖掘和应用增强菌株胁迫耐受性的抗逆元件是构建高效微生物细胞工厂的有效手段。目前,已报道的微生物抗逆元件主要包括调控细胞壁和细胞膜、DNA修复、氧化应激、相容性溶质、能量产生和信号转导的相关基因以及外排泵、热激蛋白和全局转录因子等。着重介绍了近年来抗逆元件及其在高效微生物细胞工厂构建中的应用实例,同时,讨论了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逆元件 胁迫条件 耐受性能 细胞工厂 合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提高微生物有机溶剂耐受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艳霞 刘祥胜 +1 位作者 王敏 骆健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7-88,共12页
耐有机溶剂微生物是一类能够在较高浓度有机溶剂中存活或者生长的微生物,其在非水相生物催化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优势。与自然筛选、长期驯化和传统诱变等方法相比,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微生物有机溶剂耐受菌株是一种更为理性且高... 耐有机溶剂微生物是一类能够在较高浓度有机溶剂中存活或者生长的微生物,其在非水相生物催化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优势。与自然筛选、长期驯化和传统诱变等方法相比,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微生物有机溶剂耐受菌株是一种更为理性且高效的手段。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耐性相关功能基因和转录因子进行改造,提高微生物有机溶剂耐受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有机溶剂耐受菌株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剂耐受性 分子生物学技术 工程菌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肥料高效解磷菌筛选及解磷机理探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任友花 王羿超 +3 位作者 李娜 李雪 殷海松 乔长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37-540,共4页
芽孢杆菌已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肥料的生产。以巨大芽孢杆菌11433作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根据平板解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进行初筛,再根据解磷能力进行复筛,并最终获得一株高效解磷菌。该菌株的摇瓶试验结果表明,发酵3 d后,pH... 芽孢杆菌已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肥料的生产。以巨大芽孢杆菌11433作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根据平板解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进行初筛,再根据解磷能力进行复筛,并最终获得一株高效解磷菌。该菌株的摇瓶试验结果表明,发酵3 d后,pH值从7.00降到了4.03,其解磷含量可达到46.79μg/m L,较出发菌株11433的产量提高了115.62%,且其遗传稳定性良好。以得到的高产菌11433-D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解磷机理进行分析。发现有机酸的产生促进了解磷量的提高且使发酵液pH值降低。气相色谱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发现,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中的主要代谢产物为葡萄糖酸、乙酸、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芽孢杆菌 诱变育种 解磷机理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酸胁迫耐受性能强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锦超 沈文琦 +7 位作者 徐超业 樊雅祺 卢浩宇 蒋雯杰 李世龙 晋洪晨 骆健美 王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7-149,共13页
微生物在发酵生产中常面临各种酸性物质的累积,由此造成的酸胁迫严重抑制了菌株的发酵活力和生产性能。因此,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协调胞内的多个生理系统、代谢途径和调控网络形成了复杂的响应机制以应对低pH胁迫。工业微生物... 微生物在发酵生产中常面临各种酸性物质的累积,由此造成的酸胁迫严重抑制了菌株的发酵活力和生产性能。因此,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协调胞内的多个生理系统、代谢途径和调控网络形成了复杂的响应机制以应对低pH胁迫。工业微生物酸胁迫耐受性能的强化是提高其生产效率的关键手段。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利用适应性实验室进化、预适应、基因组重排、基因工程、全局转录机制工程、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等方法提高微生物耐酸性能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相关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酸胁迫 耐受性强化 菌株改造 基因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Tolumonas Osonensis菌株的产电性能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佳 李明 +3 位作者 朱思远 骆健美 周明华 王敏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2-358,共7页
以课题组前期筛选得到的菌株Tolumonas osonensis P2-A-1为对象,通过菌体初始浓度、底物种类和浓度、阳极液p H、外电阻等参数的优化以及细胞的通透化处理,提高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菌株T.osonensis P2-A-1接种到... 以课题组前期筛选得到的菌株Tolumonas osonensis P2-A-1为对象,通过菌体初始浓度、底物种类和浓度、阳极液p H、外电阻等参数的优化以及细胞的通透化处理,提高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菌株T.osonensis P2-A-1接种到TSB液体培养基中,22℃有氧条件下静置培养48 h(OD600=2.714),离心收集的菌体经1mmol?L?1 EDTA处理20 min后,接种到阳极液Ⅱ(PBBM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2.000 g?L?1的乙酸钠(作为底物)和终浓度为5.000 g?L?1的柠檬酸铁,p H 7.2),制备得到细胞浓度为3.394 g?L?1的接种液,注入MFCs反应器,外接1000?电阻,于室温下运行14 d,功率密度达到509 m W?m?2,比优化前提高了162.4%。这是首次对T.osonensisa种内微生物产电性能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应用的报道。其成果对于丰富产电微生物的多样性,挖掘更多具有高电化学活性的微生物纯种、提高其产电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Tolumonas osonensis 电化学活性 产电条件优化 细胞通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窖泥中挥发性物质和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关系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朝正 张天爽 +2 位作者 董思文 孙伟 赵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7-157,共11页
