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分化黑色素瘤1例
1
作者 尹海波 赵紫琴 王瑞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8-560,共3页
去分化黑色素瘤(dedifferentiated melanoma,DM)是指黑色素瘤中经典成分向去分化成分的转变。本文报道1例37岁男性,2011年背部原位黑色素瘤术后行干扰素治疗;2021年肝转移检出BRAF V600E突变,接受靶向联合化疗;2022年胸椎转移灶病理呈... 去分化黑色素瘤(dedifferentiated melanoma,DM)是指黑色素瘤中经典成分向去分化成分的转变。本文报道1例37岁男性,2011年背部原位黑色素瘤术后行干扰素治疗;2021年肝转移检出BRAF V600E突变,接受靶向联合化疗;2022年胸椎转移灶病理呈肉瘤样形态,黑色素标志物(S-100等)阴性,但与原发灶共享BRAF V600E突变,证实克隆关联,确诊为DM。研究表明靶向治疗可能诱导表型转化,进而导致免疫标志丢失,提示需联合分子检测与病史分析以鉴别罕见去分化病例,并谨慎评估BRAF抑制剂持续治疗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分化黑色素瘤 基因检测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球瘤中FLi-1、h-caldesmon及collagen Ⅳ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勇 王瑞琳 +1 位作者 徐瑾 尹海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37-1341,共5页
目的探讨FLi-1、h-caldesmon及collagenⅣ在血管球瘤中的表达及不同组织学类型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35例血管球瘤中FLi-1、h-caldesmon及collagenⅣ的表达。分析35例血管球瘤不同组织学分型与临床病... 目的探讨FLi-1、h-caldesmon及collagenⅣ在血管球瘤中的表达及不同组织学类型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35例血管球瘤中FLi-1、h-caldesmon及collagenⅣ的表达。分析35例血管球瘤不同组织学分型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圆形或多边形,呈片状分布在血管之间或呈环状围绕在血管周围,瘤细胞边界清晰,外形规则,有时可见瘤细胞与梭形平滑肌细胞移行过渡。免疫表型:血管球瘤可表达FLi-1、h-caldesmon及collagenⅣ,阳性率分别为58.6%、97.1%和100%。血管球瘤的不同类型与患者性别和肿瘤体积无关,与患者年龄相关(P=0.01)。35例血管球瘤中vimentin和SMA均呈(+),2例CD34呈局灶(+),1例desmin呈(+),EMA、S-100、Cg A、CD68及CD99均呈(-)。结论 h-caldesmon和collagenⅣ可作为血管球瘤诊断的标志物,FLi-1可作为一种辅助参考标志物,有助于血管球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血管球瘤 FLI-1 h-caldesmon collagenⅣ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1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涛 张翔洁 +3 位作者 张阿众 曹雅静 肖岚 王瑞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6-1341,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11例结直肠IMPC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 11例IMPC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11例结直肠IMPC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 11例IMPC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26~83岁,中位数61岁,平均59.3岁。9例发生于直肠,2例发生于降乙结肠交界处。肿瘤最大径1.5~6.5 cm,大体形态:溃疡型6例,隆起溃疡型5例。镜检:IMPC成分在整个肿瘤中所占的比率均>90%,其中5例为纯IMPC。全部病例均检出脉管内癌栓、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术中发现肝脏转移3例,广泛腹膜转移1例,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2例术后6个月死于肿瘤;1例术后8个月发现子宫腔癌转移、12个月死于肿瘤;1例术后36个月肝脏转移;4例术后6~38个月无瘤生存;3例失访。结论结直肠IMP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高脉管侵犯率、高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率,预后差;应与淋巴管内癌栓、转移性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微乳头状癌 浸润 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NLRP3炎性小体及下游因子IL-1β/IL-18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6
4
作者 赵紫琴 徐瑾 +1 位作者 王瑞琳 徐丽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4-538,共5页
目的检测NLRP3炎性小体及其下游炎性因子IL-1β/IL-18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被覆细胞及滑膜间质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NLRP3炎症复合体在RA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0例RA... 目的检测NLRP3炎性小体及其下游炎性因子IL-1β/IL-18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被覆细胞及滑膜间质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NLRP3炎症复合体在RA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0例RA、10例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滑膜被覆细胞及滑膜间质中NLRP3、Caspase-1及其下游炎性因子IL-1β及IL-18的表达。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RA患者滑膜组织中NLRP3炎性小体及其下游炎性因子IL-1β/IL-18的表达水平与RA临床和实验室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NLRP3在RA、OA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和70.00%,Caspase-1在RA、OA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和50.00%,IL-1β在RA、OA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和60.00%,IL-18在RA、OA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67%和0,NLRP3、Caspase-1、IL-1β及IL-18在RA和OA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IL-1β与R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P <0.05);NLRP3与CRP、RF、Caspase-1及IL-1β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05),而与IL-18表达无相关性( P >0.05)。结论 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因子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IL-1β的分泌主要是由Caspase-1介导产生,提示抑制NLRP3或Caspase-1可有效下调IL-1β的表达,可能是RA潜在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 NLRP3炎性小体 白介素-1Β 白介素-18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IFN-γ和IL-4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6
5
