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循环和后循环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赵日光 苏红军 +3 位作者 鄂瑞芳 徐俊英 齐金龙 赵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前循环和后循环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差异,为临床病因学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入选于2013年11月—2015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0例,前循环脑梗死者116例、后循环者54例。分析两组间常... 目的探讨前循环和后循环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差异,为临床病因学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入选于2013年11月—2015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0例,前循环脑梗死者116例、后循环者54例。分析两组间常见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前循环梗死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69例(59.5%),后循环梗死组有18例(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4,P=0.002);同样两组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40±6.92)μmmol/L vs(15.02±6.89)μmmol/L,P=0.003]。前循环梗死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67例(57.8%)、心源性栓塞型9例(7.8%)、小动脉闭塞型40例(34.5%);后循环梗死组分别有21例(38.9%)、4例(7.4%)、29例(5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4,P=0.016)。两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纤颤、吸烟、饮酒、血脂、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血钾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后循环者高;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更多发生在前循环者,而小动脉闭塞型在后循环者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前循环 后循环 危险因素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感染加重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5
2
作者 易立 脱厚珍 +2 位作者 赵日光 王得新 冯子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本研究以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E knockout,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低剂量的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以期了解在模拟人体内潜伏感染状态下病毒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学方面的影响,以及凝集素样... 目的本研究以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E knockout,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低剂量的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以期了解在模拟人体内潜伏感染状态下病毒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学方面的影响,以及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LDL receptor-1,LOX-1)基因的表达变化,以探讨MCMV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高脂饮食apoE-/-小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1组经腹腔感染MCMV,分别在感染后14周、18周和24周截取主动脉;另1组不感染MCMV。通过HE染色观察2组动物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面积、数目、分级和内膜/中膜比值,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动脉壁和唾液腺中的MCMV含量以及LOX-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研究显示在慢性潜伏感染阶段,MCMV感染明显加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但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该作用逐步减弱。小鼠动脉壁中没有MCMV mRNA的表达。血浆MCMV抗体含量、唾液腺MCMV DNA含量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没有相关性。感染后14周,病毒组LOX-1mRN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在慢性潜伏感染阶段,MCMV感染可以明显加重apoE-/-小鼠主动脉AS病变,并使重度AS病变提前出现,但在血管壁局部并无MCMV活动性感染的证据。MCMV感染后可增加动脉壁LOX-1基因表达,LOX-1的高表达可能是MCMV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巨细胞病毒 动脉粥样硬化 APOE-/-小鼠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