为了研究窖泥中的微生物和挥发性物质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偶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窖泥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分析窖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窖泥中的挥发性物质... 为了研究窖泥中的微生物和挥发性物质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偶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窖泥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分析窖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窖泥中的挥发性物质成分主要以酯类和酸类物质为主,占比达到73.01%~98.36%,随着窖池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窖泥样品中的原核微生物共检出10门,15纲,21目,42科,64属,门水平上优势菌群占细菌总数的98.86%~99.93%,厚壁菌门为绝对优势菌群。Shannon指数从2.130增加到4.970,Simpson指数从0.557增加到0.932,ACE指数和Chao1指数在池底部最高,分别为114.523和114.50。α-多样性表明,池壁下部和池底部窖泥中的微生物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高于池壁上部和中部,这与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分布规律相吻合。梭菌属和甲烷菌属等优势菌属是进行微生物代谢和种间物质交换、产生重要香气物质及其前体的主要微生物,并随着空间深度的增加,不断反应和富集,形成与窖泥的空间位置密切相关的规律。空间差异性是导致窖泥不同空间位置原核微生物菌群和挥发性物质成分存在差异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 挥发性物质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对小鼠亚慢性暴露的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化冰 杨晨 +6 位作者 常慧敏 史婷婷 张冰洁 谭有兰 李凤珠 王洪彬 路福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169,共8页
基于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纳米二氧化钛(TiO_(2))颗粒对C57BL/6小鼠肠道微生物和粪便代谢物的影响及组学间的关联性。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灌胃磷酸盐缓冲液,实验组以100 mg/(kg mb·d)纳米TiO_(2)灌胃,连续暴露13周... 基于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纳米二氧化钛(TiO_(2))颗粒对C57BL/6小鼠肠道微生物和粪便代谢物的影响及组学间的关联性。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灌胃磷酸盐缓冲液,实验组以100 mg/(kg mb·d)纳米TiO_(2)灌胃,连续暴露13周。测定血糖、血脂等指标,并利用16S rDNA测序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肠道内容物进行分析,筛选出显著变化的微生物和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上升(P=0.032)。厚壁菌门(Firmicutes)、样棒菌属(Allobacul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相对丰度增加。差异代谢物与甘油酯类代谢、半乳糖代谢、色氨酸代谢通路有关。厚壁菌门细菌相对丰度与差异代谢物水平呈负相关,其他门类的细菌相对丰度与差异代谢物水平呈正相关。推断小鼠在纳米TiO_(2)亚慢性暴露后,所产生的毒性作用可能与粪便中糖脂代谢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肠道 代谢组 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窖泥微生物群落及其风味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胡世伟 王超凡 +3 位作者 王景春 王慧慧 赵华 张朝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2,共4页
窖泥在浓香型白酒的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微生物群落种类、结构和代谢产物对酒体风味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揭示窖泥对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该文简述了窖泥微生物中的乳酸菌、己酸菌、芽孢杆菌及产甲烷菌,并综述了浓香型... 窖泥在浓香型白酒的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微生物群落种类、结构和代谢产物对酒体风味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揭示窖泥对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该文简述了窖泥微生物中的乳酸菌、己酸菌、芽孢杆菌及产甲烷菌,并综述了浓香型白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探讨了窖泥中的微生物菌群对浓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窖泥微生物群落对浓香型白酒风味特征塑造的作用,为酿酒行业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泥 微生物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卡亭Ⅲ转化生成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的微生物筛选与鉴定
16
作者 朱凤芝 杨亚男 +3 位作者 张昆 张傲薇 王敏 骆健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28-1134,共7页
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是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多烯紫杉醇的前体物质。以巴卡亭Ⅲ为底物,通过TLC、HPLC、LC-MS等方法,对课题组前期从污泥中得到的分离株进行筛选,获得了六株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菌株,分别命名为P1-A-19、P2-... 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是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多烯紫杉醇的前体物质。以巴卡亭Ⅲ为底物,通过TLC、HPLC、LC-MS等方法,对课题组前期从污泥中得到的分离株进行筛选,获得了六株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菌株,分别命名为P1-A-19、P2-A-8、P2-A-10、P2-A-11、P2-A-12、P2-A-13,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信息,P1-A-19被鉴定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P2-A-8被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P2-A-11、P2-A-12、P2-A-13均被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其中,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P1-A-19是首次发现的产10-DAB能力的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DAB 巴卡亭Ⅲ 微生物转化 多烯紫杉醇 菌株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微生物合成单萜芳香产品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朱坤 孔婧 +3 位作者 荣兰新 刘士琦 肖冬光 于爱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90-398,共9页