作者 申健 王瑞琳 +4 位作者 徐瑾 周大兵 徐丽娜 熊光宜 尹海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9-522,共4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被覆细胞及滑膜下组织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表达及分布状况,探讨二者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2例RA...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被覆细胞及滑膜下组织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表达及分布状况,探讨二者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2例RA、10例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滑膜被覆细胞及滑膜下组织中IFN-γ、IL-4的表达。结果 IFN-γ在RA、OA组阳性率分别为93.0%和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在RA、OA组阳性率分别为66.7%和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表达具有相关性(rs=-0.688,P<0.05)。结论 IFN-γ和IL-4在RA滑膜组织的表达均升高,且二者间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提示其在RA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 滑膜 干扰素-Γ 白介素-4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IL-17和IL-10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大兵 王瑞琳 +4 位作者 徐瑾 申健 徐丽娜 熊光宜 尹海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被覆细胞及滑膜下组织中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及分布状况,探讨其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1例R...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被覆细胞及滑膜下组织中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及分布状况,探讨其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1例RA患者、10例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滑膜被覆细胞及滑膜下组织中IL-17和IL-10的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相关性。结果 IL-17在RA、OA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5.7%和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在RA、OA组中阳性率分别为53.7%和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与IL-10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25,P<0.05)。结论 IL-17在R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IL-10在R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相对降低,且二者表达具有相关性,提示IL-17、IL-10表达失衡在RA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 滑膜 白介素-17 白介素-10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骰骨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7
作者 赵紫琴 徐瑾 +3 位作者 王瑞琳 董淑慧 熊光宜 杨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探讨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于骰骨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9岁,因左足疼痛5个月余,加重1个月入院... 目的探讨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于骰骨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9岁,因左足疼痛5个月余,加重1个月入院。影像学检查示骰骨溶骨性破坏,局部皮质变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病灶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骨小梁之间可见多量组织细胞混合不同数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织细胞胞质嗜酸性,胞质内吞噬数量不等、形态完整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免疫表型:CD163、S-100、溶菌酶(Lysozyme)、α1-抗胰凝乳蛋白酶(α1-antichymotrypsin,AACT)均阳性,CD1a及Langerin均阴性,结合临床及免疫表型,考虑为RDD。后患者再次入院行病灶刮除植骨,术中冷冻及其剩余组织均支持RDD诊断。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未见病变复发。结论 RDD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生于骨的RDD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结核、肿瘤等,病理诊断是目前唯一能够确诊RDD的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骨RDD以手术切除为主,应适当扩大手术范围,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以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病 骰骨 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PTTG1和MMP-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艳霞 王瑞琳 +4 位作者 赵莉莉 熊光宜 徐瑾 魏典 李兰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被覆细胞及滑膜下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ituitarytumor transforming gene 1,PTTG1)及MMP-2的表达及分布状况,探讨其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RA患...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滑膜被覆细胞及滑膜下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ituitarytumor transforming gene 1,PTTG1)及MMP-2的表达及分布状况,探讨其在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RA患者,14例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滑膜被覆细胞及滑膜下组织中PTTG1及MMP-2的表达状况。结果 PTTG1在RA组、OA组阳性率分别为64.7%和21.4%;MMP-2在RA组、OA组阳性率分别为73.5%和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TTG1和MMP-2之间表达具有相关性(rs=0.776,P<0.05)。结论 PTTG1和MMP-2在RA组滑膜组织的表达均明显升高,且二者之间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从而证实其在RA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 PTTG1 MMP-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组织不脱钙大切片制作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徐丽娜 于顺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97-1399,共3页
骨组织制片是常规病理学技术制片中的难点。骨组织富含钙盐和无机盐,必须先进行组织脱钙才能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并且脱钙过程中经常存在脱钙不彻底或过分脱钙的情况,导致无法制片或常规染色不佳。骨组织在制片过程中原有组织形态通常... 骨组织制片是常规病理学技术制片中的难点。骨组织富含钙盐和无机盐,必须先进行组织脱钙才能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并且脱钙过程中经常存在脱钙不彻底或过分脱钙的情况,导致无法制片或常规染色不佳。骨组织在制片过程中原有组织形态通常会发生改变,不能准确的评价骨的动态重建过程[1],如新骨的形成、骨样组织的矿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制片 塑料包埋 不脱钙大切片 骨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血管内肌周皮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瑾 赵紫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4-615,共2页
