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勇于开拓 创造辉煌——天津市“一五”时期的经济建设及历史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大勇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4期19-22,共4页
在建国以来天津市经济发展史上,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占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天津市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的重要时期之一,以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贡献而载入史册。研究天津市"... 在建国以来天津市经济发展史上,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占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天津市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的重要时期之一,以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贡献而载入史册。研究天津市"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建设,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以创新精神开创天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努力把天津建成我国北方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天津市"一五"经济建设计划的制定天津市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2年开始,在党中央指导下,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天津市的基本经济情况及天津市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担负的任务而编制的。1953年6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 历史经验 经济建设计划 五年计划 经济发展史 国民经济 建设工程 工业生产 社会主义改造 增产节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严治党实践中的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题及其规制 被引量:29
2
作者 石学峰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2,共5页
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的表现形态是:碌碌无为"庸"、敷衍了事"懒"、不敢担当"避"、消极怠工"散"。造成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的成因主要是:从严治党力度加大,引发不良... 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的表现形态是:碌碌无为"庸"、敷衍了事"懒"、不敢担当"避"、消极怠工"散"。造成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的成因主要是:从严治党力度加大,引发不良心态和本领恐慌;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革命意志衰退;领导干部选任、考核、淘汰等体制机制存在短板;受不良文化因子及传统心理积习影响,缺乏担当精神。规制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题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以强化纪律约束为抓手,突出能力建设,做实关爱体系;以解决思想问题为根本,树稳理想信念,筑牢宗旨观念;以完善体制机制为基础,健全选任机制,规范考核体系,畅通淘汰渠道;以营造文化环境为重点,清除"为官不为"的不良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严治党 领导干部 “为官不为” 成因 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的构想——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
作者 解琦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3期11-14,共4页
《正处》作为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标志性理论成果之一,阐述了有关中国现代化的一系列丰富的思想。毛泽东在《正处》中从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构想了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以及设计了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指导方针等。《正... 《正处》作为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标志性理论成果之一,阐述了有关中国现代化的一系列丰富的思想。毛泽东在《正处》中从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构想了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以及设计了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指导方针等。《正处》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历史依据和奠定了理论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正处》 中国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苏对华时局干预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关系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永祥 秦立海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25,共7页
本文认为,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所以能够召开,是当时国内国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国际上美苏对华时局的干预则是政协最终得以召开的主要因素。当时,美苏通过雅尔塔协定中有关中国条款以及由此产生的《中苏条约》所确立起来的两... 本文认为,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所以能够召开,是当时国内国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国际上美苏对华时局的干预则是政协最终得以召开的主要因素。当时,美苏通过雅尔塔协定中有关中国条款以及由此产生的《中苏条约》所确立起来的两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并通过 1945年底的三国外长会议,对战后国共两党围绕政治协商会议所进行的长时间的激烈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最终促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苏联 对华政策 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 雅尔塔协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应对时局的手段与结果——以盐税税率整理为视角
5
作者 张立杰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5,共5页
南京国民政府十年始终没有摆脱财政短绌和地方势力不断挑战中央权威的困境。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盐税成为日本的囊中之物,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更为窘迫。1932年至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后数次以划一税率、平... 南京国民政府十年始终没有摆脱财政短绌和地方势力不断挑战中央权威的困境。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盐税成为日本的囊中之物,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更为窘迫。1932年至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后数次以划一税率、平均负担为名进行盐税税率整理,希望藉此达到增加财政收入和削弱地方势力的目的,但结果税收不增反减,还引来民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时局 盐税 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元培的教育现代化思路
6
作者 张立杰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1期72-76,共5页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自清末投身教育,特别是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之后,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成为开启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本文试从教育现代化的角度,评介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自清末投身教育,特别是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之后,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成为开启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本文试从教育现代化的角度,评介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历史地位,以期推动中国教育向现代转型。一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封建专制统治同步确立的,以儒学为核心,儒家经籍为基本教学内容的中国封建主义教育传统,在中国社会历史的演进中维系了2000年之久。此间,虽有为适应王朝更替而出现的教育制度的发展、教育内容的充填,但始终没有摆脱儒学对各学科教育的支配性地位,使封建传统教育囿于民智未开、故步自封的怪圈难以自拔。更为严重的是,在以"三纲"、"五常"为前提的封建伦理道德的制约下,"学而优则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中国教育史 现代化思路 教育独立 教育思想 现代化进程 教育体制 中国传统教育 学科教育 封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眸历史 关怀现实——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经典成果与历史经验