单萜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植物天然产物,且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该类物质在多个领域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已被作为优质香精香料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和医药工业中,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从植物中提取这些单萜芳香产品... 单萜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植物天然产物,且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该类物质在多个领域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已被作为优质香精香料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和医药工业中,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从植物中提取这些单萜芳香产品存在着来源少、含量低和分离困难等缺点,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开发生产单萜芳香产品可再生的微生物资源来补充甚至代替原有的植物资源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代谢工程技术已经成功构建了合成单萜芳香产品的微生物细胞工厂,达到了利用微生物合成法生产该类工业产品的目的。本文主要从菌株改造、发酵优化及产物分离等角度总结了相关产物合成的代谢工程实例,并分析了目前利用代谢工程改造微生物合成单萜芳香产品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法,旨在为构建异源、廉价、高效生产单萜芳香产品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并最终实现其绿色制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工程 单萜 单萜衍生物 微生物细胞工厂 底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U2基因敲除对工业啤酒酵母高级醇生成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佐一含 朱旭东 +2 位作者 陈叶福 吕鸿雁 肖冬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0,共4页
通过敲除啤酒酵母中β-丙基苹果酸脱氢酶基因(LEU2),研究该基因对工业啤酒酵母高级醇特别是异戊醇生成量的影响。通过醋酸锂一步转化法,将一段两端具有LEU2基因序列同源区,中间为遗传霉素(G418)抗性基因的DNA片段转入酵母细胞中,与LEU2... 通过敲除啤酒酵母中β-丙基苹果酸脱氢酶基因(LEU2),研究该基因对工业啤酒酵母高级醇特别是异戊醇生成量的影响。通过醋酸锂一步转化法,将一段两端具有LEU2基因序列同源区,中间为遗传霉素(G418)抗性基因的DNA片段转入酵母细胞中,与LEU2基因的ORF(open reading flames)进行同源重组,利用遗传霉素抗性进行筛选。将突变株与出发菌株进行发酵实验,测定其发酵性能和高级醇的生成量。筛选获得了LEU2基因突变的工业啤酒酵母。在支链氨基酸含量较低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测定,突变株发酵液中高级醇含量比出发菌株降低了9.97%,其中异戊醇的含量降低了11.82%,而酒精度、发酵速度等发酵性能没有明显变化。LEU2基因敲除可降低工业啤酒酵母在支链氨基酸含量较低的培养基中高级醇特别是异戊醇的生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U2基因 高级醇 酿酒酵母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和PER-seq联合分析探究ZmHDZ6表达调控网络
19
作者 方应浩 周波 +2 位作者 陈茹梅 杨文竹 秦慧民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8-968,共11页
玉米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而干旱是制约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结合前期研究基础和相关研究进展,发现ZmHDZ6受干旱诱导强烈,且过表达植株表现出优良的抗旱性能。为探究玉米转录因子ZmHDZ6的下游调控机制,通过对ZmHDZ6过表达转基因玉米株系... 玉米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而干旱是制约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结合前期研究基础和相关研究进展,发现ZmHDZ6受干旱诱导强烈,且过表达植株表现出优良的抗旱性能。为探究玉米转录因子ZmHDZ6的下游调控机制,通过对ZmHDZ6过表达转基因玉米株系进行RNA-seq测序,对自交系B73原生质体进行PER-seq(protoplast transient expression-based RNA-sequencing)测序,并进行联合分析。结果显示,2种测序策略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呈现一致性,功能主要集中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等GO富集分析条目。KEGG分析显示功能都富集在苯并噁唑嗪酮类化合物代谢途径上。此外,基于RNA-seq的DEGs在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途径富集,而基于PER-seq的DEGs还富集在核糖体生物发生代谢途径。因此,推测ZmHDZ6可能通过调控与氧化还原相关基因和苯并噁唑嗪酮类化合物的代谢进而增强玉米抗旱性。通过进一步在129个Co-DEGs(Common DEGs)的启动子序列扫描HDZIP I家族的DNA结合基序(motif),将潜在靶基因缩减至16个,其中8个基因的功能与玉米抗逆紧密相关。本研究利用转录组学数据分析了ZmHDZ6基因的下游表达调控网络,为进一步解析抗旱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EQ PER-seq 转录因子 ZmHDZ6 靶基因 MOT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好氧生物处理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5
20
作者 乔长晟 李栋 +2 位作者 杨朋朋 赵男 李振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125,共4页
文章以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等10株细菌为出发菌株,以耐高温、生长速度快、生物安全性、生物拮抗性以及产酶能力为筛选原则,从中筛选得到4株细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TKFW1003)、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 文章以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等10株细菌为出发菌株,以耐高温、生长速度快、生物安全性、生物拮抗性以及产酶能力为筛选原则,从中筛选得到4株细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TKFW1003)、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TKFW1005)、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TKFW110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KFW1108)。然后将筛选得到的4株细菌按10%的比例添加到30 L固态发酵罐中,再添加10%的麸皮和50%的水为辅料,对餐厨垃圾进行固态发酵处理。最后将固态发酵结束后得到的产品取出烘干粉碎,经检测:经好氧微生物处理后得到的产品,其有效活菌数、有机质含量、水分含量及蛔虫卵死亡率等指标均达到了农业部农用有机肥标准,此法实现了餐厨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具有生产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选育 餐厨垃圾 固态发酵 农用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