患者女性,54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右髋部疼痛,加重3年,行贴膏药、针灸等治疗,无明显减轻。专科检查:右大腿近端外侧略肿胀,局部压痛及叩击痛明显,局部皮肤无发红、无破溃、皮温不高、无异常静脉怒张及动脉搏动。右下肢肌力正... 患者女性,54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右髋部疼痛,加重3年,行贴膏药、针灸等治疗,无明显减轻。专科检查:右大腿近端外侧略肿胀,局部压痛及叩击痛明显,局部皮肤无发红、无破溃、皮温不高、无异常静脉怒张及动脉搏动。右下肢肌力正常。影像学表现:MRI示右股骨大转子外侧皮下、肌间富血供结节影,考虑良性病变;B超示肿物为实性、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切开大腿阔筋膜张肌显露股外侧肌肉和臀大肌之间的间隙,达大转子外侧,肿物易于分离,完整切除肿物后送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周皮细胞瘤 血管内 原发性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RCB1/INI1缺失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紫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4-588,共5页
SMARCB1/INI1蛋白是ATP依赖性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核心亚单位蛋白之一。SMARCB1/INI1基因失活导致INI1蛋白表达缺失,是软组织肿瘤中最常失活的亚单位。SMARCB1/INI1基因缺失表达最早在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r,M... SMARCB1/INI1蛋白是ATP依赖性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核心亚单位蛋白之一。SMARCB1/INI1基因失活导致INI1蛋白表达缺失,是软组织肿瘤中最常失活的亚单位。SMARCB1/INI1基因缺失表达最早在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r,MRT)、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中发现,随着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MRT-AT/RT谱以外的SMARCB1/INI1缺陷肿瘤被报道,将其定义为SMARCB1/INI1缺失性肿瘤。研究证实,SMARCB1/INI1异常表达包括三种模式:完全缺失、镶嵌表达和表达降低。该文现对SMARCB1/INI1缺失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SMARCB1/INI1缺失相关肿瘤的研究、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恶性横纹肌样瘤 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 SMARCB1/INI1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椎间盘中新生血管与TGF-β1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江妍霞 王瑞琳 +2 位作者 熊光宜 徐瑾 徐丽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83-986,共4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切取的椎间盘组织,与10例正常椎间盘组织中TGF-... 目的观察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切取的椎间盘组织,与10例正常椎间盘组织中TGF-β1及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和CD34在退变椎间盘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8%(25/38)和63.2%(24/38),在正常椎间盘组织中均未见表达(P<0.05)。TGF-β1和CD34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TGF-β1和CD34在病程3年以上患者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3年以内者(P<0.05)。TGF-β1和CD34在脱出型和游离型的阳性表达比突出型更为明显(P<0.05)。TGF-β1和CD34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TGF-β1和CD34在退变椎间盘组织的表达均明显升高,且两者之间的表达具有相关性,证实其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新生血管 TGF-Β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19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与神经型钙黏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爱东 张爽 +2 位作者 王丹琳 侯思竹 邰智慧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检测胃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9,MMP-19)的表达,探讨其与神经型钙黏素(N-cadherin,N-cad)的关联性,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收集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胃腺癌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 目的:检测胃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9,MMP-19)的表达,探讨其与神经型钙黏素(N-cadherin,N-cad)的关联性,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收集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胃腺癌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留取肿瘤组织作为观察组,留取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中MMP-19、胃腺癌中N-cad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2组中MMP-19蛋白的半定量表达情况。选择胃癌MGC803细胞系,建立siMMP-19组、空载体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检测N-cad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MP-19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57.8%vs.23.4%,χ^(2)=15.68,P=0.001)。MMP-19在不同浸润深度(57.8%vs.37.9%,χ^(2)=8.59,P=0.001)、有无癌栓(83.3%vs.47.80%,χ^(2)=6.69,P=0.010)、淋巴结转移分组(27.7%%vs.47.6%,χ^(2)=5.21,P=0.023)中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MMP-19的表达与生存时间有关(P=0.02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MP-19与N-cad正相关(r=0.62,P=0.0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观察组中MMP-19的半定量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68±0.23 vs.1.10±0.24,χ^(2)=5.32,P=0.020)。siMMP-19组中N-cad的表达明显低于空载体转染组及空白对照组。结论:MMP-19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参与肿瘤的形成和进展。胃腺癌组织中MMP-19与N-cad正相关。检测MMP-19的表达可能对判断胃腺癌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19 神经型钙黏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