7
作者 任淑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5,共4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共党内富有远见和影响力的政治决策者,把握社会发展要求,抓住并用好了战略机遇,凝聚党心,代表民意,选择有效路径,完成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从指导思想的意义上,再度实现了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华丽转身,推动党的事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共党内富有远见和影响力的政治决策者,把握社会发展要求,抓住并用好了战略机遇,凝聚党心,代表民意,选择有效路径,完成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从指导思想的意义上,再度实现了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华丽转身,推动党的事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回溯历史,是为更好地关怀现实。通过梳理改革发展初始阶段的经典成果,升华对改革必要性和坚持改革不动摇的理性思考,用理性思维提升实践的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导思想 拨乱反正 经典成果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的历史观
8
作者 秦立海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0年第3期33-35,共3页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历史学习和教育,二是注意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三是强调历史研究方法要得当。这不仅为我们学习、总结和研究历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而且对邓小平在新时期创立新理论、开辟新道路...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历史学习和教育,二是注意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三是强调历史研究方法要得当。这不仅为我们学习、总结和研究历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而且对邓小平在新时期创立新理论、开辟新道路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历史观 理论指导 积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50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再审视
9
作者 张新华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0年第1期38-41,共4页
建国50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沿海发展战略”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在指导思想、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向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着于进一步深化... 建国50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沿海发展战略”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在指导思想、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向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着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提高综合国力,重新审视50年我国区域经济的成长,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发展模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生产力布局 经济发展战略 综合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云龙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2年第2期45-48,共4页
邓小平继承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成果,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解释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涵,扩大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使命,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关键词 人民民主专政 阶级 毛泽东 邓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看党内民主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党建研究所课题组 徐中 +1 位作者 徐琛 张立杰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1期13-19,52,共8页
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一项根本的党内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已经召开了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发展党内民主、提高议事质量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发展整体... 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一项根本的党内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已经召开了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发展党内民主、提高议事质量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发展整体上已经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其丰富的历史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党内民主 议事决策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恩来的政治修养和行政理念
12
作者 任淑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6,共4页
周恩来人格特征在政治修养上表现为理想、坚忍、尚诚,在行政理念上体现为仁政、勤政、廉政。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是高山仰止的丰碑和精神修为的财富,是人格修养的"增长点"。学习周恩来,借助第一流人物的品德力量追求卓越,必须滤... 周恩来人格特征在政治修养上表现为理想、坚忍、尚诚,在行政理念上体现为仁政、勤政、廉政。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是高山仰止的丰碑和精神修为的财富,是人格修养的"增长点"。学习周恩来,借助第一流人物的品德力量追求卓越,必须滤掉理想中掺杂的浅薄与浮躁,净化信念中冲动和作秀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政治修养 行政理念 人格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3
作者 郁晓航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1年第4期22-24,共3页
新中国建立以来,作为两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对外开放问题上,都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由于历史条件、时代背景、认识程度的不同,两位伟人在对外开放问题的认识上,既有逻辑相互贯通的一致性,又有理论和实践的差异性。... 新中国建立以来,作为两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对外开放问题上,都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由于历史条件、时代背景、认识程度的不同,两位伟人在对外开放问题的认识上,既有逻辑相互贯通的一致性,又有理论和实践的差异性。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国国情,进行了发展与创新,提出了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邓小平 对外开放 继承与发展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对封建主义政治文化的理论思考
14
作者 孙云龙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1年第3期28-31,共4页
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实际相结合,紧紧围绕“什么是封建主义政治文化、如何肃清封建主义政治文化”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比较全面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清理封建主义政治文化的现实意义、科学态度、认识界... 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实际相结合,紧紧围绕“什么是封建主义政治文化、如何肃清封建主义政治文化”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比较全面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清理封建主义政治文化的现实意义、科学态度、认识界限、总体思路、重点问题、基本原则、实践方向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比较系统地批判了封建主义政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主义 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 政治发展 邓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